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900000043

第43章

从硕士生阶段起,严格地说,我们不只是在简单地求学,而主要是治学,或者说研究。此前的读书、听课是为了求学,而今是为了治学,二者间的区别很多,首要的一点,大概在于后者要求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方法、领域,还有心得。

若遇到名师,自然是幸运的。在求学阶段,好老师的谆谆教诲很能诱发人,原本不喜欢的课程因为某个老师你变得喜欢了,原本不开窍的课程因为某个老师你恍然大悟,特别是,原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因为某个老师,你忽然觉得,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好多么愉快多么幸福的事。伴随着这种感觉,你读到了研究生。导师依然重要。如果说求学阶段的老师主要是激发你的学习兴趣,那么,治学阶段的导师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你未来研究的模式。遇到全面负责的导师,无论你性情上、风格上怎样的独立卓绝,最终,你不得不受到他强有力的影响。若这导师有足够的才华,遇到他简直是老天爷的恩赐,若他的自负远远甚于才华,那对你实在是一种折磨,倒不如任由你自生自灭。

我们对导师怀有深切的期望。希望他是大师,希望他能很快地引导我们步入学术的殿堂。至少,他得多花点时间陪学生啊。可是,现在的导师都太忙了,优秀的导师不是从政就是经商,好不容易有点时间,他自己也得读书写作不断提高不断表现。那些清闲的老师,像我,大多属于没有远大追求的一类,即使喜欢读书,也不过是自娱自乐。难怪,对大多数研究生来说,随着第一个学期的展开,对导师的期望值一而再,再而三地下降,等不到期末,就到了最低点。然后,就习惯了导师极其偶然的抛头露面,自己在黑暗中独自摸索。个别有韧性的同学匍匐前行,大多数只能自由散漫。

冯先生说过,做学问无非是接着讲、逆着讲而已。学统,学术的传统,你必须走进去。民族有民族的学统,地域有地域的学统,学校有学校的学统,专业也有专业的学统。那些历史悠久的学科和学府,自然有着明确的学统。这是一种资历,一种骄傲。你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学校出过某某人,某某学术大鳄现在我们专业。不过,学统过于坚实了,会造成压力,带来局限,你很难走得出去。学统单薄的地方,你倒可以自由地发挥。导师最初的引导绝对是必要的,至少你能迅速地了解到,书从哪里读起,问题从哪里想起。不过,在信息畅通的现时代,只要你愿意,还是比较容易获取各种有益的资源。那最值得自由来去的学统,是超越一时一地的,你不一定非得在某个学校或专业就读,不一定非得投靠在谁的门下。自我引导,自我挺拔,是你必须要走的路。

禀赋、性情之类,都是慢慢地熏陶、揣摩出来的。书读得多了,思考得多了,文章写得多了,感觉就慢慢出来了。起步晚不算什么,关键是入门要正。

至于读书的乐趣乃至快感,当然是存在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文人和思想家们一再谈到这个话题,像巴特、福柯、巴塔耶,等等,一大批人,他们都把学术做成了艺术,以至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都变成了艺术。

词与概念

学生短信询问:一个概念何以成为哲学概念?学生这么问,是因为最近写开题报告,我动辄说,要哲学地思考哲学问题,所谓哲学地,自然少不了哲学概念。退一步说,问题可以不是哲学问题,但必须哲学地思考,才合乎哲学专业学位论文的要求。这样说来,哲学概念是不可或缺的了。

自己对学生提要求很容易,回答学生提问可不是件轻巧的事。不过这难不倒老师,何况我这样的老师。我回复:所谓哲学概念,就是具有穿透力的概念,或者对既有的哲学史有穿透力,或者对现实生活有穿透力。这答复够大而无当的吧?老师差不多都这样。暂时应付学生之后,我还是用心思考了一下。

首先说说一个词何以成为概念。词有很多,新的和旧的,各种性质的。一般来说,只有名词、动名词或具有名词性质的词组才能成为概念。譬如,学习,不管作为名词还是动名词,都可以把它视作一个概念。好好学习,因为******的题词,这四个字也可以成为概念。从词到概念,有一个抽象的过程,概念总是抽象的,但抽象绝不等于空洞。在词上升为概念的过程中,具体的事物、现象和环节可能被渐渐稀释了,我们所看到的,是可以概括同类型的许多事物、现象和环节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概念。被稀释不等于被遗弃,相反,那被稀释掉的东西,都完好地保存着,在我们使用到某个概念的时候,之所以能对它产生感觉,就是因为,那被稀释掉的元素被召唤出来,再度熠熠生辉。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之所以对“学习”这个概念有感觉,就是因为曾经我们站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眼巴巴地看着里面的同学在上课,在读书,在写作业。或者,我们自己都有读书的经历。或者,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他人求学的场面,在名人传记中感受过他们昔日苦心孤诣的情操……我们说到“学习”时,不一定会具体想起哪种情境,但的的确确,这些情境都在不知不觉地发挥着作用。如果没有这种联想,学习对我们来说,就完全是不可知乃至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后再来说说一个概念何以成为哲学概念。有哲学概念,自然有社会学概念,人类学概念,医学概念,物理学概念,等等。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概念,每种思想方式都有自己独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哲学概念?一个词,在什么意义上成为社会学概念,又在什么意义上成为哲学概念?譬如“自我”,可以是社会学概念,哲学概念,也可以是文学概念,心理学概念,等等。如何把握这种种概念之间的区别?我想是这样的:在我们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已经有一部厚厚的哲学史摆在我们面前了。诸多哲学文本中,有诸多的概念,它们一般来说,就是哲学概念。问题是,我们何以建构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生活在不断地变化,势必需要新的概念来提炼和概括。

