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74000000020

第20章 传统体育体制向公共服务体制转型分析(二)(1)

5.1体育竞赛体制的市场化转变

5.1.1传统体育竞赛体制的特征及缺陷

竞赛体制指运动竞赛管理的机构设置、责任、权利和利益划分等组织体系及有关制度。其包括:各层次体育竞赛的级别定位、竞赛参赛办法、竞赛承办制度及竞赛管理等。完善的运动竞赛管理体制,是运动竞赛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加强运动竞赛的管理提高运动竞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体育赛事由国家投资举办,各省市承办。从组织、策划到资金投入和赛事运行全过程都是政府一手操办。政府对体育赛事的管理采用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家体育机关下达竞赛计划,并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集中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证竞赛计划的实施和成功完成。应该说,这种高度集中的竞赛体制,便于政令统一、指挥便利、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体育自身的不断发展,该体制的缺陷也日益显现:

(1)资金来源单一,财政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拨款是体育竞赛经费的唯一来源,随着竞赛规模的扩大,体育赛事的增多,尤其是现代体育竞赛呈现出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竞赛经费需求与国家财政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突出。

(2)忽视竞赛效益和效率。在该体制下,由于竞赛经费和场地设施由国家提供,体育赛事作为行政计划和政治任务去完成,单纯追求社会效益,很少有人考虑竞赛的经济效益和效率问题。有些地方政府在举办赛事过程中,过分追求排场,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3)行政垄断严重。由于体育赛事由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包办。一方面容易造成政府行政机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致使体育竞赛在很大程度是体育系统内的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体育组织职能虚化,社会各方面兴办体育竞赛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

(4)难与国际接轨,不利于竞技体育发展。例如,在欧洲像奥运会水准的篮球比赛一年有40场之多,而我们与之相比就很落后了。

可见,传统体育竞赛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体育竞赛自身的发展趋势,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与国际通行的现代竞赛管理制度接轨,走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就是要消除条块分割,区域为主的人为屏障,打破户籍制度、代表队制的人事框架,实现以俱乐部运转为主体,以人才流动为条件,以等级联赛为杠杆,以体育市场为基础,以政府调控为纽带的良性循环的体育竞赛体制。

5.5.2我国体育竞赛体制的市场化历程

1986年,国家体委颁布了《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对竞赛体制提出如下改革:

(1)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制度化。

(2)改革全运会,全运会项目按奥运会为重点设置项目,允许行业系统报名参赛。

(3)改革全运会参赛资格办法,实行分级管理。

(4)开放竞赛管理的举办权,提倡社会各界举办各级别的运动竞赛。

(5)全国、省、市、自治区运动会逐步实行条块结合。

(6)竞赛地点与竞赛经费实行计划分配与招标、投标相互结合。

20世纪90年代,国家体委颁布的《关于竞赛体制改革》中提出,对竞赛管理体制改革要将着眼点放在充分调动国家、社会的积极性方面引导项目实体,提高竞赛管理水平,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搞活竞赛经营,发展体育竞赛产业,开辟竞赛市场,实行经营与社会福利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促进竞技体育面向市场,使竞赛得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1997年,国家体委撤销主管项目的业务司,成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竞赛实行分级管理,体育行政部分主要负责综合性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其他各类比赛逐步放开。对单项竞赛则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国家体委要评估竞赛效益,制定和监督执行必要的竞赛政策、法规,引导项目实体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和要求安排竞赛。俱乐部赛制以足球为试点,拓宽竞赛渠道,扩大商业性、娱乐性、表演性比赛。1998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属的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开始向社会公开运动竞赛计划,下放招标权限,扩大竞标范围,面向社会实行招标。1998年,有458个全国性赛事及在我国境内举办的国际性运动竞赛的承办权均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或拍卖。2007年有298项国际比赛,622项全国性比赛向社会公开招标。有能力、有兴趣承办赛事的全国各地体委、企业公司、各种中介机构,均可投标。这是我国运动竞赛走向市场的重要举措。

而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指出,”开放体育竞赛市场,通过招标,申办等形式,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承办各类体育竞赛“。这说明,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体育竞赛发展规律、国家管和社会办相结合的新型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育竞赛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5.5.3体育赛事市场化的具体措施

体育赛事市场化,即体育赛事的组织和运行主体多元化,运作形式应该市场化,政府不再负责具体管理,其角色应该从直接指挥变为营造发展环境,维护行业发展秩序,保证市场公平。具体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赛事功能的多元化。在传统体育竞赛体制下,举办体育竞赛的主要目标是强调国家利益,以完成政治任务为主。通过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体育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树立国家形象,表现为体育与政治,体育赛事功能和目标单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赛事的目标应多元化,除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体育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外,还应更多地考虑是否满足了群众对体育赛事的多元化的需求。在追求政治效益以外,更多关注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组织结构多元化。在传统体育竞赛体制下,体育竞赛的举办主要由政府部门或由政府体育部门分化出来的体育项目协会或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转变这一由政府体育部门直接管理的单一的组织结构,积极引入体育中介组织,实现组织结构的多元化。

