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32500000016

第16章 因明学研究(2)

《滴论广释》的这一段话中间,一连用了好几个比喻:鸟齿,表示根本不存在;龙髻中去瘟珠作装饰,表示这没有可行性;娶母妇,表示与自己无关等等,还有其他的话,觉得比较啰嗦,本来是很简洁、明白的道理,反反复复地地啰嗦,我总觉得有些无谓。

【广释】能不虚假智者,即是正智。世间亦说与先前所显明义能相符时说为能不虚假。如是智若亦与所显明义能相符合者,说为能不虚假。能相符性,亦唯于所显明义能悟入为能相符性,而非其他。如是智者谓非由能生起、能与义相符,然由众生能于义悟入故,与义相符。能悟入亦由能显明所悟入境界,诸众生不能由强制其知而得悟入。

【记】“能不虚假者即是正智”,按通常的译法,是译成“不错乱”、“无迷乱”等,对正智的这个界定,是通于现、比二量的。在一般的日常生活里,能够使我们达到先前所显明的对象的话,也就是说我按照这话去作,果真得到了这话所说的结果,我们就说这话与事实相符,我们说这是不虚假。“如是智若亦与所显明义能相符合者,说为能不虚假”这一句话,是说“使人达到其自身所显示的对象的认识,是不虚假的”。这一个呢,我想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他设定了一个理想、目标,并为此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比如说一个运动员,他努力地训练,想参加奥运会,因为训练得好,成绩好,所以就真的参加了奥运会。我们也可以用自给自足、自产自销来比喻,或者用修行来说,我在禅定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观想阿弥陀佛,在我观成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真的显现了。《广释》里边的“能相符性”,只是指能够朝向所显示的对象,可并不是一定百分之百地与先前的目标一样。这一点很重要。我想参加奥运会,我努力地训练,这就是向着奥运会的方向了,也有可能我最后也没有参加成,但努力训练是顺向的。不努力训练,只是懈怠,则成参加奥运会的逆向了。这正智并不能把结果引到认识者这儿来,以使认识者得到结果,它只是有使认识者把方向指向结果,以便认识者得到结果。这里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前段时间泰国的和尚们游行示威,有人就问我该怎么看待,现在《广释》中的这几句话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认识只能给指示方向,并不是把结果拿到你的面前。

总之,“认识者”是有能动性的。《广释》中这儿的这一句话,“诸众生不能由强制其知而得悟入”!这句话很重要,它可以消解我们现在不少学佛人的所谓修行。

【广释】因此唯了知义是能量果,且于所了义中众生已悟入者,亦即与义符合。若如是者,由当了知义故,完成能量作用。因此,具有不隔离境界[11]是能量。若由彼智最初即了知义,即由此智众生已得悟入,亦与义已相符合。于真实义中绝无他智有余所为。因此,具有隔离境界非是能量。

【记】只有认清认识对象才是量果,在我们认识到认识对象的时候、知道了所要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清楚了哪个方向才是应该的方向。在这个时候,量的作用就成就了。所以,能量就是以还不知道的境界为对象的,能够把境界认识清楚的才是能量,也就是说,能量就是具有认清认识对象的能力者、具有认清认识对象的可能性。人们最初是凭某个认识而了知认识对象的,那么这个认识就有使你指向、并达到该认识对象的能力,它是顺向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只有这个认识是顺向的,绝对没有其他的认识是顺向的,不能够起顺向认识的,不能够使你认清当下的认识对象,它就不是能量。

【广释】此中若知观见性之义[12]即说此为现量性所转起境界。何以故?若彼义中由分别随现量能作性而分别,即能显示此义之现前是为现量。因此,说为知不观见性者,即由现量所显示。比量亦依观见标志[13]能显示决定转起之境界[14]。是如此及现量亦能决定显示如[1 5 ]5显现之义,比量亦能决定显示与标志相属之义,是故若此二既能显示决定之义又决定者,则为能量。非是余识,显示有能力获证得,若依既是能证得,且亦能获得能量者,则由异于二能量之智所显示之义或有于阳焰极颠倒为如水,由此无有故,不能为符。或有如二意之义。二意者:谓如其义为有、或无、不决定,具有有及无有之义,有情亦非有,因此,与彼相似不能符合。由一切无标志之分别[16],不观见决定之悟入所显示之义者:谓唯不决定有及无等,此亦不能证得。因此,不能符合、极颠倒、无事体[17],能显示不决定义故,余识非是能量。

