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9200000009

第9章

《燕山夜话》识小看《燕山夜话》,有政治眼,有文化眼。

曾彦修说:“邓拓的绝大部分随笔、小品文,大体上均是属于在独特的条件下以独特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反对极‘左’的文章。离开这点,就完全无法理解邓拓的杂文。”这是政治眼。

杜维明着眼于文本,认为“《燕山夜话》都是用优美的白话文写的。从文体上说,它们使人想起晚明的小品。这些文章历史引喻极为丰富,只有那些在文学欣赏领域有高度修养的人才能充分地正确评价它。”这可以说是文化眼。

曾、杜二位都是大家,所得当然都是大见识。我读邓拓,用的是“经济”眼。这里所谓“经济”,是经济实用的意思。窃以为,《燕山夜话》在60年代初那样“独特的条件下”出现,一纸风行,大受欢迎,是因为它大体适应了读者的两种需要,或曰两种读者的需要。其一,它介绍了大量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实用知识,如《围田的教训》《地上水和地下水》《多养蚕》《咏蜂和养蜂》;也有饥民的向往,如《粮食能长在树上吗》《茄子能长成大树吗》,光看题目,就令人口舌生津,从现实走进童话。以上是适应读者的低层次需要。其二,《燕山夜话》中有许多精致的文史小品,如谈读书、练字的那些,出入古今,移步见胜,这是邓拓散文中的长项。这些小品,如邓拓所说,“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满足了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要求。”

七十年前,同样也是住在京城的鲁迅,“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也。”言辞激切,势如破竹;今日读来,仿佛先生此言是给后世,具体说就是给《燕山夜话》产生的时代把脉、处方。饥民遍野,赤地千里,而笼罩这一切的,是假话、大话、空话。现实这般严酷,“全都踏倒也”谈何容易!邓拓,以一介书生,两袖清风,殉道者的勇气兼史学家的良心,借京报一角,打开一条通向读者——人民——心灵的言路。他寻求真正的对话,而非据守书斋一隅,自说自道,炫售“学问”。他是要惠及民生民智的,所以每篇“夜话”都以读者当前的实际需要为依归。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言路,而是一条洋溢着科学与民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希望之路。从这里出发,邓拓悲壮地走上祭坛,也豪迈地走向永生——邓拓不朽!

《燕山夜话》是一部讲真话的大书。它在上述民生民智两个层面上与读者对话获得的成功,不徒独步当时,抑且傲视古今,后世亦绝无嗣响。

《博览群书》 1998年第6期

【附记】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河山集》中有一篇《黄河流域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原载于1962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时值三年自然灾害,赤地千里,饥寒逼人,此篇从历史的叙述中展现一种理想的前景。史先生的苦心,大概与邓拓《树上可以长棉花吗》之类的“燕山夜话”近之。

读孙犁作品点滴

“骨灰盒”

好久没读到孙犁老人的作品了。可慰者,常常从大哥建民那里听到有关老人身体状况、饮食起居的消息。今天在2月25日的《人民日报》副刊上,看到老人写于去年11月1日的《题文集珍藏本》,连读两遍,兴奋不已。

这篇六百余字的短文,记述了1992年底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和一位女编章给老人送《孙犁文集》的情景及老人的感受。这套新出版的文集装在一个纸盒子里,我曾经在解放南路的尔雅书店见到过,的确是“精美绝伦”“富丽堂皇”。孙犁这样写下他独特的感受:

我的文学的路,是风雨、饥寒、泥泞、坎坷的路。是漫长的路,是曙光在前、希望的路。

这是一部争战的书,号召的书,呼唤的书。也是一部血泪的书,忧伤的书。

争战中也含有血泪,呼唤中也含有忧伤,这并不奇怪。使人难过的是:后半部的血泪中,已经失去了进取;忧伤中已经听不见呼唤。

渐渐,我的兴奋过去了。忽然有一种满足感也是一种幻灭感。我甚至想到,那位女编章抱书上楼的肃穆情景:她怀中抱的那不是一部书,而是我的骨灰盒。

我所有的,我的一生,都在这个不大的盒子里。

这是诗啊!这些很有感情、力透纸背的文字,出自一位八十岁老人之手,谁读了能不受到感染。我读孙犁的诗,觉得是散文化的;读他的散文,却常常有诗的感受。先生本色是诗人。想想看,在冬日清晨的阳光里,一位年轻的女编章,怀中抱着一个“骨灰盒”,正神情严肃地从一座住宅楼下拾级而上;那盒子里装的不是阴冷的骨灰,而是马上就要见到的,一位带着血泪和忧伤,争战、呼唤了一生的文学老人的精魂。——这意象多美!

