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9200000036

第36章 悲情Y君

和他在一个生产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 改称“连队”) 共同生活了六年, 真个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几乎每天都要碰面, 点点头, 打个招呼,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 我们还都算是兵团职工, 进不了“兵团战士” 的行列, 干的也是同样的工种———农工。要说差别的话, 只有一点: 他在后勤排, 我在农工排。平常, 我们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儿, 他呢, 主要是在生产队驻地的房前屋后忙乎。

然而, 今天, 当我想要用手中的笔写写这位老兄的时候, 用尽心思去想, 却总也想不出他的名字! 和他共事的时间, 当在三十几年前。虽说是经过了四分之一多世纪, 马上就要步入老年人的队伍, 而且, 身上开始有了一些老年痴呆症的症候, 但也不至于把以往的事情忘得如此彻底呀?!

冥思苦索了好长一段时间, 终于, 我弄明白了!

我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因为, 三十多年前的时候, 我也不清楚他到底叫什么! 不止我一个, 全连两百多干部职工, 恐怕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不曾知道。

形成这种局面, 只有一个原因: 他是个哑巴。全连上下, 包括连长、指导员, 干部职工, 男女老少, 一律称呼他“哑巴”。连领导也许知悉他的详细身世,负责发工资的会计应该知道他的名字, 但对我们普通职工来说, 除了知道他可能是山东人, 别的有关他的资料, 好像全是一片空白。至于他姓什么? 叫什么? 更是没有人理会。

所以, 在这里, 就称呼这位老兄为“Y君” 吧!

如此改变称谓, 当然有我的道理。自古以来, 我们中国人, 喜欢将不太顺耳的字眼儿顺着谐音改造过来。比如, 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大雅宝、小雅宝胡同, 本来的名字是大哑巴、小哑巴。“哑巴” 两个字, 叫起来显然不大中听, 换成了“雅宝”, 住在那里的老百姓, 无论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说给别人听, 感觉肯定不一样, 心里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总之, 这么改一下, 大得人心!

既然前人敢将哑巴改称“雅宝”, 我这里喊哑巴一声“Y” 君, 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虽然既失聪又失语, 但Y君绝对是一位“另类”, 如果不是和他深入交往,你很难一眼看出他是个残疾人。

中等身材的Y君, 腰板挺得溜直, 行动敏捷、干净、利索, 干活儿从不拖泥带水, 用东北话说, “刹利” 得很。和众人在一起的时候, Y君选择的位置十分巧妙, 不远不近, 若即若离。他绝不会抢在最显眼的地方, 突出自己的影响, 妨碍他人的正常交流, 更不会躲到阴暗的角落里, 让别人忘记他的存在。这一切,又都是从从容容地流露出来的, 看不到半点做作或是装腔作势, 如同连队四周平展展的黑土地, 真切而自然, 一览无余。现在回想起来, Y君真像是一位训练有素的配角演员, 在舞台上, 不抢主角儿的戏, 也不忘记自己的独特身份, 一招一式, 拿捏得恰到好处, 令人叫绝。

那时候, 在北大荒, 我们的穿着都十分随便, 一件破棉袄, 挡风、挡雨, 还挡寒。衣服挂个口子, 随意缝上几针, 即使还露着棉花, 也能将就。Y君可不一样, 他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 衣服上虽然有不少补丁, 但无不缝补得平平整整,针脚均匀, 边是边, 角是角, 那手艺绝对超过自认为心灵手巧的女知识青年。Y君头上常戴一顶蓝色的“解放帽”, 干干净净, 端端正正, 须臾不离。说来也是奇怪, 我好像从来没见过他摘下帽子的形象。个中因由, 却始终没有弄明白。

不像一般聋哑人那样“咿咿呀呀” 地叫个不停, Y君从不轻易开口。他的脸上, 总是挂着笑容。那是一种轻松的、坦直的、自然的、童稚一般的微笑, 真个是不卑不亢, 不谄媚也不勉强, 素面朝天, 坦坦荡荡, 非常容易为人所接受。全连上上下下, 男女老幼, 和Y君见面, 看他笑, 也会回之一笑。彼此之间, 虽然没有言语的交流, 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更有味道。

写到这里, 我真的为自己手中的笔感到惭愧。因为, 我实在不知道, 该用什么样的文字, 完整而准确地描绘出Y君独具特色笑容的丰富内涵! 语言的表现力, 实在是太有限了。如果我有绘画的才能, 把Y君的笑容画下来, 或是用照相机把他的笑脸完整地记录下来, 让你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一番, 该有多好!

