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84300000002

第2章 思考(2)

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深厚功力,主要体现在能否把人物写得鲜活、丰满而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好的小说大都是围绕特定事件展开故事,借助其过程中各个关节点展示人物性格的多重性,折射特定性格形成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用“性格”这面特殊的聚光镜反映生活的本质。理论界过去曾有个说法:“小说描写的生活应当是社会的折光。”现在应当修正为:小说刻画的人物性格应当是社会的折光。也就是说,小说所包容的丰富深刻的社会内涵,应通过性格表现。因而,好的小说中故事的展开与情节的发展、走向及结局,主要是人物的特定性格起主导作用,而不是受主观臆想制造的外来突发性因素左右。生活中任何一个人一生中都必须面临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矛盾,因而也面临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困惑和选择。好的小说就是紧扣人物在事件发展中面临一个又一个关键时刻的困惑与选择,展示其性格的多侧面。这种选择及其结果,蕴涵了情操与哲理、经验与教训、正确与谬误,经过作家公正、客观、科学地审视并予以准确揭示,能够给予读者一点熏陶、一点感染、一点启迪。

现实主义与多样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现实主义强调的是思想和精神,多样化更侧重于艺术表现手法。文学创作要求突出个性,强调创新。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大忌,因而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来要求作家。一部作品仅有好的题材和好的思想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好的、生动的、新颖的,能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表现手法。现实主义作品必须要由多样化的手法来表现,才能生动感人;只有打动读者,才能激发更多的人的欣赏需求,进而赢得市场。

衡量现实主义作品的价值,市场占有率是一个重要尺度。现实主义作品要进入市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必须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艺术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关系。从有关出版和发行单位的材料可以看到,近年来,一些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水准上乘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图书市场上销售看好,比如张平的长篇小说《国家干部》(2004年年初出版),至今已发行30多万册;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周梅森的《国家公诉》等作品,印数都达到了十几万册。在多数文学作品仅能发行几千册的当今时代,这些作品能够达到如此市场业绩,说明了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还是受读者欢迎的。

理论界近年来对文学与市场的关系,也比较关注。有人撰文指出,市场经济对于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流行性的文学读物的大量兴起。由于市场运作方式进入到文学生产领域,同时形成了对创作起明显制约作用的读者消费市场,所以,相应产生了适应于这种运作方式及消费市场的文学作品。市场经济下的优秀现实主义文学读物,既是一种尽到现代知识分子批判责任与使命的精神产品,也是一种民族生命力的文化积淀,并通过新奇的审美方式表现出来的象征体,绝不是凭一己之兴趣,孤独地尝试着表达各种话语的所谓“美文学”。优秀现实主义文学读物的存在是以现代社会的需要为前提,将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中更适宜地生存,是可提供给读者益智、消闲、娱乐的精神消费品。

从另一方面讲,市场经济使得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在精神上受到了剧烈冲击,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而,当商品经济大潮袭来之后,作家顿时失去了经济地位上的优越,他们所从事的文学事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日益被挤向了社会的边缘。这些切身相关的价值及生存难题,造成了90年代以来作家内部出现的一种商业化倾向,有的人主动地放弃了自己的岗位和使命,而把所谓“生存”放在第一位。为了“生存”,部分作家争相“下海经商”,摇身变成“经济型文化人”;也有些作家为了追逐商业利润,而丧失了精神上必需的自律,炮制了大量媚俗的作品。

深入来看这种文化现象,可以发现其中暴露出中国作家长久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产生的某些痼疾,这就是其独立人格的萎缩与丧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巨大残缺,才导致作家主体精神在商业冲击下那样不堪一击。当然,这仅仅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引发了90年代初由相当多的坚守岗位的作家参与的“人文精神”大讨论。人文精神的保持与坚守,不应该要求外在的社会规范发生变动,而是首先需要作家在此情境下,反省自己并坚固内在的心理规范。社会转型中的作家所面对的主要困境,并不是选择还是拒绝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体制下,保持和发扬知识分子原有的精神传统。

