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4600000028

第28章 商业美学的意义呈现——大片的前景(2)

所以,电影的商业属性是第一性的,它的艺术本质只有在其经济条件形成之后才能逐步实现。正如现代电影理论家詹姆斯·摩纳特别强调的:“对于电影的研究来说,首先要讨论的是它的经济和技术基础,然后再谈某些重要的政治、社会和心理的关联(结构),最后才讨论到影片的美学发展。”法国巴黎的咖啡馆、中国上海的徐园、美国的镍币影院,当时的人们把电影当做魔术、杂耍、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来对待,它的商品性、娱乐性和时尚化在电影走向大众初期就已现端倪。在随后的发展中,电影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工业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在前苏联,电影的经济利润曾经仅次于伏特加酒,在美国,影视产品已经成为美国第二大出口产品,世界各地的人们大都成了美国影像、声音、观念、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但电影同时又是艺术的。自从美国电影人格里菲斯将电影引向艺术方向之后,世界上更多的电影人开始将电影放在艺术的范围内进行艺术创新和艺术改良。乔托·卡努社最先对电影艺术价值和电影美学观点进行追问、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普多希金的诗意蒙太奇、法国的新浪潮、作者论等等,不断完善电影的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享受。电影以一种神奇的艺术魅力,彰显了视听语言的力量,彰显了电影中画面、光线、色彩、声音的艺术力量,达到了与诗歌、音乐、雕塑、建筑等其他传统艺术同样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第七艺术。

中国当下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改革对中国社会各方面影响深远。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学者对于电影研究的视野也出现了更为精深和细化的趋势。电影创作在新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凸显了中国电影业在市场运作机制上的停滞和落后,因此再一次引发了“电影是什么”和关于“电影本体再认识”的大讨论。

1995年,邵牧君先后在《世界电影》和《电影艺术》上发表文章《电影万岁》,他在文中鲜明指出:“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他认为:“电影的艺术是为商业服务的艺术,是使一件工业产品更乐于为群众所接受的艺术。”这虽然不是新鲜观点,但在中国,在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中国电影界,它作为一种观念正式表达出来还不多见,作者的用意在强调一种类似好莱坞电影的商业美学。他的观点立即引来了众多的反对者和商榷者。尹鸿在《商品拜物教与电影观念辨析》一文中肯定“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认为把电影当成一门工业的电影观念是一种商品拜物教的电影观念。徐庄在《守望电影的精神家园:电影商业性的质疑》一文中认为:“我们在对电影进行社会定位时,首先是将它置于艺术之列的,或者将它叫做特殊的精神商品,以区别于一般商品,电影需要遵循的首先是艺术规律,其次才是商品规律。”在这场讨论中,各方观点都从电影制作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延伸出来的。虽然讨论最终没有能够达成共识,但学界对中国电影商业化机制和艺术生产经验的研究,显示了极大的热情。

其实,关于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电影界不断讨论、不断争论的一个问题。甚至在好莱坞,这个电影工业的集散地,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凸显无疑。人类学家霍顿斯·波德尔马克尔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好莱坞,她认为好莱坞的矛盾性在一组对立关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拍摄电影必须或商业或艺术,而不是兼而有之。”对于很多电影制作人而言,她提出:“拍摄一部让他们尊敬的电影和拍摄一部满足制片厂行政管理部门商业需要的电影之间似乎源源不断地冲突,这种冲突对每一部电影都是如此。”很多好莱坞的编剧和导演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制作过哪怕稍微让他们满意的电影。因为每一次电影开拍的时候,他们都会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一部不同以往的电影,但每一次都会遇到太多的干涉、太多的变化而导致艺术创新的夭折。霍顿斯·波德尔马克尔看到了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常规解决办法又会导致电影的混乱、浪费和缺乏新意。因此,“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冲突仍然顽固地拒绝和解,这一冲突仍然主宰着目前美国电影的中心问题。”《天国之门》这部电影在好莱坞人尽皆知,因为导演米切尔·帕西诺在制片过程中不断地超越预算,想以丰盈的艺术性一鸣惊人。结果这部史诗一般的影片的失败直接导致制片公司的倒闭。这部影片的艺术性追求,并没有满足或者调动观众的情感需要,它在商业上完全失败了。因此,一味强调电影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性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电影,只有正视这种矛盾,想办法化解这种矛盾,才能带来有丰厚利润、观众满意的电影。