看到这里, 朋友们可能会发出疑问: 你说的这位Y君, 不过是北大荒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工, 又是一个残疾人, 他果真有你介绍的这么好吗?

当然, 我可以向毛主席保证, 在我们连里, Y君的的确确是大家公认的模范人物。

20世纪70年代的北大荒, 最受人尊敬的模范人物, 应该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再就是贫下中农。我们连队就有一位口才极好的贫下中农, 虽然认不得几个汉字, 但出口成章, 语言极其生动, 讲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事儿来, 俏皮话一套一套的, 总能引起满场轰动。就这样, 他从连里讲到营里, 又从营里讲到团部和师部, 处处受到欢迎, 披红戴彩, 红极一时。

Y君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开口说话, 当然无法宣讲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 但用我们连领导的话来说, Y君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扎扎实实地宣传和实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更为难能可贵。

这么评价Y君, 包括我们那些心高气盛的知识青年在内, 还都是挺服气的。

Y君干活儿, 那是没得说, 钉是钉, 铆是铆, 踏踏实实, 认真负责。更让人感动的是, 他不止本职工作做得好, 还能处处为别人着想, 想方设法帮助他人。看到老年人、妇女打水, 他肯定要跑过去帮助摇几把辘轳。乌云越过附近的尖山, 眼看暴雨就要来临, 晒场上会一片忙乱, 这时候, 只要你细心观察一下, 绝对能看到Y君匆匆赶到的身影。冬季里天寒地冻, 到井台的路上结满了冰, 老远看到的挥锹铲冰的人, 不用说, 十有八九准是Y君。他好像是个不知疲倦也不需要休息的人。中午, 大家都在睡午觉, 他呢, 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些树条, 三缠两绕,编织出一个个结实耐用的小筐子, 送到各个宿舍, 供大家使用。

Y君做的都是些小事, 但却是一般人难于做到并难于坚持的小事。而且,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 他又不可能抱有惹人嫉妒和议论的动机。就他的身体条件, 不可能得到职务上的升迁, 也不会被推荐上大学呀!

日久天长, 不能不让人对Y君刮目相看。好像是在1972年前后, 要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 团里组织我们几个人, 集中创作文艺作品。我在团部招待所里冥思苦索了好几天, 最后, 还是靠以Y君的事迹为基本素材的一篇东西, 勉强完成了任务。后来, 团里自行印刷了一本小册子, 我的那篇文字也被收列其中。而今, 时光已然漂过了将近四十年, 当时那篇如果能被称为作品的文字, 在我的记忆中只留下了淡淡的一点影子。我相信, 假如哪位朋友手中还保存着那本油印的小册子, 也许还可以放进我们八五二农场的场史陈列室呢!

自从写了上面说的那篇文字之后, 我觉得自己和Y君之间的关系有了不小的变化。尽管我相信, 他并不知道我写了他的诸多先进事迹, 因为他不识字, 也不会听别人说起那本小册子, 但通过搜集有关他的材料和具体的写作过程, 我对他的感触(确切地说, 是好感) 确实深化了许多。和他再见面的时候, 我会主动冲他笑一笑, 有时候还会不经意地拍拍他的肩和背, 用他能理解的肢体动作, 表示自己的好感。

所以, 那一天中午,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跌跌撞撞地走到Y君身边的时候,我也是不由自主地向他所在的方位靠了靠, 想和他打个无声的招呼。

