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9200000002

第2章 再说说《论语》的“豹尾”

前面说了《论语》的“凤头”, 接着再说说《论语》的“豹尾”。

中国文人, 喜欢把精彩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豹尾”, 色彩艳丽, 简洁、生动、有力, 容易予人以鲜明的印象, 回味无穷。

《论语》的“豹尾”, 当然也是在全文的最后, 第二十篇《尧曰》的结尾三句: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命, 是我们经常需要探讨的一个概念。过去, 人们常把信奉“命” 的言行视为封建迷信, 好像一说到命, 就是大逆不道, 非得大批特批一顿不可。其实, 这很值得商榷。命的概念应该是很宽泛的, 不能只做一种解释。

孔夫子在这里倒没有要我们信“命”, 也没有要求我们完全听从“命” 的安排。他老人家只是要我们“知命”, 要知道“命”、了解“命” 是怎么一回事, 否则, 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那么, 什么是“命” 呢?

我觉得, 命是我们的生活历程中那些不能改变或者难以改变的东西。比如,有些人生来是女人, 而有些人生来就是男人, 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生理功能和社会责任, 这当然无法改变。再比如, 由于遗传的原因, 有的人高大魁梧, 相貌堂堂; 有的人却相貌平平, 甚至丑陋, 身高也只有一米四十几, 这当然也无法改变。说这些是“命中注定”, 没有问题吧。

冷静地想一想,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而且这一面往往又是不能改变的, 从而造成了每个人在社会上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风云人物、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曾经把手下的军人分为四种类型: 聪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懒惰的。他认为, 聪明无比而又特别勤快的人, 最适宜的职务是参谋; 性情懒惰但头脑灵活、耳聪目明的人, 可以培养为司令官。蒙哥马利的主张, 不能说没有道理。这种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 往往最实用也最管用。

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话, 不想做元帅的士兵, 不是一个好兵。据说, 这是法国人拿破仑的一句狂言, 确实十分贴切地描绘出了他本人的狂妄和野心。然而,我们换一个角度掂量掂量这句话, 就会发现, 一个成天想当元帅的士兵, 绝对不是一个好兵!

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分量, 一味地追求不可能达到的极致目标, 最终带来的常常是悲剧。

然而, 社会上的人们常常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 动不动要和命运“抗争” 一番: 明明只有一米七十的身高, 非要想和姚明比个高低, 要去NBA谋求发展; 天生了一副公鸭嗓, 五音还不齐全, 偏偏要做明星梦, 拼死拼活往荧屏上闯, 不撞个头破血流决不罢休!

类似的事例, 难道还少见吗?

人类是富于浪漫色彩的高级动物。每个健康的人都有过幻想的经历, 尤其是在青春时期, 幻想的力量和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幻想自己成为伟大的人物, 幻想自己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 幻想自己去当明星、作家、工程师、发明家、政治家, 幻想自己奇遇白马王子、天仙美女, 幻想、幻想再幻想, 直至自己长大成人, 幻想最终破灭!

孔夫子说, 三十而立, 五十而知天命。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十来岁, 三十而立、五十才知天命, 是不是太晚了?

晚是晚了点, 可这是人们自己造成的客观事实, 没有办法改变。回首人生道路, 年轻的时候, 什么话都敢讲, 什么事情都想做, 也都敢做。对别人的成就和地位, 往往不屑一顾: 你能做到的, 我也一定能做到! 慢慢地年龄大了, 才有可能领悟到, 别人能做的事情, 自己真的无法做到。简单地讲, 上海的小伙子刘翔, 百米跨栏如飞燕一般, 只用十三秒左右。换一个人, 累得吐血, 也跑不了这么快。

只有大智慧的人, 才会及早悟出类似的道理。

语言大师侯宝林先生说过, 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 要有三个条件。第一, 要看你是不是那个材料? 侯先生说, 他也曾经想过, 挣个世界冠军, 给国家争光。可是不行呀, 就他那身体, 打乒乓球, 累死累活也打不过庄则栋。思量来思量去, 自己只能说相声, 就得走这条路了。第二, 要有名师指点, 少走弯路,还能尽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第三, 勤学苦练。第三条最不重要, 这是因为, 几乎所有的人在短时期内都能做到勤学苦练。

侯宝林先生的一番话, 的确可以令人大彻大悟。仔细想想, 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看你是不是那个材料?” 也就是问你: “知不知命”?

