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858000000009

第9章 自由的行者(2)

1824年的时候,歌德曾向奥古斯都公爵解释当时的情况:

我的确不是革命的赞同者,革命将带来善果或恶果还难以预料,但恐怖行为在我周围不断地发生,使我既震惊又愤怒,某些人想在德国发动类似法国事件的事实,使我无法继续沉默下去。

同样地,我也不是傲慢任性的执政者的支持者,我确信革命不是国民的责任,这个责任应由政府承担。如果政府能不断地追求公正,适应大众需要而改革政治,社会将呈现一片清明;如果对人民的意愿不辨是非便横加否决,则人民群起反抗,革命因之而起是不可避免的。

就因为我憎恶革命,所以被认为是当权派的同党,这真是极大的误解,我绝不认为现在的政府没有缺点。如果现存的政府一切都是优秀善良的,我倒很乐意成为他们的同党,但是现存政府的缺点是有目共睹的,被视为当权者之友,即意味着冥顽不化。时代在进步,人类的观念也在随时发生改变,1800年认为完美的制度,到了1850年可能就会被视为落伍。

1792年,法国大革命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夏天,联军的一场战事失利之后,歌德便与这时代的大事有了直接的接触。身为普鲁士联军指挥官的奥古斯都公爵邀请歌德作为随员,赴前线参加战斗。

30年后,歌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和对有关资料的详细研究,写成了《法国的政治运动》。在这本书中,歌德叙述了自己对战争的体验,对在秩序与非秩序、维持与破坏、掠夺与付出之间维持生命的艰难的感叹。这部作品没有热烈的情感,只有旁观者的冷漠。

歌德到达前线后,对战术丝毫不感兴趣,他的多半时间都花在观察炮轰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上。有一次,在普鲁士的阵地里,歌德甚至无视那些猛烈的炮火,兴趣浓厚地观看积水的炮弹坑中,悠游自在的小鱼。

1792年9月,普奥联军再次战败。这时,真正预见到神圣罗马帝国即将瓦解的,似乎只有歌德一人。

今天已经结束了,法国军队的阵地仍完好无恙……友军从炮火中撤退,但我却并不觉得惊讶。最令我震惊的是全军士气的变化:今天早上,联军还一心一意想歼灭法军,士气高昂。我之所以加入联军,也是由于这股亢奋的军心以及对奥古斯都公爵的信赖;而现在大家却都垂头丧气,茫然不知所措,士气已低到极点,甚至有人开始诅咒天怎么还不亮。

我们依然围聚在一起,但却不像往常一样升起炭火,也没有年轻人欢乐的呼叫声。大部分人都沉默不语,只有少数几个人偶然交谈几句,大家似乎都已经丧失了思考力及判断力。

他们叫我对这件事情,向大家做个简短的谈话,以提高军队的士气,但我想说的却是“从此时此地起,历史就要展开新的一页了”。

一个星期后,联军溃败。士兵中有的断手残足,有的病容凄恻,有的长吁短叹,他们零零落落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踉跄行走。歌德在撤退中,辗转回到魏玛,暂时从战争的残酷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第二年2月,联军卷土重来,且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国家。夏天,联军包围了法军占领的缅因兹市,跟随着奥古斯都公爵的歌德又再度目睹战争的惨烈。

7月,联军攻下缅因兹市,在法军战败撤出时,发生了一件事。歌德在缅因兹市公路的关卡附近,看见一群憎恶法军的人们,袭击一支由城中撤出的流亡法军。歌德一无所惧地走过去,阻挡了愤怒的人群,让这支军队继续通过。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歌德悲天悯人的胸怀。

我在排解这场纠纷之后,走到一位朋友家,他用英文夹杂着法文向我说:“他们哪里冒犯了你?你干涉这件事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我才不担心这件事呢!”我回答道,“就如同我把你家前面的广场收拾干净一般,这不是件很好的事吗?激烈地煽动民众的情绪,就如同在广场上撒下对任何人都无益的碎片一样,才真的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现在,法军静静地经过我们的窗下撤退了,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的群众也慢慢散去,他们走到街上寻找失散的亲戚及在战火中幸免于难的财产。当他们看着满目疮痍的街头景象,又发现自己已孑然一身时,难免迁怒于这些敌人,于是积压在心中的怨恨形诸于色,使他们向正在撤退的法军做出报复性的举动。

我不顾危险地对撤退中的敌人表示同情,我善良的朋友对我的解释并不满意,我反复地指着他家前面的广场加以说明,最后,我焦躁地说:“要我忍受这种混乱无序的场面,我宁可犯罪”。

