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7300000035

第35章 人的现代化和人物形象塑造(6)

在福柯看来,作者仅代表着文本话语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而非写作文本的说话者个人,因为,人的主体是语言的构成物。作为一个主体,作者自然也是由话语构成的,因此,他并非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当没有话语资源的时候,他只能无话可说——沉默。[38]杰姆逊也指出:“当我们说话时,自以为自己在控制着语言,实际上,我们被语言控制,不是‘我在说话’,而是,‘话在说我’。”[39]其次,在现代叙事学看来,“作者”有“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之分。其中,“隐含作者”既非真实作者,亦非叙事者,而是接受者从文本内容和形式中归纳、推断出来的虚构人物,或者说,它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道德风尚、审美价值取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背后的一种想象的人格。虽然它并不在场,却不可或缺,因为它“是在作品整体里起支配作用的意识,也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标准的根源。”[40]由此观之,当某种群体意识和群体思维影响乃至决定人物塑造的审美观念时,尽管不同作品的“真实作者”各不相同,但其“隐含作者”则往往千篇一律——它可以视为这种群体意识和群体思维的共名和化身。在这种意义上,作品中呈现的“人”往往也就成为了被意识形态编码了的“人”,即,由群体性审美观念所书写的“大写的人”。

在齐马的话语批评中,他援引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参动者模式”的概念。他认为,一切文学艺术文本,以及理论、意识形态或宗教文本,都可以借助参动者模式来表示,并通过其间的关节点,推导、揭示出内在的基本语义冲突。据此,他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参动者模式表示为:[41]

主体——人

客体——无阶级社会

施动者——历史

受动者——人类

反对者——资产阶级

辅助者——工人阶级

根据齐马的“参动者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早期改革剧作品中,其人物塑造的深层审美观念有着明确的群体性意识形态的语义选择。比如,在《乔厂长上任记》的影像表意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下参动者模式:

主体——乔光朴

客体——电机厂改革

施动者——党

受动者——电机厂工人群众

反对者——冀申等

辅助者——霍大道、童贞、李干等

在《新星》的影像表意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参动者模式:

主体——李向南

客体——古陵县改革

施动者——党

受动者——古陵县人民群众

反对者——顾荣、冯耀祖、潘苟世等

辅助者——省委高干、林虹、龙鑫生等

在上述“参动者模式”中,群体性审美观念的观照使乔光朴、李向南和冀申、顾荣等是作为一种“集体参动者”而出现的,换言之,他们被视为特定阶层的代表,而具有个人意识、情感、态度的“个体参动者”则几乎被排除在意识形态的语义选择之外。因此,诸如个人性的情感历程、个性追求、独立思考等丰富内涵在“改革/反改革”、“进步/落后”、“激进/保守”的二元对立式语义结构中被淡化,乃至被湮没。对此,我们可以将这种情形归结为艺术创作的概念化、理想化或模式化,但其深层的动因则是人物塑造中群体性审美观念的结构性规定。不必讳言,在当今的某些作品中,我们还依稀可以看到这种群体性审美观念深层制约。

马克思曾警示我们,“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是类生活的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方式,而类生活必然是较为特殊的或者较为普遍的个人生活”,因此,“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42]在这种意义上,“群体性审美观念”的缝隙开启与“个体性审美观念”的生长、发展具有深刻的审美现代性意义,并共同呈现出一体两面的现代性演进过程。

2.个体性审美观念的生长、发展及其现代性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创作中,舒婷的《神女峰》表达了一种撼动人心的道德反叛。正因为如此,在古往今来的“神女峰”诗中,它以其独特的意蕴而显得卓尔不群。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远天来鸿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在审美现代性的意义上审视,《神女峰》不仅表达了对封建节烈观的背叛,更象征着一种个体意识和个体性审美观念的生长和崛起。时至今日,尽管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依然是一项未竟的工程,但对于人的解放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我们无论怎样高估都不过分。因为,正是由于“人”从各种禁锢中解放了出来,才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才有今天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的发现及现代个人观的发展,都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代性事件。从哲学的层面上看,人的主体性的解放和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现代性”的核心。对此,有研究者指出:“现代个人观的形成,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对于社会现代性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43]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中,刘小枫指出,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其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就是相信宇宙有一个既存的目的和秩序,每一个人在世上都有一个既定的位置,依照此位置生活是一件合乎道德的事情,而“在现代社会形态中,个人在空间上、经济上、精神上都超出了原有的所属关系的界限。因此,个体的生成可以视为现代性的标志。”[44]查尔斯·泰勒说:“我们从较古老的道德视野中挣脱出来才赢得现代自由……人们过去总是被禁锢在给定的地方,一个正好属于他们的、近乎无法想象可以偏离的角色和处所。借助于怀疑这些秩序,现代自由才得以产生。”[45]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自我觉醒和个体主体性的生长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在精神气质和价值理念上的分水岭。

