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85000000013

第13章 文萃弘海(1)

古往今来,什刹海可谓诗文书画荟萃之地。

这片水域像一块海绵,从历朝历代吸纳了每一个时期的文化营养。从元代着名画家、诗人、位列“颜欧柳赵”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赵孟到主持明代文坛数十年的“神童”首辅、“茶陵诗派”核心李东阳,到“公安派”文学创始人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从清初第一才子纳兰性德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从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到京味文学的大师老舍,诸多文化大家,全都在什刹海边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并且多有关于什刹海的诗文、事迹传世。从古至今,在有着“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之美誉的什刹海畔多的是寺庙、王府、私家园林,多的是花朝雅集、上巳春褉、辞章应答等文人活动,多的是闹元宵、逛花灯、洗御马、浴贡象、阅冰鞋、护国寺庙会、放荷灯、观莲节等热闹场面,多的是城隍出巡、火神诞日道场、广化寺盂兰盆会、烧法船等宗教与民俗活动。充满历史积淀的什刹海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建筑、宗教、民俗、漕运、商业、科教、衙署、诗文、故事、名人、古代报时、地名演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的方方面面如一棵参天大树,在什刹海这块沃土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式、文学艺术和民俗的方式展示着古都的兴衰演变。

什刹海畔诗词活动繁盛,各个历史阶段成立过诸多文学团体。饱学之士们在这里唱和不断,名作迭出,佳话频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感触与论述,充分体现出历代优秀的知识分子延续中华文明的传统与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历代文豪对什刹海的讴歌赞美、浅吟低唱,对什刹海这个美丽的湖泊和这块宝贵的土地,犹如镶嵌其间的串串珍珠、颗颗钻石。读到这些诗文的人,总会觉得什刹海更加耐人寻味。

可以说,什刹海的旖旎灵性所以时常拨动着今人的心弦,所以被认同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和这些文坛巨擘的如椽大笔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我们今天所要弘扬的什刹海文化,与先贤们的优美诗文有着密切关系。今人继承前人传统,且有新的作为,这本是历史前进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作为进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时代的中华子孙,我们当然不能仅仅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我们负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作为今人,我们应做的综合、归纳、升华的工作更多。换句话说,我们首先需要把什刹海的方方面面尽可能研究深,从中挖掘出什刹海在历史上和当今时代的价值,使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而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从而对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弘扬光大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地继承前人的传统,才能促进什刹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共西城区委、区政府自1983年整治什刹海以来,一直把什刹海地区的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有各界专家学者的直接参与,由于有中央、市、区各级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又有市民群众特别是当地居民的积极配合,什刹海地区在学术研究与文化建设方面,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陆续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在什刹海自整治以来逐渐“热”起来的过程中,特别是什刹海总体规划的编制完成和《什刹海志》编纂过程中,一个词语诞生了——什刹海文化。这看似瓜熟蒂落的事情,又凝聚了多少自觉继承、弘扬什刹海传统文化人的心血和汗水。

什刹海文化,既是由于古人的千锤百炼千百年积累,也是由于近年来什刹海研究与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与提炼,什刹海文化的新概念陆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应该说,近年来关注什刹海历史与前途的专家学者们、领导干部们、北京市民们已经促成了一个“什刹海热”。在北京市学术界逐步注重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个热爱、研究什刹海文化的群体。

这对继承与弘扬什刹海的文化传统、提高什刹海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的、有益的贡献。本记标题“文萃弘海”,其基本意义核心内容即在于此。

