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44

第44章 佛教散论(2)

(4)中品上生:谓持五戒八戒等,不造众恶,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其人见已,心大欢喜,见己身坐莲花台,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寻开,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

(5)中品中生:谓一日一夜持八戒斋,又持沙弥戒、具足戒,威仪无缺,此人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往生后先得须陀洹果,经半劫后成阿罗汉。

(6)中品下生:谓孝养父母,行世间善事,此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及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至心信乐即得往生。往生后七日,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先得须陀洹果位,再过一小劫,成阿罗汉果位。

(7)下品上生:谓虽不谤方等经典,然多造众恶,无有惭愧;命终时闻大乘十二部经题名字,又称南无阿弥陀圣号,除多劫罪,尔时阿弥陀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迎,乘宝莲花,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其人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得入初地。

(8)下品中生:谓毁犯五戒、八戒、具足戒,偷僧祇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命终时,闻阿弥陀佛十力威德,罪灭往生,经六劫之后莲花乃敷,当华敷时,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经典。其人闻此法后,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9)下品下生:谓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然命终时,至心具足十念,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而得罪灭,往生极乐世界。满十二大劫之后,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人广说实相除灭罪之法。其人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17]

上述九品往生的描述成为观音接引信仰的经典最重要的依据,对后世净土系观音信仰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净土观音信仰在其他一些经典中也可看到。如《佛说佛名经》中说:“汝应当归命无量寿佛国安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以为上首,及无量无边菩萨。”[18]此类零星的净土观音信仰经文对观音信仰的流传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普门品》的重译与现世救难信仰及大悲观念的进一步传入

称观音之名而救现世之难的信仰是最早的一种观音信仰形态。诠释这种救难信仰的最重要的经典就是《法华经》中的《普门品》。早在西晋时代,该经作为《正法华经》的一品已经在长安译出,并开始向中国社会渗透。在竺法护首译《普门品》以及光世音菩萨开始流行中国的基础上,后秦时代的鸠摩罗什于弘始八年(406)夏,“于长安大寺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更出斯经,与众详究。什自手执胡经,口译秦语,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19],这个《法华经》新译本名为《妙法莲华经》。于是,《普门品》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译本,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于时听受领悟之僧八百余人,皆是诸方英秀,一时之杰也”[20]。这么多全国一流大师听受该经,远远超过了西晋竺法护传译此经时的声势,于是,该经迅速传向全国,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立即从《法华经》中单出,独立流通,名为《观世音经》[21]。罗什的译本比法护译本更加圆满,除了救难的名目和应化身相的数目略有不同或增加外,整个经文更加明了流畅。如关于除“三毒”、得儿得女这种赐福的内容,虽然法护译本也有,但不如罗什译的清晰准确。如这段在竺法护译本中是这样的:“佛复告无尽意菩萨,若有学人,淫怒痴盛,稽首归命光世音菩萨,淫怒痴休,观于无常苦空非身,一心得定。若有女人,无有子姓,求男求女,归光世音,辄得男女,一心精进自归命者,世世端正,颜貌无比,见莫不欢,所生子姓,而有威相,众人所爱,愿乐欲见,殖众德本,不为罪业。”[22]罗什译本则是这样的:“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23]罗什的翻译明显干净利落,清晰明了,所以罗什的译本很快获得人们的认同,并取代法护译本,从此“光世音”的译名被“观世音”所取代,而罗什的《普门品》也以《观世音经》的独立形式成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流行的几种佛经之一。

