登陆注册
49268700000031

第31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6)

此后陆续出现了许多有关普贤的经书,其中之一,是南朝宋元嘉年间昙无蜜多译的《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此经在《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基础上,把观想普贤菩萨的形象作为全经的中心线索,将对释迦佛、多宝塔和菩萨的崇拜融为一体,把忏悔和传播大乘经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信仰系统。

观想是“三昧”(定)的主要功能之一,任务是勾画(想象)出一个观想的对象,强化观想的对象,最终牢固地印记下来,可以时时处处在头脑中显示出来,以至于可以与观想者交往、谈论,从而痴迷地巩固自己的信仰。普贤菩萨就是通过这种三昧于修行者的心目中树立起来的:白象,莲花,金光,玉女,弦歌,身相端严如紫金山。如是昼夜不舍,最后可以导致普贤亲自来临,行住坐卧不离其身,即使梦中也能与行者交谈说法。

这里提供的“观普贤菩萨法”,是一例培训宗教经验的生动个案,记载的方法和过程,具体而细致,可操作性颇强,非常值得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在中国佛教中,这一观法由智提倡,构成天台止观的重要法门;对禅宗也有所影响,《楞伽师资记》记道信条,称此经为《普贤观经》,并引其颂文,以证实道信本人的思想符合佛说。

为什么要观想普贤菩萨?企图解决什么问题?经文说得明确:如来灭后,云何众生起菩萨心,修行大乘方等经典,正念思惟一实境界?云何不失无上菩提之心?云何复当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灭除诸罪?父母所生清净常眼,不断五欲而能得见诸障外事?(《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卷一,下同)一句话,观想普贤,就能够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又能六根清净,灭除罪业,不失无上菩提心,并见到世眼所不能见到的境界。为此,经文强调:遍礼十方无量诸佛,礼多宝塔及释迦牟尼……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行忏悔法,诵大乘经,读大乘经,思大乘义,念大乘事,恭敬供养持大乘者。视一切人犹如佛想,于诸众生如父母想。此中忏悔——包括向诸世尊,发露黑恶一切罪事,是感召普贤菩萨现前的关键环节。在诸多忏悔中,有“六根清净忏悔之法”,行此法者,“耳渐渐闻障外声,眼渐渐见障外事,鼻渐渐闻障外香……得是六根清净已,身心欢喜无诸恶相,心纯是法,与法相应”。所谓闻见“障外”事,指不再受感官的自然约束,产生出与观想内容相应的幻听幻视幻嗅等的幻觉、幻相。如是,则如经云:行者即见东方一切无量世界,地平如掌,无诸堆阜丘陵荊棘,琉璃为地,黄金间侧。十方世界亦复如是。见是地已,即见宝树。宝树高妙五千由旬,其树常出黄金白银七宝庄严。树下自然有宝师子座,其师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宝光明。如是诸树及余宝座,一一宝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贤菩萨。尔时行者礼诸普贤,而作是言:我有何罪?但见宝地宝座及与宝树,不见诸佛。作是语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严微妙,而坐宝座。见诸佛已,心大欢喜。复更诵习大乘经典。大乘力故,空中有声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缘能见诸佛。今虽得见诸佛世尊,而不能见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及多宝佛塔。闻空中声已,复勤诵习大乘经典。以诵大乘方等经故,即于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与诸大众,在耆阇崛山说《法华经》。如是等等,就完全进入了幻觉的世界,用亲自经历验证了经文宣示的主旨,并成了行者此后的行为指南和戒条。

这样,观普贤只是手段,忏悔而不再犯罪才是目的。经文最后针对帝王信徒的总结就是如此:云何名刹利居士忏悔法?忏悔法者,但当正心,不谤三宝,不障出家,不为梵行人作恶留难。应当系念修六念法,亦当供给供养持大乘者。