在三伏天, 炎热的农忙季节, 由于劳动强度明显地增大, 午饭后几十分钟的午睡, 就成了所有的农工都非常珍惜的特别享受。为了尽可能地争取多睡几分钟, 我们简直想尽了所有的办法。举个例子: 为了缩短剥掉蒜皮再吃蒜的时间,有个老职工教我们, 先将蒜头咬一下, 把蒜头咬开, 然后捏住两头, 把蒜瓣儿硬生生挤出来, 直接放到嘴里吃。对类似的生活经验, 我们都是来之不拒, 一句话, 只要能帮助大家养足精神以应付下午的繁重劳动, 任何招数都能得到广泛的欢迎。

而我在午睡最甜蜜的时候走出宿舍, 实在是出于难以启齿的原因: 那几天,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东西, 弄得本人腹泻不止, 痛苦万分, 不得不接二连三地往厕所跑。前面, 我用了“跌跌撞撞” 四个字, 也是实情。一者, 接连腹泻, 有些体力不支; 二者, 当时正睡得糊里糊涂, 很不情愿地起身, 走起路来自然摇摇晃晃, 难以自持。

就这样, 我渐渐地靠近了Y君。然而, 当我走到离他只有七八步远的时候,却猛然间停下了脚步, 头脑也在瞬间恢复了清醒。

我好像听到了十分特别的声音, 看到了十分特别的情景!

仔细望过去, 简陋的凉棚下, Y君闷头坐在他的小马扎上, 却不像往日从从容容编筐的样子。他的双手在两腿间快速地动作着, 嘴里哼哼唧唧地发出毫无规律的声响, 额头上挂着一排排细密的汗珠!

我一下子明白了, 他这是……

仿佛是被雷电击中一样, 我忽然间呆住了。而且, 说不清为什么, 我的脸立时发起烧来, 好像自己做了多么荒唐的错事一样, 趁Y君还没有发现, 我赶紧返过身来, 快步跑回了宿舍, 连刚才紧迫的内急都给忘掉了。

回到房间, 躺到火炕上, 我的心还在激烈地跳着, 额头上也仿佛渗出了汗珠儿。好险哪! 幸亏我动作快, 没有为Y君所察觉。如若不然, 那场面会有多尴尬! Y君也是位自尊心极强的男人, 毫无准备地将自己最不愿为人所知的一面暴露在他人面前, 情急之下, 说不定会做出何等激烈的反应。擦着额头的冷汗, 我的心总也平静不下来, 反反复复地过滤着刚刚的情景, 真个是心乱如麻, 不知该怎样清理自己的思路。那一刻的心境, 用语言实在无法细致地描述。

那天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 也许根本不算什么。Y君的那些动作, 世界上大多数男人和女人, 在特殊的年龄阶段, 可能都经历过。用现在的语言表述, 算是“自慰”, 自己安慰自己而已, 没有什么了不起。人们可以从容地利用各种语言或者文字, 在不同的场合, 对此进行平静的讨论, 根本不会产生羞耻感, 更不会产生罪恶感。但在我们生活的那个年月, 可不是这么简单。那会儿, 好像还没有出现“自慰” 这个名词儿, 人们, 包括有知识的学者和知识不多的普通民众,都管那叫“手淫”。朋友们应该知道, 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 淫为万恶之首, 任何的人和事, 如果沾上这个“淫” 字, 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立时堕入深渊。

不经意间, 看到自己不应该看到的生活场景, 知悉了Y君不愿意为人所知的隐私(当然, 那时候, 我们还不会使用这个名词), 真的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我根本没有想到, Y君会有这种表现, 如果将这个事情披露出去, 肯定会在相当大的范围造成轰动效应。Y君的先进形象立刻会成为泡影,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说不定他会因此而成为“革命大批判” 的对象。

我知道, 大多数失语失聪的人, 性情极为冲动, 如果真的把他拉到批判会上, 弄不好, 他会将自己逼入绝路! 那种情景, 实在是太惨烈了。

想到这些, 真觉得心里一阵阵发冷。思来想去, 不管怎么样, 总不能把Y君逼向绝路吧? 而且, 横看竖看Y君, 确实是一个好人。在写过那篇文字之后, 我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对Y君的敬意也是一日甚似一日。尽管当时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勇于冲锋陷阵, 积极展开革命大批判, 和一切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但我实在无法下这样的“狠手”。我觉得, 靠揭发他人谋取名誉和地位太可耻, 而且, 依我当时的思想状态, 也不需要类似的名誉和地位。于是, 我暗暗下定了决心,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绝对不能将今天看到的一切透露给任何人, 就让它们烂在自己的心底吧!