(3)转变政府职能。在传统的体育竞赛体制下,政府起决定作用,市场力量十分微弱,政府既充当裁判员角色,又充当运动员角色。其具体体现为:政府在赛事的行政审批、赛事人员的选派和经费拨款,赛事时间和赛事地点的确定等方面起作用。而新的管理模式则要求政府只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制定政策、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等,而体育赛事的具体运作主要由社会来承担。

(4)经费来源多元化。由单一政府财政投入向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

5.2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转变

5.2.1传统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特征

体育场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体育场馆特别是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主要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筹资建设,以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为主,经营管理采用体育行政部门主管下的事业单位运行模式,实行集中统一的行政领导,在经费来源上由国家统一下拨,业务活动由体育行政部门下达,实行统收、统支、统管。这种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特点:

(1)场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竞赛。

(2)主要依靠行政管理。管理以垂直行政型管理为主,体育行政部门与场管部门之间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通过垂直的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实施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场馆管理者缺乏场馆管理的自主权。

(3)基本组织构架采用事业单位体制。”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各行各业的发展,各项工作的展开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以单位为起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机制上均有较强的单位色彩。公共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行政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受体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与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之间表现为纵向管理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其管理仍然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基本工作取向为上级文件而不是市场规律,场馆的发展不是面向市场而是面向政府部门。

(4)资金来源单一,以财政拨款为主要来源。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

5.2.2传统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弊端

第一,场馆冗员过多,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由于公共体育场馆采用事业单位制。而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是在高度民主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这种人事制度下,体育场馆承担了就业安置(包括退役运动员和职工家属等)等工作,这导致超编制严重,场馆工作人员过多,且其中后勤和行政人员过多,真正场馆需要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既不利于体育场馆合理使用人才,也不利于调动场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场馆人员素质。根据有关单位对全国161家大型体育场馆(其中5家没有填写)2005年的调查,其中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专业军人占比率近40%;场馆功能单一,运营成本高,开放力度不够,使用效率低。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尤为严重,由于建设初期主要为大型赛事做准备,在设计建造时,主要从赛事举办角度来考虑,导致其功能单一、规模大、标准高、附属建筑面积大,使其赛后利用困难,经营成本高。加上缺乏经营意识和有效的经营机制,使许多体育场馆在赛后闲置起来,场馆设施的闲置不仅无法实现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也难以发挥。甚至一些场馆年久失修,当需要时,已不具备使用功能,造成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

第二,财政负担过重,发展资金不足。体育场馆特别是大型体育场馆无论是前期的建设资金还是后期的维护,资金需求量较大。而传统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下,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投入,随着人们对场馆需求的增加和场馆的不断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造成资金到位困难,缺口较大。最终影响体育场馆的长期发展。

第三,经济效益低下。而根据有关单位对全国161家大型体育场馆(其中5家没有填写)2005年的调查,其中盈利的为12.8%,持平的为41.7%,亏损的为45.5%。

5.2.3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历程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对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统收、统支、统管的供给服务型的财政经济政策,公共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全额预算拨款单位,下属单位没有自主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体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国家包得太多、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上,要求公共体育场馆在完成上级体委布置的体育比赛、训练和开展群众新体育活动等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场地设备的多功能效益,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增加收入,并实行了差额预算管理。公共体育场馆开始实行增收节支的经济责任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利用体育经营活动”以副养体、以场养场“,为公共体育场馆资金来源由事业型单一拨款向经营创收、弥补经费不足方向转变打下基础。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体委1993年提出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改革指导思想,推动了公共体育场馆的改革工作。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采取资本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经营性开发。从而突破了单纯创收增资的运行模式,开始走向”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开发阶段。

以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法人招标为标志,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市场化运作为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

5.2.4公共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思路

1.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

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活动基本上是政府行为的延伸,基本工作方式主要是按政府或上级文件而不是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使得公共体育场馆缺乏追求经济效率的动力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一方面,形成了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依赖,”等、靠、要“的思想十分普遍;另一方面,体育场馆缺乏经营自主权,最突出的是缺乏事权、资金支配权、经营决策权和利益分配权,严重束缚了经营管理者。场馆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权责不明、职能不清、利益不分,导致市场竞争乏力,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低下。因此,转变公共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性质,将其改制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公共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应根据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在清产核资、明确产权、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每天懂点开心经济学·心理学·博弈论·国学