体育界选运动员, 文艺界选演员, 特别是芭蕾舞演员, 要仔细验看孩子的腿骨和身材, 条件不够的绝对不会被选中。这些基本条件, 也应该是“命” 吧。

知道自己是什么材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踏踏实实地从事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 健康而快乐地行进在人生道路上, 不是君子是什么?

第二句, “不知礼, 无以立也”。通俗地解释, 不知道什么是礼, 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孔夫子特别注重“礼” 的作用。“礼” 是必须遵从的道德上的界限,不应逾越雷池一步。他曾经这样要求自己的弟子: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在和儿子孔鲤的对话中, 孔子也是要孔鲤去学礼, “不知礼, 无以立也”。

那么, 什么是“礼” 呢? 从孔夫子的论述中, 我们不难体会到, 礼就是规矩。做事情、做人, 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矩去做, 才不会走偏差。

“礼之用, 和为贵。” 这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讲的。“和” 的意思是恰当, 拿捏好分寸, 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得更为准确, 孔子对这“恰到好处” 作了十分详尽的解释: “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勇而无礼则乱, 直而无礼则绞。” 对人恭恭敬敬, 当然十分必要。但如果恭敬的过分, 成了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对方可能会感到不舒服, 旁人看着也很讨厌, 一番努力反而徒劳无功, 岂不是费力而不讨好? 做事谨慎, 是很可贵的素质, 但若谨慎得过头, 胆小如鼠,畏畏缩缩, 畏葸不前, 反而会耽误大事, 甚至会酿成大错。见义勇为, 挺身而出, 历来为英雄之本色。可是, 如果勇猛得过了头, 甚或出现防卫过当, 误伤他人, 把事情越搞越乱, 将好事办成错事, 后悔莫及之时, 该有多伤心! 性格开朗, 为人直率, 有什么说什么, 常是被人称赞的优良品质。但若出言不慎或出言不逊, 无所顾忌, 信口开河, 就会被人认为是尖酸刻薄, 不怀好意, 惹人厌恶。

总而言之, 运用礼, 一定要保持在合适的火候上, 既不能“过”, 也不能“不及”。孔子说, 过犹不及, 都是错误的。

知礼, 是让我们以适当的方式融入社会。这一点特别重要。

现在, 有一些人使用不正当的甚至是肮脏的手段, 得到了巨大的权利和财富, 遗憾的是, 这些人不但没有受到社会舆论的公正谴责, 反而被某些人视为成功人士, 贻害后人。比如, 有一个姿色平平的女人, 靠着女人的特殊本领, 闯入一个个家庭, 并使用不为人知的独特手法, 拆散一个又一个家庭, 同时运用结婚、离婚再结婚的手段, 变成了某一业界的知名人物、某一名人的合法妻子、某些财富的合法持有者。大家冷静下来思考一下, 如果全社会都吹捧这种人, 以这种手段进入主流社会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千百年来,我们的前辈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社会文明, 还能存在下去吗?

现在, 的确有些人心不古了。宋代, 大奸臣蔡京被递解遣送出京城。尽管他带着满船的金银财宝, 身边又有如狼似虎的一干随从, 但沿途的百姓们对他嗤之以鼻, 粮食不卖给他吃, 水不卖给他喝, 旅店不准他租住。人们的正义行动, 压住了蔡京的气焰, 虽然手中握有那么多财富, 最终他却活活饿死在金银财宝之中。在号称文明程度大大发展、进步的今天, 再遇到蔡京, 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第三句,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人世间的所有感情交往, 都需要依靠语言。按说, 除非是方言或外国语言的限制, 可能会造成情感交流障碍, 一般情况下, 我们都能听清楚对方讲述的内容。但听清楚并不意味着能听懂、能听明白。

这是因为, 我们人类的语言实在是太丰富了, 有时候, 丰富得可以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有些话, 是不经意说出的, 也许并非说话人的本意。《论语》中记载, 孔子和弟子路过一个地方, 听到弦歌之声, 不由得说了一句: “杀鸡焉用牛刀?” 弟子们听着不对味儿, 觉得和先生以往讲的道理不一样, 便追问孔子是怎么回事儿?

