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38400000015

第15章 秋风穿过老戏台

巷子深处,忽然开阔起来。一座老戏台,在秋日阳光下,慵懒地晒着太阳。

四周空旷无人。各种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毕,空气里弥漫着腐草的气味,地里长满了紫色、黄色的野花,高高低低的稗草和不知名的蒿子。一根根冰草甩打着长长的身子,在秋风中摇曳着,从季节指缝里漏下枝枝金黄。

三面厚厚的黄土墙和很少的青砖,一道支撑起了屋顶。屋顶是青灰色的瓦构成的一道弧线,两边墙上挂着一副红底黄字的打印体对联。一半牢牢地抓住墙壁,一半被风撕裂开来,随风跳跃着,舞蹈着,呼啦啦大声喊叫。见到远方的客人,似乎显得很欢快。

戏台四周的杂草摆动着身姿,兴奋地对戏台说:“看,来人了!”戏台仍然是无声的,依然没有激起内心尘封的涟漪,也没有为之一振。那些热闹的人的声音,还有记忆里繁闹的场景,只不过是遥远的记忆罢了。

我和朋友,坐在茅草屋顶下的木凳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谈。泥质的看戏椅子,悄悄围成半圆,远远地站着,立起耳朵听着久违而熟悉的声音。戏台前,没有了锣鼓的喧闹,更没有了往日的真假戏迷的聚集,它被遗忘而存在着,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

一幕残缺的折子戏,一句情到深处的对白,一个默契的眼神,一件陈旧的物什,一袭被时光磨旧的戏袍……似一位垂暮的老人,苍老而孤独。每到晚上,陪伴它的,也许只有那些不知名的虫子的鸣叫。

孤独的老巷、寂寞的戏台,还有旁边几乎变成废墟的旧磨房和已经成为废墟的黄土屋,在一起聊着天,叙述着沧桑和变迁。

那些无所顾忌、无所担忧的看戏日子,就像一幅写意的画,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年后的梦想,只能出现在时光的童话里。

戏台上的鬼魂,似乎是我们童年到少年,甚至到青年时期最恐惧的想象。

孩提时,在院中玩耍,刹那间会刮来旋风,纸片、草屑等物随着风一圈一圈飘荡盘旋,就会想起流传的鬼魂之说,不由得毛骨悚然。一般情况,都会用奶奶教的避邪之法,倏地伸长脖子,攒足气力,对准那起伏旋转的“精灵”,“呸、呸、呸”连啐三口,然后小鹿样逃之夭夭。事隔多年,忆起当年看《鬼怨》一折戏时,那飘荡的纸片,盘旋的风,悚然的心境……

太阳西下,秋风习习,美丽的晚霞也由金黄渐渐变得发暗,成了赭红,最后的一丝阳光也逐渐掩藏到山的那边。我们一起,随着祖母去看那个叫作《李慧娘》的秦腔。

因为不懂,总喜欢贴在奶奶耳边问个究竟。奶奶说:“冤魂厉鬼,伸冤报仇,可不敢做坏事,有报应呢。”有时奶奶有些不耐烦地囫囵解释着谁也听不清的答案,倒是让孙子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只好自己慢慢跟着看,听着旁边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说,渐渐也看出个眉眼来。小孩子们有些瞌睡,耷拉着头一上一下地打盹。

忽然,激愤的乐曲中,急速跑出一个白衣女子。低身旋转,一缕幽风飘然而来。她在奔跑着,飘忽不定,似影随风,如同在水上漂,似鬼非鬼,似人非人,抛甩着斗篷。复仇的厉鬼不是青面獠牙、长舌披发、面貌可怖,而是衣袂飘飘,美丽动人。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我们浑身打了个冷战。妹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我紧紧贴在奶奶身边。全场静悄悄的,看着台上那个鬼魂大开大合、一张一弛的动作。“怨气腾腾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口口声声念裴郎,红梅花下永难忘。”鬼魂在荒郊旷野哭泣、控诉、奋争,高高低低的声音在空中飘荡,怨与愤,悲与恨,借冤魂之身,诉人之衷肠,冥冥之中寓殷殷深情,一曲现代版的《人鬼情未了》在演绎着。

