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77900000043

第43章 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关系辩证(3)

在现代的中国画创作中,线的形式变得极为丰富,皴、擦、点、染,都是线条演化的不同形态,国画的线不再囿于书法化的规范,又分化为书法化的线和硬笔式的线,如个别的重彩画作品只是积点成线,在色彩的分布上使之更丰富,并不表现线的书法性的美。线也不再是形体的边线,而是画面形式和气氛营造的构成语言。如齐白石以金石般的线条表现出作品的力度美,潘天寿以富有哲理的线条表现出画面的静气,黄宾虹则以乱中出奇的线条写出山水画的浑厚之气。传统国画中“形色分开”的情况也发生了创造性的改变。西画的写实精神、光影效果融入了国画,在2007年中国金陵百家画展(中国画)上,很多工笔画家用色和线结合来表现对象,质感、量感和形体都摆脱了单纯依靠线的塑造,而是用色渲染,吸收西画中色彩过渡表现物体转折的手法,又在某些部位加以线,使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作为国画精髓的“笔”即画中的线,在新时代现代画家的作品中更加丰富、有力和富有了现代性。如恽寿平的没骨画法是墨里藏线,即“绵里藏针”,在当代国画创作中,如当代画家田黎民创作的人物肖像,也继承了这一画法,消除了墨线和传统皴法对景物的界定,线隐于色中,用团块的淡彩去若隐若现地表现一种人即自然,自然是人的意象。

在传统绘画的宁静与和谐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的时候,中国画线条的单一标准的形式就显得过于单调了。过去,在竹林草堂的环境中,在悠闲自得的心态下,拂觞鸣琴,煮茶对壁慢慢地品味线的独特蕴涵,其韵味是无穷的。但现代生活需要更丰富的绘画表现手法,由于线的形式假设性,在完成写实性作品时就有了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线”的形式覆盖面,丰富其语汇含量,增加其形态的广度及“线”本身形式的丰富性。

注释:

[1]《张子全书》十四卷。宋张载(1020—1077年)撰。

[2]《小山画谱》 (清)邹一桂著;王其和点校,王其和纂注。

[3]《光明日报》1996年7月7日文艺生活版,于非[门][音]的文章“发扬国画的优良传统”。

(获山西省文联第七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铭》非伪辨

殷宪

2002年看到《书法》杂志《北魏侯夫人墓志铭》一文,[1]就想写点文字指伪。很高兴拜读《中国书法》2007年第4期蔡先金、赵海丽关于《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铭辨伪》(下称《辨伪》)一文,其文指出,由《书法》杂志公之于世的所谓“2000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北郊邙山”的《北魏侯夫人墓志铭》是一方伪刻。《辨伪》还认为,这方伪刻有可能不是近年伪造,可能在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面世时已经出现。[2]换句话说,它或许是《显祖嫔侯骨氏墓志》的伪字号双胞胎。

近年出现的《北魏侯夫人墓志铭》为伪品,毫无疑义,而《辨伪》指著录于赵万里《集释》和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的《显祖嫔侯骨氏墓志》也是伪品,[3]就值得讨论了。

王河松刊于《书法》的《北魏侯夫人墓志铭》,同时也收于王河松、王国毓2002年编印的《北魏墓志二十四品——洛阳民间收藏北魏墓志集萃》。[4]很明显,它是一位现代造伪者依《显祖嫔侯骨氏墓志》的对临之作,其母本可能是《集释》的图版,也可能是戚叔玉、许宝钏、王壮弘等人依原拓选辑印制的《北魏墓志百种》中的《显祖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作伪者虽依原石16行、行16字的布局书刻,但由于前加“魏故”二字,又无临池功力,不仅行式错乱、书体走形,而且56.5×57厘米的尺寸也比《集释》标明的40.6×41.5厘米大了许多。这与2002年前后,笔者在一些民间藏家手中见过的《河州刺史乞伏宝墓志铭》和《魏前将军廷尉卿元公妻薛夫人(慧命)墓志铭》等伪刻相类,可见《北魏侯夫人墓志铭》的造假时间也不会早到2000年前。

《辨伪》引述了前人于《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铭》的研究成果,除主要摘引姚薇元《胡姓考》的两条理由外,[5]又从墓志的形制、用字及志主身份等方面作了分析,断定《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铭》是“破绽与疑点颇多”的“赝品”。