现实主义作品要让更多的读者接受,最根本的就是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实现作品的价值。对于这样的看法,一些作家和评论家还不能认同。比如有人说:现实主义作品与市场无关。这是不承认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否认文学作品走向大众最直接、最便利和最重要的渠道是市场,也就是不承认大众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还有的人认为:进入市场的就不是现实主义作品。这是对市场存在着片面化、简单化的理解,他们认为只有那些格调低下、诲淫诲盗的东西才能进入市场,只看到市场上有许多劣质的、不好的甚至于坏的作品,却看不到市场竞争对提高作品品格和质量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作家莫言在“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专门谈了现实主义创作与市场经济的看法,他说:“市场经济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化,作家的创作思想、创作动机、创作热情、创作的关注点,也毫无疑问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认为,这些变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照样或者说依旧可以产生出杰出的文学作品。尽管会产生许多快餐式的文化垃圾,但肯定还会有真正的文艺作品产生。我们的文学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因为实行了市场经济,作家们都向‘钱’看了,作家们都在为了适应市场而牺牲自己的创作个性,背离自己的创作良心。这样的作家和这样的写作确实存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很多作家在为了文学、为了良心在写作,而不仅仅是为了外部的声誉或者市场叫好在写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作家,只有不断写作,才能留住他的读者,才可能形成作家的品牌效益。近年来创作成就突出的作家刘庆邦的体会是,一个作家要做到可持续写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作家要用劳动的观念来对待写作。作家既然是一种职业,写作既然是一种技艺,那么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劳动的过程,好比农民种田、矿工挖煤一样。此外,还要勤劳,因为勤劳关乎人的品德,确实是一种精神、一种非常美好的道德品质。2. 作家要用学习的观点来对待写作。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向经典学习,也包括向同行学习,尤其重要的是向生活学习。作家要不断得到创作素材,不断得到感情上的积累,就必须与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3. 作家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是保持一颗非常平常的心,把自己放得低一些。4. 作家还要保持创作的激情。所谓激情,就是一种鲜明的爱恨,是一种强烈、深刻的感情。5. 还要保持好的身体。人有几种力量,而体力、智力和意志力,则会形成基本的力量。

事实证明,通过市场,消费者享受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人性化。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进入市场后,同样接受市场的检验、调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档次与水平。说现实主义作品没有市场,是因为某些打着现实主义旗号其实是投机取巧作家创作的作品,既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缺少艺术品位,自然得不到消费者的承认,因此,难以获得市场青睐。而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现实主义作品没有市场。如果现实主义作品在市场中的购买者很多,市场份额也就越大,说明作品中所承载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就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效益好,回报高,也就有了创作生产更多更好作品的可能。

三现实主义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成果显著,现状也比较满意,在文学创作中正逐步成为主流方向,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上的误区

过去几十年中,现实主义被各取所需打上不同标记,变得片面化甚至政治化,受到扭曲。新时期以来,某一阶段,来自西方和拉美的文学思潮席卷中国文坛,我国又有一批自生的文学流派揭竿而起,大有将现实主义淹没之势,不少作家对现实主义的认识陷于困惑。这种困惑经过十几年的创作实践,许多人感觉还是现实主义最适合中国作家。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仍然有少数人片面理解和片面实践现实主义。有人强调现实主义就是简单的“歌颂”,有人则认为现实主义只是会“暴露”,两个对立的概念在搞拉锯战。在他们眼里,写“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与“干预生活”和“针砭时弊”是针锋相对的,是水火不容的。正如一位评论家分析的,“两者恰恰又都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又都是不完整的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歌颂人民’、‘暴露敌人’,划定政治阵线,限制了对社会实际生活的本质作全面客观的认识与判别;而‘暴露问题小说’则偏重于揭露社会问题,瞄准社会弊病,且有越尖锐越触目惊心越好的倾向。这种观点忽视了对人的深入研究,只注重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外在矛盾冲突,有时甚至依然是从政治角度为一种意识形态作矫正,难免虚假和人为。”

