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45500000051

第51章 铸就天网神盾

记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雷达系统仿真科研团队

雷达,被称为“战争的眼睛”,是各国军事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地探测飞机、导弹和卫星等各类战术和战略目标。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雷达系统进行监视和预警,敌人的飞机或导弹将轻而易举地撕破防线,国家安全将失去重要的屏障。

随着现代雷达系统越来越复杂与昂贵,雷达系统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为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和验证节省了大量的费用,使得雷达系统的性能得到保证,因而成为雷达系统分析、设计、试验、评估和作战训练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雷达系统仿真(Radar System Simulation)就是通过建立雷达系统模型,利用软件和硬件的手段来复现雷达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当今世界,美国的某雷达系统是其近20年来最复杂、耗资最巨的一个系统。“我们的目标,就是分析它,仿真它,从而超越它。”我校电科院雷达系统仿真团队负责人张伟副研究员说。轻松的话语背后,是2004年至今的艰辛工作,是项目进展的成绩斐然——不久前,团队负责的雷达系统仿真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军方验收,相关负责人评价说:做得很有特色,考虑得很全面,各种因素都涉及了,走在了国内的前沿。

中国的雷达仿真系统,中国的天网神盾,又一次烙上了成电人的名字!

2004年至今,雷达系统仿真团队主要从事雷达系统仿真、目标及环境建模、目标成像与识别技术研究、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等研究工作。团队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布式雷达仿真系统,创建了一套适用于系统仿真的软件仿真平台和系统仿真方法。团队三个课题通过了验收,在研项目6个,年均经费约300万元,发表一级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6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18篇,申请专利6项。团队还承担建设教育部“综合电子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任务。

这样的成绩是几个年轻人组成的一个更年轻的团队打拼出来的。目前,团队从最初的1个人发展成固定成员12人,包括博士后1人,博士3人。他们年龄最大的37岁,10个人都是30岁以下。

电科院贾宇明副院长说,这个团队,是目前电科院人员最多、项目最多、科研经费最多,富有创造力的团队,是电科院最重要的团队之一。

从“三无”到“三最多”

2004年,刚刚成立的电科院备受关注。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成立,是我校在拓展科技工作领域、开拓科研新局面和创新科研体制方面的重大举措。在我校“一校三体”的办学理念中,电科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人才培养、学科拓展、学科汇聚、科技体制创新、扩大社会影响力等使命。

作为电科院较早组建的团队,雷达系统仿真团队却面临着这样的窘境:要人,只有负责人张伟自己;要钱,要项目,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没人、没钱、没项目,负责人张伟当时就是“三无人员”,怎么办?

本科、硕士、博士都从事雷达系统仿真研究方向,张伟知道这个方向大有可为,但该项研究在国内起步虽早,资料却很少;国外研究涉及国防机密,想看也看不到,连一个面目清晰的模仿对象都没有。张伟勇挑重担,把团队的组建视为自己工作的大机遇,他相信电科院搭建的平台是自己大展拳脚的舞台。这位刚刚毕业的博士,挽起袖子一点一点干——什么都没有,我还有刻苦、勤奋、钻研!

在导师向敬成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张伟查找资料,拜访专家,一点一点地积累学术资源,借助校内其他院系的力量,慢慢开始申报国家的相关课题。此时张伟还面临另一个难题——雷达系统仿真是一个多学科项目,涉及雷达成像、目标特性分析、目标识别和计算机仿真等多个方向,组建之初的团队在各个方向的人员配置不齐,每个方向没有一个人能独当一面,怎么开展研究工作?

张伟静下心沉下气来钻研,不但从事总体设计布局,同时深入每一个相关专业方向研究了解。“雷达系统仿真涉及的所有的方向,我都需要把握,在电科院的平台下,我校多个学院的在计算电磁学、雷达成像处理和雷达信号仿真等方向有专长的教师都伸出了援手。”电工学院的汪学刚教授、张晓玲教授等多位老师在张伟提出合作,或者是请求帮助的时候给予了及时的支援,为张伟的项目解决了很多难题。

