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45500000050

第50章 文学研究的“挖掘人”

记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文化科研团队

在百度搜索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你会发现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总与他形影不离,她就是我校外国语学院李成坚教授。作为北爱尔兰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诗歌研究中心的首位访问学者,目前,李成坚教授已经成为了国内的谢默斯·希尼研究专家。

正是在李成坚教授的组织和带领下,2006年年底,由来自英语系和大学外语部的8名教师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而年轻的团队——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团队汇聚了邹涛、邹威华、郑怡、赵颖等青年学者,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在英国文化、族裔文学、文化认同等文学与文化研究领域默默耕耘,不断挖掘,完成专著2部(一部待出版),在《外国文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为兴趣在一起“挖掘”

199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是当代北爱尔兰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也是继叶芝、萧伯纳、贝克特之后,爱尔兰的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他的一首名为《挖掘》的诗流传甚广,诗的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写的: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一支粗壮的笔躺着,/舒适自在像一支枪……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那支粗壮的笔躺着/我要用它去挖掘。这也是李成坚最喜欢的一首诗,是她研究谢默斯·希尼的理论出发点。

李成坚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就对这位性格独特、才情横溢的爱尔兰诗人满怀崇敬,并将学术研究锁定在关于他的研究上。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谢默斯·希尼作为学术研究的时候,李成坚毫不犹豫地说,“兴趣使然”。

对此,团队的邹涛副教授也非常赞同,“团队的组成都是基于我们这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团队组建前,邹涛副教授在大学英语部负责文学与文化选修课小组,是共同的兴趣让她和李成坚走到一起,组建起了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邹威华老师、赵颖老师等也都是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加入到团队中来的。

在李成坚看来,谢默斯·希尼用他的笔不断挖掘民族语言和文学的价值,书写着诗人的社会责任与诗学责任。文学与文化研究团队也是这样一群“挖掘”人,通过不断挖掘团队潜力,挖掘学术深度和广度,形成学术研究成果,扩大学院学术影响力。

逆势崛起谋发展

“成立科研团队是学院科研形势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李成坚表示。

三年前,她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学校,担负起了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的重任。由于外国语学院一直比较偏重于教学,在科研方面比较薄弱,只有少部分老师从事自发式的科研,而且科研点分散,凝聚力非常低。造成的结果是,“学院学术影响不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展后劲不足”,而且,长期这样发展的话,没有科研的支撑,英语教学质量也必将受到波及。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学院很多老师都有科研的愿望和潜力,却苦于找不到方向,缺乏团队作战力。”邹涛副教授说。

面对这样的形势,要发展,只有逆势而上,“我们思考的是,通过成立团队,创建一个学术研究和人才成长平台,促进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学院的发展壮大”。李成坚说起建立团队的初衷。2006年底,李成坚期盼已久的契机终于到来,团队获得了一个青年博士平台项目“文化自觉——从族裔文学看民族文化建构”。通过这个项目,李成坚把分散的研究方向和力量整合起来。

通过一年的共同努力,项目成绩显著,出版专著《爱尔兰——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及其文化平衡策略》,发表论文十余篇,在去年的项目验收中,青年博士平台项目成绩优秀。著作《爱尔兰——英国诗人谢默斯·希尼及其文化平衡策略》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谢默斯·希尼研究的专著。

挖掘潜力、凝练团队的成果立竿见影,2007年李成坚顺利晋升为教授,同时获评学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8年邹涛老师晋升为副教授;青年教师邹威华勤奋刻苦,教学、科研和在职读博士样样不误,不仅在三年的时间顺利攻读完博士学位,在2007年的学院科研考核中,获得了学院科研考核最高分,轰动全学院。

初尝甜头的李成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团队的潜力,“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团队”,她相信只要充分挖掘每个成员的潜力,团队在科研方面必将会取得更大更多的成绩。

交流使人进步

在总结团队迅速发展的原因时,无论是李成坚还是邹涛,都提到了“活跃的交流”。李成坚认为,科研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可以是个体行为,但更应该是团队行动,人才的汇聚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科研项目获取能力、扩大学术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产生智慧火花,这才是通往科研目标的催化剂。”她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本质上就是交流。”

“谢默斯·希尼身处独立后的爱尔兰,在文学文化上具有鲜明的后殖民时代文化特征,文化从单一到包容,对历史创伤记忆的书写,不仅具有个案价值,也具有普世的意义,具有当代的生存状态的关照,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强烈的关照意义。”李成坚教授关于谢默斯·希尼的研究是这样,邹涛副教授关于华商文学的研究也是这样。他希望通过对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华商形象的研究,探讨他们与母族文化以及美国文化交流中的关系,追寻他们在中美异质文化张力中的文化变迁轨迹及其带给文明发展大趋势的启示。

“要想在文学与文化研究的道路上前进,交流的精神也是研究所必须的特质。”邹涛说,只有充分交流,学术水平才能提高。因此,团队建立之后,很快就将学术交流作为团队的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制度,定期、定点举行。

从2006年开始,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四,团队成员都会集中在主楼东405召开交流讨论会。而且还会邀请学院其他老师和学生参加。团队成员站上讲台,宣读论文、汇报最近的科研情况,大家一同讨论,为主讲人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团队成员的好几篇论文都是通过大家讨论,修改后发表出去的”。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团队一共举行了近20次这样的活动,活动的开展在学院内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邹涛还回忆起,那次邀请邸爱英教授做学术报告的盛况,“当时,邸爱英教授做的是关于论语翻译学术讲座,整个教室被围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全是人。”

