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99000000117

第117章 说儒(7)

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那柔懦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论语》说: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就是“成仁”,就是“仁”。综合当时社会上的理想人物的各种美德,合成一个理想的人格,这就是“君子儒”,这就是“仁”。

但他又让一步,说“今之成人者”的最低标准,这个最低标准正是当时的“武士道”的信条。他的弟子子张也说: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这就是“见危致命”的武士道的君子。子张又说: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是“殷士”,而他的见解已是如此,可见孔子的新教义已能改变那传统的儒,形成一种弘毅的新儒了。

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

又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他提倡的新儒行只是那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所以说: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又说: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孔子自己的人格就是这种弘毅的人格。

《论语》说: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又记着一条有风趣的故事: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

这是当时人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

这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相当地位的。

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一段的描写,原文只说“吾友”,东汉的马融硬说“友谓颜渊”,从此以后,注家也都说是颜渊了(现在竟有人说道家出于颜回了)。

其实“吾友”只是我的朋友。或我的朋友们,二千五百年后人只可以“阙疑”,不必费心去猜测。如果这些话可以指颜渊,那么,我们也可以证明这些话是说孔子。《论语》不说过吗?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

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这不是有意的“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吗?这不是“有若无,实若虚”吗?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不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吗?《论语》又记孔子赞叹“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不是“犯而不校”吗?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说“吾友”是指孔子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说“吾友”只是泛指曾子“昔者”接近的某些师友呢?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说这是孔门某一个时期(“昔者”)所“尝从事”的学风呢?

大概这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本来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本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不过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曾子的这一段话的下面,即是“可以托六尺之孤”一段;再下面,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一段。这三段话,写出三种境界,最可供我们作比较。)

在那个标举“成人”、“成仁”为理想境界的新学风里,柔逊谦卑不过是其一端而已。孔子说得好: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恭与慎都是柔道的美德—— 孟僖子称正考父的鼎铭为“ 共,(恭)”——可是过当的恭慎就不是“成人”的气象了。《乡党》一篇写孔子的行为何等恭慎谦卑!《乡党》开端就说: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郑注:便便,辩也。)

《论语》里记他和当时的国君权臣的问答,语气总是最恭慎的,道理总是守正不阿的。最好的例子是鲁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的两段: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他用这样婉转的辞令,对他的国君发表这样独立的见解,这最可以代表孔子的“温而厉”,“与人恭而有礼”的人格。

《中庸》虽是晚出的书,其中有子路问强一节,可以用来做参考资料: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抑而强欤?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即是“犯而不校”)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当时所谓“南人”,与后世所谓“南人”不同。春秋时代的楚与吴,虽然更南了,但他们在北方人的眼里还都是“南蛮”,够不上那柔道的文化。古代人所谓“南人”似乎都是指大河以南的宋国、鲁国,其人多是殷商遗民,传染了儒柔的风气,文化高了,世故也深了,所以有这种宽柔的“不报无道”的教义。

这种柔道本来也是一种“强”,正如《周易·彖传》说的“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一个人自信甚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他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原”是谨愿,乡愿是一乡都称为谨愿好人的人。《论语》说。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孟子》末篇对这个意思有很详细的说明:孟子曰:“……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万章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剌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这样的人的大病在于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他说: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乡原决不会有“众恶之”的情况的。凡“众好之”的人,大概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论语》另有一条说此意最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这就是《论语》说的“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礼记》里有《儒行》一篇,记孔子答鲁哀公问“儒行”的话,其着作年代已不可考,但其中说儒服是鲁、宋的乡服,可知作者去古尚未远,大概是战国早期的儒家着作的一种。此篇列举“儒行”十六节,其中有一节云: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畏),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

这还是儒柔的本色。又一节云: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之以和为贵,……

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这也还近于儒柔之义。但此外十几节,如云,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非时不见,非义不合。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伸)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世治不轻,世乱不沮。

