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49800000006

第6章 写诗漫谈(2)

无论是写诗还是读诗,都不能忽视诗的意境。什么是诗的意境呢?我们不妨做如下分析:诗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现实生活又是纷繁复杂的、变幻不定的。诗不能把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照搬过来。诗对于现实生活必须有所选择和剪裁。有选择和剪裁就要有创造,必定要体现作者的情意,因而才能给人以新鲜有趣的感觉(有创意,有情感)。生活物景与作者情意的媾和,便构成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情意(意)与客观生活的物景(境)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按诗反映生活这一点来说,其他艺术也是相同的,所以意境不独诗歌所具有,是任何形式的优秀文学作品所共有的。诗歌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诗则更重意境。从艺术的角度讲,没有意境就没有诗歌。意境是衡量诗歌高下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诗之帅也!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独步千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有气势了!意境太高远了!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所见景色。景象壮观,气势雄浑。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用短短十个字,既富有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描述了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读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到胸襟为之开阔。首句写遥望一轮红日,向着一望天际、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西沉。次句写楼前下方黄河奔腾而来,向着远方的大海流去。在这里,诗人虽然看不到大海,但他的目光随着黄河的流向而去,更增加了诗的画面空间。诗的后两句,即景生意,把诗篇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2012年4月16日)

由《绒花赞》的含蓄说开去

2006年元旦,我创作了《绒花赞》这首写给灵武羊绒工业园的诗:

天边白云飘进园,

化作绒花到车间。

千针世上添锦绣,

万线人间系暖寒。

河朔绒柔情切切,

灵州人好意绵绵。

织女丝牵天河水,

牛郎喜换玳瑁簪。

最近又读到这首诗,觉得诗的后两句写的还是比较含蓄的。如果把“织女丝牵天河水,牛郎喜换玳瑁簪”,写成“织女丝牵郎君心,牛郎快穿羊毛衫”,则无味也!如这样写则少了好多东西,少了含蓄,少了想象,少了内涵(少了定情物,少了故事),少了诗的气势与气势美。在这首诗里“丝”是双关语,除了丝织的意思,还有情思之意。牛郎喜换是高兴地换下玳瑁簪,用什么来替代呢?留下想象,肯定是羊绒衫了。玳瑁是龟类动物名,甲壳可作装饰品。玳瑁簪,在古代是和爱情有特殊关系的物品。如果说,玳瑁簪是古时候的定情物,那么现今的定情物也该是羊毛衫了。

“好花看到半开时”“诗贵含蓄”。诗歌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通过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内涵,而又始终不露筋骨,总是叫人寻味无穷。

所谓含蓄美,也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直通通地流露出来,而是藏而不露,通过旁敲侧击、委曲婉转地衬托而暗示出本意,或用凝练的语言概括生活,引人深思,获得启示,产生美感。

让我们看朱熹的《观书有感》,诗中无一字写读书,但通篇讲读书。读书是“活水”的“源头”。用明朗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读书的感受。

古典诗歌精练含蓄,自不待言。新诗也同样讲究文约意丰,含蓄蕴藉。如,韩瀚的小诗《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本来,生命的价值是很抽象的,但诗人通过“生命的天平”这个艺术形象的巧思与叙写,就使张志新的献身精神,在对比中显示出很高的价值:为真理而献身虽死犹生;苟活者,虽生犹死。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张志新的赞美之情。如果诗人直通通地吐露出来,或向读者高呼:“张志新是党的好女儿!张志新虽死犹生!”这固然直截了当、干脆利落,但也就失去了这首诗的“重量”,没有了诗味。一般来讲,精练的语言都是耐人寻味的,而诗又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因而也就自然会表现出诗的含蓄美。

提到含蓄,就不能不说说明朗。含蓄与明朗似乎是矛盾的,但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一首具有含蓄美的好诗,它的深广内涵又是依靠明确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就本质而言,是明确的,叫人思而得之,而不是把诗写得扑朔迷离,吞吞吐吐,含糊其辞,故弄玄虚。说一半留一半,是说谜语让人猜,这就不是含蓄,而是含混、模糊、晦涩了。

最后,我用诗人流沙河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但愿我的明朗不要成一锅清水,但愿你的含蓄不要成一桶糨糊。”