2. 时尚化、商业化写作倾向明显

在市场经济大潮和享乐主义思想的强烈冲击下,文学写作的时尚化、商业化成为一种趋势,一些作家把文学创作当成了五光十色的浮华世界,人文精神在文学作品中失落了。在这种环境下,一度时期现实主义作品比较难写也难出版;纵使写出来、出版了,经济效益也不理想,不大能销售得好。特别是一些出版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根本不重视现实主义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每年勉强出版几部,仅仅是为了参评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而那些感官刺激强烈的作品,容易出版且能卖高价,有赚头,便争着出。

有位作家在一家工厂体验生活时,工人朋友对他说:“现在是钱的天下,头上顶着钱不怕雨不怕风,手里握着钱不怕冷不怕热,好多作家都写赚钱的东西去了,你还跑工厂干吗呀!”一些作家和作者受名利思想的驱使,急于成名和得到经济回报,一旦抓住一个题材就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草草从事。其结果,自然没有挖掘到现实生活中真实和美好的东西,更谈不上感染力。

这类作品的严重不足之处,是对现实生活中丑陋现象采取某种认同的态度,缺少向善向美之心,人文关怀在他们的心中没有地位。他们虽然熟悉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但他们对现实缺少清醒的认识。同时,这些作品既没有触及改革攻关中的症结所在,也没有揭示现实中造成人文关怀缺失的深层社会原因,尤其是体制上的原因。

3. 缺乏真切体验,推崇个人化写作

虽然从事现实主义作品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受到读者的认可,但是,他们有时还要承受一些压力,有人会嘲讽说:这种作家就只能写出这类“歌功颂德”的作品来。面对如此议论,意志薄弱一点的作家,就只好跟着赶时尚化、“个人化”潮流,采取远离普通大众,走向纯粹个体本位的创作态度。于是,在当代文学创作越来越宽容和体现个性化以后,描写社会现实矛盾和问题,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写作选择,在少数作家那里似乎成为“不真实”“虚妄”等的对应物。对他们来说,好像只有个人所体验到的一切,才具备可靠的真实性。在这种“真实观”的主导下,他们宁愿去写身边的生活琐事,写个人的小悲小喜,写隐秘的私生活和五花八门的感官事,而不愿意关注当今时代的普遍问题和多数人的生存状况。

也有些作家愿意涉及底层生活,但却缺乏真切体验,叙述把握上力不从心,只能是以表面现象写作,无法展示底层人民的内心世界,并将底层人民的命运与社会矛盾结合起来;或者是只能在虚构和想象中刻画人物,不能不落入俗套,显得特别虚假。

4. 靠想象创作

许多人都注意到当今国内文坛有一种现象,某些作家受错误思潮或者名利思想的影响,远离社会现实,热衷于追求玄妙的意象效果,抒写个人的孤独感和性苦闷;或者是生编硬造离奇低俗的故事情节,迎合趣味不高的读者;更有极个别人宣扬“用身体写作”。这些作家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离人们的阅读期待距离在不断拉大,陷入了圈子内自我欣赏的境地;以作家韩少功的看法,是把人们通过日常闲谈和新闻小报早已熟知腻味的内容,再拿来绘声绘色炒一遍,充斥进自恋、冷漠、偏执、贪婪、淫邪,几乎成了恶俗思想和极端情绪的载体。至于广大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比如农民工总是遭遇歧视,城市下岗职工艰难度日,贫困学生期盼能正常读完学业等等,很难成为这些作家要立志表现的题材。

同类推荐
  • 长沟流月去无声

    长沟流月去无声

    本书在诗歌的解读上,并不注重逐字逐句的解释,而是在介绍完作者、作品的基本情况后,用散文化的笔法描绘出诗歌的内容,同时还注意挖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尽可能地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 大家小书:谈美书简

    大家小书:谈美书简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我们终将孤独地长大

    我们终将孤独地长大

    本书是一本散文体情感随笔,以当代年轻女性视角记录一个女生踏入20岁后的生活。作者讲述了一个20岁的女生对情感、幸福、奋斗和自由的体验和追求。此时的你,无须再追究昨日的风云和浮沉;重新开始的你,自会知晓生命中有一次拥有本真的机遇,足以填满人生苍白的遗憾。因为每一次期待,都是另一种重生。人生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所以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蒋凡讲世说新语