【记】某一个认识对象,它要是被认成“观见性之义”,那么它就应该是现量所对境。为啥呢?因为要是这个事物是因为随着现量而进行分别的,就是说前一刹那是现量性无分别的,是第二刹那随即起的分别,所以说我们就把被心识给分别地认成“观见性之义”的前一刹那,说成是现量。话是别扭了点儿,但实际上很简单:第二刹那分清了对象是观见性之义,所以第一刹那就一定是现量。

比量是什么呢?比量就是通过因来显示确定的结论。这样,现量是认识与认识对象一致,认识对象是啥样你就给确定地认成啥样,不能走样变形,而比量则是显示出与认识对象的标志———也就是因法,有确定的相联系。这一联系,就是共相了。

这里有一点儿闲话,关于“比量之真”!现量之真是不会有争议的,但比量之真、共相之真,则是很奇怪的。因明之所以是因明,而不是逻辑,就在于比量之真实性!因明与逻辑的区别,按现代的话说,实际上是在于其哲学前提的不同。要是承认了逻辑的前提,肯定得承认逻辑的结论,这其实是技术性的东西,这技术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比如亚里斯多德的逻辑,从本质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经验主义,以此为前提的逻辑,即使在逻辑界,也有比他更高级的。而因明,陈那是新因明的创始人,他的哲学前提,是唯识,唯识与经验主义是不一样的,所以根本就不能把因明论证与亚氏逻辑来简单类比,说因明学是演绎、是归纳等,而且还不如逻辑严密,要知道二者的根本的不同点才最重要,而根本的不同点正是其哲学前提。因明是论证佛理的有效性的,把握不住这个根本目的,那就是入宝山而空归。另外我们要知道,现在人们都说因明是(佛教)逻辑,这是因为世间学者抓到了佛教话语权而已,他们不对还是不对,不过是错久了,我们把错的认成了对的,人们总有改错的时候,这我是乐观的。

还接着说《广释》里的这一段话。

现量也好,比量也罢,它们都能够显示确定的境,现量显示自相之真,比量显示共相之真,所以它们都是正量。正量只有这两种,再没有其他的正量了!我显示出来了证得境界的能力,由于这能力所以我叫证得了、得到了———注意,这按佛教义理,即是登地———这时候的认识才叫量!只要与这两种量不同的,通通都是非量,《广释》中举了一些情况:“异于二能量之智所显示之义”,就是不同于现量、比量,也就是不能正确显示自相之真、共相之真的;“于阳焰极颠倒为如水”,这是根本颠倒的,把阳焰认成了水,这水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不能相符”;“或有如二意之义。二意者:谓如其义为有、或无、不决定”,这一个是说,这东西可能存在、可能不存在,不确定,这就实际上就是疑惑[18],《门论》、《集量论》里头都说过的;无因法支持的分别念,它根本不管因法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它只能显示还不能确定对象是不是存在[19],这当然是瞎胡闹了。所以说,除了现量、比量,其他的认识因为与真相不符、因为它颠倒、因为(境界)不存在等,所以说余识都是非量。

【广释】诸营务[20]能作义者亦以于能作义获得功能之因由智体为所寻求[21],若由彼寻求,即此亦依论典为所伺察。因此,于能作义显示功能之事体即是正智。

若有由彼善显明性,即是由彼所证得。能证得彼性、能证得义了知性,已说为证得义之体性,此中依极显明不同处所、不同时间、不同行相,即异事体性,如是异事体性即依具有相违法[22],且不同处所、时间及行相亦具有相违反法。是故能具有异行相事体者,即是非能量具有异行相事体。喻如白螺壳执为黄色。能异行相事体者,谓非能量异行相事体。能安住异处所亦非亦非能量为安住异处所,如于门洞穴中间处安放有宝物光芒,执取宝物智非能量为室内安放宝物。能执取异时亦非能量为具有异时事体,如于半夜执为中午之梦智,亦非能量为半夜性。

【记】着力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精进努力的人,他们所寻求的对象,能够使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的因、能够使自己的行为合理、有效的因———智体、认识,而要想得到这样的认识,就要依法称论师的著作为阶梯。这些人所寻求的,实际上恰恰就是正智。

