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25

第25章 沧海遗珠(1)

汪洋如海的积水潭历经沧桑,先人们在这里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什刹海研究会出版的书刊对此多有记述。据《什刹海志》文物古迹(上下两篇)记载,该区域范围内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40处之多,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市级13处,区级20处,西城区区级文物暂保单位3处,此外还有诸多王公府邸、寺庙、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等文物古迹有待文物主管部门进一步鉴定确认。这些文物古迹见证着什刹海及其水域的演变与发展,见证着北京城址的发展历史,有着极为厚重的人文历史积淀。这些文物古迹,乃是传世的珍宝,弥足珍贵。从某种意义上说,什刹海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极为珍贵的古老水系水面及文物古迹的密集程度上。国内还没有哪座城市拥有这样的区域,它有着如此众多而密集的文物古迹群和古老的水面融为一体相映生辉的区域。它既有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也有处于将要毁损消失状态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的固然价值连城,将要毁损消失的同样珍贵无比,因为它们给人们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记录,提供了无数的研究课题,也提供了区域复兴的可能性,亟待抢救。

杨成武将军曾为什刹海题词,用的是“古都明珠”四个字。人们不难看出,这位居住在什刹海畔的老将军、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对什刹海深刻的理解及认识。

千年历史,大浪淘沙。合浦珍珠,藏遗有据。传世之宝,魂兮归来。

一、恭亲王府重放异彩纪实

恭亲王府邸及花园位于今什刹海前海西街17号和柳荫街14号。关于其历史沿革,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清史专家单士元援引清史、清宫档案、清人笔记加以考证,1937年曾撰《恭王府沿革考》,论定“恭王府初为乾隆朝大学士和珅第,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入官,嘉庆遂以赐其弟永璘,是为庆王府。咸丰间,又以赐其弟奕,是为恭亲王府。”奕逝世,其孙溥伟袭爵,成为新的府主。民国时期,溥伟将府邸押给西什库天主教堂。至20世纪30年代,原押款加上逐年利息,累计近20万银圆,溥伟无力偿还。1932年,罗马教廷以108条黄金代偿欠款,王府产权遂归辅仁大学。1938年,辅仁大学开始在此处设女部,招收女学生。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管了辅仁大学,改为国立辅仁大学。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将其大部分院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从此至1966年期间,恭王府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使用。1967年后府邸及花园部分先后由中国音乐学院及其附属中学、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安部宿舍、北京空调机厂等单位使用。在这段较长的时期,拆除了王府大门及部分院落,盖了两栋四层教学楼,管理无序,破坏严重。使用和主管单位各自为政,其环境出现一片杂乱现象,局部游廊及部分房屋倒塌,但主体格局和建筑基本保存完整。

恭亲王府坐北朝南,府邸占地2.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存94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以严格的轴线贯穿多进四合院。花园名“萃锦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原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山地8000平方米,湖池2000平方米,与府邸中轴线贯通,东西路轴线也与府邸相呼应。

恭王府初为和珅第。和珅在乾隆年间,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吏部尚书,擅权纳贿,贪赃枉法,网络亲信,成为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大贪官大权臣。嘉庆四年(1799年)宣布其罪行二十款,赐死抄家。

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议论。

至咸丰朝该府最后成为恭亲王府,府主奕。

奕(1833-1898年)道光之六子,咸丰之弟,清末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他身处满清王朝正遭受内忧外患的年代,是一个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一生数度沉浮。在清末内政、外交、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他曾经叱咤风云,位极人臣;他有过“着以亲王世袭罔替”的殊荣,也有被打入冷宫在家赋闲的遭遇;他热心洋务,企图“中兴”清王朝,力挽颓势;他与慈禧既有合谋,又有钩心斗角。总之,奕在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末期,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集团中,是头脑比较清醒开明的一位亲王。

至清亡,“此府之主人为和珅、永璘、奕三系,简册可稽。”至今保存完好的恭王府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乃至宣统七朝皇帝,记录了统治阶层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形成内斗,直至封建王朝灭亡,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治制度的轨迹。