2005年5月,电科院建立了与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一批优秀研究生到雷达仿真团队里参加研究,其中就有专业为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贾海涛等研究生,跟随团队两年后,随着项目的进展,他们凭借出色的成绩留在团队继续工作。2006年,团队影响力逐渐扩大,从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引进了两位博士。目前,团队成员在雷达信号处理、目标特性分析和识别、计算机网络和仿真技术、SAR成像、飞行器设计与控制、DSP及EDA设计等专业方向均有分布,成为专业配置较为合理的团队。在张伟的带动下,这群勤奋、年轻、有冲劲的年轻人在短短时间内打开局面,成为电科院“人员最多、项目最多、经费最多的团队”。

勤奋是成功的基石

在雷达系统仿真团队的发展过程中,电科院院长田忠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团队组建之初,没有项目,田忠院长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学校总体科技优势,与团队多次会商讨论,寻找长处和突破口。在申报课题最紧张的日子,团队上午把上百页的申报材料送到田忠的手里,田忠院长当天就会看完连夜商量修改。团队成员贾海涛博士回忆说:“很多次修改材料都是从晚上11点多忙到凌晨,田院长一直和我们一起。记得有两次,田忠院长上午乘飞机离开成都到外地开会,下午就飞回来和我们商量工作。”

负责人张伟博士更是把一颗心和全副精神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组建之初百废待兴,张伟一方面要考虑研究的进展和课题的申报,另一方面要考虑人员的管理和项目的进程。他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团队的人员轮换率高,人员进出频繁,为了让工作能够顺利交接,张伟规定了严格的文档制度,而每一个人的文档,他都要认真审核。刚当父亲那段时间,家里人需要格外照顾,但张伟仍旧每天按时上班。“5·12”地震的第二天,余震不断,张伟就独自一人回到在9楼的实验室查看损失,第三天,大家就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在张伟以身作则的带动和严格、细致的管理下,团队里的年轻老师工作热情很高,多难的问题交给他们都从不打折扣不讨价还价,想方设法也要解决好。可以说,团队三年内完成三个大项目,在研项目六个,这些都是张伟带领老师和同学们抢时间“抢”来的。

团队也非常注意学术交流和团队建设。2007年下半年,项目攻坚阶段,课题难,任务重,进度吃紧,两个月内团队相继有三个人离开,大家的情绪很受影响。张伟发现这个不好的苗头急在心上,他邀请了业内一位专家来给大家鼓气。专家看了团队的工作后说,我拒绝给你们鼓气,因为你们做的事本来就很好,很有发展前景。专家的态度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团队成员普遍年轻,知识积累和视野均有所限制,为此,张伟常常利用各种机会邀请业内专家来与团队交流,鼓舞大家,活跃学术气氛。

采取每周集中学习也是团队的惯例。“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学科方向不同,大家要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交流沟通和相互信任非常重要。在小组学习中,我把我的问题展示出来,大家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回答我的问题,相互学习,对每个人的促进都很大,也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开展。”2007年加入团队的张顺生博士说。

心照不宣的“一家人”

“5·12”地震时,9楼办公室桌子上的东西“乒乒乓乓”地晃动、往下掉,桌椅在地板上前后滑动着,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墙壁似乎要倒塌下来,人很难站得稳。有人大叫“地震了!”,大家在那一刻都慌成一团,张伟大声喊道:“你们先走!”,大家就拼命往楼下跑,当大家站在楼前空地缓过神来,才看到张伟下楼。

在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看来,领头人张伟不仅仅在危难时刻先考虑别人,平时也特别关心大家。张顺生博士刚刚从北京来成都时,人生地不熟,找房子就弄得焦头烂额。张伟得知以后,东奔西跑,为张顺生找了价格适中、位置也比较近的房子,连中介费都帮张顺生付了。贾海涛家里出了一些事情,虽然项目紧张,但张伟二话不说,允许贾海涛回家,自己默默地承担了贾海涛的工作,让他安心处理事情。令贾海涛尤为感动的是,为了不影响课题的进程,张伟老师做了两个人的工作,非常忙,但是他还常常打电话问贾海涛需不需要帮助。团队每个成员生日,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庆祝,送上每个人的祝福,没有专门经费,常常是张伟自掏腰包。贾海涛说,“我为什么会留下来?就是被张老师、被这个团队吸引。”

