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9200000001

第1章 说说《论语》的“凤头”

中国文人写文章, 有“凤头” 一说。文章的开头, 一定要写得斑斓多彩, 生动有力, 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从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流传了数千年的《论语》, 也有它的“凤头”。

我认为, 这就是《论语》第一篇“学而” 的前三句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我们从读小学时就应该知道的文字。但大多数人只记得前两句, 对第三句几乎毫无印象。更可怕的是, 有不少读者, 看到这三句话时总是一掠而过, 觉得这些文字简单易懂, 不用深究。

这真是天大的错误。

我觉得, 孔夫子的弟子们之所以将这三句话联在一起, 并且排放在《论语》

一书开篇的位置, 绝非随便行之。仔细思考之后, 你一定会认识到, 这是孔门弟子独具匠心的安排, 是他们的智慧的体现。

古往今来的伟大哲人, 大多关心芸芸众生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劝导大众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 追求美好愉悦的精神境界。孔夫子当然也是这样一位伟人。老人家在这里讲的三句话, 应该是他对快乐生活的理解与高度概括!

第一句, 是说学习之后要有实践和操作的机会, 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有事情可做”, 不至于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不亦悦乎, 形容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满足的喜悦之情。

第二句, 是说要有朋友可交往。没有朋友的生活, 形单影只, 孤苦伶仃, 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生活。和远方朋友的相聚, 用一个貌似手舞足蹈的“乐” 字来表示, 生动而具体, 寓意十分深刻。

第三句, 不被人理解也不恼怒、生气, 不就是君子吗? 是说,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 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更高层次的快乐。

三种快乐, 组合成了人生非常美妙的乐章。

看到这里, 朋友, 你能不发自内心地赞叹《论语》编排的高超技巧吗?

可能是由于书写工具的限制, 古代圣贤们都很注意文字的简练, 短小精悍,绝无半点废话。或许就是因为简练的缘故, 其所蕴含的内容, 特别的丰富。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读圣贤书, 每读一遍, 都会有新的感受。所以, 中国古代圣贤的著作, 往往令人百读而不厌。说句也许是过分的话, 那些大部头的经典作品, 能够看两遍、三遍的人, 不会太多。而读《论语》超过八遍、十遍的, 却是大有人在。

回过头来, 我们再看看《论语》“凤头” 的丰富内涵。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关键字是“学” 和“习”。孔夫子说: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 《论语·卫灵公》) 不吃饭, 不睡觉, 冥思苦想, 费那么大的力气, 还不如去认真地学一学。他老人家是从亲身体验中获知“学” 的重要意义的。

学与不学, 大不一样。还是在《论语》中, 孔子又对“学” 作了更深入的阐述: “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

( 《论语·阳货》) 崇尚仁德, 但不注重学习, 就会陷入愚蠢且荒唐的境地。最典型的例子, 是我们熟知的寓言《东郭先生》。那位老夫子, 自以为贯彻了仁德的精神, 其实是把自己扔进了愚蠢的泥潭, 险些被恶狼吞噬掉性命。类似的教训,相信在现实世界中亦不乏见。喜欢讲究智慧, 却不喜欢学习, 容易一味地耍小聪明, 变来变去, 流荡而没有归宿。喜欢讲究信用和诚实, 却不重视学习, 就容易被他人利用, 甚至遭人伤害。喜欢直言对人, 自以为堂堂正正, 一片好心, 但若不注重学习, 会被他人认为是出言不逊, 言语尖刻, 不通情理。喜欢拔刀相助,勇气过人, 可是如果不认真学习, 提高自己的素养, 常常会因自己的过分冲动而惹来大麻烦。我们大概都听说过, 某些本来是见义勇为的好人, 行为稍有不慎,竟然由于“防卫过当”, 把自己送进了牢房。

学习的重要性, 已经被孔夫子强调得很充分了。那么, 怎样开始我们的学习? 或者说, 我们要学习些什么呢?