恭王府的建筑艺术及其府主的演变历史,蕴含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鲜活载体,演绎了半部清朝史。其建筑艺术亦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设计之萃,广泛引起建筑、园林、文物、考古、历史各界的关注和珍视,在红学界也受到格外关注。20世纪60年代初,学术界为探讨恭王府花园的渊源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入的讨论。1961年10月24日,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兼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以及红学家周汝昌、李希凡等人陪同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视察恭王府及其花园。

周总理指示,要保护好这座王府和园林,将来对外开放。周总理病重期间,召谷牧副总理嘱托三件事,均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保护修缮和开放恭王府及花园。周总理对中华历史文化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深深感动了谷牧和诸多领导同志。1982年,国务院将恭王府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修缮委员会,由谷牧副总理任主任。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修缮委员会坚持六年之久,恭王府花园终于1988年对外开放,迎来了国内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贵宾观光游览,成为北京旅游热点,宣传了中华传统文化赢得了中外各国人士赞誉,为北京争得荣誉。然而可惜的是府邸仍被公安部和文化部隶属的某些文化单位当作办公场所和宿舍使用,致使府邸破坏严重,日益杂乱。

2001年初的春节前夕,新华社驻香港分社原社长周南同志呈已离休的谷牧同志一函,其中附什刹海研究会对恭王府的调查材料,恭请谷老再度过问恭王府修缮事宜。谷老阅后表示一定要管,要修复,对外开放,完成周总理嘱托的任务。春节后的3月18日,谷牧约周南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汪光焘一同视察恭王府。谷牧严正提出修复恭王府府邸对外开放的要求,当即表示恭王府不全面对外开放,“我没法向总理交代”。他说,“不管归谁管,占用恭王府单位搬迁工作不能再拖下去了,保护文物是不能讲条件的。占用恭王府的单位搬迁十几年还没有搬完,这样说不过去……恭王府的问题看样子没人管不行,我要管!管到底!”他问汪光焘:“你能不能完成任务?”汪光焘表示一定想办法完成谷牧同志交给的任务。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推动,北京市西城区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此后各项工作逐步开展,终于将占用府邸的单位全部迁出。经拆除已建教学楼和违章建筑,复建、修缮、恢复原建筑格局与风貌,恭王府终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实现了整体对外开放。

恭王府的修复和开放,涉及若干单位搬迁安置,的确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文化部隶属的几个文化单位占用的时间长而且陆续扩大使用面积,是老大难问题中的最大难点。对此,谷牧同志曾批评道:“文化部怎么困难也不能搬进去,公安部搬出去,你们搬进去是没有道理的。”自周恩来总理临终嘱托谷牧副总理要保护好恭王府将来对外开放算起,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谷牧同志终于完成了总理临终嘱托的任务,实现了人民的愿望。其忠可嘉、其情感人,源于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由衷的热爱以及保护历史文物的高度责任心。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注和推动下,恭王府才得以全面、完整地保护和开放,才得以展现于世界、享誉于世界,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醇亲王府(摄政王府)的历史渊源

醇亲王府府主始为道光皇帝第七子奕(1840-1891年),其府原址(南府)在北京旧城西南角之太平湖东里。奕因其福晋为慈禧胞妹而受隆遇。

光绪十四年(1888年),因太平湖东里为光绪皇帝出生地,经慈禧太后下谕,另外赏赐奕府第。光绪二十年(1894年),醇亲王府迁至什刹海后海北岸新府(北府)。

关于醇亲王府的沿革,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四子、末代皇帝溥仪的四弟溥任先生曾撰《后海北岸的醇王府》一文。文章素朴翔实,摘录如下:

我祖父醇贤亲王奕系清道光帝位下第七子,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廿一日。于咸丰九年三月封醇郡王,赐邸在宣内太平湖(原为荣亲王府旧邸)。同治十一年九月晋封亲王。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载淳病卒,无子,将我二伯父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子,继承帝位,年号“光绪”。

光绪十四年因太平湖醇王府为光绪帝(潜龙邸)出生地,乃另赐新邸在什刹后海北河沿,并发内帑重修。光绪十六年我祖父病卒,由我父亲载沣继承王位。光绪二十年全家移居什刹后海。