1794年,歌德在关于缅因兹战役的报告中,再次清楚地阐释了他对朋友所说的那些话:“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科学与艺术的神圣之火在灰烬中得以继续保存,直到战争的黑夜过去,和平的黎明亮起为止。”

与席勒的友谊

意大利之旅结束后,回到魏玛的歌德在各个方面都受到冷落,精神上陷于孤独状态中。与席勒的友谊是这一时期让他觉得心境得到滋润的唯一一件事。

席勒出生于1759年11月10日,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运动”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歌德以《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文坛,席勒则以诗剧《强盗》一跃成为文坛的宠儿。

从歌德与席勒的经历,以及他们所宣扬的思想上来看,这两个人能成为知交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歌德经常强调,两人的相识是“极幸福的事情”。

歌德与席勒之间几乎隔着一道难以超越的鸿沟,尤其在学问兴趣和对自然的态度方面,这种差异特别显著。席勒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他认为人类意志和自然力量的冲突是一种能够激发人心的助推剂。而对歌德而言,历史无论在文化方面和伦理方面都是令他十分讨厌的,他认为历史是“一张错误和罪恶的,纷紊狼藉的桌子”,其中没什么是非正邪可言。他所感兴趣的是对自然的研究,他觉得自然统一和谐的大秩序,可以作为人类建立生存法则的榜样和楷模,可以纠正人类每每陷于错乱的行为。

他们俩之间不仅仅只有上面所阐述的这一点差异,更大的差别是他们对于抽象思想的态度。在这方面,席勒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所要求的是“理论”和“观念”,他在自然现象上加以观察,将复杂的自然现象归到同一概念的解释上。而歌德却是现实主义者,他对于感官所能接触到的自然和呈现在他眼前的世界,并不作一些抽象概念的解释,他尊重事实和经验。

这些观念上的差别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文艺创作上的态度和方法。歌德喜欢实地观察事物,不带个人主观色彩。席勒说歌德的这种行为只是“从外表上去看事物,而忽略了其内涵。”席勒的态度是主观的,他所侧重的不是物象本身,而是物象在人的心里所引起的意念。歌德年老时,曾对他的秘书说:“席勒的大作《威廉·退尔》里的地方色彩全是席勒自己构思而成的。”《威廉·退尔》是一部描写瑞士英雄猎人故事的戏剧,席勒从未去过瑞士,却将这一传说诠释得极为生动。可见席勒的作品中主观与抽象的色彩十分浓厚。

歌德和席勒如此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不同,他们更能客观而理智的批评对方,激励对方的创作。他们俩由最开始的互相冷淡、轻视而发展为真挚坦诚地相互交往,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前面我们提到,在创作态度上,歌德是现实主义者,而席勒是理想主义者,关于这一点,必须再做更进一层的解释。现实主义者究竟是怎样的概念呢?莫泊桑说:“现实主义者,假如他是个艺术家,他为我们显示的并不是一幅生活平庸的景象,而是一个幻象,这幻象较之生活本身更完整、更深刻、更真实动人。”歌德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主义者。如他自己所说:“当我观察时,我是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我真实细腻地去观察当前的事物而不加增损。反之,当我运用心灵时,我又可以说我自己是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我不问事物的本身,只问它是否与我对它的概念相合。”

所以,所谓的现实和理想不过是更偏向哪个方面而已,正如歌德不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一样,席勒也不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他对歌德说:“诗人和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诗人和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既能凌驾于纯粹的现实主义之上,而又能不脱离感官的领域。”他的意思就是说,诗人和艺术家既要着眼于实在的物象,同时又不能让物象禁锢自己的思想。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人的思想中,似乎有一些共通之处。

歌德说:“席勒的理想主义和我的现实主义是绝对不相悖的,我们两人的趋势没有合流前虽是各自孤立的,但最后仍是能够相互融合的。”如此看来,歌德和席勒并非南辕北辙,而是殊途同归。这可以融合的主张和思想是他们能成为朋友的原因所在。

1794年5月,歌德和席勒在耶拿大学一起听一场科学演讲。演讲会结束后,他们在路上讨论各自对演讲内容的看法和意见,不知不觉就到了席勒家。歌德觉得尚未尽兴,于是在席勒家里,两个人继续讨论自然现象、经验、观念等诸多问题。歌德又提出了他植物进化的理论,结果虽然两人的意见相去甚远,但歌德觉得席勒和他同样对自然研究很有兴趣,而且两人都承认,这些意见上的差异,只是途径不同,在将来或许会有一个共同的归向。两人欣然作别,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通信来往,彼此间的友谊也就开始日渐深厚起来。