东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罗什译的《观世音经》弘扬观音救难信仰外,还有其他一些辅助传递观音救难信仰的经典也相继传入中国。虽然这些经典弘扬的佛教思想主题并不是观音,但其中的某些章节、某些段落涉及观音的救难信仰,所以这些经典也成为中国观音救难信仰的经典来源。例如,元魏勒那摩提与僧朗共同翻译的古代印度世亲的著作《妙法莲华经优婆提舍》就对《普门品》中的观音信仰多有阐发。它把《法华经》划分为五种力,其中有一力就是观音救护众生诸难之力:“修行力者五门示现:一者说力;二者行苦行力;三者护众生诸难力;四者功德胜力;五者护法力。说力者有三种法门,《神力品》中示现……;行苦行力者,《药王菩萨品》示现教化众生,行苦行者《妙音菩萨品》示现教化众生;护众生难,《观世音品》、《陀罗尼品》示现;功德胜力者,《妙庄严王品》示现。依过去功德,彼童子有如是力故;护法力者《普贤品》及《后品》中示现。”[24]接着,还对受持观音名号的功德做了阐释:“又说言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及受持六十二恒河沙诸佛名,彼福德平等者,有二种义:一者信力故;二者毕竟知故。信力者有二种:一者求我身如观世音毕竟信故;二者生恭敬心,如彼功德我亦毕竟得故。毕竟知者,决定知法界故。法界者名法性。彼法性入初地菩萨,能证入一切诸佛菩萨平等身故。平等身者,谓真如法。是故受持六十二恒河沙佛名,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功德无差别。”[25]这些在《普门品》中都是没有作任何解释的。

罗什译的《思益天王所问经》中,通过观音当着释迦牟尼佛的面对等行菩萨所问的什么是菩萨的回答,来说明观音菩萨的品格,即只要有人能见其相,就可转向无上菩提;只要有人称其名号,即可免除众苦。经文说:“坚意菩萨言,若菩萨成就深固慈心,是名菩萨;度众生菩萨言,譬如桥船渡人不倦,无有分别,若心如是,是名菩萨;断恶道菩萨言,若菩萨于诸佛国投足之处,即时一切恶道皆灭,是名菩萨;观世音菩萨言,若菩萨众生见者,即时毕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称其名者,得免众苦,是名菩萨。”[26]正如鸠摩罗什在解释观世音名称时所说:“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所以,罗什认为,观世音还可以称作“观世念”、“观自在”[27]。

观音救难信仰的基础是相信观音大慈大悲。观音的慈悲成为观音法门中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全部观音信仰的核心。在元魏菩提流支译的《佛说法集经》中有段经文,是讲述各位菩萨如何护持佛之妙法,诸位菩萨均依照各自的所长讲解护持佛法的方法,如一个名叫“见者爱乐”的菩萨就是通过“不起瞋心”使“见者无厌”的方法来护持佛法;弥勒菩萨姓慈,号称“慈氏菩萨”,他的方法便是“以慈心流通此法门”。“弥勒菩萨言:‘世尊,若人有大慈心,是人能摄受妙法。何以故?若人多瞋恚,是人不能摄受妙法,是故我依慈心流通此法门。’”“见者爱乐菩萨言:‘世尊,若菩萨众生见者无厌,是人则能护持妙法。世尊,是故我于一切众生不起瞋心,护持此法门。”各位菩萨的方法都代表了各位菩萨的主要品格。观音的方法则突显了观音的大悲特征。如经文中说:“观世音菩萨言:‘世尊,若人不断大悲,是人则能护持妙法,是故我今依大悲心,护持此法门。’”[28]该经通过观音之口,主张以大悲法来统摄一切佛法。其云:“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不须修学多法。世尊,菩萨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世尊,何者是一法?所谓大悲。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世尊,譬如转轮王所乘轮宝,随往何处,一切四兵随顺而去。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乘大悲心,随至何处,彼诸佛法随顺大悲自然而去。世尊,譬如日出,朗照万品,一切众生作业无难。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随于何处,大慈悲日,照于世间,彼处众生,于一切菩提分法,修行则易。世尊,譬如诸根以意为本,悉能随意取于境界。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于大悲,住持一切菩提分法,随诸分中,随可作事中,自然修行。世尊,譬如依彼命根,有余诸根。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依于大悲,有余一切菩提分法。世尊,是名胜妙法集。”[29]这段经文是在传递观音的大悲法门及其重要地位。我们知道,观音是诸大菩萨中主悲的菩萨,是佛教中慈悲的化身,这里通过观音来传递关于慈悲的信念,特别是以慈悲法统摄一切佛教修持法门的思想,为中国佛教中的观音信仰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依据。

