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08900000008

第8章 知苦·离苦

问: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

答: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围的人,彼此就更容易进行沟通。即使曾经有过什么不愉快,也能在宽容和谐的气氛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说,改变自身心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改变心态的本身就是在改变环境,就是在主动创造环境。

问:人生的痛苦在于错误追求。请问,哪些是错误追求呢?

答:错误的追求,一是违犯法律或戒律,二是心态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占有世间种种?是因为欲望的驱使,这才是造成痛苦的根源。同样是追求财富,如果用它造福人类、回馈社会,就是正确的;如果用它为非作歹、多行不义,就是错误的。所以,关键不在于我们追求的是什么,而在于以什么心态去追求。记得我在复旦作讲座时,有人问:我们工作、赚钱,建设社会主义,能不能算贪心?我回答他说:请问你是用什么心态在做?如果以贪心去做,当然属于贪的行为,否则就是正当的谋生手段。要衡量我们的追求是否正当,主要是看动机和做事时的心态,这才是本质所在。

问:一无所有时曾苦苦追求,可拥有后还是空虚,该怎么办?

答: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于心灵健康的人来说,一无所有时能安贫乐道,应有尽有时也能不为所缚。如果不能把心态调整到位,贫穷时固然痛苦,富有之后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寻找自己,远比追求外在物质更重要。

问:逆境现前,比如下岗,是否要违心接受?

答:所谓好和不好,不能仅从自己的眼前利益来衡量,而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比如下岗问题,从个人生活来说,也许会暂时受到影响,是不愿接受的逆境。但从长远来看,从整个国家来看,也是改革必须经历的过程,最终也许会利益更多的人。

不管怎样,当下岗成为现实时,我们就要勇于面对,而不是违心地接受。说到违心,仍存在敌对情绪,无论对修行还是生活都是不利的。世界是无常的,职业当然也是无常的。认清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下岗看做天大的挫折。事实上,怨天尤人没有任何用处。我们能够做的,是调整心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问:工作收入低、家庭不和谐,是否是前世所造的业?该如何消除此业?

答:从佛教观点来看,我们出生在怎样的国家、地区、家庭,是由自身业力招感决定的。而工作是否顺利,家庭是否和谐,也与业力有一定关系。除业障而外,缺乏福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我们要不断忏悔,并积极培植福报,从两方面进行化解。

但我们也要知道,不如意的生活环境,对修行未必是坏事。因为逆境中更容易生起出离心,学佛比较容易相应。有些人生活顺利,家庭美满,就很容易陶醉其中,执著不舍。

可见,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好坏,有漏法就是有利也有弊。

问:如何消除我执、贪欲和妄想?

答: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的力量,通过闻思正见培养观的力量。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五蕴是空的,色身是空的,山河大地是空的。认识到外在世界和我们的起心动念皆是因缘所生,其中没有我,也没有我所。我和我所,只是我们附着于客观对象的一种感觉。这些现象本是无我的,只要我们不将自我感觉附于其上,便不会因此产生我执。这也是一种思维训练,经常如是观修,我执便会逐渐淡化。

认识无常,可以使我们的贪心、妄想逐步减少,所谓“观无常,足以得道”。或许有人会觉得,无常,谁不知道呢?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后没有一点用处呢?这是因为,我们对无常的体验存在不同层次的差别。我们仅仅是知道“无常”这两个字,还是在不断观察、思考“无常”的显现?或是已经深刻认识到“无常”的无所不在?倘能透彻“无常”,我们还有必要抓着这些烟花一样短暂的名利不放吗?我们还愿意付出一生去交换吗?

问:略知佛法义理,但遇到障碍时仍不能自拔,怎么办?

答:在人生道路遇到障碍时,要越过去,确实很不容易。学佛后,虽然知道一些道理,但那是佛菩萨的境界,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境界。所以,在认识和实践之间有一定距离,也是正常的。

对佛法的认识,有一个量的问题。我们相信因果,是不是彻底相信呢?在未获真实体证前,这种相信总是要打折扣的。通过经书得到的认识,哪怕再虔诚,至多不过是五分。更何况,我们的信心也会存在问题,会有怀疑的成分在内,那就只能剩下三分或更少。想用这三分认识来抵制烦恼,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烦恼源自无始以来的积累,所谓积重难返。比如我们听到因果理论后,虽然有了一点认识,但只知因缘的表面现象,并未透彻缘起真相,所看到的一切,还不是如梦如幻的。所以,遇到障碍时仍是不能自拔。改变观念,需要有个过程,那就是戒、定、慧的修行。但修行并非一蹴而就,既要如法而修,更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不要否定曾经的努力。真正透彻世间真相时,生活中就不存在什么障碍了,就能自如、自由、自在。

问:明白道理后,怎样才能解行并重?