从席勒写给歌德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歌德的处世智慧和他伟大的人格。下面是席勒1794年8月,两人交往渐深之后写给歌德的一封信的节选:

很早以前,我就在远处观察着你。我经常以惊讶好奇的心情,看着你迈出的每一步路,你用意志不坚的人绝对不会采用的最艰难的方法,探索自然界发展的法则,以个体来观察整个自然,并且以整体的立场作为观察个体的根据。你从简单的组织开始,进而研究复杂的组织,最后将那些最复杂的自然构造素材加以组合……你巧妙地把表象丰富的精神全貌,当成美好的统一体,将之归纳出来,这可说是伟大而真正具有英雄价值的。你可能不希望终生只为一个目标而努力,但是达成目标的过程却比目标本身的意义更深刻。就像《伊利亚特》中的阿喀琉斯必须在菲迪亚和长生不死中选择一项一样,你也会面临如此的选择。如果你生在希腊或是意大利,那么从摇篮时代起,你就被理想与艺术所包围。那样你追求古典的路程可能会缩短很多。你身为德国人,而如此崇尚希腊精神,那么在希腊的古典和德国的现实之间,你一定会面临二者择一的境况……

我只是依自己的见解,来判断你的精神发展,而我所说的未必是你真正的面貌,我想你会明白的。

四天后,席勒就收到了歌德的回信,信中充满感激,毫无芥蒂地承认了他的见解:

你充满友谊的手,将我全部存在的面貌都揭开了,由于你的关心和鼓励,我将竭尽所能发挥我的才能。这个星期是我的生日,而你的信是我所收到的最有意义、最好的礼物。我很乐意告诉你我的一切活动和内心的想法。由于能力的极限和时间的限制,我想尽量把我所计划的事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在我们的关系更亲密之后,如果你在我身上发觉你清楚地意识到,但却无法解决的某种忧郁和迟疑,那么你就会知道你的关心,对我有多大益处。

歌德与席勒经由直接的交谈或间接的书信往来,交换着彼此的想法。这为双方带来了“纯粹的乐趣与真实的利益”,歌德调整了席勒对极端物象的喜好;席勒则把歌德从自然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拉回到文学创作。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席勒,歌德就不会在写完《浮士德片断》后,继续执笔,最后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歌德曾对席勒说:

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再度成为诗人,以后,我不会停止写诗。

他们之间的书信往还,渐渐决定了他们偏向古典主义的艺术观。歌德早年埋藏在自然科学研究背后的思想及法则,而今终于以文学的、艺术的形象表现出来。

1794年,歌德在席勒所编的杂志上发表《德意志逃亡者对话录》和《罗马悲歌》的一部分。两人还在这本杂志上共同发表了一千多首短诗,主要抒发他们对一些恶意批评家的不满。

1796年,席勒将自己以前的诗作结集出版。在他的激励和鼓舞下,歌德也在这一时期创造了很多旷世的叙述短诗,其中有《温和的赠辞》《赫尔曼与窦绿苔》等。

这之后,席勒开始着手他的《华伦斯坦》三部曲中的第三部,歌德则完成了《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又继续写《浮士德》。

在叙述诗《赫尔曼和窦绿苔》中,歌德将他的思想和烦恼公开了一部分,这使得他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歌德和席勒的文学作品及论文,都能发人深省,而且大部分都有明显的教训倾向。随着光阴流逝,两个人共同的活动日益紧密,歌德以“极欢乐的心情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就像看待草木萌芽、枝叶日茁的新春”。为了扩展交际范围,席勒在耶拿大学取得了教授资格,1799年迁居魏玛。主持魏玛剧院的歌德,由于席勒的加入,迸发出一种新的力量。他们开始共同尝试将很多名家的译作,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偏向古典主义的方式和原理搬上舞台。于是,这小小的魏玛,由于二人的努力,成为德国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

同类推荐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中华女杰(现代卷)

    中华女杰(现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华女杰(现代卷)》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1949年至今在中华大地上涌现的20位女英雄(女杰)故事,讴歌了她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美菜好风范。
热门推荐
  • 桃子化了

    桃子化了

    和温于良在一起后,苏桃最喜欢的就是向他索抱。 放学分别,苏桃向温于良伸开双手:“抱抱呗,要明天才见呢。” 双休日两天没有见面,一见面,苏桃就冲上去给他一个熊抱,“两天不见,我想死你了。” 在学校里散步,走到没人的地方,“求抱抱。” 后来,温于良向苏桃展开怀抱,苏桃只是笑了笑,像朋友一样锤了下他的胸口,“名不正,言不顺,算了吧。”.......................
  • 我是宇宙快递员