《辨伪》所征引姚薇元先生的证据之一是,“《魏书·卷一○六上·地形志》:神武郡属朔州,朔州即怀朔镇,孝昌中(公元525~528年)始改为州”,侯夫人墓志“造讫”之景明四年(公元503年)怀朔镇犹未改为朔州,“彼时何得竟称夫人先祖为‘朔州人’?”实际上,朔州之置由来已久。据《晋书·地理志》并州条,“刘曜徙都长安,其平阳以东地入石勒。勒平朔方,又置朔州”。同书雍州条又云,前赵刘曜“以秦、凉二州牧镇上邽,朔州牧镇高平……”赫连勃勃建立夏国后,又“以朔州牧镇三城”。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朔州的设置情况。[6]其地由高平(今甘肃固原县)到三城(山西、陕西北部地区),也就是史所谓匈奴故地。北魏建国后,同样存在朔州建制。《魏书·铁弗刘虎传附悉勿祈弟卫辰传》载,北魏道武帝登国年间(公元386~396年)“慕容永之据长子,拜(刘)卫辰使持节、都督河西诸军事、大将军、朔州牧,居朔方”。[7]又《魏书·阳平王新成传附子颐传》,元颐“后除朔州刺史。及恒州刺史穆泰谋反,遣使推颐为主。颐密以状闻,泰等伏诛,帝甚嘉之。世宗景明元年,薨于青州刺史,谥曰庄王”。《魏书·任城王云传附子澄传》也载此事:“恒州刺史穆泰在州谋反,推朔州刺史、阳平王颐为主”。穆泰反对孝文帝迁都洛阳,想让朔州刺史元颐在平城另立,反被元颐报告孝文帝而伏诛,事在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而元颐卒于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他任朔州刺史比姚薇元和《辨疑》作者所说的孝昌中(公元525~528年)要早二三十年。其实,在正史中,北魏平城时期(公元398~494年)“朔州”、“朔州刺史”出现的频率并不低,如《魏书》、《北史》皆记南入的司马楚之、司马金龙父子先后“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和“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的经历。[8]也许持孝昌前无朔州论者会说,这是《魏书》作者魏收依孝昌后建制追记。然而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大同市的延兴四年(公元474年)《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中“使持节、侍中、镇西大将军、朔州刺史、羽真、琅琊王金龙妻”的铭文则是当时的实录。[9]于此可见终北魏建都平城的百年间朔州始终存在,而孝昌中改怀朔镇为朔州是迁洛后建镇撤州后于旧制的恢复,决然不会是边州的初置。人所共知,经孝昌中的六镇变乱,昔日的代都已不在洛阳中央政权的掌控之中,《魏书·地形志》于原代都京畿地区政区人口全然失记。因此,早期的朔州不见于史志并不意外,而由此得出孝昌中六镇改州(实际上此令并未真正实行)之前并无朔州的结论便难以成立了。故而《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所载“其先朔州人”的志文是不容怀疑的。

《辨伪》引述姚薇元《北朝胡姓考》的第二条疑伪证据是,“又志云‘祖俟万斤第一品大酋长’,按北魏无此官号”。姚氏书中证《显祖嫔侯骨氏墓志》之伪,除《辨伪》过录的北魏以降领民、不领民酋庶长品秩表,以证北魏并无第一品大酋长外,还以侯夫人祖、父皆不见于史籍,孝文迁洛后改为侯氏的是“胡古口引氏”而非侯骨氏,得出“考之史籍,知系伪造”的结论。诚然,第一品大酋长之称谓迄今尚未在史籍中发现,但并不是未见于史籍的都是不存在的。如,姚先生及《辨伪》作者认为“考之史籍,知系伪造”的侯夫人“考(父)伊莫汗,世祖之世为散骑常侍,封安平侯。又迁侍中、尚书,寻出镇临济,封日南郡公。孝文皇帝徙(姚作从,误)县伊京,夫人始赐为侯氏”,均系造伪者凭空杜撰。然而事实早已证明姚先生的判词是错误的,《辨伪》再去征引就不应该了。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大同市灵丘县发现的北魏文成帝和平二年(公元461年)的《皇帝南巡之颂》,其碑阴尽刻文成帝南巡随行官员花名,第一列第7行便有“宁南将军殿中尚书日南公斛骨乙莫汗”。[10]伊莫汗与乙莫汗,无疑是同名异译,其宁南将军、殿中尚书、日南公,正是伊莫汗和平六年的结衔。与《显祖嫔侯骨氏墓志》所记官爵大同,虽少了侍中之衔,却明记其尚书为殿中尚书。《南巡碑》足以证明侯夫人之父的身份及其存在,也说明北魏迁都洛阳后代人改汉姓时,改为侯氏的胡古口引氏,同时也被写作“斛骨”或“侯骨”,此正所谓胡姓无定字也。可惜姚薇元先生没有见到文成《皇帝南巡之颂》,以生此误。