一个词,无论是新词还是旧词,要成为新的哲学概念,主要是由于既有的哲学概念不够用了,仅仅运用既有的概念,非但不能对哲学史有新的感触,而且对现实的生活本身缺乏必要的关照。生活和哲学一体化的平衡与自足的局面不复存在,必须要有点什么,使人们重新回到心满意得的状况。有点什么呢?有点概念。像目前流行的网络社会、信息社会、第二媒介时代、消费社会,等等,都是用于阐释生活世界新现象的概念构架。

归结起来,一个概念足以成为哲学概念,缘于人们生发这样的理论要求,呼唤新的哲学概念的诞生,这个概念呢,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穿透力,足够的能量,它一出来,就罩住了社会生活的新现象。也可以说,照亮了社会生活的新现象。种种新的现象由此聚拢起来,有了安身立命之处,获得了合法性和可理解性。

说了这么多,学生可能还不怎么明白。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明白。学生大概有一种理论上的野心,希望通过论文的写作,把某个概念弄成哲学概念。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先把某个词整成概念再说。

我们必须拥有一些概念。它们不是从别人的书里走出来的,不是从别人的嘴里吐出来的,它们是我的。是从我的身体里长出来的,有了它们,我就会说话了。

仅仅有词,无法形成话语。话语是由概念撑起来的。概念是房子的大梁,是支架。那些我读过的书,我走过的路,都只能是地基而已。

概念总是硬邦邦的,这是它的性格。概念总是生涩的,这是它的初始。一个新生的概念,难免粗糙,难免面目怪异,它起先怯生生继而无私无畏,起先糊里糊涂继而雷厉风行,它的穿透力正在于世界对它的陌生。

我们都需要一间自己的屋子。这是属于自己的宫殿。这屋子有它的奇形怪状。那些富有好奇心的人,可以围着它转悠,也可以进来再出去。这屋子可以挡风避雨。那些行走在半途上遇到风雨的人们,如果愿意,可以进来坐坐。我们也要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别人家的房子,如果可能,也会进去转转。归来的路上,注意捡拾材料,用来收拾自己的屋子。

倒叙与生活

今天我们来谈谈倒叙,也就是FLASH-BACK.所谓倒叙,就是先交待故事的结局或某些关键性情节,to narrate from the end,再倒转回去叙述故事的始末。这种方法小说中经常用,电影创作中也用得很多。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年迈的上尉带领几个年轻人在扫墓,然后倒述牺牲的年轻女战士们在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故事。影片结尾,又回到墓前。影片《辛德勒名单》、《廊桥遗梦》和《泰坦尼克号》也都用了这种方法,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然后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

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说过,倒叙方法的恰当采用,可以使读者产生悬念,引人入胜,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倒叙的类型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把结局提前,如《永不忘记》;二是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那样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老师还说,不可为倒叙而倒叙。采用倒叙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另外,倒叙的运用,得有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待清楚,否则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写作中可以采用倒叙,电影中可以采用倒叙,现实生活中是否可以呢?估计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伪问题。想想看,哪个人的路不是从摇篮到坟墓?人怎么可能从老年开始生活?不过就具体的事情而言,倒叙并非没有可能。譬如,在酒桌上偶然相逢的两个人,一见如故,仿佛是认识多年的老友。酒醒之后,两个人的交情则要小心翼翼地从头开始,毕竟,彼此所知甚少,那种踏踏实实的相知需要时间,时间的积累,时间的证明,还有,时间的检验。

我们的认识也是这样吧。由于某个话题,彼此产生了共鸣,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甚至消弭了所有的缝隙。这么说其实也不完全合适。因为正是在拉近距离之后,我们觉得应该有所距离,这时才有了距离意识;在消弭了缝隙之后,我们觉得应该保留缝隙,这时才有了缝隙的概念。遽然形成的整体是那样的虚幻,我们必须拉开距离,必须留出缝隙,这样,我们才能感觉到真实,存在的真实,感情的真实,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真实。