交流让团队的年轻人不断进步,学术活动最初由李成坚负责,渐渐地,她将这个重任交给了更年轻的邹威华,“年轻人是团队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只有在锻炼中成长”。李成坚说。邹威华也感触颇深:“在这个团队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人文学科的学者在一起干事,从事学术研究的团队精神,看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找准了研究的方向,为我以后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可持续性的发展。”到国外去学习是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郑怡老师已经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国学习。

“科研搞好了,才能教好书”

记者见到李成坚是在晚上7点,白天上完一整天的课,看上去有点疲倦。但是当记者说起团队、谈起科研和教学,她说话的语音提高了不少,滔滔不绝起来。

“我们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团队老师都站在教学的第一线。”老师的时间很紧,做科研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李成坚作为院长助理,有行政事务,还有十余节课要上,“总感觉时间很紧,科研的时间都是靠挤出来的。”邹涛、邹威华等老师的情况也差不多。

是什么让他们执著于对科研的追求呢?除去对学术的兴趣之外,李成坚还讲到一点,那就是科研促进教学。“作为一个高校老师的责任首先要教好书。要教好书,必须把科研搞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学对科研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实很多科研创新点常常是在上课的时候萌发的”。这也许就是他们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的原因之一吧!

谈到现在和以后,李成坚告诉记者,团队正把关于文学与文化的科研心得转换到教学之中,以筹备英国文学精品课程为契机,编写了《英国文学与文化》教材,该教材将于年底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成坚还说,只有个人发展好了,团队才能发展得更好。因此,在评为教授之后,李成坚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因为那里有由爱尔兰大使馆支持的爱尔兰研究中心。在合作导师张中载的帮助下,李成坚进行《后殖民视域下的谢默斯·希尼翻译研究》,她要继续在谢默斯·希尼研究方面深入下去,继续保持与爱尔兰专家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跟踪学术前沿和动态,保持学术生命力。”她说。

李成坚这样为团队的发展谋篇布局:“我们要实现国家课题的更大突破,还要多争取国家留学基金的支持把团队成员送出去。教学上也不能放松,力争把英国文学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米华全)

同类推荐
  •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教师公文包-名人名言

    本书对世界名人名言分学校教育篇、家庭教育篇、理想奋斗篇、人生处世篇、美德修养篇、友情爱情篇、文学艺术篇、健康幸福篇八篇进行了收录。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育探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的、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创新的一项带有核心性质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其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如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是一个至关重要、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热门推荐
  • 青梅是个坑

    青梅是个坑

    “你怎么这么丑。”可怜的小可爱被嫌弃了。“远哥哥,我现在又不是才出生的小孩子了,我才不丑。”看着现在这个白嫩嫩的小姑凉,好像真的不那么丑了,还有一点的可爱。N年后......“乖乖,我想要亲亲。”“不给,没看见我在看小哥哥嘛。”“什么,我在你面前你不看我,还看小哥哥。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你才知道啊。我表现有你们明显吗?”“你果然不喜欢我了(?;︵;`)。”“知道就好啦,说出来伤心的不还是你嘛。”“你不喜欢我了也不能离开我,反正我可是有证的,现在你不许看小哥哥了,看我吧!!!”
  • 网游之临凡

    网游之临凡

    一只小菜鸟为了生活进入全新的游戏生涯……为朋友我愿同生共死,为爱人我愿携手一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麻脸姑娘苏心记

    麻脸姑娘苏心记

    她离女神只有一步之遥,却是天上地下的两种境遇。因为满脸的雀斑,被人叫做麻姑,又被男人戏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也。”她的梦想就是,有那么一个男子深情款款的说道:“那个谁谁长的那么丑,脸上都没有斑。”
  • 生命里的波纹

    生命里的波纹

    本书汇集了298个短小精炼的感人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引人深思,以“感动悟语”作为读后提示来进行点拨。
  • 成为大佬的眼中钉

    成为大佬的眼中钉

    脾气暴躁不好惹,A市第一大佬看上了一条魂,每天在线发威。“呆瓜,过来给我倒杯茶!”一杯茶在空中漂浮着过去。“呆瓜,过来跟我捶捶腿。”众人只见他一脸享受的样子。众人使劲眨眼,这一定是错觉!而某位大佬却散发着魅力,开始撩魂。“呆瓜,你觉得我帅吗?”宋窕:“……”帅不帅我不知道,你身边的人已经要吓咽气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有光辉裂变

    帝有光辉裂变

    一部帝王史,太后辅佐三代帝王,谁为帝王,谁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谁就是受万民拥戴的王。
  • 万人迷道长

    万人迷道长

    无cp,男主万人迷综武(可原创可同人),求大家支持丫呀.
  • 修罗心

    修罗心

    [花雨授权]强盗出身的赵娥真,原打算抢劫太守的黄金,最后却鬼使神差地出手帮他打退其他强盗。而书生太守沈止观,本应以捉拿强盗为己任,最后却拼死掩护她一次又一次逃生。这个憨直善良的书呆子将会遭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