至于《辨疑》作者认为《显祖嫔侯骨氏墓志》的体量不够、有序无铭、用字失当以及夫人身份含糊等,实在有点无话找话、无理说理了。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的《高宗嫔耿氏墓志》之志主,论级别是《辨伪》一文中指出的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中的贵嫔,与侯夫人的“第一品嫔”相当,论辈分是侯夫人的婆婆,其墓志也仅为43.5×38.3厘米。而在《辨伪》中提到的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孝文帝九嫔之一(同样是从一品)的《高祖充华赵氏墓志》是31.7×45厘米。延昌四年(公元515年)的《显祖嫔成氏墓志》,[11]资质与侯夫人完全相同,志石却只有33.8×28.7厘米。依志石面积排队,依次是:

侯夫人志:1684.9平方厘米;

耿嫔墓志:1666.05平方厘米;

赵充华志:1426.5平方厘米;

成嫔墓志:970.06平方厘米。

孰大孰小,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更值得注意的是,上举三志连同《显祖嫔侯骨氏墓志》四位位等三公的嫔妃,除《高宗嫔耿氏墓志》的志文有序有铭外,其余三志都是有序无铭,如此辨去,则三志皆伪矣。

关于《辨疑》作者指出的《显祖嫔侯骨氏墓志》志文的用字与刻字的所谓不妥之处,“绩”是北朝墓志中的习见写法,用不着说什么,“先”有似“光”字之嫌,因此也被《北魏侯夫人墓志铭》造伪者临写成光字,但属书丹人的书写习惯(可能也与刻工在刻上部短横时由右上而向左下用刀的方向有关),但它与后面第九行首字、第十四行第五字的“光”字明显不同,不当为病。至于“立功累叶”之“累叶”二字更为史籍所常见,如《后汉书·杨震传附玄孙修传》之“遂累叶载德”,《晋书·苻坚载记》之“况君侯累叶载德,显祖初著名于晋朝”,《魏书·萧宝夤列传》之“皇朝绵基累叶,恩均四海”,《周书·王轨传》之“累叶仕魏,赐姓乌丸氏”等等。[12]“累叶”于碑志亦时有所见,如汉《豫州从事孔褒碑》之“继德前叶,清和挺懿”,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元天穆墓志》之“诞累叶之崇基,继重光之盛烈”等。[13]从上引诸例,可见“叶”有世或代之义,而从《后汉书·袁绍传》之“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晋书·匈奴传》,“怀奸者数世而亡,资忠者累叶弥劭,积善余庆,斯言信矣”,[14]以世与叶对举,则知“叶”解为“代”更稳妥。如此说来,错的不是《显祖嫔侯骨氏墓志》志文,而是读志人。《辨伪》作者还指“‘夫存播令称,故[宜]栓铭’之‘栓字用得俗气’”。本来是“旌”的俗体,却被认成了“栓”字,“故[宜]旌铭”变成了“故宜栓铭”,岂止是俗气,简直不可思议。

《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是此志的名称。仅此16字已将志主的身份表述得清清楚楚。“显祖献文皇帝”是其丈夫;“第一品”,是其品秩;“嫔”是其身份,后又出现夫人二字,则强调“嫔”为“夫人”之属;“侯”则是其姓氏。这些交代非常明白,“身份不清”不知从何谈起。

长话短说,如果读者能够从这篇短文读出《显祖嫔侯骨氏墓志》是真而非伪的实情,不要冤枉古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注释:

[1]作者王河松,发表于《书法》2002年第3期。

[2]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21,科学出版社,1956年。

[3]《显祖献文皇帝第一品嫔侯夫人墓志铭》,见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第41页,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

[4]豫内资洛新出字0028号,出版商:洛阳松鹤斋书艺工作室。

[5]姚薇元:《北朝胡姓考》,85~86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辨伪》作姚徽元,误。

[6]《晋书·地理志》,第429、431、432页,中华书局,1974年。

[7]《魏书》,第2055页,中华书局,1974年。

[8]《魏书》第0857页,《北史》第1043页,中华书局,1983年。

[9]殷宪:《平城北魏书法综述》,《东方艺术·书法》2006年第3期第6页。

[10]山西省考古所、灵丘县文物局《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文物》,1997年第12期70页。因碑石漫漶严重,其文将伊莫汗误释为伊莫干。

[11]上举三志分别见赵万里《集释》图版23、24、25。

[12]《后汉书》第1790页(中华书局,1973年),《晋书》第2924页,《魏书》1321页,《周书》第711页(中华书局,1987年)。

[13]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第5页,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影印;赵万里《集释》图版49。

[14]《后汉书》第2382页,《晋书》第2551页。

(获山西省文联第七届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同类推荐
  • 最后的罗布人

    最后的罗布人

    本书记述了新疆的人文地理发现。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水域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是“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身兼作家、学者、探险家三重身份的本书作者在十几年间,沿罗布人推却的足迹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处处荒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死角,并以牵系古今的视野和走进丰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罗布荒原的真实故事。
  • 爱,永纯