一、什刹海研究会的成立与什刹海文化研究起步

1990年成立的什刹海研究会,源起于1983年西城区依据党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工作的“指示”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精神对什刹海开展的大规模整治工作。市政府批准西城区整治什刹海风景区方案的同时,批准成立了由区委书记陈元任指挥的什刹海风景区整治指挥部(简称“指挥部”)。什刹海研究会是在指挥部大规模整治工作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学术研究团体,借助指挥部之力,借鉴西城区工作中“内脑”与“外脑”结合的经验,大胆将“外脑”(北京市、全国的高端人才)作为学术研究的主体,组织熟悉西城且有一定政策水平的离、退休领导与干部作为驻会领导和工作人员,视为“内脑”。他们具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际、尊重群众的服务精神。“内脑”、“外脑”结合,融为一体,同时还邀请中央机关、市、区有关领导作为名誉会长参与研究,指导工作,形成一个既有理论知识水平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术群体。什刹海研究会的所有研究成果均凝聚着这一群体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这一群体十几年中始终将什刹海的研究思路与目标置于“指示”和历次“批复”精神指导下,结合什刹海的实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性质、功能,服务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城市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推进具有什刹海特色的文化建设。什刹海研究会的一些最重要的研讨活动,都是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引下进行的,如1996年以“什刹海建设管理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为题向区委区政府作的总结汇报,是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市委七届八中全会精神所做的工作总结,1997年请示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是建议区委作为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举办的,2004年2月请示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是为学习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树立科学发展观而主办的。什刹海研究会所提出的一些重要意见与建议,如合理利用景区资源,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高景区居民精神文明水平,加强什刹海文化的研究等都是认真学习党中央精神的结果。

什刹海研究会的工作是紧密结合什刹海实际的。1998年出版《诗文荟萃什刹海》一书的《代序》和2004年“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一篇发言稿《初探什刹海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从历史发展的大量事实中梳理出什刹海文化的脉络、提炼出什刹海文化的属性和特色,提出“什刹海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决不可中断,平民性(民俗性)决不可泯没,多样性(兼容性)决不可任其消失”的重要意见,并针对社会上有些人对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不以为然的状况,研究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有些人错误理解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仅仅理解为GDP 的增加,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以此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对其他有关的重要方面不予重视,甚至造成严重破坏也在所不惜。现在党中央提倡的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要从保护入手求发展。如只讲“发展”而把“保护”丢了,就必然产生“建设性破坏”而难以挽回。这是什刹海丛书执行副主编康奉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有识之士对什刹海工作的基本态度,也是为什刹海文化研究开的一个好头。这为日后什刹海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判断依据。

什刹海的研究工作,是西城区和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域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什刹海研究会这一学术群体从实际出发,尊重专家,依靠专家,同时依靠群众、注重调查研究,保证什刹海的研究工作一直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开展。“外脑”的高水平因“内脑”的虚心请教与服务而得以发挥,“内脑”的愿望因“外脑”的指导和参与而得以实现,“内脑”与“外脑”的结合和良性互动推动着什刹海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时俱进。

二、《什刹海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专号》出版

什刹海研究的起步得到《燕都》杂志的大力支持与合作。什刹海研究的第一组学术研究成果是什刹海研究会成立当年,以刘季人先生为主组织编辑的《什刹海历史文化名胜风景区专号》,刊登在《燕都》杂志1990年第4期上。

专号特例刊登了《什刹海研究会章程》和征集《什刹海志》资料的启事,与多篇论文、散文同时刊载。因而可以说,这本《专号》向社会各界宣示:什刹海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专门研究她的学术组织,也向社会初步展现了什刹海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域性质和什刹海研究会的基本任务,在北京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开始引起注意。

在《专号》中,共收录28篇文章。其中既有侯仁之、单士元、朱家溍、赵其昌等学界顶级专家撰写的关于什刹海与古都演变的论述、文化寻踪和海域风情的回忆,又有各界实际工作者的真知灼见,涉及古今中外有关方面的论述及景区规划前景的展望,还有一些历史亲历者的直接记录,凸显了研究什刹海队伍的高层次。社会上对什刹海的关注度与这些高层次的作者群体及他们高水平文章的影响力关系十分密切。

中科院院士、历史地理学泰斗侯仁之先生在《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一文中论证了什刹海与北京城址的演变的紧密关系,论证了什刹海在七百余年前元大都最初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元初政治家、古代城市规划大师刘秉忠规划建设元大都,既继承了古代《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的传统规制,又密切结合了当地河湖水系分布的特点而有所创新。元大都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即紧傍什刹海东岸选定了全城自北而南的中轴线,大都城东西城墙的位置乃是源于积水潭东西两岸的宽度。明确了大都城规划的几何中心起点就是什刹海岸边的“中心台”,而当时水面浩瀚的积水潭,就自然落在了类似全城心脏的部位上。侯仁之教授的论述,确立了什刹海在北京城历史地位中处于发端的地位,而且至今仍在发挥重要影响。