(2011年4月18日)

——由《咏灵武长红枣》谈灵感

2005年10月,我在《银川晚报》上发表了三首写贺兰的诗。一次开会,灵武的同志对我说,你也不写写我们灵武。的确,灵武人杰地灵,要写的东西很多:有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有优秀教师王有花,有羊绒工业园,有长红枣,等等。带着这个“任务”,我想写写羊绒工业园和长红枣。但真正写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也没有写出一首满意的诗来。2006年元旦的早晨,我突然来了灵感,当即写下了《绒花赞》和《咏灵武长红枣》这两首诗。《绒花赞》用古体写,《咏灵武长红枣》则用自由体写,现抄录如下:

黑里透着红,

红里透着黑。

脆得滴溜圆,

圆得滴溜脆。

人说你是红玛瑙,

又说你是天然翠。

说你能补血,

说你能延岁。

人间有此美味果,

何羡瑶池蟠桃会。

这首诗从长红枣的外观和质感写起,继而写它的功能,最后用了一个对比,夸赞长红枣“人间有此美味果,何羡瑶池蟠桃会”,写得还算活泼吧!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我在电视大学学习《文学概论》时的情景。那时,学员们坐在一个教室里,看着书,听着录音。灵感是专门放一讲来讲的。大致还记得“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是周恩来总理讲的。简单地说,灵感就是一个念头,一个火花。灵感的到来常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不是艺术家想让它到来,它就到来的。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你迫切地盼望它到来,但它却始终不来。有时在无意之中,它却涌上你的心头。

一是说灵感光顾那些有思想准备的人。积极思索,灵感光顾。细想起来,我写《咏灵武长红枣》也是思谋良久,偶然得之吧。

二是说丰厚的生活积累,是灵感产生的温床。“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语)。积累如干柴,灵感似点燃。

三是说宁静弛懈(心理状态),灵感敲门。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来写作,往往会有优美奇特的艺术构思,会出好的作品。

四是说灵感突然降临,稍纵即逝,要抓住。有的作家身边离不开小本子,有了念头就随时记下来。有的作家灵感来了,半夜起来写作。总之,不能让灵感跑掉。

(2011年5月8日)

《国槐》的写作角度及其他

国槐被确定为市树后,勾起了我写写它的想法。国槐是一种植物,是一种树,怎么写呢?我感到难度很大。后来我想到国槐在银川多为行道树,那就从行道树的角度写吧。这样,这首诗就产生了。“一城绿树半城槐,我们国槐哟,就守卫在人行道上。”国槐俨然成了一个个战士。

在这首诗里,恰当地处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离不开阳光和水,这是植物(树)的共性,而“把霓虹灯欣赏”则是城市行道树的个性,野外的树是没有这个眼福的。北方树的共性,夏季叶是绿的,秋季叶是黄的,冬季叶落,“裸露着身体”。国槐的个性是“如卵的叶片”“蝴蝶般的花冠”。如果没有个性的描写,那么这首诗就不能叫做《国槐》了。也可以说,观察与思考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2011年4月22日晨)

从《李双成赞》的比兴说开去

2006年初,我创作叙事长诗《李双成赞》时,首先想到的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贺敬之的《回延安》。这两首脍炙人口的诗,我小时候就读过,有些句子还能背出来。在创作过程中,我又专门找来拜读。这两首诗都是用信天游形式写的。我主要学习这两首诗的“比”“兴”技法。

古人称“风雅颂,赋比兴”为六艺。其中“风”“雅”“颂”是诗歌的形式,“赋”“比”“兴”是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法。赋,直陈其事,不加修饰,多用于叙事诗。比,即是比喻。兴,即是兴起,也就是从一物一事来引起情思,一般用于诗篇的开头或一个章节的开头。“兴”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形式:

一是单纯地引起下文的,上下之间往往只有音律上的联系,而无内容上的联系。如《王贵与李香香》中的“朝霞满天大火烧,崔二爷从后门溜跑了”,前后只有韵脚上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有内在联系:“天上无云地下旱,过不了日子另打算”,以上句农民的困境引起下句农民的“打算”。