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艺术成功带来了它商业上的成功,它是第一部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的大片。现在它的累计票房已超过18亿美元。影片将壮观的灾难聚焦在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上,向观众传达了多种情感。《泰坦尼克号》同时是一部青春爱情片、奇观电影、灾难电影、史诗电影、文艺片和最昂贵的电影,不同的观众可以从影片中获得不同的情感满足。他们可以从中看到对无私和奉献精神的赞美,看到对往昔奢华生活的展示,看到至死不渝的爱情,看到真情战胜阶级的快感,看到对资本主义科技发展的讽喻,看到数字技术的全面胜利。事实上,《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是源于电影中艺术与商业的共生,即二者是互相缠绕的。如同好莱坞影评人贾克·瓦伦堤所言:“电影制作是艺术与商业的联姻。”在成功的电影产品中,商业与艺术彼此拥抱,这让每个人都满意。

在电影艺术与商业互动中,逐渐地生成一种商业美学倾向,它服务于电影的商业目的,同时也坚持表现人类思想、感情和经验,并通过对感官的刺激达到对心灵的探索。它不仅满足投资者的资本回收愿望,还满足观众的情感审美需求。

在国产大片的生产中,对于这种商业美学效果的追求还是不尽如人意,常处于一种厚此薄彼的状态。那么具体分析起来,我们把商业美学分成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大众美学与主流意识、类型与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

一、大众美学与主流意识

看电影,远不像观众买票入场那样简单,在观众买票的背后,涉及到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拥有的文化立场。比如有时候,观众是需要电影英雄的,他们认同英雄、被英雄感化,同时也被英雄所影响。像中国的雷锋、白求恩,美国早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等。有些时候,观众却对电影英雄嗤之以鼻,他们并不相信影片建构起来的英雄时代,并不接受虚构的英雄形象,比如《英雄》里秦王的形象,美国后期西部片中英雄形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解构。因此,电影的娱乐艺术要变成大众的娱乐方式,必须和大众的生活方式、文化积淀和审美情趣直接相关,并构成其生活内容的重要事项。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体现着大众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喜欢把玩琴棋书画,是因为琴棋书画作为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他们追求文雅、诗意的生活主张,从而成为他们用美学阐释人生的工具之一。而更多的平民百姓热衷于听山歌、观赏戏剧、耍狮子、玩龙灯等通俗艺术形式。这些娱乐形式调节了他们的生活节奏、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而且大众不用通过学习文字和知识就可以轻松地获得满足感。电影出现后,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业活动的直接后果,它必然反映现代大众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早期的电影中,伦理剧一度占据银幕的中心,无论是《孤儿救祖记》、《难夫难妻》、《神女》,还是《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影片都以曲折的故事、民族自身的生活内容、形象的真实性和文化诉求的传统性,获得了大众的共鸣。正如早期电影人候曜说的:“影戏是民众的艺术,它的材料可从民众中取得。人生社会中藏着无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做影戏的材料。”也就是说,电影不是在和大众对立的文化意义上进入人们生活的艺术,而是在和大众传统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相适应的基础上,在顺应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邀请大众一起参与、一起探索的电影艺术形式。因此,它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当然,与此同时,支撑中国的还有武侠片(《火烧红莲寺》连拍18集)、抗战电影、左翼电影等,这些电影在不同的时期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情感和文化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也需要新的文化和新的电影。这时大众的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银幕上的工农兵形象逐渐占据了主角的位置,出现了一批人民英雄影片,《中华儿女》、《赵一曼》、《南征北战》、《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红旗谱》、《红色娘子军》等,各式各样的人民英雄形象改写了以往电影主人公的形象。从历史上看,这些人民形象是抗战胜利、建国胜利的革命英雄的正面书写,从意识形态上看,它代表了当时的政党把人民英雄当成新国家、新民族、新文化的象征性的形象登场,给予大众以革命启蒙、文化启蒙和社会主义启蒙。这里的人民和大众更多指的是政治概念里那个空虚的、乌托邦的革命形象化身。它的政治主流意识形态多于大众个体的审美需求。