说,由正智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正智所能证得的,因为境界的证得,就是以得知境界为体性。在这里,要是真的有一个东西与认识所显示出来不同,就会有因处所不同而不同、因时间不同而不同、因行相不同而不同等。不同的东西,就是能够和相违法相依者,比如说杯弓蛇影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弓影,但在我的认识里,显示的却是一条蛇,也就是说,内心里显示出来的蛇,不能与实际的弓影一致,这就是相违。能够和相违法结合、相依的,一定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相表现出不同来,所以,凡是在时间、地点、行相上表现出不同的,就是不同的东西。所以说,在一个事物上,显示出了另外一个事物的认识,这认识就不是量,《广释》里头举例子说把白螺认成了黄的,这就不是量了。把这样一个东西认成了另外的东西,这不是量。还有,在这个地方认取其他地方的事物,说这也不是量,《广释》里头举了把门洞处的宝物的光芒认成宝物。这一个其实是这样的:屋里有宝物,门洞处有宝物光芒,我看见了门洞处的宝物光芒,就说那是与屋子里的宝物一样,都是夜明珠,这认识就不能是量。还有,把另外一个时间的东西认成其他时间的东西,这也不是量,举的例子是夜里作梦,梦见中午发生的事儿。我举的话,就举现在看见的牛就以为是十年前的那头牛。

【广释】此处所决定、及行相决定、虽能符合,然若彼诸时间若彼诸区分分位之时间非不能符合耶?若于彼时间为区分之时间,即此之时不说所符合。观见之时间既异,符合之时间亦异故。然而若于彼时区分之事体,即此,为所符合。由执著无有不同故,相续悟入时当见同一性。

【记】我们能够得到某个结果,在确定的处所、行相上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或者说得到某个事物,但时间这个因素呢?我们不能把时间给确定下来。根据译文,这一个实际上是一个问句,是说是不是得到某个结果,只能处所、行相确定,但时间这个因素不能确定?就象我们证得圣果,有的人要三生,有的人则要七生,而有的一生成办,等等。这一个呢,比如成佛,处所就是确定的:一定是在自己的净土成佛!任何佛都是!释迦牟尼之所以在秽土,是因为那只是化身而已。在行相上,佛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成佛的时间不确定,释迦牟尼与弥勒就是很明显的,释迦牟尼因为精进,所以就比弥勒早成佛。成罗汉果也是这样的。其中的行相这个因素,咱们现在看罗汉造像,一个罗汉一个样子,而且千奇百怪,最有名的罗汉是贯休画的《十六罗汉》,说实在的,只是艺术价值高,对于宗教价值来说,是极其糟糕的,罗汉是具足三千威仪的,怎么可能七扭八歪的?

回头还说《广释》。有了这个设问,接着就是回答:不是说限定在某个时间的事物就一定在那个时间确立、成就,另外,这有一个实践过程,《广释》里的这句话,“观见之时间既异,符合之时间亦异故”,这一话使我们想到一个情况:禅宗的见性成佛,有人把见性成佛理解成一个了,见性就是成佛了,这是不对的,见性是证见空性,这个实际上与成佛是两码事儿,真的证得空性了,这只是登初地!更何况根据禅宗书来看,有些禅师的开悟,实际上只是心有所动而已,差的实际上不是一星半点。现在这句话就是说:这个时候观见,另一个时候得到!

现在就是说,我们给出三个要素,处所、行相、时间,这个时间因素的限定实际上是指人们证得某个结果的时间,因为人们在见到时所见到的是一样的、认识是一样的,所以达到时也是一样的。这一句话其实我们可以给解读成“佛的境界是一样的。”

【广释】若于彼前、智行者,即于此时、作是说言:由果已于较前因中先往[23]。若说因声者,应知即是成就众生利益之因[24]4。先往[25]4之声者,当说仅于较前。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各门学科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类了《古兰经》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山川河流、天文历法、动植物、工农业、商业贸易、社会关系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认知和研究《古兰经》。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宠动全城:天王的迷糊小助理

    宠动全城:天王的迷糊小助理

    宁雅之打败无数对手,成为大BOSS身边的小助理,以为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不料,她从来不知道这个传说总裁界的天王级人物,暗底下却是变态无耻到极点,一点点小事都可以扣她的工资,放假要陪他逛街,甚至被逼看他那些恶味兴趣就算了,还要陪他睡觉,他唯一的理由就是怕黑,天,一个大男人怕黑,是天大的秘密,就不怕她告诉全世界,狠狠报复他吗?
  • 从零开始的万界征服系统