《书林秋草》等

夜读孙犁《书林秋草》,先生之文,或短章,或巨制,都是真善美的极致。随便取出一本,拣出一篇,甚至随便指到一处,就可以兴味十足地读下去,直至终篇。这是只有大作家才能达到的境界。

孙犁《谈赵树理》,文字不长,颇中肯綮,近被选入山西职高教材。我想,孙犁写此文无意超越什么,心里怎么想,就用最俭省的文字表达出来,告给读者。令人赞服的是他独到的识见,这是长期修炼才能得到的。今晚重读这篇写于二十年前的文章,依然感到清新。尤其把赵树理放在抗战的大背景下,阐述作家与大时代的关系,是不可移易的定论。

重读《铁木前传》。孙犁倾注在人物身上的感情像醇酒似的,首尾对童年的赞美如诗如歌,真美!记得铁凝在《四见孙犁》中说过她年少时几乎能背会《铁木前传》。我早年读铁凝的《哦,香雪》,对那种语言的纯净印象极深,原来是受孙犁的影响。欣赏孙犁就是欣赏美。

读孙犁的《无为集》,在书后写了如下一段话:刚读过他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记邹明》,文中说:“我老了,记忆力差,对人对事,也不愿多用感情。以上所记,杂乱无章,与其说是记朋友,不如说是记我本人。是哀邹明,也是哀我自己。”本书中凡记人的篇章,皆可作如是观。《大根》刚发表时已在《羊城晚报》读过,为其精炼所震,剪存之,并在报纸空白处写道:“千把字,十数人,大根一生。添一字则多,去一字不成。枯木逢春发新枝,大根可喜可贺;夕阳虽好近黄昏,孙犁独哀独愁。”十年后,一场大雪过后,我又取出《无为集》,在书前写道:读刘大櫆《论文偶记》二十:“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程子云‘立言贵含蓄意思,勿使无德者眩,知德者厌。’此语最属有味。”耕堂劫后所为文,我时时取读,简而有味,当得刘氏之论。

读《知堂书话》

看《文汇读书周报》上钟叔河先生为《周作人散文全编》写的序,一时兴起拿出好几年前买的钟叔河编订、我称之为“钟版”《知堂书话》来看。过去虽也看过一点知堂的文章,但可能是阅历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总没感觉到他文章的妙处,所感到的只是琐碎,清冷。这回似读出一点味儿来了。

除了跳过一些偏僻的引文,接连读了四十多篇。对知堂文章的妙处开始有了点体会:行文琐碎,似不着力,但有柔劲之美,就像太极高手,从容舒缓,内功却了得。“柔劲”这个词是我读《儿童的书》时忽然想到的,以为颇能准确地传达我的感觉,具体是因为读了下面两段话:“向来中国教育重在所谓经济,后来又中了所谓实用主义的毒,对儿童讲一句话,一眼,都非含有意义不可,到了现在这种势力依然存在,有许多人还把儿童故事当作法句譬喻看待。”“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总之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中国还未曾发现了儿童,——其实连个人与女子也还未发见,所以真的为儿童的文学也自然没有,虽市场上摊着不少的卖给儿童的书本。”这里没有铜板铁琶金刚怒目,但所说的意思至今读来感觉还是掷地有声的。读其他篇大都能读出这种“柔劲”的感觉来。还有一点感觉到的是,知堂的文章平实中有生气,绝无“衰弱庸熟”的文句。

知堂衡文重趣味。对日文书籍的介绍,大都没有中文译本,凡引文都出自他的亲手所为,这种本事在别人那里是少见的。他又通希腊文、英文等。1923年他介绍与谢野晶子的《爱的创作》:“普通的青年都希望一劳永逸的不变的爱,著者却以为爱原是移动的,爱人各须不断的创作,时时刻刻共相推移,这才是养爱的正道。”这种观念有益于世道人心,是救治今日婚姻家庭的一剂灵药,这书不知现在有无译本。