必须从头来过,从头一一来过。倒叙就这样开始了。如果说在故事和电影中倒叙更多的是设置和解除悬念,那么,在现实的生活中,倒叙和悬念无关,它只是要证实,证实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只是要补充,补充进结局中缺乏的历史意识。它所做的全部工作,是寻求整体性,寻求由结局而来的整体性。最初的整体性需要暂时搁置起来,我们得依据小说或经验一类文本所告诉我们的,从偶然的相遇起步,不经意的一瞥,无动于衷逐渐转为若即若离,然后又是分分合合,最后达到“理想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有一丝疑虑,担心从头来过的情节及其链条偏离“结局”。这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尽管结局非常美妙,从这个结局出发的倒叙肯定受到相当程度上的引导和制约,也会具有相应的美妙性,但在情节的具体展现中,势必有一些难以预料的因素插入,这些因素究竟是什么,发挥的是什么作用,我们都无法预测。这样,和文艺作品中的倒叙不同,现实生活中的倒叙往往会偏离结局。至于偏离的角度会有多大,我们在倒叙的开始也不甚了了。也许从头来过的逐步发展最终会超越结局,也许在它发展的某个环节偏离了臆想的轨迹。这种种可能提示我们,无论结局如何美妙,在倒叙的具体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严阵以待,不可轻松大意。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表述我们都很熟悉,据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我并不反对这个说法。我希望补充的是,艺术源于生活,只是因为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就是生活;至于说艺术高于生活,意味着艺术是生活中精华的浓缩,在这个意义上,说生活高于艺术也未尝不可。由此来看待倒叙,我们就可以说,之所以有倒叙这种叙述方式,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它的位置,而且,现实生活中的倒叙远远高于文艺作品中的倒叙。

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注释与人生

在专业论文的写作中,注释小觑不得。是谁的不是谁的,自己的还是别人的,这都得加上注释,注释得清清楚楚。不然,就可能戴上剽窃的帽子。

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很精彩的一句话,让我对作者钦佩不已,可没过几天,在别的地方一模一样地相遇。挺深刻的那么一个观点,让读者刮目相看,可翻开别的著述,一不留神就遇到了前贤。还有,整本书怎么看怎么博学,对西学的精通甚于西方大家,一时誉满天下,好评如潮。不料区区半年原形毕露,果真是从西方的词典移植而来。有这么几起,我就对写得过于漂亮的文字生发怀疑,总觉得有抄书的嫌疑。以至于教导学生,反倒要求千万不要写得太好,太好了麻烦就多。

同类推荐
  • 乡情(下)

    乡情(下)

    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
  • 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本书作者执拗地炼字、炼句、炼意,已有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如急雨洗过的白杨,意象如朗月照彻的清潭。
  • 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四册)(名家特辑)

    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四册)(名家特辑)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俄罗斯文学“圣徒”与“殉道者”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品全收录,涵盖诗歌、小说、书信、随笔;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陈忠实、阎连科、迟子建、叶兆言、刘小枫、邓晓芒都曾为之废寝忘食;唯一能与阿赫玛托娃相抗衡的苏俄诗人,白银时代的集大成者;上承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下启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的伟大作家作品;被禁30年,毛姆、罗素、艾略特、加缪、赫胥黎、格雷厄姆·格林都为他打抱不平;读懂他,就读懂了20世纪的苦难与秘密、自由与愤怒、抒情与痛苦。《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集(套装共4册)》收录了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主,俄罗斯文学“圣徒”与“殉道者”帕斯捷尔纳克四部代表作品,涵盖小说、诗歌、书信、随笔各个体裁:《日瓦戈医生》、《阿佩莱斯线条》(内含短篇小说《阿佩莱斯线条》、《空中通道》,中篇小说《柳韦尔斯的少年时代》,自传体随笔《安全保护证》、《人与事》共五部作品)、《抒情诗的呼吸》与《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
  • 那几年,卡夫卡

    那几年,卡夫卡

    本书收录了卡夫卡的四次旅游日记:其中1911年1月—2月在北波西米亚地区,1913年9月在维也纳的部分是独自所写。而在1911年8月—9月,1912年6月—7月,卡夫卡与挚友勃罗德约定同行并写同一题材的日记,所以本书不仅有卡夫卡这两次的旅行日记,附录中还包含勃罗德与卡夫卡的平行日记。二位作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旅行途中所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及各自的看法和感受,二人著作互相点题,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交相辉映,独到之处却又耐人寻味。于今日来看,此书不仅体现了伟大作家的艺术品位和独特见解,更对研究20世纪初期欧洲各地的风土民情有着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
  •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猫老爹杰克森·盖勒克西可能不符合你对猫专家的期望,他留着山羊胡,身上有纹身,看起来像个地狱使者。然而,即便是最麻烦的猫科动物——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它们身后、压力重重的人类——也能被猫老爹驯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唯有猫能治愈我》讲述了两个破碎的生命——穷困潦倒的摇滚音乐家杰克森和骨盆被汽车轮子轧碎、被主人抛弃在收容所的短毛猫本尼——彼此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回忆录,也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养育指南。这本书将带你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愤怒、沮丧、悲伤、快乐,一路上会教你很多关于爱和治愈的故事。这本书是动物爱好者、救援人员、迷失的灵魂及任何在生活中与猫接触者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大漠边关访古:兼谈宁夏古史溯源