虽然, 靠自己的思想斗争, 解决了这个上面说的难题。但从那一天之后, 当我再次看到Y君的时候, 心里总会萌生出某种异样的感触。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些些忧郁和不安, 感觉到了一些些烦躁和冲动。我还发现, 在和连里的女同事目光对视的时候, Y君的眼睛里常常会闪烁出一丝丝羞涩和喜悦。而且, 他的目光时常会停留在女青年饱满的前胸和丰润的臀部, 尽管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而这一切, 以前我从来没有发现过。

慢慢地, 在对Y君的观察和思考中, 我逐渐意识到, 虽然Y君是个失语失聪的残疾人, 但在很多方面, 他也和平常人一样, 有着平常人的平常要求, 同样会被异性所吸引。他应该比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大上七八岁, 早该到了结婚的年龄。可是, 他周围的人, 也就是我们这些肢体和器官均属正常的人, 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更没有任何人帮助他操持这一切。我虽然想过这个问题, 但并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 甚至可以说, 连采取行动的意识都没有产生过。

数年之后, 我离开了工作七年的农业连队。后来, 我又离开了北大荒。转瞬之间, 几十年过去了, 但在那个炎热的中午发生的事情, 以及和Y君相关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场景, 始终在我的脑海里留有深刻的痕迹。

记不清是在哪一年了, 突然听到Y君去世的消息, 而且, 听说他是自己将自己送到另外那个世界去的!

得知噩耗的时候, 痛心之余, 我还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震撼。

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这样令人遗憾地离去了。如果不是受到极为强烈的刺激, 对全部生活失望乃至绝望, 怎么能下决心走到这一步?

Y君两耳失聪, 听不到他人对自己的任何议论, 不会像阮玲玉那样, 因经受不住莫名其妙的谣传而自绝于世。Y君不识字, 也不会因看到辱骂攻击自己的大字报而轻生(他是个人缘极好的人, 在我们的生产队里, 绝不可能出现对他的人身攻击)。

虽然, 不知道Y君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所有细节, 更不清楚他之所以如此行事的全部动机, 然而, 我强烈地意识到, 作为Y君往日的同事, 我们, 当然也包括我, 也许还应该包括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 都对Y君怀有某种说不清的歉疚!

我们需要他。因为, 他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做出了相当多的贡献, 为我们提供了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帮助。

我们的集体也需要他。他用自己的模范行为, 为大家做出了榜样, 为领导调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供了诸多方便。

可是, 他需要什么, 我们清楚吗? 我们为他提供过帮助和方便吗?

恐怕我们之中的任何人, 都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

由此想到曾经和我们并肩工作, 并坚持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些英雄模范人物。

相对于他们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我们和我们的社会, 给了他们多少努力和贡献呢?

写到这里, 心底不由地涌出一些沉重的感觉。

不多说了, 大家都认真想想吧!

同类推荐
  •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重兵集结,钢铁装甲大战一触即发!古德里安固执己见,德国军备成为落后一方!斐迪南式强击炮终于登场,苏军将以何种兵器较量?库尔斯克突出“尖刀”,“红色乐队”紧急预警!处处受挫德军转为全面防御,堡垒行动上演情报大战!苏联重剑劈向德军防线。最后关头谁能力挽狂澜?
  • 谁能牵猫散步

    谁能牵猫散步

    这是一部杂文、随笔和书评集,是作者2005-2006年间所写的。全书共分三部分,包括:一树硬刺、几片绿叶和锦边碎花等。
  • 王家岭的诉说

    王家岭的诉说

    “这是一起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的极其严重的责任事故”。这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实的真实追踪描述还原灾难的内情文学报告,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事实和理性思考与追问。《王家岭的诉说》是一部典型的灾难文学作品。赵瑜率队,五作家察访祸灾真相;矿工诉说,众难友揭秘国字煤田。深度解答网民疑团,王家岭上生死实录;严格拷问矿主良知,黄河赤子气贯全书。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辉煌三周年:河南省南水北调通水三周年征文及新闻作品选