对这些,张伟均付之一笑:同事之间帮帮忙,是小事。

团队的老师有一个共同点:大家都比较腼腆,不爱说话。在这样“心照不宣”的氛围中,张顺生博士说,我能感觉到,我们是一家人。

一路走来,张伟也非常感谢团队里的其他年轻老师。他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都有相同的特点:沉静,敬业,喜欢琢磨新技术,对新事物敢于思考、摸索,对自己要求严格,面对难题,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些特点让我们走在了一起并且相互欣赏。我们想做事,我们能做事,我们的目标是,把团队打造成国内知名的雷达仿真科研平台。”

(安澜 莫尚凝)

同类推荐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实践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主要运用哲学思辨方法,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目的、内容、资源开发、管理、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在课程本体方面,着重阐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及“何以存在”,并按照思维结构与系统演化规律,围绕“知识”“能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体论发展的逻辑体系。在课程目的方面,分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的”的合理性,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找到了理论依据。在课程内容上,阐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及原则,探讨了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体系及内容整合的主要策略。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做校本研究

    当前,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校本教研”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一项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校本研究呢?由于校本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范畴,校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教育研究方法类群中的一些适合学校坏境、符合研究目的、便于教师“边工作、边研究”的方式和方法组合。本书就是为教师怎样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做好校本教研提供方法支持而编撰的。
  •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精典教育-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热门推荐
  • 师叔

    师叔

    天殊门女弟子千青一不小心让第一高手师叔天印走火入魔,不得不受罚随师叔贴身伺候。然而这位俊雅倜傥的师叔,似乎却对她另有心思,言辞温柔,举止暧昧,让自认才色平平的千青无所适从。从小心抗拒到情有独钟,千青终究沦陷于师叔的爱意,满心甜蜜地以为手中所握的,是一份世人羡慕的幸福。然而,事情的发展远非千青所能预料。阴谋、算计、利用、报复纷至迭来,而千青的身份,更是扑朔成迷。谜底一层层揭开……年少轻狂的往昔,人心险恶的如今,一件件错事,一次次误会,将两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惨不忍睹的真相,千青与师叔天印之间,究竟是要爱,还是要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朝词

    朝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心愿何所?”答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心愿何所?”对曰:“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心愿何所?”心之所至哉,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帝之两生决

    魔帝之两生决

    一体双魂,两仪两生。执子之魂,与子共生。
  • 穿越之医绝世家

    穿越之医绝世家

    文只识简体汉字半个文盲,舞女红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的职场小白穿越到古代重新学习,小心翼翼选择人生伴侣,却知道她在他的心中或许什么也不是,只是他避世的工具而已,他需要娶妻生子继续隐瞒他的身世,所以才想娶她。现在他想要回他的身份,所以她没有用处了,理所当然的抛弃了她。
  • 我只想站在投手丘上

    我只想站在投手丘上

    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棒球天分却想要站在投手丘上的故事。这里每一支强大的队伍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青春、热血的棒球世界。黄金一代即将袭来。
  • 我叫鹿小路

    我叫鹿小路

    我叫鹿小路,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以为我是女生,并还会认为这个人应该很善良。其实不是的,首先我是个男的,其次我腹黑的很。对我不好的老师或不喜欢我的美女或比我好看的帅哥乃至远在天边在网络上骂我一句话的人,都将被我玩弄于鼓掌之中。————喜欢我就投我一票吧粉丝qq群(572216359)里面很多帅哥美女在等你哦
  • 天宠极宠之宠后

    天宠极宠之宠后

    皇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端庄的皇后在梦境里不一样,很是魅惑勾人。可是现实中皇后还是一副端庄贤淑呆板脸。怎么办,那就宠成心中(梦中)的样子喽
  • 快穿之我只想种田

    快穿之我只想种田

    未来凄惨,仙佛出品超级高冷不靠谱系统绑定,任务一个比一个难,豪门诡计、异世冒险、历练危机等等都不是事儿,秦鱼:因为我有神技之戏精上身。娇娇:问题是你的修炼大道不该是种田。秦鱼:过度而已,何况种田哪里不好了。娇娇:你听说过谁种田成仙的吗?秦鱼:没有?娇娇:有,土地公跟土地婆。秦鱼:......官方群:满一千粉丝值进(五九零六五三四八三)后援群,满一万粉丝值进VIP群。PS:本文无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