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08100000031

第31章 明初河套边外的蒙古人(1)

明代初年,元顺帝退居漠北之后,残元内外交困,君弱臣强。原有帝位之争的潜在矛盾与漠北部族力量消长的实力对比变化结合在一起导致君位传承逐步走向混乱。皇位觊觎者开始利用各种时机弑君篡位综合薄音湖《关于北元汗系》(《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本田实信《早期北元世系》(宝音夫译《蒙古学信息》1986年第2期)以及白翠琴《瓦剌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论著考证,列举洪武、永乐时期北元——蒙古汗位的承袭变化如下:

1.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忽必烈系)

2.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洪武三年~洪武十一年,1370~1378,忽必烈系)

3.脱古思帖木儿(即买的里八剌,洪武十一年~洪武二十一年,1378~1388,忽必烈系)

4.卓里克图汗也速迭儿(洪武二十一年~洪武二十四年,1388~1391?,阿里不哥系)

5.恩克(洪武二十四年~洪武二十七年,1391~1394?,阿里不哥系)

6.额勒伯克(洪武二十七年~建文二年,1394~1400?,忽必烈系)

7.坤帖木儿(建文二年~建文四年,1400~1402?,阿里不哥系)

8.鬼力赤(建文四年~永乐六年,1402~1408?,窝阔台系)

9.本雅失里(永乐六年~永乐九年,1408~1411?,忽必烈系)

10.德勒伯克(永乐九年?,忽必烈系)

下略,更加剧了漠北政治势力的不断离散和重新整合,也严重削弱了北元汗廷的凝聚力,促使不少蒙古部族集团南下降明。从而在洪武朝到永乐朝的北边边塞出现了一批批蒙古人归降的浪潮关于明代蒙古降人的研究,主要有宝日吉根《试述明朝对所辖境内蒙古人的政策》(《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王雄《明洪武时对蒙古人众的招抚和安置》(《内蒙古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邸富生《试论明朝初期居住在内地的蒙古人》(《民族研究》1996年第3期)、刘冠森《明朝初期中国内地蒙古人的住地和姓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彭勇《明代“达官”在内地卫所的分布及其社会生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奇文瑛《明洪武时期内迁蒙古人辨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高寿仙《明代北京及北畿的蒙古族居民》(《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4年)。

在涉及这一时段明蒙关系的历史记录中,间或遇到“塔滩”地名,检诸各种地志,并无明确注记,进而长期为世人所忽略。少数古今学者的论著虽偶有提及,如清初顾祖禹认为塔滩蒙古人曾活动的不老山“在(宁夏)镇北塞外”[清]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卷六二,第2688页。;日本和田清也有“塔滩在宁夏边外”[日]和田清著,潘世宪译《明代蒙古史论集》上册,第10页,注释②。这样的简单说法,但均语焉不详。于是,塔滩地望在研究者的印象中被朦胧的置于甘肃、宁夏塞外。

洪武至永乐时期河套边外活动的塔滩蒙古集团很少与明朝的西北驻军发生冲突,双方关系长期较为融洽。永乐朝,塔滩地区的蒙古部落大规模降明后,被就近安置于甘肃、宁夏境内,为明守边。其中多数降明蒙古将领跟随明成祖征讨沙漠,或巡守边境,立有战功,得到了明朝的信任和封赏,迅速融入明朝军事体系中,卫所带俸,世袭武职,直至明末。这些对理解从洪武朝中后期到永乐朝河套北部边境相对安定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明初塔滩地望

一、记载“塔滩”材料的辨析

明代“塔滩”一词最早出现于洪武四年(1371)闰三月,相关材料的显现一直延续到永乐年间,前后相继约四五十年。此外,史料中对塔滩的记载又有宁夏塔滩、陕西塔滩、东胜塔滩、河北塔滩、白寺塔滩,还有塔滩里[明]陈诚著《竹山文集·序二》,(兰州)甘肃省图书馆藏嘉庆刻本。等种种异称,莫衷一是。在缺少相关地志明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对《明实录》中有关记载的辨析进行探讨。

搜检《明太祖实录》,可钩稽出语涉“塔滩”的材料约有8条,摘录如下:

(1)“戊寅,命故元降臣脱列伯赍诏往甘肃塔滩等处,谕元臣宝咱王。”《明太祖实录》卷六三,洪武四年闰三月,第1207页。(洪武四年)

(2)“大同卫奏:故元平章魁的斤与其兄知枢密院事帖木儿等十四人率其部属千余自东胜塔滩之地来降。”《明太祖实录》卷六五,洪武四年五月,第1230页。(洪武四年)