什刹后海府邸在康熙年代为大学士明珠第。其长子纳兰性德为清代名词家,着有《通志堂集》等书。至乾隆年代,其后裔因开罪权相和珅,被罗织成罪,其宅第被和珅据为别墅。在和珅被罪后,由嘉庆帝赐予成亲王永瑆为府邸(注:学术界另一种意见是,该宅第被没收后并未被和珅占据,而是交内务府,改建为王府,成为成亲王永瑆的宅第)。

醇亲王府系就原成亲王府的规模加以添改修缮而成。府邸分为正院、住宅、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王祠堂一所,在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内务部用北皇城根的关帝庙交换改建为“武庙”,祀关羽和岳飞。府东建有家庙一所名曰“龙华寺”,我曾在该处办理私立竞业小学,1956年私校接管时将校址捐献国家。府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纳兰性德在《渌水亭宴集》诗序中曾写:“予家象近,魁三天临尺五,墙依绣堞,云影周遭。门俯银塘,烟波滉漾。蛟潭雾尽,晴分太液池光,鹤渚秋清,翠写景山峰色。”盖纪实也。

正院部分:前院以覆盖绿琉璃瓦的“宫门”五间为主,四周有群房二十余间。中院以“银安殿”五间为主,东西各建配楼五间。后院又分为前后院,以“神殿”为主,后有楼房系“遗念殿”及“佛堂”。

正院东部建有排房四进,系饭房、司房及工匠人等住用。北部系家祠及后楼,东北角有门道一座可通鼓楼西大街。

住宅部分以“宝翰堂”、“九思堂”、“思谦堂”三个院落为主体,配合东跨院的“任真堂”、“树滋堂”、“信果堂”等院组成。宝翰堂又名大书房,北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五间,系当年载沣的外客厅及书房。1912年(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来北京时曾到醇王府访问,即在宝翰堂内进行会晤。住宅正院名九思堂,正门名“钟灵所”匾额,系康熙御笔。九思堂原在太平湖旧府中,在迁府时将原匾额移来此院。院为正方形,甚为宽敞,东有牡丹池,西有藤萝架。后院思谦堂为居住之所。东跨院的任真堂为我家兄弟姐妹读书之所,外屋供有“至圣先师孔子”的牌位,后院即树滋堂,我二兄溥杰曾在此居住。

花园由于位于住宅西部,所以称为“西花园”。花园正门三间,但终年封锁,经常由一个随墙门往来。进园后首先看到两座土石假山为屏障,循山口过小桥见竹林一片,中有方亭一座。依长廊而行有一六方亭,篆书额曰“恩波亭”。此亭两面临水,因奉旨许引玉泉水进园,故命亭为“恩波”。水由西引入,绕园一周,由东端流出园外。

循长廊而前可直达南楼上。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据园林学家鉴定为二百余年前的古木。近查《通志堂集》中有“夜合花”一诗: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随影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据此可确定为当年纳兰性德所手植。”

醇亲王府亦被称为摄政王府,是因为溥仪被慈禧选中继承皇位,载沣随即被封为摄政王。这里成为又一个“潜龙邸”,意味着即使是皇帝的生身父,也不能再在这里居住。在中南海内,新的摄政王府兴建而未竣工时,清朝就灭亡了。因此载沣一家并未离开后海北岸的王府。

府主载沣(1883-1951年)字伯函,醇贤亲王奕第五子,光绪皇帝弟,奕过世后袭爵。慈禧为笼络控制载沣,将其心腹大臣、大学士、直隶总督荣禄之女瓜尔佳氏指婚给载沣为福晋(王妃)。光绪崩,奉懿旨定载沣长子溥仪为嗣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结束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十月载沣辞职回邸。1951年底去世,享年68岁。

载沣作为光绪之弟、宣统之父,25岁作了监国摄政王,成为清廷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在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封建帝制之时,清廷内部分为“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派激烈争辩、各不相让。载沣没有阻挠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以宣统皇帝的名义颁布了退位诏书,和平地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的统治。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生活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生活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作家作品泛读

    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古代发明与发现(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十七的月亮照样圆

