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14

第14章 文萃弘海(2)

三、组建编纂《什刹海志》和研究什刹海景区总规的两支基本队伍

什刹海研究会自成立起,就明确地认识到,什刹海研究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在侯仁之教授提出编纂《什刹海志》得到西城区时任区长衣锡群的赞同和大力支持下,什刹海研究会更感受到这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光荣任务。

什刹海研究会成立之初,就组建了调研工作组、学术研究组、办公室。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对什刹海地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编纂《什刹海志》,同时受区政府委托,参与什刹海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下简称“总规编制”)。1992年市政府批准总规后研究会回归本位,开展了跟踪总规实施的研究工作,为政府完善实施总规建言献策。

什刹海研究会工作人员十分热情地查阅史料,请教专家,拜访名人,召开小型座谈会,联络周边单位,深入胡同四合院,求助居委会,采访老居民,查找落实什刹海周边文物古迹,收集口碑资料,积累了一批原始资料。这是需要加以肯定的成绩,但是距离研究景区总体规划和编纂《什刹海志》,在资料、人力、人才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于是借助政府“内脑”与“外脑”结合,研究西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增强服务力度,为修志、研究“总规编制”,逐步扩大形成两支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队伍。

在“总规编制”方面,逐渐形成了以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为指导,朱自煊、郑光中两位知名教授带领清华大学师生为主体,什刹海研究会和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随时邀请各界专家进行研究评议,清华大学根据这些专家与研究会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运作模式。

在《什刹海志》编纂及相关基础工作方面,在侯仁之教授指导下,组建了“什刹海丛书编纂委员会”。侯仁之先生任主任,历史、地理、水利、文物、城建、园林绿化、民俗、档案、史志等方面诸多专家学者汇集在一起,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前后参与编写《什刹海志》及相关书籍的专家学者及工作人员不下百人。

这两支队伍犹如跑在一条大道上的两辆“探路车”,承载着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及群众的愿望,协调有序交错奔向一个目的地——研究什刹海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历经14年,“探路车”走出一段段艰难的创业路,逐渐打开局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阶段性成果,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得到基层群众的支持。

14年中,什刹海研究会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虽不懈努力,但距党和群众的要求与愿望,尚有很大差距,什刹海研究还有很长而又艰难的路要走。

四、编纂以《什刹海志》为主的《什刹海丛书》

什刹海深厚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她是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全景式博物馆。什刹海的研究工作,包括了什刹海地理、名称和行政归属的演变;水利、漕运,工商、经济、环境、交通运输,文学、艺术,文教、科研、体育、卫生,民俗、民风、人物,名胜古迹、街巷、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多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这些研究内容是研究会的基本任务,也是与成立之初西城区政府采纳侯仁之院士倡议所设定的编刊《什刹海志》的计划密不可分的。什刹海研究会多年来一直没有松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

为编辑《什刹海志》,研究会组织工作人员收集有关什刹海的各种资料。其中,收获最多的是什刹海周边的人物、传说、轶事,并了解到当时什刹海周边居住着很多的各界名人。仅凭这些,编纂《什刹海志》显然远远不够,但编写一本与什刹海有着种种“缘分”人物的书,却是够用了。

而编写这样一本书,无论对宣传什刹海、编制什刹海景区总体规划还是对编纂《什刹海志》,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醇酽醉人古都情——《京华胜地什刹海》出版(1993年12月)

该书共收录55篇文章。开卷还刊登有精心选配的11幅彩色图片,有冰心老人、溥杰先生、程思远副委员长和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同志的题词。丛书编委会副主任康奉和编委张志在组织编辑《什刹海丛书》过程中曾有吟咏什刹海及表示积极投身什刹海文化建设的唱和四首,以《诗言志》为题作了刊载。侯仁之教授为这本书写了(代序)——《什刹海在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古往今来》。这篇不足两千字的论文和专为什刹海撰写的碑文《什刹海记》,不仅展示出什刹海的精粹,还为编纂《什刹海志》记述历史与现状指出了具体途径,这两篇文章和原在《燕都》(专号)上的《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一起,发挥了修志的引路作用。邓拓的着名文章《北京的古海港》在征得邓拓夫人丁一岚女士同意后选录重登。书中还收入了吴良镛教授的《北京汇通祠考及〈重修汇通祠记〉》、周永源的《把什刹海建设成北京中心地区有传统特色、优美的风景区》等重要文章,从历史和发展前景方面带给读者很多新的认识,展现了什刹海研究的广阔领域,体现出创新发展的精神。