“鬼要喷火了”,奶奶紧张地说。那个女鬼口里,忽地喷出火来,不间断的火喷了足足十几分钟。口喷,小口喷,长火喷,短火燎,反正喷得天昏地暗,一片混沌。印象中的那个二花脸,被火烧得抱头逃窜,期间的跌打翻扑,辗转腾挪,媸妍了然。人们欣慰地笑着,快意地看着,复仇的情绪随火苗喷涌而出。

抬头看看天空,远处的星光隐隐约约,闪闪烁烁。台边的大树在黑暗里大幅度地摇摆,身边的纸片也随旋风飘散,萧瑟肃穆、恐怖神秘的气氛弥漫开来。空灵的触慑下,我们被吓得浑身是汗,瑟瑟发抖,也终于明白了奶奶常常讲着的道理:头顶三尺有神灵和报应。这样的印象使得我在心底对鬼魂有一种敬畏,凡是有违背善良和道义的时候,一个白衣女子的样子就姗姗而至,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当然,最终坏人遭到报应,天理终须昭彰,正义战胜邪恶就是启蒙教育的主旨。

老戏台从此就是最恐怖的梦魇,好多年后,我才敢抬起头从从容容看着那个不太宽敞的台面,才知晓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被道德包上了一层或薄或厚的外衣,打扮成生、旦、净、末、丑,在破旧却依然高大的旧戏台上给予人们最朴素的真、善、美教化。

传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远处,农人碾压着据说是金银花的中药,拿着木锨在翻弄着属于自己的收获,眉眼间笑意盈盈。丰稔的人家踏实地享受着秋的馈赠,闲聊时记起老戏台上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看来,只有希望不落空,眉宇间才有笑意。

红红的浆果,兀立似灯盏,秋日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曾经,许多美艳走到这里,像名角卸下戏装,洗去铅华,走在街市上,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戏台的街边,总是有几位老人闲坐着,乘凉或者晒太阳。一个村子,总有这么几位老人,如戏台子一样,苍老、神秘。在沧桑之中,戏台真的开始孤独了,孤零零的,像一本书,在春风、夏雨中展开,最后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画上了句号。

常常想起,我们童年的笑声,就像家里挂着的风铃一样,清亮、明澈,穿越戏台、风和树林,甚至天上的云彩都被这种笑声感染成记忆的色彩。乡下人看戏,其实也不分文戏、武戏,更没有朝代的历史概念。反正所有的戏文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个唱和打。少年时期,亲耳听见一个红脸汉子大声说:那个唐朝的包文正啊,可真是个清官。可就这样的一知半解,也让人们在田间地头,哼唱之间,就明晓了言而有信、忠于信仰、忠于人格的道理。

或许有一天,后辈儿孙的耳边也会响起哇呀呀的唱腔,虽然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是那些敲锣打鼓的声音却一直敲打到记忆深处,不会轻易抹去。他们也会说,哪个姑娘漂亮得和胡凤莲一样;谁恶毒得就跟贾似道一般。红忠黑勇、白脸奸臣……他们眼前也会跳动着那些鲜活的戏曲故事形象。

一场场秋风吹过,年华也被吹到暮气苍茫。村庄里,灰色的柴草和灰色的戏台,像是一对携手告别夕阳的伴侣,一起告别了辉煌灿烂,只留下曾经的美丽在这片土地上。

我们追求着热闹,把生活变成一个巨大的豪华戏台,精彩地呈现,高高地矗立。在这里互相攀比,争相展示,打扮自己,装点子女,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只是,演技变得既纯熟又拙劣。技巧纯熟,性质却失真,远不如旧戏台,古朴、陈旧中却裸露着真诚和坦荡。

大树旁,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它们为什么没有飞走?是因为空中没有响起那一串哨音,还是它们本该如此?这,就是它们的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于鸟是,于戏剧是,于物也是。