“兴”的另一种形式是兼含比喻。以比起兴,兴中有比。《回延安》中的“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就是比兴连用,以树梢、树枝与树根不可分离的关系,引出山水与人的亲密关系;用羊羔羔与母羊的骨肉之情,引出自己与延安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比兴互陈,言浅情深。

赋比兴,实质上都是形象思维的方法,而且常在诗里结合起来运用。做诗不明赋、比、兴,犹如中医不懂望、闻、问、切。

我写的《李双成赞》,也多处运用了比和兴的写作技法,摘录如下:

精尻子娃娃爱玩泥,双成长在农村里

羊羔羔吃奶跪着腿,有空就把父母陪

池塘的莲藕湿地的蛙,双成心里牵挂着家

车上的锣鼓马脖子上的铃,走到哪里都响当当

泰山顶上的大树六点钟的针,双成是顶天立地的人

(2011年8月5日)

——《领导是冒号》的自我质疑

“领导是冒号,后面跟两点。两点是竖起来的眼睛。”这是我2010年2月创作的《领导是冒号》中的句子。写这首诗纯属偶然,是受了牛群相声中的台词“领导,冒号!”的启发。大家都知道,给上级打报告、递申请,都要在领导的称谓之后,跺上两点。这两点是紧跟领导的。冒号的两点是一上一下,那就比作竖起来的眼睛吧!

有了这眼睛,文章就好做了。“一只向上看,一只向下看。上看方针和路线,工作干不偏。下看基层和群众,有没有困难。”这样,一个好领导者的形象就出来了。那么,差劲的领导又是什么形象呢?“一只睁着眼,一只闭着眼。只顾溜上级,群众死活他不管。这样的领导是个别,满眼权和钱。”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一个领导者的评价,群众最有发言权。所以,诗的第三段写道:“领导是冒号,后面跟两点。两点是群众的眼睛。”

诗是与想象分不开的。把冒号想象成“竖起来的眼睛”“群众的眼睛”,可能就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吧!

这首诗写成后,我又逐摸,这是诗吗?

一是似乎我是在用诗来说理,这首诗有诗味吗?如果是在说理,那么有理趣吗?用诗来说理,要通过具体景物,通过形象才行。这首诗里有形象吗?

二是似乎我是在发议论。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的。那么诗中能不能发议论,或类似议论的说明呢?有文学理论者认为,在适当的场合,用合适的手法,诗是可以发议论或说明的。

有《诗词例话》曰:诗里有形象描写,这些议论和形象描写是结合的。这些议论不是概念的,是通过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的,用诗的语言说出的。诗理如此,我也是在学习中。《领导是冒号》到底怎样,我也说不准。不管怎样,别人没这么写,我这么写了,也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吧!

(2011年4月22日晨)

——我眼里的好诗

我国是一个具有诗歌传统的国家,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歌遗产。从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开始,自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历代都出现过优秀的诗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丰富了我国的诗坛。长期以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深受人民喜爱,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屈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妇孺皆知;《静夜思》《登鹳雀楼》《悯农》等诗篇,家喻户晓。有人曾问我,什么是好诗?我回答不了。但我认为:家喻户晓的诗肯定是好诗。好诗用文学理论的话说,就是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一致,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好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好诗给人以启迪和教育。

好诗是众多诗中出类拔萃的诗。

好诗才能得以流传。当然,在当今时代信息量忒大,好诗也可能被埋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但好诗终归是好诗,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

那么,什么是好诗的标准呢?何况有的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标准又有谁来制定呢?何况现今诗坛流派众多,鱼龙混杂。我觉得有些诗,大家公认就是好诗。那么,我眼里的好诗是什么呢?我自己概括了几点,不一定对,供参考:

一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诗歌所表现的内容应是我们这个民族一贯倡导的,一贯遵循的东西,就是说是一个主导的东西,真善美的东西。我们要内容健康的不同题材、情思、风格的好诗。

二是有趣味的,艺术性强的。遵循了诗歌艺术规律,耐人寻味的。有的诗像凤梨,一进嘴就甜;有的诗像橄榄,愈品越有味;也有的诗像铁球,到嘴里硬邦邦的;也有的诗像没熟的柿子,到嘴里生涩涩的。