答:真正明白道理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实践了。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明白,只是知道一些书面道理,并未将这些义理转化为自身的认识。事实上,解的过程也是行的过程。比如对苦、空、无常的闻思,如果这种观察和思维非常深入,本身也是行的方式。闻思的过程,正是转变观念及认识的过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特别强调观察修和思维修的重要,并将闻思和实修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思维过程中,我们对世间的执著必会随之减少。事实上,这也是检验闻思是否如法的标准。如果执著不减反增,就说明思维必定存在问题,须予以调整。一旦佛法理念在我们内心产生力量,就能解行并重,使修行走上正轨。

问:生气、生病时非常痛苦,如何克服?

答:生气时,心就进入烦恼的陷阱,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我们为什么会生气?多半是由执著造成的。如果有人骂我们,可我们并不在乎,就不会因此生气了。反之,怒火就可能一触即发。如果说辱骂是导火索的话,那自身的执著就是弹药库。若是心中没有那些随时可能爆炸的弹药,点燃再多的导火索,也无法引爆什么。比如有人骂你是乌龟,你想乌龟是长寿的象征,他在祝福我长寿,听了还会生气吗?但能了知一切皆是假名,无论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轻易伤害我们。

至于生病,又有身苦与心苦两种。通常,人们除了身苦外,还会有情绪压力。尤其是患了不治之症,心理负担往往会导致病情加重。某些绝症患者不知病情时还有两年可活,一旦知道后,精神彻底崩溃,很快一命呜呼。而那些修行有成者,生病时身体一样痛苦,却不再有心苦,不再会被色身病苦困扰。作为学佛者,应了知生命无常。谁都不免生老病死,不必怨天尤人。内心平静了,也能促使病情好转,至少不会因为精神压力加重病情。

问:佛教中将“生气”称作什么?怎样面对生气?

答:生气,在佛教中称为“嗔恨心”。通常,是对我们不愿听见、看见的人或事的反应。尤其是“自我”受到伤害后,我们往往条件反射般地现起这一烦恼。

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主要是从平时开始预防。其关键,在于淡化自我,并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同时,积极修习爱心、慈悲心,以此化解并消除嗔恨。

当嗔心生起时,则应学会观照自己的心,而非顺着这一心理惯性继续。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没有那么生气。但因为不懂得及时制止,使之在心中不断蔓延、壮大。事实上,这个嗔心正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所以,当我们面对逆境或受到伤害时,应以智慧观照内心,而不是随着嗔心跑。那样的话,嗔心就会像星星之火般,顺着风势燃烧起来。

问:嫉妒心是一种什么状态?当别人嫉妒你时,该如何应对?

答:嫉妒心是一种什么状态,我想很多人都有体会。当我们看到别人成绩比自己优秀,事业比自己辉煌,就会感到失落或不以为然,进而甚至会去阻挠、伤害别人。因此,嫉妒也属于嗔心的表现方式。

如果被别人嫉妒,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不去理会,这是比较消极的方式;一是对对方抱以同情,尽力给予帮助,以此化解嫉妒心,这是比较积极的方式。

问:每天都会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如何才能使心平静下来?

答:平常的人,确实会有很多念头,很多妄想,这也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关。我们每天要读书,处理人际关系,做得很多,也想得很多。其中,想得最多的,一定是自己最在意的事。所以,要让心平静下来。首先要使它变得简单一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生活及环境尽量简单。那样,对心的干扰能相应减少。

二、培养淡泊的心态。如果对很多东西不去在意,心自然比较清净。所有念头都是因为在意某件事引起的,否则,不论发生什么,都如雁过长空,不留痕迹。

三、以佛法智慧指导我们的心。对每天经历的事,都以佛法智慧观照。看完就把它放下,而不是进一步带动情绪,这样就能保持无所得的心,空空荡荡,自由自在。

四、有一个修行法门。每天以一定时间诵经、念佛或禅修。五、生活必须有规律。若能做到这几点,心自然能比较稳定,比较清净。

问: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样破除对色的执著和欲望?

答:“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对一般年轻人来说,破除对色的执著确有一定难度。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到处充满着声色刺激。为什么佛经说今天是末法时代?原因正在于此。从修行角度来说,现代人修行较古人艰难几十倍、几百倍。因为人们在物欲的陷阱中,远比古人陷得更深,更难以自拔。

作为在家居士,可以有正当的感情和夫妻生活,但不能贪著,尤其不能邪淫。从佛教观点来看,淫欲是障道法。如果不希望因此影响自身修行,可以通过持戒、修定、作不净观等方法逐步克服并消除欲望。持戒,能避免引发色欲的外缘;修定,则能调整内心,从而以法乐代替欲乐,这才是彻底的解决之道。

问:法师说做人要中观,乐观难道不更好吗?