新时期电影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人权的大众美学传统地位。无论是《小花》还是《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他们共同的主题就是人性的回归,作为人的尊严、地位、价值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更重要的是,随着以人为中心地位的上扬,历史、文化也开始受到全面的审视,从而使新时期的电影具有深度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文化反思激情。这些都契合了当时从“文革”伤痛中走出来的大众的情感需求,大众被压抑的文化表达、大众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的不自由,都通过电影这一载体表达出来。

到了21世纪,中国大众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大众认同的好电影?成为一个既朴素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一时期由于纷繁复杂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特有的转型期,大众的主流意识形态似乎有些模糊不清,大众自身的面目也有些混乱。而要回答这一问题,就不得不回到电影与大众的关系,即电影呈现出的大众审美倾向。大众美学包含的内容很多,有伦理道德美学、自由个性美学、启蒙美学、政治美学、叙事美学和情感美学等等。不同的时期,这些美学受到不同侧面的重视和凸显。比如伦理道德美学是强调伦理的传承性和以情为本的美学诉求,希望能够在中国既有文化心理的基础上获得首肯,从而达到大众的认同快感。自由个性美学则通过对独立生活权和人权的肯定获得政治诉求的满足,为争取同一个解放、独立的目标而获得大众的支持。那么,在当下社会现实中,大众的美学倾向是什么呢?

当下的中国毫无疑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中国的很多问题、希望和困惑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换。旧的问题还没有消失,新的问题已经出现在新的框架之中。这种局面并没有使中国面临灾难和痛苦,而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工作的节奏更快、社会角色变化更多、闲暇时间更多、人更寂寞,同时也成为消费的奴隶。在充满“物”的世界,真情难以找寻,理想没有寄托,于是,一些电影继续在“真善美”上做文章,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稀缺。

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看起来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在戏里一直在沉睡中做自己的好梦。但他却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是这部电影得以成立的基础条件。傻根辛辛苦苦挣了钱,踏上了回乡的列车。他对于自己的信心、对于现实的信赖、对于未来的期待都使他成为这节列车上最具魅力、最天真的一个人物。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久已逝去的“真善美”的本色,虽然有些乌托邦,但总是温馨的。傻根带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一个靠自己的劳动、智慧、勇气争取美好生活的梦,一个自我奋斗的梦,一个冲向未来的梦,开始了人生的旅途。傻根的“真善美”导致了两个小偷的改邪归正,让善良的小偷在与邪恶对抗时成就了英雄梦。

同类推荐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代茶具

    本书内容包括:唐代茶具鉴赏、宋代茶具鉴赏、清代茶具鉴赏、古代茶具的传播、紫砂茶具紫壶与收藏。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世界音乐艺术(上)

    世界音乐艺术(上)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我们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无论是干部、教师、学生和其他文化工作者,都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自然也渴望了解世界的文化艺术的历史。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纸币、票券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纸币、票券鉴赏及收藏

    当前纸币收藏的队伍越来越大,尤其是收藏现代的人民币人数与日俱增。收藏之前先要明确纸币范围,不能把带有面值的纸质品均当作纸币来收藏。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做个有出息的男孩大全集

    做个有出息的男孩大全集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男孩在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的前途命运。少年就像是一棵刚刚扎根生长的小树苗,坚韧而青涩,被阳光雨露呵护着,也被狂风暴雨磨砺着。在这一过程中,梦想、信念、勇气、智慧、美德等珍贵的养分源源不断地注入这棵树苗的枝叶和根部,帮助它茁壮成长,促使它形成自己的性格、习惯、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时期度过得顺利与否,直接决定了这棵小树苗是生长成笔直坚挺的参天大树,还是沦为矮小的不起眼的脆弱小树。
  • 月亮与六便士(英文版)

