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33

第33章 教下研究(2)

圆教可以当下一心具足五种行。病行可以来,天行可以来,病行可以来,梵行也可以来。一会儿示现圣行,戒定慧威仪具足;一会儿示现梵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具足;一会儿示现天行,依理而行,示佛知见,像禅宗一样;或者一会儿示现人天小善,或者像大法师,威仪具足,种种说法无量;或者示现病行,躺着生病,呕吐、腰酸背痛,示现种种病相。像维摩诘居士一样,躺在自己的丈室里,示现种种病相,释迦牟尼佛派文殊菩萨去慰问,这就是示现病行。所以不思议法身大士示现的病情都是为了弘法方便。

圆教里可以五种行当下一下子具足,可开可合,开起来五种行,合起来就是一种行。五种行即是一种行,一种行即是五种行。五种行分开来就是无量心,无量行就是五种行。这个讲的是行妙。

行妙最重要,不要以为我修行明白道理就好了,智慧有一点就好了,贯彻到五种行里面,是你自己的东西。光是从文字上会说会写还没有用,这不是你的。

好比有个饿鬼跑来翻书,研究肯德基怎么吃法,味道是怎么样的?研究了半天肚子饿得呱呱叫还是不会饱。这不是你的肚子饱,只不过你在研究文字而已,纸上的味道跟你嘴巴品尝的味道还是两码事。在纸上画一个太阳,无论把太阳画得怎么逼真,多么亮,多么像,但是纸上画的太阳不会放光,在黑暗中不会放出光明,真实的太阳就不一样,出来会有热量和光明。你嘴巴上说出来的知见跟你行到的知见一样吗?

所以为什么智妙下面还有一个行妙?行妙是你自己亲自品尝的,亲证的,是自己的东西,它有功德,会显发出来。所以鹦鹉学舌是没多大用处的,纸上的太阳不会发光,美味佳肴说了半天肚子还是饱不起来。同样道理,佛知见也不是叫你说说的,说说的没用,要你说自己真实的体会。在你的体会里佛知见是什么?这个才是你的。说书上的东西我也会说,现在资讯很发达,“佛知见”输进去一按搜索,网页就打开,有几万条,多的是资料。但跟你有什么相关?

约教的圆五行跟观心的圆五行大概意思如上所说,以上这些是行妙。下面是位妙。

第四位妙

前面已经讲过由境而发智慧,智慧又能够照境界。智慧就好比太阳光一样,有光明就能够照亮山河大地。境界又能够发智慧,智慧能够照境界,境智互造。境智互造以后必须要有行,行展开有五种行,有藏教的行,有通教的行,有别教的行,有圆教的行。别教和圆教的行又可以分为五行。别教五行是次第的,而圆教的五行没有次第,是一念之间同时来,可以一行具足五行,一行具足一切行,如慧思大师说的:“一心具万行。”通过这五种行就可以证果,你的境界位次就可以提高。所以接下来就是位妙。

由于有行,你到达宝所的路就会越来越近,《法华经·化城喻品》里,先到化城三百由旬,再向前是四百由旬,最后到达宝所五百由旬。化城是藏通两教三乘人所证偏真涅槃,宝所是代表别圆两教诸佛所证到的常住法身,中道实相。究竟意义上说是圆教诸佛所证的三德涅槃。也是我们一切众生修行的归结处,一切菩萨所趋向的归结处,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所趋向的诸法实相。我们要到达这样一个开佛知见的目的地,位次就有所改变。

这个位次改变又不是单独讲圆教的位次。先讲小草位、中草位、上草位、小树位、大树位、最实位这六个位次。

小草位、中草位、上草位这三个是属于藏教的位次。

小草位是人天乘的位次,人天小草。

中草位是三藏教的二乘,也就是声闻位。声闻位里面又分为七贤、七圣。七贤有五停心、总相念、别相念。这三个位次再加上暖、顶、忍、世第一,这是七贤的位次;七圣位其实通常都简单地说四圣,就是初果至四果阿罗汉,《法华玄义》中七圣的位次,广指一随信行、二随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证、六时解脱、七不时解脱。还有辟支佛的位次。这些是藏教的声闻和辟支佛位。

上草位是藏教的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百劫修相好,最后在菩提树下八相成道,从兜率下,托生,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成就上草位,上草位就是藏教的菩萨所修的位次。