    辉煌三周年:河南省南水北调通水三周年征文及新闻作品选

    2017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建成通水三周年纪念日。三年来,河南境内南水北调干线和配套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工程发挥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热门推荐
  • 爱上前女友

    爱上前女友

    跟女友分手两年了,虽偶尔有联系却突然被缠上了,还死皮赖脸的要跟我和好?
  • 一生惜

    一生惜

    结婚三年,离婚三年,最终在一起一生。爱情的过程或许就是这样,有喜有悲。就像终有一天他们会相逢的那样,她知道,在那一刻,她的心或许就已经在他的身上了。从那一刻起,就像过去的那一千零九十五个日日夜夜,他们会永远爱惜对方,至死不渝。
  • 落日恋语

    落日恋语

    一个人,一座城,一片余晖,一段爱情。送给你们的《落日恋人》。
  • 未来战士在异界

    未来战士在异界

    超级战士王虎在一次空间跳跃时时空扭曲穿越到异界,面对最原始的冷兵器战争王虎开始牛逼了……“项羽,你服是不服?”“不服,卑鄙下三滥的手段根本不配做个战士!”“靠,不就是一枪射断你大腿嘛,什么卑鄙下三滥啊!”“赵云,你服是不服?”“不服,阴险小人可敢与我明刀明枪打一场?”“你妹啊,就是再来一百场你也是个输,哥用的是电剑,碰一下你就得躺下。”“小西西,你服不?”王虎望着跪在地上绝代佳人的西施,心中一阵悸动。“贱妾服,贱妾服,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人了……”“哎,红颜祸水啊,拖出斩了,呃,,,先拖到我房间,晚上亲手斩了她!”在这异界就是神仙,老子也一炮轰死他,谁敢不服?(英雄乱入,谁猛踩谁,不喜勿入!)
  • 偏执大佬的王炸夫人

    偏执大佬的王炸夫人

    首城,开启了百年难得一见的一级响应。不为别的,就因为楚家大小姐楚念安死在逃婚的路上!!!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重生了,是不是很诡异???……白裘:“少爷,念安小姐被您关在城堡三天了。”“念安小姐..好像是要和人那个男人私奔!”江以墨脸色一黑……“抓人!”经过生死的楚念安,清清楚楚,明白了一个重点……(这个男人不能惹,要抱大腿要宠,要哄,可劲的哄……才能顺毛)虐渣甜宠+甜到你牙疼+爽到你蹦迪
  • 我曾生活在黑暗中

    我曾生活在黑暗中

    机器人与自卑女孩的故事。你会忘记我吗?不会,因为我的内芯已经锁定了有关你的记忆,无人再能让我忘记你。林简:你曾经许过什么心愿?陆越?陆越:逃离冰冷黑暗的机械世界,像你们一样当个正常人活着,后来奢求能呆在你身边。
  • 明月不夜羽

    明月不夜羽

    佛说:六道轮回,生死始一,七情六欲,周而复始,因果循环,天理昭昭......有如是因亦有如是果,昔日种下恶因,方得今日之果......
  • 剑定苍穹

    剑定苍穹

    一个边境的乡村少年,因为一场意外获得妖核,却也使他从此无法修行,但他却毅然拜入天下第一名门,后又遭奇遇传承了战神的衣钵,最终学有所成,行走天下,斩妖除魔,破仙阵,杀异兽,入神界,夺神兵,驱魔族,成就不朽功业,笑傲神州,成为一代仙侠。
  • 竹竿流水

    竹竿流水

    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空述仙人悲欢离合嫦娥跨枝影成三人繁花落叶几时再现
  • 再世孙膑

    再世孙膑

    现代人孙并,一醉梦回战国,成为少年孙膑。且看他如何玩转战国,智斗庞涓、商鞅、申不害等一干超级大牛,名动列国。最终,孙并提前百年,促成天下一统,和其祖孙子一样获封‘兵圣’。这真是一门双兵圣,美名永流传。……本书有铁血争霸、有美女佳人,有爵士以往十个VIP全本保证,绝不太监,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