不必礼拜,应当忆念甚深经法第一义空,思是法者,是名刹利居士修第一忏悔。第二忏悔者,孝养父母恭敬师长……第三忏悔者,正法治国不邪枉人民……第四忏悔者,于六斋日,敕诸境内力所及处令行不杀……第五忏悔者,但当深信因果,信一实道,知佛不灭。以上属《法华经》系统崇尚的普贤菩萨。至于《华严经》,则重塑了普贤的形象,改造了“普贤愿”和“普贤行”的内容,完全摆脱了《法华经》的框架。《华严经》记普贤的主要职责有三:第一,确立卢舍那佛及其华藏世界的存在;第二,确立如来性起理论;第三,建立起以“入法界”为核心的普贤行。所谓普贤行愿或愿行,则是上述理论和实践的行动法则。至于唐般若译四十卷《华严经》中的《普贤行愿品》,其实已经离开了《华严》的基本精神,而与《普贤观经》接近。

在佛“始成正觉”的法会上,簇拥于佛前有无数大菩萨,首位就是普贤,其余菩萨只是“悉得一切普贤愿海”者,“皆是卢舍那佛宿世善友”。于是,具“普贤愿”和“卢舍那宿世善友”,就成了所有与会菩萨的共同特征。继鬼神诸天颂赞如来之后,普贤向大众宣示了“佛土”与“如来身”的要点;接着就是莲花藏世界海及其十方诸佛的显现,并为普贤三昧所普照。这段长文的描述,意味着华藏世界和卢舍那光明,都是普贤所入“一切如来净藏三昧”的产物,确切些说,卢舍那佛及其华藏世界,只是进入普贤三昧中的一种境界。在这里,没有普贤菩萨,就没有卢舍那佛和华藏世界的存在;从佛教实践上说,没有普贤样的修行,就成不了佛:普贤成了佛和佛土得以成就的根源。

为什么唯独普贤能够进入这“如来净藏三昧”?《卢舍那品》之二记十方诸佛对普贤赞言:汝乃能入此三昧正受,是皆卢舍那佛“本愿力”故。又,汝于诸佛所得清净“行愿力”故。在这里,卢舍那佛的“本愿力”与普贤由诸佛处获得的“行愿力”,是卢舍那及其佛世界得以显现于世的因中之因;卢舍那的“本愿”与普贤的“行愿”,以及由此形成的力量,就成了《华严经》所讲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总源头:佛教的一切,悉来自此“愿”,为了满足此“愿”,实现此“愿”,而其所以可能,则在于此“愿”具有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因此,《华严》中的普贤“愿”有双层含义:一是体现卢舍那佛之“本愿”,一是普贤乐于发愿去实践佛本愿的“行愿”。所谓“普贤行”,即是为实现卢舍那本愿及其自身行愿的全部实践,也通称“愿行”。于是佛又是普贤行得以成立的原因。

一说是普贤三昧而令佛及其世界得以存在,一说是佛愿力令普贤得入此三昧,客体与主体,世界与意识,互为因果,看来是矛盾的,但正体现着《华严》思想的整体结构。

卷二用十种“法门”记述“普贤行”的特色,要点是“不可思议方便法门”,其中包括:所谓出生究竟净诸佛土、调伏众生法门;诣诸佛所、能起一切具足功德法门;菩萨诸地愿行法门;普门示现法界尘数身云法门;持诸佛土不可思议方便轮法门;一切众生中自在显现无量无边菩萨境界法门;于一念中知三世劫生灭法门;分别显现一切菩萨诸根境界海法门;其身自在充满无量无边法界法门;一切菩萨种种方便广分别法入一切智方便法门。据此,提倡方便,行为方便——方便的功能全在于深入世间、教化众生——此即可以作为全部“普贤行”的根基。

《卢舍那佛品》之二,记普贤的体性是:于诸佛所修善法,满足一切大愿力,出生清净妙法身,如实平等同虚空;一切诸佛国土中,普贤菩萨常依住……无量微尘诸劫数,常见普贤真佛子,无量三昧方便行,法身充满诸法界……其身周遍满虚空,广说无量诸佛法。一切功德海中生,普放光明如大云,坚固众生清净行,微妙音说佛境界。此品之三记:普贤身相,犹如虚空,依于如如,不依国土,现身无量,普应众生,随群萌类,为现化故。由此看来,普贤实等于表现出来的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的所有体性和功能,都体现在普贤身上。这从普贤的自我宣示中也可以知道:佛的所有智能,“皆不可思议,我当乘佛神力具足演说,欲令一切众生入佛智海”。又说:“一切菩萨得善利,能见自在最盛尊,非余境界之所知,普贤方便皆得入……一切刹土及诸佛,在我身内无所碍,我于一切毛孔中,现佛境界谛观察。”