所谓的位次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趋向的目标,有每个人的进步。人天乘怎么样在人天法界中修清升之行,达到不落三恶道的目的;二乘人以自了汉为主;藏教的菩萨虽然以六度为行,但是事六度,而不是理六度。

下面是小树位。小树位是通教的位次,通教一共有十种位次,从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这十个是通教的位次。通教以体空观来修,他的位次也有十种品位的提高,修行以后自然会在位次境界上提升,人的品位就会提高。从凡夫到圣人位次不断地提高。

别教的菩萨位,也就是大树的位次。

最实位是圆教的位次,前面三草是藏教,小树是通教,大树是别教,最实位,也就是一实谛所生,这是圆教。这六种草木大地实际上就是用来譬喻四教的位次。圆教的位次再进行排列,圆教的位次和别教在名相上是相同的,十信、十住、十信、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是五十二种位次的差别。

智者大师从十个方面进行辨别圆教的位次,一从名义上来分别别圆二教;二从位次的数量来了解,共五十二个位次;三从断伏来观察。断就是断无明,伏就是伏无明。伏见思,伏尘沙,从断伏来论圆教的位次。四再讲圆教位次的功用,圆教的初住位就见佛性,别教要在初地才见佛性。五再讲四教位次的粗妙。证到圆教初住位的时候,一位具足四十二位,也就是说圆教的菩萨证到圆教初住位的时候,四十二品佛的功德当下具足。这是圆教位次和别教位次的差别。别教位次在教道上是权的,是方便的,在证道上是实的,因为别教的位次在证到初地时才与圆教初住位次相齐。才叫破无明,见法身,开宝藏。但是在别教,一个位次不能具足其他位次的功德。而圆教一个位次能具足四十二个位次所有的功德,当下具足。这是讲位次的粗和妙的差别。六、七还讲位次的兴和废。第八讲开粗位,显妙位,把粗的位次开成妙的位次。第九是引《涅槃经》五个譬喻来建立四教的位次。十明妙位的始终,妙位从开始到终止,在真如法性中本无位次的差别,也无开始与终止。但从智慧破无明多少的角度而论,无始而方便论始,无终而方便论终。理虽然无差别而不妨论差别,虽然说差别仍然是无差别。这是圆教位次的十番辨别。

以上约四教而论位次上的差别。

第五三法妙

通过修行,位次是从因至果的过程,而三法妙是纯粹的果位,从因至果,有因必定有果。修行有藏、通、别、圆四种行,位次也有藏、通、别、圆四种位次,证果以后是三法妙,就是大家究竟的目的地在什么地方,所以三法妙是一个归结处。智者大师从六个方面讲:

一先总明三轨,一个是真性轨,一个是观照轨,一个是资成轨。三轨是法轨,真性轨代表理体,法身德;观照轨代表般若德;资成轨代表解脱德。实际就是三德,三德就是果上三法轨,三法轨从因来讲就是三佛性,正因佛性就是真性轨,了因佛性就是观照轨,缘因佛性就是资成轨。这三法轨都可以通达到佛地。

二再下面是历别三轨,所谓历别三轨就是方便开合三法,其实三法都是为了一佛乘。又三法可以开成四教的三法。

三又要辨粗妙,就是前面四教三法,从浅至深的三法,藏教、通教、别教的三法皆粗,而圆教三法为妙。先做这样粗妙的辨别。是相对妙。

第四开粗显妙。别教的三轨是隔历的,而圆教的三轨是圆融的,它不是分割的,所以我们要从别教的三轨的基础上深入地认识圆教的三轨,圆教的三轨是圆融的。三法轨即是一佛乘法,一佛乘法即具足三法。不纵不横,不动不出之妙法。开前三教方便之粗而融入圆教真实之妙,如此而成绝待妙。