翻陈子善编的《闲话周作人》,谈人的居多,没有一篇是专门谈知堂文章之妙的,只张中行的《再谈苦雨斋》有一点点,说得颇为精到,我把它录在“钟版”《知堂书话》上了。张中行说:“像是家常谈闲话,想到什么就说,怎么方便就怎么说。布局行云流水,起,中间的转移,止,都没有规程,好像只是兴之所至。话很平常,好像既无声(腔调),又无色(清词丽句),可是意思却既不一般,又不晦涩。话语中间于坚持中有谦逊,于严肃中有幽默,处处显示了自己的所思和所信,却又像是出于无意,所以没有费力。”

张中行先生到底是文章大家,又是语文教育家,这段话几乎把知堂文章的妙处括尽了,尤其是“既无声又无色”这六个字极精当,若是再要加两个字,那就是“柔劲”吧。

知堂介绍早川孝太郎乡土研究专著《猪鹿狸》的文章,透露了知堂的为人:己所欲也不强施于人。他说:

其中我所顶喜欢的还是这《猪鹿狸》,初出时买了一本,后来在北平店头看见还有一本又把他买了来,原想送给友人,可是至今没有送,这也不是为的吝啬,只是因为怕人家没有这种嗜好,正如吃鸦片烟的人有了好大土却不便送与没有瘾的朋友,——我以鸦片作比,觉得实在这是一种嗜好,自己戒除不掉也就罢了,再去劝人似乎也可以不必。

这也是知堂的幽默。

《兰学事始》比较中日医学界对待西学(自然科学)的态度,结论是:“从这里看来中国在学问上求智识的活动上早已经战败了,直在乾嘉时代,不必等到光绪甲午才知道。然而在现今说这话,恐怕还不大有人相信,亦未可知。”语气和婉,内含刚健,是“柔劲”的又一例证。

我近来读《知堂书话》,读得很慢。《知堂书话》极少提到同时代人,有之,则如章太炎、梁启超、郭沫若、郁达夫才够得上。知堂的文章不摆架子,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里面藏着褒贬,但绝无吹捧、讥笑、呵斥、詈骂,绝无伪善或者伪恶,绝不故作高深,表现谦虚状。

2009年3月

《山西文学大系》第五卷的缺失

《山西文学大系》第五卷,选录的是“清代与民国初期”山西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我从这卷书中了解到前此未尝与闻的八九位作者;另有几位作者,以前仅知其名,这回也读到了他们的诗文。编者的首创之功和搜集之劳,是应该尊重和感谢的。但是在我看来,这卷书无论选文还是选人,都有一些可议之处,谓之“两失”亦无不可。

现略陈敝见。

先说选文之失

试举两例:孙嘉淦和吴雯。

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静轩,兴县人。本卷仅收他五十四岁写的《三习一弊疏》,是不够的。乾隆元年(1736)孙嘉淦的这篇奏折,在其官宦生涯中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为他赢得一世美名。吾晋大儒郭象升曾说:“清代经世之文,孙嘉淦《三习一弊疏》第一”。选这一篇当然无可挑剔。但这篇奏折以劝世之言取胜,不足以代表孙的文采。最能体现孙嘉淦文学之美的,当推他四十岁写的那篇一万六千字的《南游记》。

康熙五十八年(1719)夏天,孙嘉淦母亲病重,他从翰林院告假归省。到秋天母亲就去世了。时隔不久,“荆妻溘逝,稚子夭残”。连遭打击,孙嘉淦悲痛孤绝的心境可想而知。1720年秋天,他骑着一头小毛驴,从老家吕梁山深处的兴县出发,像《诗经》说的“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去了。

他在山西、河北一带浮沉累月,直到暮冬。飞雪千里,阴风怒号,“不自知其悲从中来也。因而决计南行,返都中治装。”

次年,即1721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他和一位名叫李景莲的朋友结伴出京,踏上南游的征程。

孙嘉淦这次南游,“四海滨其三,九州历其七,五岳睹其四,四渎见其全”,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南游记》首尾相衔,一气呵成,纳万千气象、上下古今于一篇之中。嘉庆年间,此文即被誉为“千古之奇文至文”,论者谓有“迁固之谨严,徐庾之新艳”。

以下略抄几段,以见其文字之妙:

姑苏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然俗浮靡,人夸诈,百工士庶,殚智竭力,以为奇技淫巧,所谓作无益以害有益者欤。