    读懂心理学,做他人的读心高手,做自己的心理理疗师,掌握经济学,你会在财富的每一角落遇见亚当·斯密,知晓博弈论,你将拥有行走江湖的处世王牌,了解国学,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结构。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 “新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新民”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雄鹰出击

    雄鹰出击

    在中国,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男女,他们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军人,是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从儿时的梦想,到后来的战斗,他们把一生献给国家,献给人民,无论他们是雇佣兵还是国家国家的军人,无论他们有过什么艰难困苦,他们始终没有过放弃……
  • 克苏鲁会梦到光明神吗

    克苏鲁会梦到光明神吗

    魔力中流淌着疯狂的呢喃,斗气中隐藏着苍白的呓语。在这个动不动就畸变的世界里,黎鸣见到了诸如魔幻版生物计算机、机械版无痕伸展咒等掀翻他三观的东西。看着眼前不可名状的怪物,黎鸣好奇地询问:“你好,请问克苏鲁会梦到光明神吗?”
  • 快穿:狐狸小姐恋爱吗

    快穿:狐狸小姐恋爱吗

    葵心笑眯眯的看着各位美男道:“没有我搞不定的!”注意!注意!请注意!前方千年狐妖出没,各位要小心!美男出门要保护好自己,遇见狐妖不要害怕,把持不住牺牲色相她就会一直缠着你!遇见狐妖正确处理方式:高冷!高冷!高冷!
  • 前夫非诚勿扰

    前夫非诚勿扰

    每一个夜里,她都只能默默对着空荡的枕边说晚安,眼角悄然已湿,而他,在外花红柳绿无数,小三嚣张得更是直接骂起她这正主来。不断地委曲求全,陶梦园以为,只要她愿意等,不跟他吵闹,他就会回头,看到自己对他的一片真心。可,父母破产,他却提出跟她离婚,终于,她睁着泪眼才看清,他根本没爱过自己。于是,她如他所愿,安静地消失于他的生命里。然而为什么?南少白,你不是不爱我么?在我另结新欢的时候,又为什么会着急恼怒?甚至来掐掉我的桃花?
  • 征战三国志

    征战三国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懦弱的魔王

    懦弱的魔王

    时间还是百万年前的时候,争斗为初生的魔族诞生了第一位魔王,暴戾君主帝恶。帝恶统一了魔域,也带来了贪婪,并由此分裂出第二位魔王,贪欲君主穷。穷的出现带来魔族的不断对外征伐与掠夺,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神魔大战。这时候第三位魔王诞生,懦弱君主真墟。神魔议和,战争结束。但好景不长,一百年后魔族卷土重来,第二次神魔大战爆发,真墟出走,魔族战败,帝恶,穷皆在战争中灭亡……百万年过去了,有人说真墟死了,也有人说他还活着,被关在神族的天牢里,还有人说,他既没死,也没被抓住,而是正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等待着他的子孙臣子迎接他的回归,再登魔域之尊……
  • 只想做刺客的法师

    只想做刺客的法师

    在异界动感体验游戏大赛中,选手李白不小心被吊灯砸中,意识来到了全新的世界。巨龙翱翔于天际、兽人粗暴的挥舞着巨棒、矮小的哥布林猥琐的瞄着人们腰间的钱袋、高贵的精灵优雅的迈着步伐。随处可见的酒馆内,人类用闪闪发光的金币拍在柜台上,肆意吆喝着。“什么鬼?!我穿越了!”李白目瞪口呆道。“是的,欢迎来到异世界。”一个机械般的声音在李白脑海中响起。“你是谁?”“我是‘最强法师系统,’本系统可以让宿主变成异世界最最最无敌的法师。″“我不要,我要当刺客。”“不,你不想。”“十铜币……”“好的,宿主,没问题,宿主。本系统这就提供刺客顶级枝能供宿主学习,包您满意。”“em…你节操呢…”李白的嘴角微微抽搐。
  • 半命之修

    半命之修

    受天谴之力,余三载阳寿,负九重封印半命之身,逆天而行,入红尘万丈,修不动佛心“小哥哥,你就从了我吧。”绝色丽人呵气如兰,媚眼如丝。“阿姨不要乱来,我是世外高人。”某人正色道。
  • 对不起我是NPC

    对不起我是NPC

    坑完玩家坑NPC,举世皆敌的李三笑终于栽了。看着面前一堆寻上门来的仇人,他缩在角落瑟瑟发抖:同是NPC/Humanity,相煎何太急?
  • 重生只为追影帝

    重生只为追影帝

    “想要重生就要实现她的愿望。”“那她的愿望是什么?”“追影帝!”——姑奶奶,你让我一个恋爱都没谈过的人怎么去追一个影帝!?看小演员如何扑倒大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