答:其实,很多人的乐观是属于盲目乐观,是不稳定的。按照佛法观点,一个人只有见道后才能真正乐观。故初地名为欢喜地,乃因大梦初醒,见到世间真相而欢喜踊跃。而在见道以前,在修行还没有把握之前,都没有资格太乐观。因为人生还有太多的烦恼、缺陷,对生命未来还没有任何把握,有什么资格乐观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乐观者”在遭受挫折后,往往一蹶不振,性情大变。可见,这种乐观只是假象,是某一阶段的特定表现。如果只是因为外在境遇而导致的乐观、悲观,都是片面的。而中观属于如实观,即如实、客观地看待人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变化。

问:很多人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答:乐观或悲观,主要和我们的性情有关,和成长经历有关,和思想深度有关,更和世界观及看待问题的角度有关。悲观发展到极致,往往会走上绝路。很多哲学家、艺术家,都是在声名卓著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们找不到人生意义,找不到未来归宿,也没有宗教信仰作为支撑。可见,悲观或乐观与物质条件没有必然联系。物质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是表面的,容易改变的。精神层面的问题,才是深层的,决定性的。

问: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和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答: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的心理轨道。所以,我们要壮大正面情绪的力量,就像以增加体质来对抗疾病干扰那样。一是面对它,想想是哪件事令我们痛苦。狭隘的心是无法承受伤害的,这就会形成巨大的心结。其实,真正伤害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心结,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某件事。许多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结,一旦产生作用,我们马上就被它抓住,一头扎进痛苦中。现在,我们要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将问题重新思考一遍,再思考一遍,一直思考到你觉得这其实没什么,然后把它放下。若能这样,即使还不会马上忘却这件事,但它能造成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当然,还有更高的办法,就是当下解决。因为心有制造烦恼的能力,也有当下解除烦恼的能力。一旦将这个能力调动起来,烦恼就像雪花落入燃烧的火炉,立刻会自动化解。这是比较高明的用心方法,多数人可能一时用不起来。

同类推荐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往事百语(三)

    往事百语(三)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

    《刘法慈心解心经》是在刘法慈讲解《心经》的讲稿的基础上,经过后期整理而成的。这部书,不是讲解经典的知识,而是传播经典的内涵。这部书,不仅拥有广度和深度,更是把经典的智慧带人生活,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喜乐。这部书,不只是让我们理解《心经》的文字,更是通过文字的奥义看到我们自己的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们反观自照,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觉悟自我。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经”。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下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狩天时代

    狩天时代

    从小部落中走出的少年,他将如何面对大千世界的波澜壮阔,又将如何参与到诸王称霸的洪流,孤身一人对敌神灵后裔,他又将如何创造不败战绩。在这神灵绝迹的时代,且看他演绎狩天封神的传说!
  • 金阶砌玉香

    金阶砌玉香

    一个是不染尘俗的公主,一个是年轻却已经尘霜藏心,智谋无双的太傅。
  • 焱玄天

    焱玄天

    这是一个神奇的大陆,大陆中的人们已经将火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火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部分。弱肉强食,被收留的孤儿刘枭脱离了家族之后命运会如何呢……
  • 我的原始玄幻世界

    我的原始玄幻世界

    这个世界,人类的文明刚刚诞生,大地被各种凶兽占据,海洋还是未知的处女地,魔法的光辉尚未闪耀,神明更是还在信仰之中逐渐孕育,这是一个原始的玄幻世界。当齐林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注定改变,不过被改变的还有齐林自己。站在地球文明的角度去观看这个玄幻世界的发展,让我们一起探讨玄幻世界的初始状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司养成记

    阴司养成记

    阴阳师秘传术法炼尸术,是一种“养尸”之法,亦正亦邪。炼尸术以场地材料来决定炼出之尸的作用,如果遇到阴命之尸,可以炼制成传说中的……我一直以为的阴尸。……我在医院找到工作,本以为可以安居乐业,出生平凡的我祖上既没有阴阳传承,也没见过鬼神,哪里知道一切玄妙的事情突然就接憧而来。故事,从那一具女尸送到太平间开始……
  • 恐怖的十二名女生

    恐怖的十二名女生

    两年前,罗印中学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07宿舍十二名女生死在火中,从此学校怪事频发,那栋宿舍楼也就此成了空楼,如今,这栋宿舍楼怪事再起,究竟这栋楼里有着什么秘密,那十二名女生的死因又是为何,在她们的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和楚玉最终能否在一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比甜糖更加甜

    你比甜糖更加甜

    江路以为小姑娘真的跟表面看起来的一样乖乖的,软软的,还甜甜的一刻也不愿意起松开自己的小姑娘但是后来才发现,他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已“敢动老娘的男人,不想活了?”
  • 一把剑,砍翻诸天

    一把剑,砍翻诸天

    在家人眼中他是一个倔强少年,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武疯子,在同龄人眼中他是一个蠢才!吴天只想用双拳横推一切,一力破万法!!!在他眼中横练才是男儿本色,可现实里他却被坑上了剑仙之路。于是一个脑子里只有肌肉梦的男人手持一把剑砍翻了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