    本书为身残志不残的作家梅芷的最新散文集,记述五十年前作者处于年少时期的人们的各种生活和作者的少年时代,其中是对各种童年生活细节的精致记述,涉及亲情、友情以及各类趣味横生的童真小事,题材怀旧,文字温馨,展示了浓郁的人文情怀与始终贯穿的坚强乐观精神。
热门推荐
  • 爱在来临之际

    爱在来临之际

    生活本来就是一瓶药,而爱情就像一个空瓶子,总之,所有的快乐悲伤,酸甜苦辣都会被装在里面,只不过有差别的却是所经历的事,它可以是毒药,也可以是救人性命的良药,而这里有的或许只有泪,很累。
  • 一恋成瘾这个老公我不收

    一恋成瘾这个老公我不收

    被男友意外背叛的莫夏伤心的走在街上,想着报复的她又被想着报复的他看在眼里,萧凌徹、南宫墨晨、于哲三奇葩对战莫夏、方蕊樱、南宫瑶瑶三吃货,智障们会擦除什么样的火花??敬请期待《一恋成瘾-这个老公我不起》
  • 民间艺术(上)

    民间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当系统很累的

    当系统很累的

    三无青年陈木南偶然得到一份兼职——当系统。所谓系统,就是辅助各种奇葩穿越者在平行世界逆天改命,吊打炮灰NPC,边走边装*,俗称金手指。陈木南原本认为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工作,因为按照主神的说法这就是一个疯狂坑穿越者,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系统“爱”的职位。这还不简单?装就完事了!可是……绝对奇葩的玛丽苏妄想症、温馨的末世问候、异世界以及诡异的精神院。主神大人,我想要的是少女漫啊!就这样,玛丽苏狗血小说爱好者陈木南被逼上了通往悬疑诡异惊悚故事的列车。“谁让这块分类没人愿意进呢,加油哦~”
  • 遇见你再不放手

    遇见你再不放手

    郑宸泽愿与刘沐曦结为夫妻,无论富贵贫穷,无论疾病健康……永不分离…
  • 林帆的穿越方式

    林帆的穿越方式

    这是自己写着玩的,拙作,大家将就看看,本人尽力每天码字!第一次写书,或许文笔神马的不算太好,我尽力而为……以上!拜托大家了!
  • 超能iphone

    超能iphone

    王天宇,一个大四的学生。脸皮厚。暗恋刘欣雨已经三年了,情人节那天终于鼓起勇气表白。结果只迎来一句委婉的拒绝。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激活了小艾。小艾,王天宇发家致富的外挂,比王天宇还能扯。自从有了小艾,王天宇就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了!
  • 降魔笔录

    降魔笔录

    一次偶然被雷击中,却又安然无恙只是昏睡了一天的冯一川,开始能听到一些常人听不见的声音。紧接着路边摊的一次偶遇,他看到了两个奇怪人,听到了一段似乎要对某人不利的对话,权衡再三之后,冯一川热心肠的决定去给人报信。一切,就从他走进那座富豪庄园时,慢慢开始了……
  • 南阳玉

    南阳玉

    她与他本是一对好姻缘,她无数次幻想穿上婚纱的幸福时刻,却因为一块玉莫名穿越,从此相见无期。青丝垂藕肩,碎情藏心田。泪眼浮生路,魂殇难圆满。哪里还有倾尽一生的爱情,那里才是最终的归宿。
  • 夜间扫街的孩子(李心田儿童小说选)

    夜间扫街的孩子(李心田儿童小说选)

    沙,沙,沙!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扫街。夜色还未褪尽,路灯发射着寂寞的、带着些凉意的光,马路上投着那孩子的移动着的影子。那孩子光着头,蓬乱的头发因纠结而竖立着,脸是瘦削的,浓眉下有两只微陷的却是很有神的眼睛。虽然他已经十四岁了,但个子不高。他的两臂很有力,扫起地来也非常认真,一片落叶,一块碎纸,他都不遗漏。他的扫帚从马路上掠过之后,那街道便显得特别光洁。当黎明到来,第一辆汽车驶过街道时,当那些上早班的工人,骑着自行车奔向工厂时,除掉感到早晨的空气新鲜之外,这光洁的马路也会使他们有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