这本书除上述几篇作品是综合性说海、议海之外,其余重点写的是与什刹海结下不解之缘的文化名人,而作者中很多本身就是着名人物和大家,颇有“名人写,写名人”之意趣。数十位作者、数十篇文章,记载了诸多文化名人在什刹海的种种轶事、趣事,喜怒忧伤,不了之情,这些对读者都有较强的吸引力。该书的出版获得西城区政府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等奖和奖金,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的反响,其中香港《文汇报》刊登了区宗汉先生以《醇酽醉人古都情》为题介绍《京华胜地什刹海》的书评,写得生动活泼实在,突出一个“情”字。本记将该文附后,以飨读者。

(二)《诗文荟萃什刹海》出版(1997年8月)

要了解什刹海,不能不了解历代先贤们和当今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作者们在这块类似于京城后花园的地方曾经写过的那些诗词文章。那些中华民族的杰出文化人,他们在此吟咏过什么样的美景,记载过什么样的生活,抒发过什么样的感情,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他们为什么对什刹海情有独钟。

在什刹海研究工作中,随时接触古人的诗篇佳作,好像穿行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廊。古人那些涉及自然风光、政治冷暖、经济变迁、佛寺禅境、文化交往、民风民俗、人间友情的诗文,给我们了解、认识什刹海提供了艺术的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与财富。

在张必忠先生原编《什刹海诗选》的基础上,编辑部组织多人遍查历代文集、京华史志、善本原版及正史、稗编,广泛收集资料,再经反复稽考,进行编排和注释,终于编辑成《诗文荟萃什刹海》一书。书中选录的诗是自元初至近年的一些旧体诗词,文是自元代至20世纪90年代的记述文章,时间跨越700多年。其中诗词269题392首,文章49篇,作者219人。作者中除个别在品德或大节上属有缺欠或有争议者,为历史文化原貌而适当选用外,都是艺术与名节俱佳的。什刹海的历史风貌在书中得到比较全面地反映。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见证历史。如元代王恽《通漕引》一诗,以“役徙三万期可毕,一动虽劳终可利”这样的诗句称颂漕运工程的宏伟及历史功绩,又以“从今粒米斗三钱,狼藉都城乐岁丰”嘲讽谴责当时贪暴的“接粮御史”。元贡师泰《明仁殿进讲五首》则记录了他作为汉族文臣给大元皇帝讲授儒家经典的史实。从明代李梦阳、何景明、黄正色、王世贞、米万钟的诗作中,可以体会到高压政治环境下他们的不满与不平。清代黄侃、林思进、刘履芬、恭亲王奕等的作品带有或强烈或隐晦的忧愤牢骚、痛苦郁闷,对后人研究历史、剖析他们的内心都很有价值。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南湖即景》是在日军入侵、北京沦陷、他逃至云南蒙自时写的诗:“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他看到南湖风光颇似什刹海,即景生情,赋诗书愤,记录了那个特殊的时代。顾随先生的词《鹧鸪天》和《净业湖边作》等也属这类沉痛的忧国之作。萧军、周怀民等作者则记录了“文革”期间与改革开放之际不同的感受,均有见证历史的意义。在《诗文荟萃什刹海》的下篇,集中了与什刹海历史有关的文章,从明代任《元史》总裁官的宋濂所写《通惠河等三则》起,到当代学者邓云乡先生的《逛什刹海》止,收集了40位作者的文章。

这些文章是研究什刹海重要的源头性资料,基本上都是作者亲历的记录。

比之格律化的诗歌,具有更加朴素、更加准确的意义。其中选取的部分内容,如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震钧的《天咫偶闻》等都是研究北京史最权威的着作。