秋风袅袅,吹过老戏台……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

    中华古代文论带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蕴涵着人类文学活动的某些普遍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它的现代意义日益显示出来。本书第一次将中华古代文论放置于现代学术视野中进行观照,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问题,并就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做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尝试,这对处在现代立场的人们理解、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诗学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大家小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萨孟武先生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见解精微,启人心智,是一部别开生面、言近旨远的大家小书。
  • 五一先生诗集

    五一先生诗集

    吴卫祖先生,字越,号鄙夫,别号怪癖、西伍、辛卯兔,又号五一先生,一九五一年生。江苏江阴申港西伍村人。爱博览、好云游、广交友。兴趣广泛,尤嗜盆景、书法和文学艺术。
  • 小树林

    小树林

    《小树林》是吴小林的一部散文作品集。该书包括“短句”和“随笔”两部分,“短句”部分以格言式的短句,“随笔”部分以短小精悍的文章,记录了作者观人观世的所见与感悟。作品观世阅人,发表人生体悟,弘扬正能量;文体畅达,语言精练。
热门推荐
  • 探究式科普丛书-恐怖的子弹:导弹

    探究式科普丛书-恐怖的子弹:导弹

    本书将给你解答导弹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又是如何攻击敌人的呢?
  • 穿越皇后成长记

    穿越皇后成长记

    本想来此轻松无负担的穿越之旅,顾罗意料穿越到大同朝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身上,此后,她遇到了神经病一样的神秘狂妄少年严谨年,阴差阳错救了天真善良的皇商大少爷宋言诚,与沉稳内敛的二少爷宋言信合作赚钱,四人之间纠葛。顾罗经历了被下毒、成亲、丈夫离世、再嫁、和离,也参与了大同朝的一次朝廷争斗,最终以胜利者的身份成为大同朝最饱受非议的皇后。“只要我想,就没有我得不到的,包括你!”严谨年咬牙切齿的说。“阿罗,我喜欢你。”宋言诚脸红红的。“我们成亲吧。”宋言信面无表情的说。
  • 看上了月老

    看上了月老

    你说那家伙看上谁不好,偏偏看上了月老,月老,我,这,他?某家伙,“我还真就非月老不可了。”月老,“我,你|`#%&$*|??>”我只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子若不走,将子拖走。
  • 我真没想考状元

    我真没想考状元

    臭名昭著的江太后一夜醒来,变成了女扮男装的小童子,热心老爹望子成龙,糊涂老娘夫唱妇随,难不成指望她去考个状元?当了状元之后呢!当然是审遍天下疑案,吃遍天下美食,睡?江状元看着骆季礼,馋涎欲滴,她再努努力!
  • 润玉之玉落经年

    润玉之玉落经年

    她是亓年,也是祈年。一世,他是她在落星潭的初遇,她神魂替他挡下红莲业火。天魔大战救锦觅,以身殉道。一世,他是她偶然间认识的一个小朋友。这次,她看上了她的颜值,见色起意,不过如此。凡间历劫归来,她抹去他的记忆,只愿一切从未发生。只是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轨道再次相遇,她选择成全。除却君身三重雪,天下谁人配白衣。一眼,便是万年。
  • 瘟疫,2136

    瘟疫,2136

    2136年,一场突如其来“手机瘟疫”席卷全球,使得将手机奉为掌中神器的人遭受灭顶之灾。人们不得不放弃手中早已习惯的神器,那些整日足不出户解决一切生活问题,或工作中动动手机就能指挥“千军万马”的举动,全部成为了泡影。人们手足无措,社会发生骚乱,所有人都发现,手机不再是他们手中的神器,手机成了他们高高在上的神,一场人类的回归救赎之旅就此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王音像店

    老王音像店

    青春就那么一段过了就回不去可若有一天我老了我想驾着时光机回来陪你长大
  • 红尘禅心

    红尘禅心

    一个人的人生结局不论是圆满或徒劳,命运总是显得那么微妙无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如白马过隙,活在当下也许是对人生最直接最简单的诠释。我们无限感慨生活却总是在花开花落的悄然无声中体会着生活的无语。在浮浮沉沉的命运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