    爱,永纯

    本书是《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和病中妻子吴萍共著的随笔集。2012年,郎永淳妻子吴萍罹患乳腺癌并出现癌细胞转移,郎永淳和吴萍做了一个决定——吴萍去美国休养,已经考上北京知名中学的儿子留学美国,陪伴妈妈。夫妻双方用各自的视角,分别于中美两地回顾近二十年来关于恋爱、婚姻、家庭、教育的心情感悟,笔触真挚,感人至深。
  •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中华古代散文精典

    古代散文是古代作家依照他对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认识而创作出来的,那么后世的读者应该可以把它分析开来,以便了解、认识、评论作家的这一作品写什么、表达什么。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以及大量的典故和不同时代的民俗风情,更是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引导。本书选取的散文大多出自名家,题材广泛、意境悠远、文字优美,是学习和欣赏古代散文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

    《生活的足迹》多以七言和五言律绝形式表现,收录的诗歌有:早年回忆;故乡情深;四季;陇原胜迹;人物吟咏;游学怀古等。
热门推荐
  • BOSS脑子有坑

    BOSS脑子有坑

    穿越捉妖师攻克世家少爷的傲娇少男心!怪力美少女和腹黑病美男的搞笑日常,谈谈情,说说爱,打打怪,一宠到底!恋爱之余,顺便拯救世界殊不知,终极BOSS如影随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大陆之初见夜未央

    异大陆之初见夜未央

    下弦月,镜花缘,千年等待,一挥间……有一本书,叫做《异大陆之初见夜未央》,倾尽我所有,只为那小小的真心。
  • 王俊凯之总裁致命诱惑

    王俊凯之总裁致命诱惑

    她是个傻女人,什么事情都冲到最前面。她是事业的女强人,可做事从来不经过脑子。可她就这样出现在我的身边。她看似傻白甜,总装作什么都懂,可就是不懂我爱她。没有契约,我想要把她拴在自己身边一辈子。不就是总裁吗?我甘愿为她做小职员我不会喊她馒儿,因为那是她和我弟的回忆。馒头,我给你写一千封情书,你回头看我一眼,好不好。馒头,我一直在等你一个回头,我们之前也只欠一个回头。
  • 赴火女将

    赴火女将

    “我好像做了一个梦,梦里我好像停在了十五时我刚及笄的生辰夜晚。那一晚我未曾在宴上见到宋平川。那是一个好梦。”
  • 创玩记

    创玩记

    创玩记描述几个年青人为了中学的共同梦想,一起探索打造事业平台的情感故事。
  • 冷婚入骨:陆少一吻成瘾

    冷婚入骨:陆少一吻成瘾

    沈慕离从噩梦中惊醒,铁窗外的阳光明媚刺眼,她摸了摸自己平坦的小腹,随后努力的又捏又推,却终究徒劳,因为小腹,再也隆不起来了。她出狱,再次遇到那个日日出现在她梦中的男人,她逃却又逃不掉,终于崩溃,“陆霆深,我是你的杀父仇人,你想杀我报仇就动手吧!”陆霆深却箍她入怀,在她的耳边咬牙切齿,“沈慕离,你休想死的这么痛快。”爱情不过是,我把能伤我的刀,心甘情愿给了你!
  • 然诺重君须记

    然诺重君须记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需要勇敢去追。成功了,心满意足。不成功,就当给自己一个交代。你喜欢一个人也是如此。若非如此,你怎会甘心?
  • 我可能是一个1

    我可能是一个1

    明明穿越了还拥有了一张妖孽的脸蛋,却被系统禁止吃软饭.明明是个逗比系统,却总说自己是正义的.但是为了活着,也只好忍受这个神经系统了.(小白,第一次写书,简介无能)
  • 慕少,乖乖就宠

    慕少,乖乖就宠

    “想救你妈妈?嫁我!”冷酷而不容反驳的语气!为救母亲,乔悠悠迫不得已嫁给阳城帝少慕唯琛。原本以为只是逢场作戏,各取所需。谁知道他竟宠她上天。乔悠悠咬牙:“慕唯琛你的宠爱让我压力山大!”慕先生笑了一下:“那是你还不够习惯慕太太的身份。”
  • 前世今生之妖孽成双

    前世今生之妖孽成双

    世人皆认为玄渊山庄庄主萧韶性格寡淡,不喜女色。然而……“哎,那是我们庄主吧?哥你帮我确定一下我们庄主怀里是不是有个女人?噫哟,我们庄主平时看着清心寡欲的,害得我们担心什么时候才能有庄主夫人呢,结果人家小姑娘刚被他捡回一条命,这就迫不及待往自己房里带了,强,还是庄主强!”萧韶原本不过是想要采株灵药来续命,谁知道采着采着就顺道捡了个媳妇回家,不过这媳妇看着傻乎乎的,给点吃的就骗得牢牢的。双洁,1v1,坑小花,斗白莲,轻松苏爽,包君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