    月亮与六便士(英文版)

    1919年,毛姆45岁时,发表了这部《月亮与六便士》。小说故事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某进入中年的英国券商,忽然决定抛妻弃子,跟随内心长久以来积压着的念头,立志要成为一个艺术家。这个故事的源头来自画家高更的生平故事。这种行为并不为世俗社会所认可。本来作为一个券商,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可以挥霍过活,为什么非要当什么艺术家?为什么最后连生存都变成一个问题?结果,这位想成为艺术家的券商后来连个住处都找不到,身体也患上了疾病,混到了没有钱买食物果腹,整天挨饿的境地。也许,艺术家的世界,凡夫俗子们永远不会懂。这位艺术家不仅没有被这种境地吓倒,反而愈加坚强地活了下去。而且,不顾身体上的疾病带来的不适,也无视周遭环境的恶劣程度,一心扑在绘画的创作之中。在太平洋的一个叫作塔西提的小岛上,他创作出了让人看一眼就会产生荡气回肠感觉的“杰作”。但此时,他已经溘然长逝。那么,为什么叫“月亮与六便士”?其实,用毛姆自己的话说,这个书名的意义并没有在书里得到应有的展示,而是出自某评论家在评论上述《人性的枷锁》时所写的某句话。原话如下:《人性的枷锁》里的主人公菲利普·凯利(PhilipCarey)被形容为一个太过执着找寻月亮的家伙,以至于他从来没发现过脚底下就有一块六便士。毛姆后来这样解释道:“假如你低头在地上不住地要找寻一块六便士硬币,头也不抬起来一下,那么,你就会丢掉月亮。”
  • 谁是汉奸

    谁是汉奸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青岛胶南县市民张明白与乡亲10人去青岛为民请命,遭到汉奸出卖,半路被日本人截杀。张明白侥幸逃脱。多年来,张明白一直在寻找告密的汉奸,几番查询,最后终于查得汉奸真容,并为乡亲们报了仇。
  • 少侠娶我可好

    少侠娶我可好

    我愿做你一辈子的王少侠,无论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你的心由我来保护……
  • 俘获丞相大人

    俘获丞相大人

    ——这世间并非所有事都能如你所愿,心满意足的是,恰好有你,如吾所愿。公主一直以为江家二公子应当是个翩翩君子,就算一直被推开一直被嫌弃,公主也从未有半分怨言,但是谁能来告诉她,她不过才走了几年,面前这个满眼幽怨的男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哭的难道不是她嘛?古人有诗曰: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所以吃了你给的桂花糕,哪还能嫁予旁人。
  • 棋王在异界

    棋王在异界

    这个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他不懂斗气,更不精神为何物,他有的是只是残缺的半副象棋,几个棋子。你拔剑,我出軍;你冲锋,我跳马;你杀人,我……跑路。“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里,诸神为吾之棋子,天地为吾之棋局,博一局又如何?”
  • 银色戒指

    银色戒指

    从电脑里掉出的戒指,能升级,并且还能让你成为全能天才!!你会拿它做什么??请看一代妖孽出世!如何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建立自己的小11,成就自己的一代霸业。PS:喜欢本书的可以加:205764120群!!一起互动一下啊!!呜呜呜……千万不要没有一个人加啊……
  • 魔女异闻日志

    魔女异闻日志

    自上古的原初魔女诞生以来,这世界上就不断地涌现出具有特殊力量的女性。这些拥有特殊力量的女性,被称之为“魔女”。魔女的力量诡异莫测而且不会消亡,在魔女死亡之后会遗留下具有特殊力量的“魔女遗物”。只想过平静生活的张晓阳,某天捡到了一本名为“未来笔记”的魔女遗物,以此为契机接触到了世界的另一面,并开始了自己的奇妙冒险。总之,这是主角遇到各种拥有非凡能力的小姐姐,勇斗邪恶资本家和秘密结社的故事。————————PS1:类似SCP的题材,含有明日方舟要素,JOJO式的战斗风格,中后部分可能有些克苏鲁风,总体偏剧情向。PS2:新人新书,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