    蒋凡讲世说新语

    本书是一本经典品读类通俗读物。作者从继承发扬传统经典文化的视角,将《世说新语》娓娓道来,全书分绪论、人物篇、专题篇三部分,讲述了《世说新语》表达的魏晋时代社会风情和士人轶事。较全面的讲述了世说的精神内涵,语言通俗易懂,讲说与实例结合,内容富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质量较好。
  • 王氏宗谱

    王氏宗谱

    太原王氏的祖祠,建于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太原晋祠博物馆内,晋祠是中国现容的少数帝王家祠之一。子乔祠是晋祠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
  • 宅死狂想曲

    宅死狂想曲

    林小艺急忙敲门“洛天赶紧出来,快迟到了。可恶,幸好,零阿姨给我了备份钥匙。”林小艺从书包里掏出钥匙,急忙的打开了洛天家的房门。
  • 代打完我还要回去给学姐做饭呢

    代打完我还要回去给学姐做饭呢

    普通大一学生风星棠,正用一把钝菜刀斩筒子骨,准备给心爱的学姐女友炖汤。“装备,龙虎之力!”“轰”的一声,楼层崩塌,楼下的租户,呆立当场。“卧槽,威力太强了,时间回溯!”“这一次不能搞这么大动静,菜刀瞬锻,锋利+10!”。“嗤”的一声,骨头连着灶台应声切开。“垃圾神技,切个骨头都费力。”颓废坐在厨房之时,脑中叮叮作响,身子一轻,灵魂向时空外飘去。“我还在煲汤做饭呢!魂穿能挑好一点的时间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终前行

    最终前行

    这里有饥饿游戏的挣扎求存,有着洛奇的浴血拼搏,还有着三国乱世的万丈豪情。这不仅是个人挣扎前行的序曲,更是王者归来的壮歌。力量才是主导一切的本源,只有胜者才有资格去谱写新的篇章。其实上面就是胡扯,我也不知道这是啥。
  • 闲妃猛如虎

    闲妃猛如虎

    她是穿越而来惊才绝艳女青年,生于未知长与市井。他是浴火归来冷心冷面七王爷,生于皇家长于佛寺。一朝穿越,她遇见他——她只是接了单生意,顺便虐虐后宫那些女人,谁知道就此惹上一尊大佛。她窃他权偷他心绝他后宫,他断她财囚她人阻她回路。南国有王,名冰山,只闷不骚,总之难搞。王爷,我错了成不?
  • 相约千年仲夏

    相约千年仲夏

    守护一生的古宅一生的姥爷为何推她落下枯井,穿越千年不知在哪个王朝,沦为政治牺牲品嫁给二皇子做侧妃,雨族灭亡的历史,轮换千年守候。。白龟预示着什么?你要王朝还是要我,你要江湖自由身还是陪我一世安好,是命中注定,还是破解契约。。。谁背叛了,守护千年的美丽
  • 疏星渡河汉

    疏星渡河汉

    张钧东/程云/宋昱泷爱而不得,最终错过的故事,总之,人生全是巧合。
  • 王氏霸天下之万凤朝王

    王氏霸天下之万凤朝王

    她,人称“天颜贪狼,铃星煞王。”如何也未曾料到会被信任之人下了“化息散”,被追杀,身中剧毒,被人击下坠星落曜崖…………守城之战时,她高呼:“马革裹尸君莫惧,自古沙场几人归!”她的将士们都有一个信念:“朔风鏖战裹残甲,不灭岳军不归家!”……她望着被人禁锢的他:“这一路的大好河山,我已替你悉数遍览。”……即使她,历尽沧桑,却仍觉,人间甚美。……他,是世人尊奉的:“七杀朝斗,圣主永昼。”他眸中光辉熠熠,笑道:“锋锐对外,柔情待你。”……他,是曾经的潇洒美少年。而今兵临城下。她最终亲身迎战:“我有我不屈的傲骨,你有你据守的立场,那便战吧。”……他,是东部百姓的信仰。……且看今朝之疆域,终归何人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