五是明始终,以凡夫地的一念心为开始,以圆教的究竟佛陀为终止。而要阐明天台宗是以凡夫一念心即具足十法界性相,无不圆满。为三法轨之始。

六类通十种三法,为了开显无边的妙理,一种三法可以通达无量种三法,观开成空、假、中三观,三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佛性有三佛性,又有三道,苦道、业道、烦恼道;三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阿摩罗识;(在中国新旧两派唯识学对于阿陀那识的看法不同,旧学以真谛为代表,新学以玄奘为代表。旧学以为阿陀那识是第七识,天台宗也这样认为。新学说第八识有三位:在凡夫、二乘有学位、及七地以前菩萨为我爱执藏现行位,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异熟识、阿陀那识;由凡夫到二乘无学位圣者,大乘十地菩萨为善恶业果位,第八识称为异熟识、阿陀那识;从凡夫至佛果为相续执持位,第八识称为阿陀那识。)还有三菩提有实相菩提、实智菩提、方便菩提;三大乘有理乘、随乘、得乘;三身有法身、报身、应身;三涅槃有性净涅槃、圆净涅槃、方便净涅槃;三宝有法宝、佛宝、僧宝;三德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等等无数种三法。也可以十种三法进行类通。这十种三法也有始终,从三道到三识,到三佛性、三般若、三菩提,再到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再到三德,这是从始到终,有始有终,这十种三法把凡夫至圣人的一切三法囊括无余。

七悉檀料简,有人认为既然十种三法和其他一切法,都可以用三轨来通论,就不必用其他各种说法啦。智者大师就说众生的根机不同,佛说法也不会拘泥一格,以四悉檀因缘善巧演说三法令众生悟入佛知见。

第六感应妙

前面这五种妙我们总结一下叫自行,后面这五种妙叫做化他,前面五种妙都是为了自己修行做准备的,乃至到证果,都是自己从境妙认识,到智妙、行妙、位妙、三法妙,这都是为自行做准备,后面还有五种妙都是为化他做准备的,所以要进行分类。

后面五种妙从感应妙开始,既然我们已经讲到从修行开始,位次的提高,最后证到三法妙,证到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证到三德涅槃以后,三宝、三德的时候,你就从这三德里开始起妙用。以般若德再去观照众生的根机,般若德就是以佛的智慧,佛知佛见来观察,观察众生有无量的根机,无量的差别。

然后有感应妙。感应妙智者大师分六方面讲:一释感应名、二明机应相、三明机感不同、四明机应相对、五明机应粗妙、六明观心。

一释感应名:所谓感就是机的意思。也就是指众生,众生就好像是幼子,需要父母的关爱,换一句话说招感到父母的关爱。站在机上来讲,有三种义:微、关、宜。“微”:当众生的善法根机微微发动的时候,佛菩萨就来相应,所以我们称它为微;“关”:众生的善恶之机跟圣人的慈悲心相关,意思是众生的善恶会触动佛菩萨的慈悲心,所以叫关。“宜”:众生跟圣人有相宜之处。比如说现在的众生喜欢念佛,那念佛法门是众生所宜,有些人禅宗法门跟他相宜,有些密宗相宜,有些天台宗相宜,有些华严宗相宜,有些唯识宗相宜。这个叫相宜,众生根机你要去观察,量非常多,有些人学广,有些人只会学简略的,有些人喜欢闻广,有些人喜欢独修,有些人喜欢听法,众生的根机,无量的差别,因此诸佛菩萨赐予众生种种适宜的法门。所以称为宜。站在众生的机上来讲,叫做感。

应有三种意思:赴、对、应。“赴”:就是趋向、前来的意思。佛菩萨来趋向于你。众生这种微弱将发的善根机,在将发未发之间,趋向于你,佛菩萨都能依感而赴,如同天上的月亮,千江有水千江月,佛菩萨如同天上的月亮,众生如同地上的千江水,不来而来,来而不来。“对”就是丝丝相扣,诸佛菩萨可以跟你相对,你需要什么,你需要藏教法,他给你藏教法;需要闻苦集灭道,他就给你讲苦集灭道;你喜欢听无常苦空无我,他给你讲;你喜欢大乘的妙行,他给你讲大乘的空行,或者跟你讲中观见,唯识观,或者跟你讲实相观……种种众生有种种需要。诸佛菩萨一一都能相对满足众生的需求。“应”就是跟你相应,有感必应。所以感应妙是以佛的智慧,以佛的见解来鉴别众生的根机是没有差错的。