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其规为有如此者。

这就都是超过那柔顺的儒风,建立那刚毅威严,特立独行的新儒行了。

以上述孔子改造的新儒行:他把那有部落性的殷儒扩大到那“仁以为己任”的新儒;他把那亡国遗民的柔顺取容的殷儒抬高到那弘毅进取的新儒。这真是“振衰而起懦”的大事业。

我们现在可以谈谈“儒”与“道”的历史关系了。同时也可以谈谈孔子与老子的历史关系了。“道家”一个名词不见于先秦古书中,在《史记》的《陈平世家》,《封禅书》,《太史公自序》里,我们第一次见着“道家”一个名词。

司马谈父子所谓“道家”,乃是一个“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混合学派。因为是个混合折衷的学派,他的起源当然最晚,约在战国的最后期与秦、汉之间。这是毫无可疑的历史事实(我别有论“道家”的专文)。

最可注意的是秦以前论学术派别的,没有一个人提到那个与儒、墨对立的“道家”。孟子在战国后期论当时的学派,只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韩非死在秦始皇时,他也只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那么,儒、墨两家之外,那极端倾向个人主义的杨朱可以算是自成一派,其余的许多思想家——老子,庄周,慎到,田骈,驺衍等——都如何分类呢?

依我的看法,这些思想家都应该归在儒、墨两大系之下。

宋轻、尹文、惠施、公孙龙一些人都应该归于“墨者”一个大系之下。宋轻、(宋钘)尹文主张“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他们正是墨教的信徒,这是显而易见的。惠施主张“泛爱万物”又主张齐、梁两国相推为王,以维持中原的和平;公孙龙到处劝各国“偃兵”,这也是墨教的遗风。至于他们的名学和墨家的名学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那更是容易看出的。

其余的许多思想家,无论是齐鲁儒生,或是燕齐方士,在先秦时代总称为“儒”,都属于“儒者”的一大系。所以齐宣王招致稷下先生无数,而《盐铁论》泛称为“诸儒”;所以秦始皇坑杀术士,而世人说他“坑儒”。《庄子·说剑》篇(伪书)也有庄子儒服而见赵王的传说。

老子也是儒。儒的本义为柔,而《老子》书中的教义正是一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报怨以德。”“强梁者不得其死。”“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这都是最极端的“犯而不校”的人生观。如果“儒,柔也”的古训是有历史意义的,那么,老子的教义正代表儒的古义。

我们试回想到前8世纪的正考父的鼎铭,回想到《周易》里“谦”,“损”,“坎”,“巽”等等教人柔逊的卦爻词,回想到曾子说的“昔者吾友尝从事”的“犯而不校”,回想到《论语》里讨论的“以德报怨”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柔逊谦卑的人生观正是古来的正宗儒行。孔子早年也从这个正宗儒学里淘炼出来,所以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当从事于斯矣。

后来孔子渐渐超过了这个正统遗风,建立了那刚毅弘大的新儒行,就自成一种新气象。《论语》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或人”提出的论点,也许就是老子的“报怨以德”,也许只是那个柔道遗风里的一句古训。这种柔道,比“不报无道”更进一层,自有大过人处,自有最能感人的魔力,因为这种人生观的基础是一种大过人的宗教信心,——深信一个“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善胜”的天道。但孔子已跳过了这种“过情”的境界,知道这种违反人情的极端教义是不足为训的,所以他极力回到那平实中庸的新教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种讨论可以证明孔子之时确有那种过情的柔道人生观。信《老子》之书者,可以认为当时已有《老子》之书或老子之教的证据。

同类推荐
  • 经典哲学名著:论自由

    经典哲学名著:论自由

    《论自由》肯定思想和讨论自由,并要求政府不仅要通过消极地不干预来保障公民自由,还须依靠立法来创造和增进公民自由。体制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社会,社会要素被引入密尔对自由的讨论之中。
  •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中国易经文化地图

    本书内容包括:《周易》之基本知识、《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国伦理思想等。
  •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罗伯特·所罗门作品 2)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热门推荐
  • 太成天地传