着名历史学家、档案学家、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单士元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汪兆铭埋炸弹地点及被捕后的供词》。这是一篇对世传汪精卫在银锭桥埋炸弹刺杀摄政王案的考证文章。该文列有单老1925年在清室善后工作委员会工作时清点文物文献中发现的汪兆铭供词原文。结合作者少时亲历,认为,“汪所藏炸弹地点是在载沣府第稍东与什刹海河套相连处有一水洼,以青石板叠一小桥通行,在其北有明代古刹瑞应寺,现已拆建为学校”。

纠正了世传刺杀地点为银锭桥的不实说法。这样的文章,为什刹海的研究工作树立了严谨务实、深入考证、绝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范例。

着名文博家、文物鉴定家、清史专家、戏曲研究家朱家溍先生为《专号》撰写了散文《什刹海梦忆录》,代表了很多老北京人对旧时什刹海的依依怀恋之情。他提到聆听鼓楼打鼓的感觉,提到张之洞故宅前“白云青山图开大米;斜风细雨春满天街”的自书联,提到少年时所见到万宁桥完整的白玉石栏杆,提到福兴居灌肠铺、聚顺和干果店、宝瑞兴酱园、庆云楼、烤肉季、会贤堂等老字号,提到火神庙热闹又庄严的火祖诞日的道场,提到诸多京剧名角在会贤堂的演出,提到会贤堂与张之洞换房子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他还将自己充满感情的诗作“作为‘什刹海梦忆’之一的结束”。附此诗以飨读者:

黄叶飘零尽,寒烟隔岸林。

笛声惊倦鸟,曲意澈冰心。

盛会应难再,悲时四序侵。

离愁望善遣,雾冷自披襟。

着名考古学专家赵其昌发表一篇《什刹海考古》专论,证明零星片段的地下资料带来一点信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什刹海之地曾是礼贤乡,考古资料证明,唐代的礼贤乡龙道村现在地名龙头井。赵其昌先生感慨道:“龙头井又正是考古名家郭沫若的故居所在。郭老一生从事考古学的研究,他却万没料到他后半生生活写作的地方,正处在唐代古村之上。

地下有知,他该会含笑而眠。”赵其昌先生还进一步谈到,元代建大都,把什刹海围在城内,水滨的小小村落是非迁不可了。龙道小村的名称,微不足道。礼贤之名,大有来历,怕是不会轻易泯没的。今天北京东南50华里处有一个礼贤村,现在是镇,如果不是地名的巧合,很可能是唐代礼贤乡民的迁徙新居。

《专号》还刊登了赵光华、宁巨川与张文进、溥任、葛文、张宁、司剑平、张传彩、宋馆、郭平英、苏菲、孙荣芬、修明、靳麟、杨树屏、王德芬、刘季人、周肇祥、董毓麟、孙建宁、崔淑敏、王光远与姜中秋、汪元澂、朱自煊等名家撰写的26篇文章。这些文章,从历史、文化、名人及故居、事件、民俗、建筑、规划等方方面面作了既有分量又多姿多彩的历史介绍和富有现实意义的宣传。

《专号》虽然只是什刹海研究工作迈出的第一步,但它标志着什刹海的科学研究已经起航。它激起各界专家学者和老北京们更多的期待,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什刹海。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人文三原

    人文三原

    是一本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有益读物,是向中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必备教材。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

    本书从古代文明、世界宗教、探索与发现、科学与技术、医学、古代武器与战争等若干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文字简洁,集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身,体例编排得当,每一部分的知识形成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方便读者高效、全面地获得相应知识储备。
  •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热门推荐
  • 异能始祖