二明机应相:众生善恶为机相,诸佛菩萨慈悲为应相。众生有善机,有恶机;善机有三恶道的机,有三善道的机,有佛乘的机。这种种差别都很大。佛菩萨以慈悲的心来论应,佛菩萨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对孩子很关心,把一切众生当做自己亲生的儿女来关照、爱护、慈悲。所以以慈悲来起应,因为他自己有宝藏,有宝库,有三德的法,这个宝库里面有无量的妙用,所以众生需要什么,他就能给与什么。他的慈悲是有理由的,他的慈悲是有证量的,也就是说他可以给与你。《法华经》中说:“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请观音经》中说:“或游地狱,大悲代受苦。”

三明机感不同:由于众生根性无量,所以诸佛菩萨巧应也无穷尽。方便论起来便有四句的差别,有冥机冥应,冥机显应,显机冥应,显机显应。四句又可以分为十六句,十六句又可以分为三十二句,加根本四句,成三十六句。有与十法界机应论差别,配合三业、三世、十界、自行化他,因此感应可以说是不可思议,很广泛。

同类推荐
  •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本书收录星云大师所写的禅话与高尔泰为之所作的禅画,古今富含意趣的禅门事迹与栩栩如生、意境悠远的禅画相得益彰,为读者学习参禅悟道提供一种艺术的方式,借由星云大师的娓娓讲述,传递出中国古代禅者的博大智慧。
  • 星云日记12:处处无家处处家

    星云日记12:处处无家处处家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处处无家处处家”、“六根作道场”、“无为而治”、“相由心生”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尘世佛心

    尘世佛心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热门推荐
  • 我被灵兽绑架了

    我被灵兽绑架了

    越是可爱的小动物也越危险!这里有各种奇葩呆萌的灵兽。四只替补圣兽带着外卖小哥玩转五灵大陆,千奇百怪的事情等着你来发掘,一同称霸蓝翔灵师职业技术学院。
  • 船穿万界

    船穿万界

    诸天万界大部分已被域外天魔占领。(俗称外星人。在地球开启双向传送门中............解析各个界面的力量体系,模拟。人人可以加“魂环,可以斗气化翼...........”。打破人体力量限制,解开基因枷锁。域外天魔出自何处?难道是........双生界面?三千大世界五千小世界,及其可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正经的魔王的日常生活

    不正经的魔王的日常生活

    炎宁宇救了个人,意外成为了魔王,他有一群手下,远古的巨龙、堕落的天使、凶猛的兽人、美丽的精灵…………,只是这些手下不怎么靠谱,但炎宁宇觉得无所谓,因为他自己也不是个正经的魔王。
  • 三国之大汉飞将

    三国之大汉飞将

    魂回东汉三国时期,附身幼年吕布,从此再不有勇无谋。出身大汉边军世家,充分利用三代边军之优势,立足大汉边塞,北伐鲜卑外族,西进打通丝绸之路,还有精彩的与罗马帝国大战场景。一统大汉北方后发展海军,唤起汉族海防意识,海陆并进南下一统中原。从此再无五胡乱华,大汉民族雄立地球之巅。本书Q群:246097790,欢迎加群交流。
  • 瞳演神话源启篇

    瞳演神话源启篇

    高悬海外的明珠,超凡之力者的大陆,群星闪耀的无月之夜,染血的剑尖,直指青冥。
  • 铁翼鹰扬

    铁翼鹰扬

    唐云扬在模拟空战中穿越到100年前,用他所了解的现代理念做商人,做将军,做大亨。统领海陆空三军征战四方……
  • 凤默

    凤默

    “唯我独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看这就是个笑话,这个世界存在唯我独尊吗?无数人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就等着我下台,你设想过吗?当我下台的那一刻,会有无数人狂欢,就像当年父王死在歹人手下,回京那刻,曾经多么风光,现在就有多么凄凉!”女子举起酒杯大声吼道,“这地位不要也罢!”说完摔了酒杯。男子还是像以前那样冷漠,看着女子情绪崩溃,道:“你醉了,你在说胡话了,来人,扶小姐下去休息。”“不,我没醉!是你!是你们!是你们啊!毁了我的一切啊!”这是一个架空的时代,一个朝廷黑暗的时代,百姓民不聊生,其中会借用一些历史规则,如有相同纯属虚构。
  • 梦之许你一生承诺

    梦之许你一生承诺

    我不是害怕爱你,而是害怕有一天我醒了就不再记得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