    太成天地传

    太初纪,天地初开,神王造物,太成纪,九天十地列王纷争,造物神王统领天下,九大天主掌管九天,十地尚处蛮荒,千万年不断前往九天圣域朝拜神王,神王散播文明于诸世。主角雪成为十地云天大陆明月山雪族收养的孤儿,爱好稀奇古怪,灵玄异事,爱好读书,刻苦好学。本只想简简单单修炼强身,长大后参加雪族卫队报答雪族养育之恩,保卫雪族和迷雾城!奈何一次野外探险,发现了废墟遗址中荒废了千万年的上古族玄灵之门,机缘巧合下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之事,卷进了太成纪波澜壮阔的史诗级争斗漩涡之中,且看主角经历如何的修炼人生,又能创造怎样的史诗历程。本书作者二千人交流群474730765欢迎大家加入。本小说更新时间晚上八点左右。
  • 冷艳总裁的最强狂龙

    冷艳总裁的最强狂龙

    【免费新书】谁说屌丝不能完爆高富帅?谁说只有兵王可以虐流氓?且看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林宇,如何凭借神秘的舍利子纵横花都,于群美之间遨游,在花都之中抛洒热血,完爆无良富二代,虐残横行乡里的臭流氓!
  • 帝后撩人:狼性夫君体力好

    帝后撩人:狼性夫君体力好

    片段一,“娘子,天黑了,该睡觉了。”某帝风情万种的看着莫曦,莫曦扶额,“滚!”“好,滚床单。”莫曦默,这尼玛还是那个人见人怕,冷酷无情的冥帝么?是不是被谁掉包了?片段二,“娘子,我好难受,帮我揉揉好不”某帝表情悲哀的把莫曦的手拉到他身下的某物上,莫曦却是一副奸诈的模样,小手好像在揉却是很轻很轻的抚摸,某帝咬牙切齿道“娘子,你这是在点火!”莫曦邪魅一笑“就是在点火你能把我怎么样?”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第二天,莫曦扶着腰,看向一旁笑的如沐春风的某帝,吼道“今天晚上给我跪榴莲去!”(男主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放心入坑)群号:476367507
  • 龙元战记

    龙元战记

    灵界,一个武者云集的缤纷世界。武者等级九分:武奴、武侍、武灵、武君、武王、武皇、武帝、武尊以及武圣。这个世界强者为尊,你只要拥有绝对的实力,就可以睥睨天下。灵界共有六大绝地,其中当以“龙墓”最为险恶。但凡进入“龙墓”者,皆九死一生。“龙墓”虽为极凶之地,但自古至今,却有无数强者争相进入其内。传说,在“龙墓”之中,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只要感悟这股力量,就有机会踏足传说中的领域—武神。这股力量被称之为:龙神之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明媳妇法则:驯夫36计

    精明媳妇法则:驯夫36计

    “男人,我们只是契约婚姻,你没权利管我!”——脱线千金嚣张抗议。“女人,你只是我买回家摆着的花瓶,你只能在家做摆设,不能出去祸害,否则,我打碎你!”——不上道老公霸道宣言,“在你管我之前,我会先驯服你!”——如何把豪门老公玩转在手心,调教不上道老公,如何跟豪门恶婆婆斗法——尽情关注豪门媳妇,驯夫36计中!
  • 我真不是不可名状

    我真不是不可名状

    新书《从神父开始克苏鲁》——————————穿越东京,人在祭坛。青野并不慌。你凝视不可名状时,不可名状也在凝视你。不可名状看向青野,青野舔舔嘴唇、张开了嘴......青野:“虽然我吃怪异、养幽灵,身边带着信徒,有些人看到我会疯掉,但我真不是不可名状。”
  • 时方歌括

    时方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江湖真不正常

    这个江湖真不正常

    有人说,江湖很好,逍遥自在;有人说,江湖不好,小命难保;但谁又知道江湖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