先贤们也有精心的说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门弟子讲的学习内容, 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数理化, 更不是为了和外国人打交道而准备的外语。孔夫子认为, 学习的根本宗旨, 一是学会做人, 二是学习和其他人恰当地交往。具体地说, 就是怎样妥当地处理与父母、兄弟、朋友、妻子和君主(也可以理解为上司) 的关系。

说几句或许是题外的话。

中国的传统文化, 向来有儒道释三教合一之说。三教合一, 应该是以儒家为核心逐步形成的。三者的互为补充和支持, 体现了多种文化体系精华部分的高度融合, 显示出了人类文明的大智慧。

道家强调的是人类个体的修炼和调养, 养生、养性, 成仙成道, 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佛家则有三世佛之说, 时间跨度格外的长, 着眼于人们的前世、现世和后世, 从轮回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更看重现实世界, 创造出一整套伦理准则和具体方法, 指导人们与周围的同类和睦、和谐相处。

道家制造的是保健品, 需不需要可以由本人自主判断, 但它确实能帮助你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儒家提供的是必需品, 只要生命存在, 就难以脱离儒家设计的生活轨迹。因为, 任何人都不能摆脱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佛家生产的则是奢侈品, 它已经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跳跃出来, 纯粹以满足部分人类的更高追求为终极目的。

这三者组合起来, 人类的生活画面就显得比较完整了。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中国人更看重学习儒家的学说。这是因为, 儒家的精神领袖孔老夫子讲的学习, 总是与身边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的, 是指导人们学会处理这些关系的, 这往往能引导我们轻轻松松地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 并立于不败之地。

孔夫子是个十分细心的人, 他不仅为我们设定了学习目标, 规定了学习内容, 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这个榜样就是他老人家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

在孔夫子眼中, 颜回绝对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看看《论语》, 老人家直接夸赞颜回的文字, 可能有十余处之多。

那么, 颜回究竟是怎样做到“品学兼优” 的呢?

第一, 孔子夸赞他“三月不违仁”。仁, 是孔夫子推崇的道德境界。三月不违仁, 也就是说, 在将近一百天的时间里, 不做一点违背老师教诲的事情,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确属难得。想想看, 我们能做到吗? 毛泽东说过,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儿不做坏事。这个标准太高了, 毛泽东本人也没能做到。孔夫子定的标准不算太高, “三月不违仁” 就可以了。但他的三千弟子之中, 也只有颜回能够做到。

第二, 孔夫子说颜回,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吃粗米饭, 喝凉水, 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别人都看不下去, 而颜回依然能保持愉快的心境。不讲物质享受, 不怕艰苦的生活环境, 始终保持旺盛乐观的精神风貌, 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古往今来, 有多少人能像颜回这样对待生活的呢?

第三, 不迁怒。这一点十分重要。一般人做事情, 如果出现问题, 肯定会将责任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推给他人, 即使问题出在自己身上, 也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出可以推脱的理由。颜回却能严于律己, 尽量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第四, 不贰过。意思是说, 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看上去,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做起来却是十分十分的难!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 问题在于, 犯过错误之后, 能不能吸取教训? 而吸取教训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看你能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的人被别人骂, “狗改不了吃屎”, 一再重蹈覆辙, 走的就是与颜回绝然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真正地按照孔夫子的教导去学习、实践, 像颜回那样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贯彻圣贤的教诲, 当然会“不亦悦乎”!