    异能始祖

    17岁的落魄少年,觉醒异能-----------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走想异能的巅峰。
  • 天才第一步,追妻漫漫路

    天才第一步,追妻漫漫路

    晏轻瑟这一生没什么别的愿望,只想吃吃喝喝睡睡,偶尔拌拌嘴,衣食无忧即可宋明净“巧了,我也是。不如姑娘我们凑合凑合?”晏轻瑟“你做梦……”宋明净“……”他追她,她躲。他念她,她装作听不多,可谁又明白这一切都是早已经注定好了的。难以逃避,当一切浮散开来,她,又该如何面对
  • 大宋之山贼崛起

    大宋之山贼崛起

    穿越是门技术活,难度一点都不比投胎差。一不小心,石浩就发现自己成了北宋皇佑二年的一个小小山贼二代。在这个振古无及、远过汉唐的鼎盛年代,山贼的日子不好混啊,唉……这是一个穿越到宋仁宗年间的小小山贼二代,慢慢生活,慢慢成长,慢慢掌握力量的故事。我无法选择我的出身,但我可以选择我的人生。我不想去改变世界,但世界为我而改变。
  • 那年不平凡的开始

    那年不平凡的开始

    每部分都是生活,每部分都是人生,每部分都是回忆
  • 神族奶爸

    神族奶爸

    刘牧星很郁闷。别人奇遇,要么戒指里住着老爷爷,要么脑袋里绑定系统,可是他得到的,却是把户口莫名其妙地改成了神族,顺便学会了说外星话。学会外星话有嘛用?自言自语自己嗨?直天某天,刘牧星发现,当用外星语写“好雨知时节”时,外面竟然真的下起了春雨……从此后,刘牧星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没变的是他对宝贝女儿的宠溺——“粑粑,我想要天上的星星。”“没问题。说吧,你都想要哪颗?
  • 昨日住青山

    昨日住青山

    作者以一家名叫“猪栏酒吧”的乡村民宿为落脚点,开启一段从徽州出发的“复古”旅途。两年间见到过遁迹田园的诗人、边修行边写作的青城山女冠、希望开间民宿的女演员,还遇到了徐霞客登过的山、杜甫诗中的江、白居易为之折心的海棠花。因感怀这段经历的稀少难得,遂记下途中见闻与心境,以此表现即使身处当下这个欲望如烈焰燃烧的无根时代,我们仍能通过追求不同的人生体验,寻觅到隐匿于心中的那片清冽地,以及那颗对故土和自然的敬重心。
  •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财富巨擘的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一次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这是一部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书,它是一场头脑风暴,注定改变你的思维逻辑。作者结合15年经验5万份资料3000次实验调查,从心理学上解读世界各隐秘部门、知名的领导人物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理念与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宗教,在跟不同的角色合作时都能有逻辑地说服对方、说服一个团队甚至说服一个国家,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同时,作者让你从本质上全面了解洗脑真相,让你能够从根源上学会区分:什么样的洗脑是一种激励,什么样的洗脑是个美妙的陷阱,作为我们个人如何获取“洗脑术”里的正能量,并巧妙运用到人际沟通、高端谈判、公关危机、品牌营销、企业管理、情感对话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超级民工混都市

    超级民工混都市

    张东,21世纪三好青年,一直以打小工为生。当他无意中掘到一破土陶罐…并且得到里面的稀世法诀的时候,不一样的世界出现了。
  • 腹黑爹地迷糊妈咪

    腹黑爹地迷糊妈咪

    【目测宠文,甜文】【六年前】她落荒而逃,却在逃走时无意间留下了一张照片。【六年后】成为著名设计师的她华丽归来,身边却多了一对古灵精怪的龙凤胎。机场的再次相遇,接风会的酒后吐真言。让他穷追不舍。她带着孩子再次逃跑,于是漫漫追妻路就开始了。【角色】女一号家:洛嫣然,冷季晟,洛阳【男宝】洛夜【女宝】女二号家:钟离雨静,叶雨泽,叶钟璃【女宝】【PS:新人,处女作】请大家多多支持。【书名也叫【腹黑总裁的追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