二是薪火相传。自古以来,中国的诗词歌赋,一直在传承前提下发展,在发展当中求传承。而传承与发展的形式,历朝历代多通过群体性的集社、文会,或同游或共饮,有命题、有唱和,求指点、求进步。在山水间忘情,在酬唱中交友。中国的诗词歌赋文化,就在文人墨客各显才华中薪火相传。什刹海数百年的文人活动,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代赵孟欣赏并提携青年才俊李材成为忘年交的佳话就使人们感受到了这种薪火相传的力量。明代李东阳的怀麓堂和西涯书屋,就在什刹海西岸,几十年中成为“茶陵诗派”的文会之所。明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等,后七子王世贞等,公安派三袁兄弟,先后都在什刹海开展了群体性的文化活动。清代纳兰性德在后海北寓所渌水亭、通志堂、花间草堂、珊瑚阁等处和阳羡词派的陈维崧、浙西词派的朱彝尊,还有顾贞观、张纯修、严绳孙、沈尔燝,以及画家禹之鼎、经纶、篆刻家吴晋等时常雅集。法式善在后海前岸小西涯、梧门书屋设诗龛,和好友诗人吴锡麟、洪亮吉、张问陶,画家罗聘、盛淳大、张道渥,琴友积善、何道生等经常集会。翁方纲在后海畔酒楼每月举行诗会,参加者有张维屏、尹秉绶等24人。晚清张之洞、陈宝琛、李慈铭、樊增祥、陶方琦、李释戡、冒广生等也曾在什刹海畔相聚为文会。萧军“文革”后在他住了多年的“银锭桥西海北楼”组织了有名的野草诗社。这本书中的很多作品都是这些雅集、文会中的作品。今人欣赏佳作的同时,还可得到薪火相传的启示。

三是记载民俗。什刹海是个集中体现老北京民俗的地方。这些风俗年年适时而行,短则一两天,长则按季节出现,其中有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而现已不复存在。《诗文荟萃什刹海》书中以诗文形式留下了记载。元代宋褧为我们留下一首《过海子观浴象》:“四蹄如柱鼻垂云,踏碎春泥乱水纹。”

实属什刹海浴贡象难得的历史写照。什刹海洗御马同样历史悠久,元代朱德润的《西海子观内厩洗马》和明代贺世寿的《漫园水次看洗马》都记下了当时的盛况。人们可由此得知那个时代北京宫廷与百姓生活交点的一个场景,得知洗御马是个多么历史悠久的活动。中元节的盂兰盆会,什刹海这里照例都要举行群众性的活动,广化寺做法事,人们举灯游湖、弄舟或在水边放荷灯,有时烧法船。清代黄竹堂对放荷灯就有诗记载:“一树蒿香千点星,柄荷擎绕绿霞蒸。中元善果盂兰会,净业湖边放水灯。”冬季什刹海滑冰床,是十分独特的民俗,明代吴惟英、刘侗和清代张问陶、富察敦崇对此均有描述。朱家溍先生发表在《燕都》杂志(什刹海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专号)的文章《什刹海梦忆录》也被收录,记录了前海东岸火神庙每年6月22日的火神诞日道场,弥足珍贵。

四是描绘风光。书中各个时代的诗人们几乎都表现了什刹海的美。从元、明、清、民国直到现代,诗人们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笔,来描绘什刹海,把什刹海的四季不同的美丽和魅力,多方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欣赏这些诗文的时候,读者随时都能感受到作者们对这片湖泊的拳拳眷念之情。情景交融是所有这些诗文的特点。从艺术角度分析,这些诗的水平也是很高的。举例来说,无论是元代王冕《送人上燕》中的诗句“燕山三月风和柔,海子画船如酒楼”,还是清代姜宸英《容若邀游城北庄移舟晚酌》中“散漫杨花雪满堤,停船只在画廊西”的用笔,都深得中国画白描手法的真谛,是极其简洁的艺术精品。在刘侗、于奕正的《水关等十则》(选自《帝京景物略》)中对什刹海的描绘“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成为迄今为止有关什刹海的最简练、最优美的描述。

正是有了这些诗词文赋,什刹海才显得如此的富于灵性,如此的引人入胜,如此的充满感情色彩。

该书是什刹海研究会一项重要的工作成果,是什刹海历史上第一次把区域内有关什刹海的诗词文章汇编成书。它是七百年来人们以诗文形式对什刹海历史风貌的一种记载,为我们研究什刹海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大量资料。此书的编辑是从某一个角度对什刹海文化开展深入研究的一次实践。

同类推荐
  • 色空书

    色空书

    《色空书》是一本让人重新认识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书,它从新的角度谈论性文化,但不仅局限于性文化,它深入到对生命、对心灵自由的思考。同时还从中医和身心修行的角度破除一些西医对性的误解,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上。
  •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我读故我在:胡适论读书

    胡适研究已成为一门学问,作为一代“文化圣人”,他是如何读书治学的?他如何把读书、治学与做人连在一起的?本书作者在解读胡适原文的基础上,注重历史背景和资料的钩沉,注重对胡适思想做历史的分析,以期客观了解胡适,择善而从,向读者打开一扇了解胡适这位民国大师的求学之门,引导读者走近大师、学习大师、敬仰大师。
  • 句典