艺术创作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个体性”和“个性化”。事实上,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发现生活、选择生活的独特方式、独特角度和独特层次,因此,即使创作者关心“类”、关心“群体”,但一旦进入创作阶段,受文化积淀、兴趣修养等各种因素凝合而成的心理定势的支配,其艺术目标瞄准的总是小写的“人”,或者说,他感兴趣的总是“个人”独特的命运,有时还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管理学家们经常忽视的个人活动和个性特征。诚然,创作者要通过艺术形象传达出时代精神与价值风尚,但这种“传达”只有借助个人的活动及其所承载的具体的人性内涵才能得以呈现。在这种意义上,如果仅仅强调群体性的“本质”与“必然”,那么,创作者的审美感受和艺术体验就会蜕化到平均数的水平上去。由此观之,在《雪野》、《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外来妹》、《古船·女人和网》、《女人不是月亮》、《车间主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有泪尽情流》等作品中,由于其人物塑造中渗透了可贵的个体性审美观念,因此,其审美现代性意义就应该得到充分地肯定。尽管早在1980年出版的《人啊,人!》中,戴厚英就以其令人瞩目的“我”——这种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个人叙述,发出了不同于“上级声音”和“群体声音”的“个人的声音”,并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大量描写,折射出个体性审美观念的璀璨光芒。但在改革剧的艺术创作中,上述作品所发出的“个人的声音”具有弥足珍贵的现代性意义和价值。在其影像书写中,作品将人的命运和时代生活的变迁紧密联系起来,其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都标举了个体性审美观念的高扬。

3.群体性审美观念与个体性审美观念的融通

在新时期中国文艺的发展史上,北岛的《回答》蕴涵着强烈的“自我意识”: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辩证地看,在个体性审美观念的生长和发展中,《回答》所蕴涵的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回答》的“自我意识”吁求的是一个充分的“主体”。它带给我们一种发现“自我”的狂喜和自信。在审美现代性的精神谱系上,它和《神女峰》一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肯定。但另一方面,从审美现代性“反思”的维度审视,我们发现,诗中所传达的主体“自我”不仅是对象的尺度,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尺度,甚至,它就是尺度本身。这表明,这个向全世界宣布“我——不——相——信”的“自我”和“自我意识”,在拒绝福柯意义上的“权力”规定性的同时,也拒绝任何外在的规定性。但实际上,“自我”决不是自足封闭的,也不是一种先验自明的存在物,而是,且只能是在和外界、集体的互动关系中才得以存在,并获得生命的存在物。如果一个幼稚、孤独的“自我”一定要维持自足的幻觉,那么,自我夸大和无限膨胀的结果势必就会走向一种“个人主义”,乃至要陷入其极端发展形式——“利己主义”的泥淖。这庶几表明,作为审美现代性反思的中心议题之一,“个人的解放”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是现代性的最大成就,也是产生诸多现代性问题的症结所在。因为,现代性的诸多问题均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负面影响密切相关。

由此观之,强调个体性审美观念并不意味着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或者说,偏执的个体性和偏执的群体性一样,都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尤其是,在当代语境中,宣扬无边无际的“个体性”无疑意味着取消“人物”介入历史和联系现实的可能性。这样一来,如何避免封闭、萎缩的“个性化”,使“个体性”和“群体性”审美观念有机交融起来,或在“自我认同”与“我们认同”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是改革剧人物塑造的关键之一。

当我们力求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目标时,这里的“人”决不是那种和人的社会性、群体性毫无关系的自在自为的人。事实上,任何人的生活都需要“他者”的加入,任何人都是欲望主体与历史主体的统一。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6]在巴赫金看来,“一个意识无法自给自足,无法生存,仅仅为了他人,通过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我才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保持自我。”[47]“这个意识在自己的每一点上,都是外向的,它紧张地同自我、同别人、同第三者对话。离开同自己本人和同别人的充满活力的交际,主人公就连在自己心目中也将不存在了。”[48]在这里,就改革剧的人物塑造来说,“改革”不仅是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文化、社会领域,更涉及到对人、人生、人类命运的深入思考,涉及到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念及内心世界的深刻嬗变,因此,在改革剧的影像表意系统中,其人物一旦要树立起“自我”,他/她就必须走进公共空间,必须走进历史。

在许多优秀的改革剧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人物既是个体性现代性体验的传达者,也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或者说,其人物现代意识和独特性格的形成、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创造活动息息相关:一方面,历史的变革为其人生的展开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或者说,历史的活动促成了他/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行动,他/她又参与着对历史的改变与创造,并让我们看到个人生活之外的厚重的历史内涵。由此观之,群体性审美观念与个体性审美观念的融通突显了人物丰富的性格,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也就更能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本相。