(3)“上谕中书省臣曰:亦纳失里、喜山往塔滩之地,收集其部众。”《明太祖实录》卷七〇,洪武四年十二月,第1311页。(洪武四年)

(4)“太仆寺丞梁埜僊帖木儿言: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行中盐之法,可使军民足食。从之。”《明太祖实录》卷八一,洪武六年四月,第1457页。(洪武六年)

(5)“官山卫指挥同知乃儿不花叛入沙漠。大同卫指挥使周立率大同、振武等卫将士讨之,追及白寺塔滩,获其辎重,乃儿不花遁去。”《明太祖实录》卷一〇五,洪武九年四月,第1762页。(洪武九年)

(6)“故元国公九住寇陕西塔滩之地。陕西都指挥司发兵击之,追及於三不剌,获九住及平章不荅失里等四十人,余众遁去。”《明太祖实录》卷一〇六,洪武九年五月,第1768页。(洪武九年)

(7)“乙卯,河北塔滩达达将校掌家奴等五十五人来降。”《明太祖实录》卷一〇八,洪武九年九月,第1803页。(洪武九年)

(8)“甘肃塔滩里长史马哈沙、怯失迭力迷失等来朝,贡方物。”《明太祖实录》卷二二〇,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第3226页。(洪武二十五年)

其中除去“白寺塔滩”尚无法证实其大致方位以外,其他与塔滩相连的地名均不难理解。对第一条材料而言,从地名关系上看,也可断句为“甘肃、塔滩等处”(其余同例),更为明晰、合理。当然即便就是“甘肃塔滩”,也与其他材料并无矛盾,因为明代地方一级军政区划中没有甘肃,甘肃行省的首创在元代,宁夏是其组成部分,所以甘肃塔滩、宁夏与塔滩的关系都可归入明初陕西塔滩的范畴中,而甘肃塔滩的说法只不过因袭了元代甘肃行省的旧称而已,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宁夏与塔滩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同样,东胜州(旋改东胜卫)属于大同都卫(后改大同都司、山西行都司),“东胜塔滩”又将山西行都司与陕西结合在一起。山、陕两布政司的结合带大体沿黄河展开,排除山陕黄河峡谷之外,剩下的就是河套北部地区,于是塔滩在东西方向上的位置遂被圈定为介于西起陕西宁夏卫,东到大同东胜卫之间的地带。

剩下在南北方向上塔滩位置还存在着河套套内、套外之别。河北塔滩的说法明确排除了河套内的可能性,洪武六年(1373)四月梁埜僊帖木儿奏报也证实塔滩应在黄河以北注:这段话又见于《明史》、《国榷》,词句略有不同,唯《明史》删节太过,不得要领,今从《实录》文。“黄河迤北”说明塔滩地处河套之外,“舟楫通行”则更明确了塔滩离黄河不远。这样,塔滩所处范围大致可确定为宁夏以东,东胜以西的黄河北岸靠近黄河的地区。

至于“船城”,众书于此处极为费解。如果理解为“四川西南至船城”,则与塔滩相距八百里之说就要将塔滩大约放在川陕交界处,与“黄河迤北,宁夏境内”相左,文义不通,很不合理。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若文本本身无误,则此处“四川”并非常规意义上的四川地区,它和船城一样都应位于宁夏境内黄河沿岸。二、《明实录》本条所记之“四川”或为传抄错讹,可能是“某州”,则文意可通。元代“迭烈孙路”在宁夏境内灵州境的黄河边设有渡口,这个渡口大约就是所谓“船城”。诚如这一解释,那么梁埜僊帖木儿的建议就成为解决“塔滩”地望的突破口。但是这样考虑,尽管逻辑上讲得通,仍需要有相应的史料支持方能合理化,即由于洪武六年材料本身在地理方位上的不确定性,使得据以确定“塔滩”位置变得很难令人信服。因之,有必要首先将这条史料的模糊之处梳理清洗。

二、塔滩地望的确定

据《经世大典》载:

“纳兰不剌仓。(至正)二十六年(1289)十二月二十日丞相桑哥、平章阿鲁浑、撒里等奏纳兰不剌建仓。宁夏府粮船顺流而下,易于交卸;忙安仓粮虽是泝流,亦得其便。迤北孔居烈里、火阿寒塔儿海里、镇海等处住冬军人及和林送粮俱近,进呈仓图。上从之。

塔塔里仓。英宗皇帝至治元年(1321),河东宣慰司委官朔州知州荅里牙赤言,塔塔里诸屯田相视,议拟各项事理就差荅里牙赤计,禀中书省准,下兵部移文枢府,逐一开具于后。