由兰溪至浙东,嘉杭之间,其俗善蚕,地皆种桑。家有塘以养鱼,村有港以通舟,麦禾蔚然茂于桑下。静女提笼,儿童晒网,风致清幽,与三吴之繁华又别矣。

同类推荐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我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

    本书是作者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记录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者在十年前以天才的触觉和笔调初现文坛并引起震惊。作品风格清新、明快,质地纯朴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带着非常活泼的生机。
  • 温暖的芬芳

    温暖的芬芳

    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一生必读的文学经典,名家荟萃,精彩纷呈;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当代中国手机小说名家典藏:温暖的芬芳》分五辑,分别为“永远的妈妈”、“眼里有泪”、“春光美”、“咱们的孩子”、“想象病”。
  • 谁解茶中味

    谁解茶中味

    这里有的是茶和人的故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居于九天之上,视之绰约神仙中人,只能仰望之、嗟叹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挣扎在泥土之中,简直不在是茶,而是菜、是饭、是药,是穷人续命的东西;还有很多茶,和我们一样,泯然众人,不能飞黄腾达,也不能羽化成仙,只能在俗世浮沉中给自己添一点味道和情趣。有的人讲故事,像陆羽;有的人听故事,像蒲松龄;有的人就是故事里的人,像你我。茶本性凉,皆因经受春雨之寒,虽然挨过烈火烹油之热,不改本性清凉。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在炽烈红尘中,能感受到如饮茶的一股凉意。
  •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长风起落,荷裙飞舞,娇艳的荷花,在荷叶间若隐若现。江岸,草色迷离,依稀的兰蕙的馨香,在草间和她的发髻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薄衫皓腕,红颜如梦。《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是对诗词的唯美解读,文笔轻松灵气、底蕴悠长。
热门推荐
  • 风水师在异界

    风水师在异界

    一个风水师穿越到异界,他利用风水之术移穴改运,堪天舆地,手掌异界乾坤,让天下风云因他而动。
  • 超级猎兽师

    超级猎兽师

    在一个遥远的大陆上,这里的人每到八岁的时候都会去猎兽殿觉醒属于自己的魂器。魂器的品种有许多,而魂器又有七种品质,例如篮球白色的篮球品质最低,而黑色的篮球则是品质最高的,烈!这个大陆上最光荣的职业莫过于猎兽师了!废柴唐寅立志要成为全大陆最优秀的猎兽师
  • 琅琊引

    琅琊引

    小时候,大叔公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美丽的如仙境的地方叫琅琊,那里住着一位西王母,只要找到西王母,就能实现人们的任何愿望。
  • 书法少年

    书法少年

    小学丑字大王尚志远无意中唤醒书法仙人赵孟頫。小发明家易铭致力于发明自动书写毛笔以取代传统书法。书仙深感有责任在如今这书法史上的黑铁时代宏扬书法之道,使圣贤之道沛然于后世,阻止易铭的邪恶发明。志远在书仙的帮助下,踏入书法之门,但是征途并不平坦:在校兴趣小组被师兄奚落,升级A组遭到连串打击,差点儿落选市中学生书法大赛,在比赛中三连败,被易铭的自动书写毛笔羞辱。灰心丧气的志远渴望回到丑字大王行列。易铭自动书写毛笔的研发获得发明家爷爷大力支持,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在校内、市里扬名,被誉为百年一遇书法奇才。野心膨胀的易铭扬言颠覆千年传统,挑战书仙,赢尽天下。
  • 王俊凯好久,不见

    王俊凯好久,不见

    一年前,他对她说不爱她永远,一年后的今天,她玩腻了,她不忍心伤害他,她决定将秘密公开,他知道他后悔了,在他心里,他爱她
  • 逃离外企

    逃离外企

    书中对跨国公司的职业道路作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外企的面试全部过程描写、绩效评估面谈、入职信、岗位描述等,并对外企的内部管理作了全景式的展示。书中的主人公李白就是这样一位在外企工作了多年以后回到民企工作的人。这个角色是很多人的一个角色融合。更确切地说,他代表了一代外企的经理人,“他”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接受过本土的高等教育,但是没有留学背景,外企也许是出于偶然,但是在这个圈子里一做就是很多年。在最后李白一个中国本土的民企却绝非偶然,他和现在很多离开外企进入本土企业的经理人一样,正是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也希望看到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
  • 天后养成之回归娱乐圈