四、华严系统观音信仰的最早传入

华严系统的观音信仰是表现于《华严经》中《入法界品》的观音信仰,与净土系观音信仰和密教系观音信仰截然不同,与受记类经典也有很大区别,同时也不像般若类观音信仰那么直指观音的般若法门。单纯从观音信仰的角度来看,《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有关观音“大悲行门”的说明,是以观音救难信仰为基础的一种观音济世信仰,尽管包含着般若思想的某些因素,但主要还是对《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扩展。

据说《华严经》原本凡十万偈。东晋时期,今新疆和田一带流传着一种三万六千偈的梵文《华严经》本。江南慧远的弟子支法领从那里得到这个梵本,并于晋义熙十四年(418)三月十日在扬州(今南京)道场寺请天竺三藏佛驮跋陀罗译出。据该经后记记载:“佛驮跋陀罗手执梵文,译胡为晋。沙门释法业亲从笔受。时,吴郡内史孟、右卫将军褚叔度为檀越。至元熙二年六月十日出讫,凡再挍胡本,至大宋永初二年辛丑之岁十二月二十八日挍毕。”可见《华严经》的译出历时三年整才得以完成。初译出时该经分五十卷,后改为六十卷,后世亦称为“六十华严”或“晋译华严”。该经内分三十四品,总由七处、八会的说法而成[30]。

讲述观音大悲行门的《入法界品》在西秦时(385-431)由圣坚译单独译出流通,名叫《罗摩伽经》。该经(品)也是《华严经》中最重要的部分[31],主要内容是讲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寻访善知识参学佛法的经过。据经文说,善财童子是印度觉城的年轻佛教徒。由于前生善因的果报,而在其初住母胎之时,家里便出现七大宝藏。出生之时,又有五百宝器出现,因此他父母替他取名为“善财”。据《华严经》的说法,他于过去世曾在诸佛处广修供养,深种善根而常乐清净,并且喜欢亲近善知识,修习菩萨行。当善财长大之后的某一年,文殊菩萨正在觉城弘法。善财与五百童子来到文殊说法处,请教如何修学菩萨道。后受文殊菩萨的教导与启发,南下参学,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随后继续遍游南方诸国,历访各处的善知识,先后参访过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等,共计有五十五位善知识。如果扣除其中重复的文殊菩萨,及同在一处的德生童子与有德童女,则为五十三处,因此,我国都称之为“五十三参”。其中第二十七参的对象为观音菩萨。善财通过历访参学,得以听受种种法门,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最高的无生法界。

《入法界品》的主角是善财,但灵魂却是大乘菩萨解脱法门,所以背后的主角是大乘菩萨,尤其是以“大智”著称的文殊和以“大行”著称的普贤两大菩萨。因为善财所参访的各位善知识,皆具文殊智慧大海所生的摄化之德,总为文殊之位,属般若门。善财最后参访的普贤菩萨则属法界门。没有般若则不能入法界,没有法界则不能显般若,故善财初见文殊,终归普贤。佛教界将入法界品中文殊和普贤的关系还解释为:文殊为能信之心,普贤为所依之法界;文殊为能起之解,普贤为所起之万行;文殊为能证之大智,普贤为所证之法界,二菩萨二而不二,共显三圣圆融之微妙境界。所以,在《入法界品》中,观音本来并不是主要弘扬的对象。但在中国,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了文殊和普贤,所以,该品中所讲述的善财“五十三参”中的第二十七参,即善财拜见观音、观音为其讲解其所证之“大悲行解脱法门”的内容,就成为中国观音信仰非常重要的信仰源泉。后世中国佛教界将《入法界品》中的这部分经文单列出来,称之为“观自在菩萨圆通章”[32]。