纳怜仓见于屯田近南,黄河北岸,内有正教东西廒房二十一间,缘其空闲,已行呈索,于空闲仓房周围拨地三十亩,作赡仓地甚便。委官议纳怜平远仓既近黄河口十里,西即经行要冲。屯田所种禾稼其旁近,上年屯军所收子粒,见贮本仓。如蒙大同路委官与东胜、云内二州正官,于军销钱顾夫买物修之,拨付万户府贮粮。较移拆忙安仓所费十省其九,公私俱便。兵部议准所拟,照会枢密院、兵部,依上行之。

忙安仓去黄河颇远,运粮不便,已别建新仓,其旧仓今空闲。如令河东宣慰司拆移前来贮粮便。委官相视,忙安旧仓二十一间,墙壁倒塌,木石俱全,砖瓦三损其二。若移此仓,则陆地相距屯田故城七百余里,可用车千余,约费脚直五千余定。至彼又须添补木瓦诸物,亦不下五千余定。若黄河运载,至忙安仓南,三十里陆路才至渡口,泝流一千里,约费万余定。

至纳怜平远仓复行十里入陆,至旧新安州又七十里。黄河殊无往来客舟。虽有逓运官船,每处不过三十五艘,椂檩长短不一,实难装载。况其地寒早易冻,必候下年方可行工修理。况兼委有妨碍,既纳怜平远仓已拟修理,拨付屯田万户府。忙安仓难拟拆移,不惟省费,亦免劳民,兵部议准拟。屯田万户府仓敖廨宇,本府与所委官那海等议,合于兀郎海山下旧新安州故城内建,四向立屯为便,拠合用物料,照会河东宣慰司早为建造。相视兀郎海山下旧新安州故城,方围七里,并无人烟。黄河沿路,别无村疃,西至宁夏路七百里。若修上项公廨,合用木植,令宁夏计料收用买,顺流运至古城,或于纳怜平远仓募夫匠建立,诚便。兵部议准拟。省照以旧新安州古城内建屯田万户府公廨,不见间座数目、合用物料,遂其事。”《永乐大典》卷五七一一所引。

通过上引材料可知:

其一、《经世大典》中提到的塔塔里仓应为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后新建存储塔塔里屯田子粒的官仓。根据文意则塔塔里屯田万户府也被移置于原新安州故城内,塔塔里仓与万户府公廨同地。这样就可以将塔塔里屯田万户府、塔塔里仓、新安州三者合并为一地。由此溯黄河而上,“黄河沿路,别无村疃,西至宁夏路七百里”。换言之,就是从所谓塔塔里屯田万户府或新安州水路至宁夏府(今宁夏银川市)的距离为700里,那么,万户府或新安州的位置应在今后套平原上。

其二、王颋先生考证说新安州为西夏设立,靠近西夏兀剌海城和元代兀剌海路,地点应在“今内蒙古五原县或乌拉特前旗境内”王颋《兀剌海方位探索》,载《历史地理研究》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第130~139页。先放下新安州的具体位置不论,就当时新安州的情况来看,此城在西夏被蒙古灭亡后,可能废弃不用,所以才有“古城”、“故城”、“方圆七里,并无人烟”之说。同时又将塔塔里屯田万户府所在上溯到西夏时期新安州城。

其三、宁夏路西南沿黄河90里正是灵州,则从塔塔里屯田处至灵州的水路距离应为800里,与梁埜僊帖木儿所言“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四、忙安仓与屯田故城间的距离:陆路距离700多里;黄河水路距离至少1030里。从水、陆距离的差距可见两地间陆路捷直而短,反观水路却迂曲而长。将这一情况落实在后套地区的交通地理实境上,以对应的黄河河段来确定屯田故城与忙安仓的位置关系似应得出如图9所示。其中A点对应的是忙安仓、B点对应的是屯田故城、C点是黄河拐点;AC和BC连起来构成忙安仓到屯田故城的水路线路、AB则属于忙安仓到屯田故城的陆路线路,于是水旱两路形成了这样一种三角形的地理位置关系。

从图示上看忙安仓与屯田故城的陆路距离当是在鄂尔多斯高原内部的通道。以今日情况视之,则经涉沙漠,并非理想坦途。然而自西夏至元代屡有西南——东北方向穿越高原的通道记载,如《西夏地形图》[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卷首所附。另前苏联列宁国家图书馆藏《西夏地图集》所载之顺序为:马练驿、吃啰驿、启哆驿、卒李驿、瓦井驿、布袋驿、连袋驿、陌井驿、乳井驿、咩逋驿、梁口夌驿、横水驿。、元代西人游记均属确证,正是至少在元代灭亡之前,这里一直延续和使用着类似的便捷通道。