    天后养成之回归娱乐圈

    一个声名狼藉遭人唾弃的主播,一个被人戏耍于鼓掌间的陪酒女。有谁还记得她曾是被评为天才的演员,有谁还记得她曾经那张惊为天人的脸。因为闺蜜的谋害,白初失去了引以为傲的容颜,更失去了爱入骨髓的心上人。身份,地位,荣耀,还有,他。凡是属于她的东西,她统统都要收回来。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条艰难的复仇之路上,又遇到了另一位不速之客。
  • 启禀王爷之王妃要回家

    启禀王爷之王妃要回家

    人家穿越前身不是学霸就是叱咤风云的商业女强人,一路人品爆棚技能外挂般的走上人生巅峰,为毛某女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留学僧呢?郁闷,郁闷人家穿越走的是灵魂转体路线,一睁开眼不是富家小姐,就是贵族女眷,好歹有个后台娘家神马的,怎么某女是整个人一穷二白的给穿越了呢?没钱没背景的,差评,差评不过,人家穿越都是自己穿,轮到某女时,自己的万年好基友,哦不,好闺蜜也跟着来了。两人一见面就开启互嘲模式,天蝎宝宝对阵处女宝宝,也是醉的不要不要的了。这年头,只要是穿越,没勾搭上一个两个王爷的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穿越过,只是某女倔强的很,一心只想回家找妈妈,风花雪月,美男王爷神马的都是浮云,自带强大单身基因。有多强大?嘿嘿,给大家举个栗子:其他女子如果一个酿跄没站稳,绝对是会妥妥地被对面的美男接住在怀。可轮到某女时,由于这强大的单身基因,某女一个酿跄,一手护胸,一手直接按住对面美男的胳膊,然后稳稳地站好了,只留给美男一个扶住自己手臂的机会……….气的某作者表示,这女主绝壁不是我亲生的,绝壁不是!(汗-.-//)无厘头剧场:关于出场某男:你俩从天而降。某女表示出场实在太俗套,从天而降的除了林妹妹,某女脑中只能想到一坨从天而降的翔了。不过,某女故做惊讶状:从天而降?!那岂不是要摔个粉身碎骨了?某男:正好有两个倒霉的被你们给砸死了某女:这个出场够劲爆。关于食物:某男:今天捉兔子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竹鼠洞。某女惊呼:所以你刚喂给了我一块老鼠肉?!某男急忙解释:不全是,还有兔子。某女赞叹:真好吃。关于吃醋:某男沉默许久终于开口问道:二师兄是谁?某女不语某男脸色阴沉道:谁是二师兄?!某女还是不说某男一身寒气地向某女逼近,咬牙切齿道:他究竟是谁?!某女叹息,跟一头猪叫什么劲~关于逗Excel:某男表妹“我表哥只是一时被你迷惑了去!”某女:那至少也有过被我迷惑的时候啊,你有吗?某男表妹:“狐媚的东西!不过是用了肮脏的手段罢了!”某女:哎~那也算我有手段啊,你用的手段成功过吗?某女继续逗某表:说到‘手’,你说你的亲亲表哥是喜欢牵我的左手还是右手啊?关于互嘲:某天蝎:同一个错误,我绝不犯第二次。某处女:最多犯个五六次确认一下罢了。本文整体走的是轻松幽默无厘头路线,偶尔的虐虐来增进男主和女主间的感情,顺便斩杀斩杀各类Excel,白莲花,还有圣母女为女主升级服务。吃瓜群众:作者!你还没介绍男主!作者:自己看去吧
  • 二点五学校的日子

    二点五学校的日子

    我在2.5流学校的日子,记录一下时光,分享一些故事。
  • 瘟疫年纪事(译文经典)

    瘟疫年纪事(译文经典)

    小说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袭击下的伦敦城。这本小说很可能是基于笛福的叔叔,亨利·笛福当时所留下的记录。在这本书中,笛福不厌其烦地为达到效果逼真,巨细靡遗地描述具体的社区,街道,甚至是哪几间房屋发生瘟疫。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本书往往被跟瘟疫当代的记载相比,尤其是塞缪尔·佩皮斯的日记。笛福的记述虽然是虚构的,但比起佩皮斯的第一人称叙事,更为详细和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