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47900000016

第16章 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因而后世又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诗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全面反映了唐朝社会从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赢得了“史诗”的称誉。他的诗题材多样,富于变化,风格深沉抑郁,语言抑扬顿挫,耐人寻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原文

月夜忆舍弟①

戍鼓②断人行,秋边③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④长不达⑤,况乃⑥未休兵⑦。

注释

①舍弟:古人用以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②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③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

④寄书:寄信。

⑤长不达:常常寄不到。

⑥况乃:何况是。

⑦未休兵:没有停止战争。

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诗人下笔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又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诗人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接着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未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长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则更难预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绝妙佳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原文

月夜

今夜鄜州①月,闺中②只独看。

遥怜③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④。

香雾云鬟⑤湿,清辉玉臂⑥寒。

何时倚虚幌⑦,双照泪痕干?

注释

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②闺中:原意是指内室,这里即闺中的人,指妻子。

③怜:怜惜。

④未解:不懂得。忆长安:即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小女儿不懂得母亲看月是在想念长安的丈夫。

⑤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为,所以说“香雾”。云鬟:指女子稠密而蓬松的头发。

⑥清辉:指月光。玉臂:像玉一样的洁白的手臂。

⑦倚:靠。虚幌:指闺中透明的帷幕,这里指窗帘。

赏析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诗的开头不从作者自己方面落墨,而是写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接下去,诗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

绝妙佳句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原文

春宿左省①

花隐掖垣②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③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④,因风想玉珂⑤。

明朝有封事⑥,数问夜如何?

注释

①宿:值晚班。左省:即门下省,因在宫殿的左边,故称左省。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②掖垣(yèyuán):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殿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③临:居高临下。

④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⑤玉珂(kē):即马勒上的装饰物。

⑥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赏析

这首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诗人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

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代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

三、四句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五、六句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诗人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这两句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诗人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最后两句交代“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

绝妙佳句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原文

宿府①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②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③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④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⑤。

注释

①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②永夜:长夜。

③风尘荏苒:指战乱已久。荏苒,指时间推移。

④伶俜(pīng):流离失所。

⑤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发生至今,正是十年。

赏析

这是诗人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时所作的一首诗,抒发了对国事动乱的忧虑和自己飘泊流离的愁闷。

开头两句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三、四句写“独宿”的所闻所见。诗人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达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诚如方东树所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五、六句直抒“宿府”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关塞”句紧承“中天”句。诗人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怎能不心事重重!“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其中的一件心事。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减,可是却没法子回到洛阳。

末尾两句照应开头二句。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自己为什么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呢?用“强移”二字,表明自己并不愿意“栖息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自我解嘲。

绝妙佳句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同类推荐
  • 为你打开一扇门

    为你打开一扇门

    本书内容包括:领你步入文学之门、浅谈散文的特点与创作、浅谈小说的特点与创作、浅谈诗歌的特点与创作、浅谈如何进行新闻写作、浅谈话题作文的拟题方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例谈话题作文快速构思五法。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化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二化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礼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礼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 名人成长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

    本书收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奇闻轶事等,内容新奇有趣,语言通俗易懂,可帮助促进青少年的成长,激励其奋发向上,实现人生理想。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三剑客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三剑客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尚好的青春

    尚好的青春

    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成不爱。
  • 毒后不好惹

    毒后不好惹

    眼见男朋友与其他人翻云覆雨,悲痛转身,却一朝穿越成为当朝皇后。过往的画面历历在目,高高在上的人…..原本深情已掷的君,将她打入冷月宫,受尽了屈辱!当她昂首挺胸地从冷月宫跨出,一切都已经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夺天神帝

    夺天神帝

    那一战,最强大帝夏星辰身死魂遁。那一战,上古禁术吞灵夺天功不翼而飞。十余年后,痴傻赘婿夏星辰逆世重生!这一世,且看夏星辰碾压天才妖孽,屠戮至尊圣王,诛灭皇者大帝!九天之下,万宗林立,强者无数,那便血洗万宗,主宰万物!九天之上,灵气复苏,魔神觉醒,那便夺天之灵,斩仙弑神!
  • 斗罗大陆之开局古之恶来

    斗罗大陆之开局古之恶来

    这是一个带着典韦武魂和另一个武魂在绝世唐门中闯荡的故事。只是我的绝世唐门好像有点问题。(不会写简介)
  • 梅运

    梅运

    一个单亲母亲的半生写照。梅是一个被离婚的单亲母亲。她爱过,恨过,怨过,她把她的一切都给了家庭,她迷失了自我,一直活在回忆里……
  • 邪殇旧梦

    邪殇旧梦

    不知道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还是命运的选择。注定要做一世的抉择。“去哪?”你柔弱的声音传来。“天堂。”他拉着你,飞向遥远的天际。你是谁?他是谁?生命里的过客又是谁?爱过谁?恨过谁?灵魂里的浩劫因为谁?“我愿意,为你,做一世又一世的无情主……”最后一句话,模糊,缥缈,清晰,坚定。
  • 寻已

    寻已

    幼小的刽子手洛寻在最灰暗的时光里遇见了洛已,又被他们家收养,黑暗里那双闪亮的眸子,是他的心之所系,他经历了失忆,当兵,回归,都是为了那个叫洛已的女孩。洛已在她的小学到中学时期连续经历了丧父、丧母、失兄等悲痛,是宋熙知的一路的陪伴给她了向往生活的朝气,洛寻以闵子非的身份强势回归后却打乱了他们现有的美好!闵子非说:“她是我的一生黑暗里唯一的光,她,只能是我的!”
  • 宁静一

    宁静一

    从森林中出来的孩子在都市中开始新的生活。原本平平无奇的两人,却影响一个国家的存亡。“我不喜欢战争,战争会伤害到很多人,我不想让人受到战争的伤害。”“可小飞。”“传我命令,五大组织各出一万人,共五万人......唉,让这五万人听从古教授的话,毕竟受到伤害的是他们。”
  • 我在洪荒装大哥

    我在洪荒装大哥

    我穿越了!我变成童子了!还是鸿钧的童子!怎么办,有点慌!
  • 云动十方

    云动十方

    不过是身上有一半的龙族血脉,不过是从小没见过父亲的面,不过是在凡间活了几百岁,不过是为了复仇而踏入神界,不过是性格坚韧从不低头,不过是笑靥如花眼眸率真……却招惹了几个她本不想招惹的男子。一个是在凡间时一起长大的妖类,本以为是亲如兄妹,却不料爱慕她至深,不惜堕入魔道;一个是根正苗红的天界皇子殿下,本以为能相交莫逆,却不料错综复杂的身世和情感让他不惜毁灭一切;一个是地位极为尊崇的执法正神,本以为是杀母凶手,却不料因着自身隐秘为了与她厮守不惜散去万年功力。以为凭着自己的执着坚忍,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圆满完成,却怎奈即使缘深情重,终究抵不过宿命二字。我想,这是需要细品慢尝的文。请把她想象成电视剧,脑海里随着文字跳跃编织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静静体会那些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悸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