    我是宇宙快递员

    平静的气温中突然出现了一股风,接着出现了一朵新的云彩,伴随着风气云来,天空中出现了一对白翼,这对白翼属于一位身着黑装,手中提着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里有着你现在需要的物品,这个天使穿梭在万界生存在宇宙
  • 反派逆袭:系统大人求包养

    反派逆袭:系统大人求包养

    宁晴落,二十一世纪豪门世家女,为人不太好,惨死闺蜜手中。没关系,因祸得福有了系统大人。人家系统大人都是想法设法帮宿主,为毛到了她这里就是看系统大人的面瘫脸?穿过各种剧本。虐翻女主,炮灰女配翻身把歌唱。任务完成了,脱离系统,被中心系统一脚踹去二十一世纪重生,重生也就算了,为毛还带个系统大人呢?“亲爱的系统大人,离我远点好吗?”“我以前是你的系统君兼职助手,现在你可以叫我夫君,老公,相公......而且不能远只能近。”
  • 24夜:与花季女儿谈写作

    24夜:与花季女儿谈写作

    我给女儿讲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还是在那遥远的古代,丝绸之路的东线,靠近腾格里沙漠的边缘,曾经有过一个美丽富饶的部落王国。威武英俊的王子,为了确保王国的安宁,从少年时代起就从军征战,驰骋疆场。等到国力强盛、边境太平、继承王位娶妻成家时,他已经到了中年。他迎娶了邻近部族一位年轻貌美、聪慧贤淑的姑娘当王后,他很钟爱自己的妻子,唯一的遗憾是自己和妻子的年龄差距过大……
  • 窃玉传:我的娘子是魔头

    窃玉传:我的娘子是魔头

    崩坏精分(并不)女主x温柔谦谦萝莉控(也并不)男主的相杀再相爱的故事。
  • 你是我的深爱归途

    你是我的深爱归途

    他的两年守护,换来的却是她为护他人的怒吼。暗夜暴雨中的“我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你!从来都没有!”终成他忘不掉的梦魇。一纸诉状,他锒铛入狱,她只身离国。五年后再遇,命运早已翻天覆地。他是跨国财团唯一继承人,而她却是为生活奔波的底层蝼蚁。“呵,现在你还能待在我身边的身份,只有一个,那便是,情人。”他的一句冷言讽刺让她终明白,原来,她是真的失去他了啊。【结局HE】
  • 湘王无情

    湘王无情

    她刚睁开眼,就被当成妖魔鬼怪敬而远之!被自己的父亲大骂淫荡、恶毒,冠上勾引自家姐妹男人的罪名。伤还没好就被一纸圣旨火速抬进湘王府,被迫嫁给臭名昭著的湘王爷。婚礼当天新郎不在,宾客全无。她被人从侧门悄无声息的抬进了王府。新婚当晚,湘王爷更是下令将她丢进了兽苑。世人都知道湘王爷对她无情冷落,却不知,她自己也乐得被冷落。没事喝喝小酒,做做美食,驯驯凶兽,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直到那晚,他酒醉将她压在身下,拿防狼三式痛击他。“废了本王,王妃打算守活寡?”“难道一直以来,我不是正守着活寡?”她微微一笑,至此万劫不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兽脉沸腾

    兽脉沸腾

    这是一场场天才少年们星光璀璨的竞技天空!这是一群热血少年永不停息的战斗凯歌!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少年的通天之路!————————融斗兽,控兽技,拜名师,通武道巅峰!饮烈酒,卧美人,入朝堂,掌天下兵马!——————————————五类兽技:空间,时间,生命,天赋,元素。九分天下格局:一殿,一域,一地,二联盟,四大帝国。PS:此书慢热,敬请收藏,已有完本作品《重生之战士为王》,可先行阅读。
  • 德音

    德音

    京都有着两个最大的青楼,一个明月楼,因花魁明月而得名,另一个醉花楼,神秘莫测。她是一国公主,国灭亲人亡,留下剩余的国人,为了复仇,进入醉花楼,一举夺下花魁,冥冥之中认识了成为灵女之前的她,谁知仇人竟是她的哥哥。以贺轩晟王妃的身份进入了祭祀,祭台高高在上,人海茫茫,她却也能一眼认出那上面的人——德英!!!“...姐姐...是你吗?...“
  • 火影之商场系统

    火影之商场系统

    一代兵王,在执行任务时却被小人出卖。不料穿越到火影,并携带着一个系统。(新人上路,文墨不行,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