比如,《选择》中的刘志明形象就蕴涵着“群体性”与“个体性”审美观念相融通的意涵。作为一位新任厂长,刘志明的“临危受命”是有其私心的:他原是主管工业的副局长,到大阳厂任厂长,原意是为了“曲线晋升”。但当他被一步步卷进大阳厂企业改革的矛盾漩涡,并亲身感受到了工人群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时,他改变了“维持会长”的心态,进而确立了与大阳厂生死与共的信念。在作品的影像书写中,刘志明形象显然不是群体性审美观念观照中的“改革家”形象,而是“群体性”与“个体性”审美观念交织、融通升华出来的一种典型人格。尤其是,刘志明的奋斗意志和行为,以及他灵魂的自我搏斗,划出了一道锤炼自身、完善自我的鲜明轨迹。因而,其艺术光彩也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同类推荐
  • 银幕春秋

    银幕春秋

    自童年在清华校园两棵树间的一块白布上,第一次观赏过光与影的艺术后,至此终生追逐于银幕之间,乐此不疲。每闻佳作,必先观之,后藏之。半个多世纪来,每遇寂寞,总有影片陪伴。李翰祥、侯孝贤、吴宇森、杜琪峰、成龙、冯小刚、张艺谋、姜文、陆川、徐峥,早成心中之爱。从好莱坞到横店,从华纳到华谊,从奥斯卡到百花,从南加大到北影学院,从斯皮尔伯格到李安,从玛丽莲梦露到刘晓庆……本书以一个观影人大半生的体验,讲述了许多关于梦想、关于忧伤、关于欢乐的那些人生故事。黑暗的影院,永远是一片创造梦想并收录记忆的地方。
  • 课外雅致生活-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莫奈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课外雅致生活-达利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达利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入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理论入门(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直至今日,具备音乐基本概念方面的知识并知晓其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理解并享受音乐的重要前提条件。雷纳在这本重新汇编整理的音乐理论入门读物中为我们介绍了数十年来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答了诸如声学、记谱符号、和声学、对位法和作曲法、乐器演奏以及节拍、节奏、速度、力度、旋律学和装饰音等方面的问题。
  • 金属陶器(上)

    金属陶器(上)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0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36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融魂之超级兑换系统

    融魂之超级兑换系统

    异界穿越而来的萧云偶然间得到一个神秘的系统,从此,在这个时空展开了新的旅途…………………………
  • 诡秘图录

    诡秘图录

    从有记忆开始,焦云峰身边就带着一幅画,他一直以为这是一张普通的山水画。直到十七岁那年,他发现画中竟然掩藏着一个诡秘世界……翻江倒海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刺破青天锷未残,天若坠,赖以拄人间。
  • 枫红故里

    枫红故里

    尘封于历史的古物,每一件都有执念,却无人倾听,无法诉说。一个龙纹鎏金手镯,却可以透过古物,再次浮现当时之人爱恨情仇,让人唏嘘不已。偶遇银发男子,从此辗转于各件古物之中,化解那积怨已久的各种执念。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冷漠少年,不断阻止古物的收集,执念的化解,是阴谋?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千年岁月转瞬即逝,直到最后才发现,执念,竟如此之深。一场冒险,一段尘封千年的故事,正在缓缓揭晓……
  • 斗罗大陆之血魔重生

    斗罗大陆之血魔重生

    呵呵。我,我穿越啦!中二少年叶天穿越到斗罗大陆会变成什么样呢
  • 玉水情天

    玉水情天

    本以为可以好好恋爱,不想挨踹,爱情不在,人心未古,讨了个老婆不想却是很爷们,凡锅仰天长叹:俺的媳妇怎么会是个哥!?
  • 犹记那时少年梦

    犹记那时少年梦

    你还记得当初说要陪你走到底的人吗?你还记得当初说永远不分开的人吗?你还记得青春的疼痛吗?你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起叶扬

    风起叶扬

    三个女孩虽都出身豪门,但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在遇见他们时,人生的轨迹似乎都有了改变,甚至偏离的自己原定时计划,可偏偏都割舍不了自己的感情,悲欢离合,,没有人是生来就是没有感情的机器,可是越是豪门就越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事,越爱越是有更多的牵绊……起风了,树叶飘扬,每一片都承载着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起起落落,人生时好时坏,时而伤心,时而开心,时而忧愁,更甚有时会被某些感情蒙蔽,可人生没有重来,每个人都要替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 我有修行吉祥物

    我有修行吉祥物

    春雷炸响,万物复苏。末法时代过去,神话回归,李乐发现自己可以将世界上面的所有材料,改造为吉祥物。吉祥物:锦鲤,欧皇降临,无往不利。..............又名《我在后灵气复苏时代,苟到天荒地老》《吉祥物真的很牛逼》《我真的不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