同类推荐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广而言之,则社会、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实为整个社会、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基石。揭开生死之谜,无疑成为人类智慧面临的要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生死之谜的破解,要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工业新产品的发明等现实问题,更为现实,更为重要。
热门推荐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小爱达的花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小爱达的花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幼灵

    幼灵

    煌煌的大日咄咄逼人,升起的火炎、浓烟。热浪将目光所至的地方统统扭曲,融化成蜡和汽。这次第无处容身,红的光和热的血,还有那株熊熊燃烧的巨树。少女迎着古老的神祇。黑剑白发,白花满目通红。
  • 我在仙界当村官

    我在仙界当村官

    作为研究生,决定了回家乡发展。张志合这个以建设家乡为己任的小村官,被一个老头在深山里念叨了几句之后居然……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被遗忘的“小土堆”竟然让自己快成仙了!仙人还要办公啊?那个登记户口什么的再简单不过了……可地仙散修和妖怪的户口怎么登?每天要巡山?有帮手啊!除了一月一次的述职,还要帮人种地,推广产品……要技术有技术,要产品有产品,这样的人生充实啊!
  • 狐妖公主恋战网球王子

    狐妖公主恋战网球王子

    初遇迹部景吾,她压倒“强”吻。初遇越前龙马,她亮爪正身。温柔腹黑的女神?OK!本小姐允许你当本小姐的长期饭票!一次次与王子的相遇,只因她是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新新狐妖少女。她可爱,美丽,腹黑,同样拽得惊天地泣鬼神,拽痞搞怪加无赖,意外的穿越,她与他们的相遇相识,一切变成命中注定。然而,谁才是她命中注定的王子?敬请关注,狐妖公主恋战网球王子![Ps:本文女主白恬,狐狸一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面王爷冰山妃

    冷面王爷冰山妃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面瘫王爷追求冰山王妃然后成功转型妻奴的故事。女主很冰山,女主很护短,女主背景很神秘,女主实力很强劲,女主身边强者数不过来!男主很面瘫,男主也护短,男主身份更神秘,男主实力简直变态,男主一堆忠诚属下!一道圣旨,一盘棋局,两人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互相防备看不顺眼,到最后的知根知底不离不弃。各界风云,看男女主携手天下无敌!
  • 慕结

    慕结

    郑宋结20岁生日的时候,陈慕白对她说,生日快乐。郑宋结回答,我不过生日。郑宋结21岁生日的时候,她许愿,这辈子她只要陈慕白。双向喜欢,男女主8岁年龄差。
  • 在西游当山大王的日子

    在西游当山大王的日子

    “报,大王,咱们的山下来了个光头。听说是大唐来的圣僧,吃了可长生。”一头小妖背插着令旗跑进洞来。刚穿越过来的牛皮,迷迷糊糊的当着山大王没几天呢,突然听到这个小妖精的话,懵了。“我这是穿越道西游世界来了?”……牛皮穿越到南儋部洲,在这个追求长生在人生目标第一位的世界,牛皮表示他只想种田。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順之则昌,逆之则亡,幸亏他熟读背诵了中国古代经典《道经》,打破仙魔佛的诸多利益阴谋,终成一代道主,笑傲三界苍穹!
  • 无尽之树

    无尽之树

    上一世他是一名远古的王者他杀人无数他修为通天他经历了背叛,欺骗,爱人的欺骗,兄弟的反叛,亲人的死亡,他经历了世界所以的痛苦,可是他重来没有经历过世间的温暖,哪怕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为什么呢?对啊,为什么呢……上一世他被一群自诩正义的伪君子围杀至死,那这一世他又会怎样呢?
  • 问剑长生

    问剑长生

    我有一剑,可平四洲,可安沧海,可压星河,可断万古,可斩长生!我叫徐长生,断你长生路的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