    从零开始的万界征服系统

    来自地球的沐白,重生在了一个学生身上,在战争来袭之时,他是否能活下来,并结束战争拥有系统的天选之子,是否能坐在人类的王座上,是否能成为所谓的王
  • 歌以拥挚

    歌以拥挚

    男主角:田歌女主角:梁挚诚楔子他看到她了,她难得一个从女生宿舍大门走出来,右手小臂上拎着个单肩包,绕过有男生打球的篮球场。他喝水的动作停了一下,她停在篮球边上的大树下。在等谁?“田歌,你快来呀!”大志把球传给了队友,朝他喊。“哎,来了!”拧紧了水瓶盖,抹了下脸,大步朝大志跑去。
  • 一个美好的世界和一个美好的你

    一个美好的世界和一个美好的你

    这不完全是一本小说,确切的说是一本源自于我的生活记录文。《一个美好的世界和一个美好的你》这本书是我无意间想到并且准备铺满文字的。青春正如一场长跑,有欢笑,有风雨,也有失去。青春的爱也如太阳花,它代表着沉默的爱,没有说出口的爱。我想,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暗恋吧!我的一生如向日葵一般,“仰视、凝望、信念与蜕变。”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拥有时云淡风轻,失去后追悔莫及,一切都在我所生活的地方展开,珍惜拥有,方得始终。面对挑战胆怯时,与其徘徊不决,不如试试看,青春虽然很短,但我们内心的青春却是未完待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多年前,一个叫E部落的论坛,一个寂寞的版主为了维持每日一帖的人气,只好自己动手写一些故事,主题是“书生与女鬼”,象征着我们每个人的爱情遭遇和人生困厄。结果意外受到热捧,好评如潮。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书生和女鬼”的由来。本书根据主题,出版更名为《不如,我们重新来过》。胡叉和冥灵写这个故事,花了十年,聚集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全书以一个书生、一名女鬼在数度轮回中的爱情故事,将人生、人性剥离得体无完肤。这是一个明明相爱,却没有结局的故事。和我们大多数人的感情遭遇一样,时间的尽头,我们只有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句,“不如,我们重新来过”,但是,谁的感情能够重来?青春终将泪流满面,如此而已。
  • 勾魂夺天

    勾魂夺天

    孟朗不慎跌入勾魂谷,被一野人女孩所救。面对女孩每日狂喷鼻血,学得身傲人武术。重返社会,过勾魂人生!
  • 血色康乃馨

    血色康乃馨

    一场豪华的婚礼,意外地却变成了葬礼。新娘白若水和以前的恋人伴郎江山秘密私奔,第二天却有人在琅玉山下发现新郎顾天诚的尸体,并且尸体下还诡异地躺着一枝被鲜血染红的康乃馨。顾天诚的死,让白若水和江山愧疚万分。两人在私奔路途中,发现衍水村孤儿院的何老师蹊跷地死掉了,他的尸体旁也有一枝让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血色康乃馨。两人惊魂未定,充满了极度恐怖和危险的逃亡路途,更让他们深感恐惧与惶恐不安。小时候和两人一起长大的伙伴,接二连三的神秘死亡,并且他们的尸体旁都有一枝被鲜血染红的康乃馨。而那个埋藏在江山心底深处的秘密,更是让他从天堂跌到了地狱。一切越来越变得错综复杂和神秘诡异,充满了血腥味的红色康乃馨代表着什么意义?恐怖残忍的黑色死亡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隐情和秘密?难道一切真是巧合?真凶是谁?被警方锁定为凶手嫌疑人的江山,在拨开迷雾和探寻真相时,却意外地发现顾天诚并没有死。可此时,白若水也遭假顾天诚的欺骗,被秘密绑架,命在旦夕。真假顾天诚相继出现,一直躲藏在黑暗背后神秘的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出乎意料的结局与隐情,更是让故事变得扑朔迷离,阴雾重重……
  • 龙门之盛世

    龙门之盛世

    微风静静吹起,天灵皇宫内,四周遍地躺满啦皇家禁卫军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杀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