孔子大概是笑着说, 我那是一句玩笑话, 不要当真。类似的事例, 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听别人讲话, 能知道对方真正的用意, 也需要一些鉴别能力。我们不能不在这方面下下工夫。

有些话只是比较动听而已, 说话人并不准备真正地负责任。上海市场上有一句挺有名的广告用语: “买某某某某, 给你带来好运气!” 我们不禁要问, 买了你的东西, 出门跌了一跤, 路上还把钱包丢了, 根本没有得到好运气, 你负不负责? 你打算赔偿吗? 而且, 买一件东西就能带来好运气, 可能吗? 有道理吗? 真的能实现吗? 生活中, 可以碰到很多类似的广告。毫不客气地说, 类似的允诺基本上是不算数的, 如果把这些话当作金玉良言, 离倒霉的日子就不太远了。

有些话是说给别人的, 让别人去做, 自己不一定去做。就好像到处宣传劳动光荣的人, 很少亲身参加劳动。很多领导者, 讲起话来头头是道, 要求别人一丝不苟, 制定的政策法规滴水不漏, 但对不起, 就像过去人们常说的那样: 马列主义“手电筒”, 只照别人, 不照自己。这样的话, 说出来意义也不大。

有些话是大话、空话, 最典型的是逢年过节发的短信息, 可以说是用尽了天下最无聊的语言, 表述着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感。2007年初, 有一条“送猪” 的短信息。按照短信作者的说法, 要送出一万多头具有各种象征意义的小猪给朋友,翻来覆去地讲些拜年话, 乏味得很。其实, 把好话说尽了, 就没有味道了, 反而让人觉得好笑。以前, 有一首有名的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歌中唱道: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冻。

它不摇, 也不动, 永远挺立在山巅。” 这样的豪言壮语, 听起来很有些顶天立地的味道, 很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可是, 认真想一想, 即使是松树, 能永远挺立在山巅吗? 动不动就讲“永远、永远”, 天底下真的有永远的事情吗? 单纯靠豪言壮语激发起来的热情, 能够长久吗?

孔子就不这样讲话。老先生也赞颂松柏, 但他只是说“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并不是不凋零, 只是“后凋” 而已。其实, “后凋” 就很不错了,但非要讲“不凋”, 把话说得绝对了, 好像提升了意境, 其实是偏离了正确的路径。

还有些是不怀好意的话, 话里藏话, 笑里藏刀, 或者是诽谤诬蔑, 颠倒黑白, 总之, 全是些伤害人的话。这里就不想细说了。

说到这里, 我们应该特别感谢孔老夫子的提醒。在社会上闯荡, 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 不知言, 怎么能知人? 不知人, 怎么和人打交道? 怎么和人相处?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很讨厌专会花言巧语的人, 《论语》里不止一次强调“巧言令色, 鲜矣仁”, 认为这一类人没有什么仁德。孔子还说: “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意思是说, 古时候的人不多说话, 为什么呢? 他们认为, 说得很多却做不到, 十分可耻。

从这些简单而朴实的言词里, 我们一定能领悟到更为深刻的道理。

前人曾经说过, 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作为寻常人, 不一定非要想着去治天下, 常常记着《论语》的凤头和豹尾, 靠孔夫子的这六句话, 也可以生活得充实、幸福吧。