    大漠边关访古:兼谈宁夏古史溯源

    本书通过史前史寻踪、禹迹考异、华夷之间、丝路山河四大部分对宁夏人类史及人类发展进程进行分析与梳理,进一步考证了宁夏人类史的发源、发展及在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
  • 丑女孩变身之帅哥别缠我

    丑女孩变身之帅哥别缠我

    “凭什么你们可以这样子对我,凭什么!”夏晓兮怒吼着。“因为你天生就是这样子的命,天生就是让人糟蹋的命。”慕容皓此刻的笑是那么的刺眼。说完转身走向林忆彤,拉起她的手除了班级的门,出门的时候还故意撞了一下夏晓兮。伤痛过后,她,夏晓兮离开了这里。两年后,夏晓兮回来了,她冷笑道:“以前你们这样子对待我,现在我要加倍奉还。”嘴角挂着的一丝冷笑让人发抖……回来后的夏晓兮会珍惜这段伤过她的心的爱恋吗?还是另有他人?
  • 甜蜜熠夏

    甜蜜熠夏

    “打赌吗?,赌你会喜欢我。”池封熠一脸不屑“好啊!”“如果你输了……”安倾夏没有接着说下去。“不可能输!”他直接否定“如果你输了就要对全世界说你爱我。”“那你输了呢?”“如果我输了,就再也不会干涉你的世界。”
  • 孕妈妈的第一本胎教书

    孕妈妈的第一本胎教书

    《孕妈妈的第一本胎教书》由董瑞雪主编,抓住大脑发育第一高峰期,让你亲手“打造”聪明的全能宝宝。怀孕是准妈妈和准爸爸最快乐的一件事情,在这漫长的280天里,准妈妈和准爸爸总想为胎儿做些什么,让胎儿感觉到他们的爱和期待。胎教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有研究表明,胎儿的大脑在发育之初,也就胎儿期就已经能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认知和情感形成记忆,这些情感的记忆将会持续影响宝宝的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生道路

    人生道路

    我割腕自杀,鲜血流尽成为干尸。尸身被葬进祖传铜棺,在阴历七月14出殡的那天,怪事穷出。半夜我以干尸之身醒来,全身肌体枯竭,只有鲜血才能够维持我肌体的鲜活。我以人的意志驾驭着我的尸体,我穿梭阴阳,我爱过,我恨过,我杀过人,我灭过鬼。。我是尸体,只要进食血液,我将永远不会衰老,我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处俯望,只看到了欲望。这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的传奇。
  • 绝世战神

    绝世战神

    忠魂不灭,热血犹在。这一归来,便是刀山火海不回头;这一前去,便是九死一生江湖路。但纵然乌云遮日,我也要为你燃尽整片天空!凡我沈千秋以前失去的,今日必当百倍,千倍的拿回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天之外是山花

    九天之外是山花

    一个从小把她抓来做了自己的“鬼护”,一个与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白天是是乖巧懂事、聪明伶俐的叶府千金,夜晚是杀人如麻的“鬼护”,一个不知她的白天,一个不懂她的黑夜,而她所做的一切只是想等无法摆脱的黑夜过去,在每个白天,她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而这个平衡,也随着皇后懿赐的一纸婚书而打破……,蝴蝶的翅膀,最终煽动起了一整个风暴……
  • 啸行天下

    啸行天下

    这是一个拥有比神器更强的英雄联盟盒子的幸运儿在异界大陆的故事!阴阳交泰可生宸,三脉皆通是为轮。天辰大陆,人皆具阴阳两脉,唯第三脉飘摇不定,传之不遵亲缘,不循血脉,名之曰隐。三脉全而修行者称为轮者,其修行比之双脉宸者既慢且难,然其实力亦强于宸者,是以轮者地位隐隐高于宸者。天资上佳的轮者,自开始修行至命轮十转境界可以获得总计四个源技。而徐啸,自地球而来之人,身携英雄联盟盒子,理论上可以拥有全部一百余位英雄的四百余个技能以及十余个召唤师技能。禁锢、沉默、眩晕、冻结、无敌、金身......天赋、符文、装备等也将一一呈现。且看他如何在天辰大陆搅动风云,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