同类推荐
  • 秦吏

    秦吏

    战国之末,华夏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天生世卿。有人贵为公子。他却重生成秦国小卒黑夫,云梦秦简中的小人物。为免死于沟壑,为掌握自己命运,他奋力向上攀爬。好在,他赶上了一个大时代。六王毕,四海一!千年血统,敌不过军功授爵。六国豪贵,皆被秦吏踩在脚下。黑夫只想笑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取百越,北却匈奴,氐羌西遁,楼船东渡。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在他参与下,历史有何改变?秦始皇固有一死,天下将分。身为秦吏,又当如何抉择,是推波助澜,还是力挽狂澜?
  • 榆关悲歌

    榆关悲歌

    《题山海关》苍茫渤海地,远岫立城台。瘦马西风烈,残阳古道折。红颜哭乱世,赤血染金戈。注定家国破,冲冠又奈何?新浪微博:米罗Carol
  • 写轮眼乱入三国

    写轮眼乱入三国

    并非完全按着历史的走向走,说不定刘备还没创业就死了呢,看我心情
  • 直播昏君日常

    直播昏君日常

    小主播穿越成了大昏君!亚娜鲁瓦!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昏君?哥哥我没经验啊,怎么办?直播还在呢,热心的网友随时提供帮助!
  • 宁海十六大未解之谜

    宁海十六大未解之谜

    本书内容包括:宁海为什么又叫“缑城”;宁海古县治变迁之谜;岔路“真子飞霜”铜镜之谜;李白笔下的“天姥”是否在宁海境内;唐诗中屡屡提及的“桐柏山”是否为宁海桐柏山等。
热门推荐
  • 战神小医妃

    战神小医妃

    元国公主死后重生成燕国小神医胡依依,她要替冤死的神医阿爹复仇,更要扶持自己的小皇弟重夺元国皇位,这很难哦,那就一步步慢慢来!
  • 水浒之英雄前程

    水浒之英雄前程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外贼入侵,内忧不止,朝廷无能,山寨林立,不求思变,便即无路,清风寨副寨主小李广花荣屈居庸人之下,励精图治,广纳人才,斗智斗勇,终于位极人臣,但他无意江山,只求家国,因而独辟蹊径……
  • 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生活是美好的,千万别辜负生活的美意,所以我们应用一颗真诚的心来认真对待它,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固守自己那片狭小的天地,伸出你的双手,拥抱阳光里的春风,你会发现:人生别样美好。一则故事,激励人心,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本书将让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书中收录的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有的睿智凝练,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每篇故事都在向人们阱述一份美好的情感、一种人生的意义。
  • 紫藤花雨

    紫藤花雨

    从和他成同桌起,每天少不了争吵。从和他一个组起每天少不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可谁又知道,在这个属于我们的青春里,喜欢一个人是情不自禁的,爱上一个人更是不由自主……在这似水的年华里,他还会在记忆里吗?
  • 庄周梦蝶之异世界

    庄周梦蝶之异世界

    世人都说,他们是三无人员,你是三级残废。那要是没存款,没楼房,没有车,没身高,没长相,这要怎么说,郭武文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可是,有一天郭武文把梦境中的跑车,法宝,金条带了出来。从此过上了逍遥快活的生活。
  • 秦先生白小姐

    秦先生白小姐

    沅汐你可能不知道我是喜欢你,才把你娶回家的。深夜里的秦淮望着床上娇小的背影暗想。“秦淮,我明知道你不爱我,可我还是要嫁给你,因为我爱你”白沅汐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想着
  • 伴月使者之巫师墓

    伴月使者之巫师墓

    《伴月使者》一本书掀起尘封多年的秘密,探险永无止境!
  • 古罗马[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古罗马[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打开古代欧洲地图,在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环地中海一带,赫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古罗马。说起古罗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旷世武功。500年中,这个台伯河畔的蕞尔小国,用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东征西讨,渐次征服周围地区,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诚如爱伦·坡诗中所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罗马流风所及,其恒久的穿透力一直影响到今时今日。正所谓成败易变,功业相反,强横一时的罗马帝国最终在内部的骄奢淫逸和外部西方蛮族与匈奴人的夹击之下,像轻烟一样从欧洲的版图上消失了。留下就只有那历尽沧桑的断壁残垣傲然挺立在风中,向人们诉说着这个老大帝国的昔日辉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外道

    外道

    诡异现世的远古遗迹,星空彼岸的修真星球,一场神秘的血色传送,卷起这大时代的浪潮!这是偶然的邂逅,这是注定的邂逅!PS:书名“外道”与佛教用语“外道”并无关联。(已完本150万字作品《文娱高手》,绝不太监!群47358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