    句典

    《句典(经典·珍藏版)》是一本关于中华传统语言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本。本书可谓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哲人慧语,应对妙语、嘲戏绮语、村言野趣,谐谑调侃活生生的语言文字和故事,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这些警语妙言经过智者高士的巧妙概括,既显得高度精炼,又极易触动人的心灵。随手翻过,珠玑遍拾,让人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从政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文学名家(下)

    文学名家(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我,是一个过路人

    我,是一个过路人

    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次永恒,我相信,生命中的每一段驿站里,总有一些身影,注定要成为你的过去。不为来过,是偶然的经过,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年轻,所以,忧伤和快乐才显得那么的深刻与不堪一击。因为成熟,所以,才不能让过去的年轻亵渎生命存在的意义。都说无怨无悔的爱恋,都说相许终生的誓言,都说亲爱的永远,都说不变的含笑的带泪的眼,都说永远年轻的脸,只是真的永远不变的恐怕只有永远在改变。莞尔一笑,路过,爱过……
  • 大神全靠装

    大神全靠装

    刘泽被异世界的人误以为是战神,享受到从来都没有享受过的神级待遇!美女、美酒、美食、美景、超豪华奢侈的宫殿……人生真是太完美了、太舒服了!只是他可能随时会露馅!幸运的是他有战神装,还很会装。装神,装神使,大号小号都是我,我就是个大神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恋上邪魅王子

    恋上邪魅王子

    一位名叫雅玉的小女生的爸爸被坏人带走,但是在坏人哪儿找到了真爱,最终,为救爸爸和爱人,呜呜~死了,男主沐宫毅于心不忍,也自杀了。
  • 极品盗墓团伙

    极品盗墓团伙

    想发财么,那就挖墓倒斗去吧,本书以亲身经历,讲述一个挖墓倒斗的惊险故事。当时我们一伙人去缅甸挖皇陵墓,在缅甸的原始森林里,碰到各种凶猛野兽,历经千险,找到了那座古墓,在墓中又碰到了僵尸和鬼魂……吓死人啦,最后结果又是怎样?是死是活?还是倒斗发了大财,书中自有分晓,精彩纷呈,等你品读。
  • 带着系统来修仙

    带着系统来修仙

    什么?丹药稀少,我一拉系统买下一大堆,什么,武器不行,老子我刷刷刷,将木棍刷成神器技能难修炼,有钱我就点点点抓个宠物那么麻烦,我打个哈欠就抓出一只神兽。什么?每过三十级还能抽一次奖。修仙就是那么轻松,这个妞漂亮,收了这个人在我面前装逼,砍了但是呢,我要做个低调的人,因为高调起来就不是人。
  • 拐跑落难千金

    拐跑落难千金

    两个容貌相像的女孩,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揭开了一段尘封了六十多年前的往事。苏城豪门小姐霍钰彤与萧家少爷随从叶城相爱,霍家生意惨败,钰彤被迫嫁给萧家长子做妾。叶城和钰彤连夜私奔,却被人陷害分隔两地。叶城追至南京,投奔杜明远司令手下,在寻找钰彤无望的情况下不情愿地迎娶了杜司令家的千金。歌舞升平的上海,他和她再度相遇,霍钰彤却已是沪上有名的交际花,叶城却始终无法忘怀年少时的恋人。他们能否在一起?让我们一同梦回民国,梦回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探寻最初的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不怕死但我怕疼

    我不怕死但我怕疼

    胖女孩程雨在家里被各种嫌弃,最终反抗,虽然是徒劳,在最后还好遇见了他。
  • 重生男神归来

    重生男神归来

    【本文女扮男装,爽文+宠文,无虐、无虐、无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白宸前世虽贵为影帝,但却暴尸荒野。今生霸气归来,契约古怪传承,重登娱乐圈王位。她是娱乐圈里神一般的存在,是粉丝心目中的王,是掌控经济命脉的神语者,更是某男的心头肉。当所有人知道她是女的后……全民沸腾了,一个个要求着给某男……女神生猴子。某男霸道围着她的腰,说:“羊养肥了可以吃啦!”但……这真是一只羊?那不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白宸拍开他的手,一把抱过,压在床上“嗯,是该吃了。”【预知后事如何,请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