同类推荐
  • 回到呼吸

    回到呼吸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回到呼吸》是诗人吕约的诗歌精选集,分《血缘鉴定》《回到呼吸》《女人大笑时》等六辑。她运用娴熟的技艺和女性经验的述说洞察人性,审视生活,或反讽权势,或关注现实境遇,或追问生命意义。诗歌风格独树一帜,视野开阔,主题丰富,想象奇特,语言犀利幽默,具有发现性和穿透力。
  •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大家小书:晚明思想史论

    本书充满激情,纵横捭阖,论及佛学的兴起,西学东渐等,视野宏阔。附录《十七世纪中国思想史概论》,两书合观,包括其思想背景、治学方法、民族思想、哲学思想、历史思想、政治思想,均一一缕析,创见频现,引人入胜。
  • 中国古典散文集Ⅱ

    中国古典散文集Ⅱ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李健吾译文集·第十四卷

    李健吾译文集·第十四卷

    福楼拜翻译第一人,莫里哀翻译第一人,创作、翻译、评论、研究全才李健吾先生译文全集;汇集著名翻译家李健吾存世的所有翻译作品,共十四卷,三百五十余万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意义;《在国内翻译界、文学研究界和出版界都有填补空白和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李健吾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评论家和文学研究者,在创作、批评、翻译和研究领域都蔚为大家……
  • 往前赶路

    往前赶路

    散文集,收录文章有往前赶路、江南宛如一个梦、闺密的非常时期、哟,彭河、家有小女(三题)、冬日里的温暖记忆、第一次乘车记、阿姐买新房、生命因拓展更精彩、年糕飘香的日子、你好,北仑、有一种悲伤无法言语、母亲(三题)、火红的攀枝花等。
热门推荐
  • 他是我年少的喜欢

    他是我年少的喜欢

    云兰舟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的罗锦书,大概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吧。她没想到会有一个人的名字和她的名字那么的契合。云兰舟,罗锦书,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觉醒了最强异能

    我觉醒了最强异能

    楚凡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异能的世界里,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妹子。觉醒了雷系的他一直想隐藏自己的能力。但实力却不允许他那样做。“我觉醒了雷系,我也很无奈,我想低调,可实力真的不允许!”
  • 我的天赋是打野

    我的天赋是打野

    不是你记忆中的打野,但致命的程度没两样。
  • 命运浅恋

    命运浅恋

    谭纯苏,本来是一个纯真的十六岁花季少女,可没想到,却被自家老妈给坑了!害得谭纯苏把自己的长发给剪了,变成一个少年(谭苏)进入了“风云高中”。“风云高中”是一个封闭学校,而且还是个男校高中。惨了,这次被老妈坑惨了!没想到,这却是一场阴谋的开始…神秘少年、惊恐的车祸、还有绑架……这幕后的主使竟然是…唉…不能剧透
  • 火门

    火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吕茜和她的母亲

    吕茜和她的母亲

    本书主人公吕茜的原型为法国作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埃弗利娜·皮西埃。她于1941年生于河内,父亲是法国驻越南殖民官员。4岁时,她与母亲一道被日本侵略者关进集中营。日寇投降后,她随升职的父亲移居西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父母离婚后,她随母亲回法国,在尼斯外婆家居住。1964年,她参加法国“左”派组织,成了女权运动积极分子,并随学生代表团前往古巴,结识了卡斯特罗,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后来嫁给了法国外交部部长库什内。1970年,她进巴黎二大攻读博士学位,是法国较早获得公权与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之一。1989年,她被任命为法国文化部书籍与阅读处处长,1994年,她成了索邦大学名誉教授,1998年获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07年因病去世。在这之前的1986年,她父亲吞枪自杀,两年后,她母亲也服毒自杀。
  • 斗剑之尊

    斗剑之尊

    十年苦修,为感悟封妖北流天一剑,武魄全灭;白昊不甘,逆天再修,创三魄同修术,剑斗诸天圣者。一剑群魔,伴之一生,万千剑雨,我的道,亡魂中见!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网游战术大师

    网游战术大师

    网游公司预谋了很大的一个棋局,所有玩家都只是一个棋子,被驱逐的高手,生活窘迫的职业玩家,还有着数不尽的散人,为何还会如此忠于这款网游?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网游中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