问题是,在诸大菩萨中,为什么独有普贤能够具备如此性能?原因也还是两个:“尽卢舍那本愿底故”,“普贤菩萨具足净愿”,由之获得“无量自在”故。所谓:“普贤菩萨所愿行,无量无边悉具足,普眼境界清净身”。

《离世间品》中,特别介绍了这“普贤愿行法”的具体内容,共计十门,略谓:尽未来劫行菩萨行;恭敬供养未来一切佛;立一切众生于普贤菩萨愿行;积集一切善根;入一切波罗蜜;满足一切菩萨愿行;庄严一切世界;往生一切佛所;善巧方便求一切法;于一切十方佛刹成无上菩提。这“十愿行”当是后出的《普贤行愿品》的蓝本。

《华严》的重心之一,在于树立普贤作为菩萨模范的形象,所以有时即将卢舍那的本愿说为“普贤愿”,把发菩提心说为“发普贤心”。《离世间品》中就记有“发普贤心”的内容:所谓发大慈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发大悲心,代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毒故;发一切施为首心,悉舍一切诸所有故;发正念一切智为首心,乐求一切佛法故;发功德庄严心,学一切菩萨诸行故;发金刚心,一切受生不忘失故;发大海心,一切白净法悉流入故;发须弥山王心,一切诽谤苦言悉堪忍故;法安隐心,施一切众生无畏故;发究竟般若波罗蜜到彼岸心,巧分别一切法无所有故。因此,“普贤行”也就成了“菩萨行”的标准和代称。

《普贤菩萨行品》所记的菩萨行,是普贤行的突出点:

第一,离瞋、无瞋是菩萨行的首要任务。依普贤的看法,瞋为万恶之首:“起一瞋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我不见有一恶法出过菩萨一瞋心”,因为瞋恚心能障碍接受一切佛教善法,而受“百千障碍法门”。这同把菩萨心首先安于“慈悲”的主张相比,显得十分突兀。

第二,克服瞋恚心的基本方法,是“修习十种正法”,其中关键的第一条是:“不舍一切众生”;其次是“于诸菩萨生如来想”和“常不诽谤一切佛法”;继之是“修习菩萨一切诸辩,教化众生心无疲厌”。

由此等修习,就能获得一系列把握清净法、佛智慧以及说法巧便等为施行上述“正法”的种种能力,直到“与三世佛等”。于是所有闻听普贤此说的十方诸大菩萨,都具有了普贤的功德,并同名普贤;普贤遍及十方世界。

这当然是神话。意思是要用普贤的榜样,重塑一切菩萨行者的品格:戒瞋善忍,普遍联系众生而宣教不厌不倦;承认菩萨即是如来,而不诽谤此等大乘经典。

实际上,论及普贤行的重要章节,是《如来性起品》和《入法界品》。后一品在所有佛经中都很特别,需专门考察,现在先看前一品。

二、 “如来性起”论

紧接《普贤菩萨行品》的是《宝王如来性起品》(略称《性起品》)。此品作为一部独立单行的经典,竺法护译作《如来兴显经》,是讲述“如来”是为什么以及如何兴显于世俗世界的。不过照《华严》的观点,如来的兴显过程,即是众生的修习过程,如来兴显的程度和展示的形象,与众生修习的层次和期望的形象,完全一致。正如同光明之普照,只有通过形色各异的万物,才能体现出它的功能来,而形色各异的万物只有接受了光明的照耀,才能发挥其有益于他物的个性。因此,如来之兴显和众生之修为,只是一件事情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来”本性寂灭,无色无形,不在时空之内,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所以《性起品》只有从菩萨对于如来的认识和修习一方,才能显示“如来性”之“起”。

然而,首先什么是“如来性”? 《华严》没有给以明确的定义,所以只好推论。本品还有一个概念叫“如来种姓”;按佛教的传统理解,此“种姓”相当于种族,故有“如来种姓家”之说,但亦有“自性”义,指其不变而又能作“因”;此外,“种”亦可作种子解,《维摩经》中说的“如来种”,就是如此,指如来得以产生的根本“因”。此处的“如来性”,当即是如来的自性、产生诸如来的根本因、隶属于如来的族类等含义的综合。这样一来,“如来性起”等于说“世间如来”即是“如来”这一族类,或这一根本因的生起。瓜种生瓜,豆种生豆,这很好理解;可“如来性”非瓜非豆,他自身是什么呢?