同类推荐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选

    李商隐诗的隐秀特征,在感情表达上细腻而又深沉,在脉络节奏上婉曲而又缓慢,在语言色彩上哀艳而又清丽,在吐字音响上又往往表现为低抑而又沉郁。故其言景物则如笼晓雾,抒感怀则如在梦境;以喻声音,常似有似无,不绝如缕,以比色相,则有如镜中之花,相中之色,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 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本书是散文集。取材生活,以小见大是这本散文集的最大特色。颜夕溪文风清雅,善于捕捉美好的瞬间;禹鼎侯思维跳脱,敢于探索人性的本质。虽是合集,但风格差异化的互补恰好形成了一种天然的默契。生活的点滴见闻,连缀成作者对生活的讴歌与赞美。恰如其名:玉兰花开,芬芳自来。贯穿全书的是对亲人、恋人、朋友的爱,是对生活与生命的爱,是对一草一木的爱,是一种直抵生命、人性和自然的探求。文风唯美灵动,在质感的文字里清香悠远,如兰似菊。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青春呓语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散文佳作。他们或在菲菲细雨中孤自吟唱,或在浪漫的暮春时节做着一帘幽梦,他们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充满无奈与惋惜,他们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怀着无限眷恋,他们遥想他乡的朋友,他们思念远方的双亲……他们的笔调或轻灵,或俏皮,或沉着,还或者富有哲理,无论如何,总有些油盐酱醋蕴含其中,让人几多回味,几多思索。
热门推荐
  • 文成公主传

    文成公主传

    他是长安翩翩佳公子,和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也曾一纸婚书,许诺白首不相离!可种种情深,抵不过一道圣旨!和亲远嫁,生离死别,他亲手把她送入别人的怀抱,又悔恨不已,生死追随。他是雪域高原的战神君主,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他爱她怜她,更恨她心里有别的男人!
  • 灰的一生

    灰的一生

    “你有梦想吗”“当然”“是什么”“你以为是什么”“?”“可能你5年前问我我会说,我想让全世界都听见我的歌声,但是现在,没有压力,简单并快乐,有一个非常爱你的人,成为了我最向往的生活”
  • 狐仙正传

    狐仙正传

    德至鸟兽,则狐九尾;绥绥白狐,九尾庞庞;世平则出为瑞也。带着记忆转世重生为白狐,感天地玄奇,窥人间声色,寻仙问道。——————(不喜勿喷,自由的离开就是了,各自安好!谢谢!)
  • 反骨修仙

    反骨修仙

    平淡生活的李凡,脑后反骨产生变异,穿越异界。每一个反骨之人,代表身怀一道违逆天地的规则!他,自小无父无母!他,依靠变异的“反骨构造”,收集规则,与天地为敌!反逆!从修仙开始——————————PS:竹管新书,请各位新朋老友投票收藏。
  • 绝代天尊

    绝代天尊

    问鼎苍穹绝代巅峰
  • 人族行

    人族行

    如果说,人类是最聪明的物种,那么人类恰好也是最羸弱的。大时代序幕的拉开,人类即将走向灭亡,那些义无反顾的人,那些波澜壮阔的壮举,那些热泪盈眶的一幕幕,却昭示着:我人族,不可欺;我人族,亦有骄傲;我人族,敢与天地叫板。
  • 过眼云烟不及你一人

    过眼云烟不及你一人

    他和她第一次相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一段虐恋该如何收场,该何去何从呢?
  • 任弼时与湖南

    任弼时与湖南

    全书记录了任弼时在46载春秋年华中,发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中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范仲淹的先忧后乐精神,学习现代民主科学的人文精神,创造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的骆驼精神,发扬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为党和人民留下了取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本书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任弼时的坚强党性和革命精神,赞扬他是党和人民的骆驼。
  • 神之女王成长计划

    神之女王成长计划

    千万年前女主创造了这个世界,男主一直都在女主后面看着这个世界的出显,因为某些事情女主变成了一个蛋被一个美丽的花包住。千万年后男主在见女主。本文一对一。(男主强女主更强)觉得好看就打点赏呗!!
  • 婚过来,婚过去

    婚过来,婚过去

    女金领与传媒大亨之战,祸及自身,殃及家人。斗公公、战小叔、败小姑,彪悍女勇闯豪门,收“夫”之路囧囧有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