同类推荐
  • 禅宗的基本常识

    禅宗的基本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了禅宗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禅宗的创建发展,还介绍了许多为禅宗作出贡献的高僧和一些著名的丛林清规的知识以及阐述禅宗文化的各个方面等同时还精选了历代许多富含深刻哲理寓意的禅宗公案。
  • 一是多少

    一是多少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六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心领神悟:星云大师谈佛学

    “智慧人生系列”之一。本书以睿智语录形式解读佛学,分思想体系、法门修持、佛光宗风、实践净土等几个专题。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能刺客之裁决纵横

    异能刺客之裁决纵横

    他的异能可以让他洞悉这世间的一切。他的异能可以让他在瞬间找出敌人最薄弱的位置......他选择了一条在异世界从没有人走过的路......******本书看点******来自未知世界的神秘冷艳魔宠……长着九只臂爪的具备空间操纵能力的神奇蜘蛛……力之真解—精神力释放的华丽表现。刃之真解—刀意释放的凌厉攻击。魂之真解---真正的高层次裁决功法……全新的位面架构即将掀开!*********************************新书:光武幻帝书号:1546855请大家前去支持!
  • 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

    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

    这是一个地球穿越者来到超神学院世界的故事,他叫白默,他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他是佣兵中的王,剑道中的皇,心灵的帝,真正的神,他有着传说中的系统……欢迎加入《超神学院之龙帝至尊》书友群,群聊号码:323773155
  • 你来过我的世界

    你来过我的世界

    他,邪魅花心,冷峻的外表下是商场上刀刀逼人的狠手……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耀眼的光芒,不需要微笑或者任何动作,称霸作为世界500强内的企业,他绝对有震慑人的魄力。这样的男人,因为事业上的交锋,他遇见了让他赔入真心,甚至赔入一生的女人,尹筱安。
  • 念师之归天

    念师之归天

    一个充满念力的世界,五大国又掀波澜,且看第七代念师阿凯奇在危机中成长,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是注定,还是。。。
  • 一本正修

    一本正修

    我是一名修行者,琴棋书画不提,洗衣做饭懒得摆弄,最擅长的就是打架斗法!拳头硬就是我的道理!
  • 重生狐妖情难断

    重生狐妖情难断

    他是生来就拥有神秘力量的狐妖王,她是生下就被族人驱逐的小狐仙。机缘巧合之下,原本生活在不同时代互不交叉的两个人竟被困在同一块灵石内。打破世俗的陈规与世人的偏见,浴火重生小狐仙爱上魅惑纨绔狐妖王的故事到底一段佳话还是令人唾弃?“小狐狸,你逃不掉的,我的人谁都抢不走。”他魅惑的舔了舔嘴角。
  • 逃爱萌妻

    逃爱萌妻

    居高临下的男人让她压迫感爆棚,她紧张的浑身僵硬。绑架她的男人有着一张端正英俊的脸,眼神却冷冽异常。“因为这是你欠我的!”苏沐琪完全没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英俊的男人为什么会对她这么怨恨,他们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啊。“你以为可以逃开我的报复么?辛晓琪!”可是,辛晓琪又是谁?怎么自己竟然成了别人的替罪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心在凡尘

    天心在凡尘

    一个完整的灵魂,一分为二,可否再重归一体?两道不同的灵魂,共居一体,何时能相互独立?善恶只在于人心,无权怨天尤人。真心!守护!责任!巅峰!谁才是绝对的追求?
  • 血舞浪空

    血舞浪空

    杀、杀、杀……以杀证道为守护我所在乎的,杀尽天下又如何!血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