接着讲“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孔老夫子为什么要说“有朋自远方来”, 而不说“有朋自邻居来” 呢? 道理很简单, 天天黏在一起, 吃喝不分, 朝夕相处, 或许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英国人有种说法, 绅士之间, 需要一种“豪猪” 风格。这种猪身上有很长的刺, 与同类相处时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否则就容易相互刺伤。而朋友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带来的快乐很可能更多。朋友们或许读过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 《赠卫八处士》, 这是一首描绘朋友多年之后重新相聚的五言长诗, 十分动人, 正好可以解读“有朋自远方来” 的快乐。杜甫和他的朋友二十年不见,“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衷肠”, 一半伙伴已经亡故, 再见故人, 当然感慨万端。

“别时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主言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平缓、朴实的诗句, 记录下了一幕幕欢快而动人的场面。时隔一千三百多年之后,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杜甫和朋友们的愉悦心情。这种朋友聚会时的情感, 非语言所能形容, 但确实可以长久地留存在朋友的心底, 时时闪动着幸福而激奋的火花。

孔子对朋友是很挑剔的。他讲过,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柔),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主张结交好的朋友(多贤友)。他还说过一句有名的话: “无友不如己者。” 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结交为朋友。对这句话, 历来有很多种理解。有人以为《论语》记述有误, 如果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 孔夫子就不可能有朋友了。还有人有另外的解释, 比如南怀瑾先生, 他把这句话解释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 解析成孔子对朋友的夸赞。

我觉得, 这些说法还是有些牵强。孔子的本意十分明确, 第一, 确实有不如自己的人。“三人行, 必有我师。” 而不是“三人行, 全是我师”。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第二, 不能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并不意味着不能和这些人交往, 只是不能形成朋友关系而已。第三, 一定要做到不能与自己差距太大的人交朋友。

交友不易, 交到好友不易, 和朋友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更不易。

所以, 有朋自远方来, 才能“不亦乐乎”。乐(樂) 是个象形字, 看上去手舞足蹈的样子, 快乐得很呀!

最后一句,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不被人理解, 也不恼怒、生气, 已经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 确实应该算是君子了。

现实世界中, 大多数人更为重视的是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并常常以这种态度作为调整自我心态的唯一依据。别人说几句好话, 自然是神清气爽。被对方顶撞或是讥讽几句, 也许会想不开, 寻死觅活地折腾自己。这是多么的肤浅、可笑!

人生在世, 总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这种生活目标的形成, 有一定的道理, 一定的程序。当然, 我们并不反对对自己人生目标的修订, 但是我们绝对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活定位。对自己有信心, 对生活有信心, 是成熟的表现。而动辄自暴自弃, 则是将自己永远地停留在了童年阶段。

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人理解自己, 首先需要的是自己理解自己!

真正做到这一步, 就不会轻易为他人的评价和议论而激愤、恼怒。

其实, 走向君子的道路并不遥远, 也许, 只需要向前迈上一步。

看到这里, 朋友, 你能喜欢上《论语》的凤头吗?

同类推荐
  •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作者温情回顾40岁母亲的去世,记录身边平凡人不甘于平凡的勇气,以及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爱与情。16个故事,却不止16种心情,不喂鸡汤、不讲大道理,然而,当你疲惫、迷茫、孤单时,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这些朴素而又真切的故事中,找回本属于你的温暖。
  • 红楼初探

    红楼初探

    作者为红学界一颗新苗,所作红楼初探是热闹非凡的红学界中的一抹清新的晓光。对红楼立意,人物,结构等无不提出自己的新颖的见解。
  •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

    《戴望舒诗全集》收录了戴望舒的全部诗作+所有译诗,不仅包括了一位传奇诗人和他所有传奇的诗,还囊括了雨果、普希金、叶赛宁、波德莱尔、洛尔迦等大师珍贵译作,是一部完整展现戴望舒创作轨迹、艺术风格、翻译成就的诗歌全集。它集中反映了戴望舒在诗歌创作和翻译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历程,有利于你对戴望舒及其作品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理解。另外,书中的语言朗朗上口,风格哀婉、清新隽永、意味深长,让你在阅读之中如沐春风,也会让你在淡淡的哀伤中品位人生的意义。
  • 岁月流情

    岁月流情

    文集记录了作者随建设队伍辗转大江南北、亲历水电建设工地的火热朝天,以及对爱情、亲情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西北风情和丰厚的人生积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情致有感染有打动,真实质朴读的文字令读者与她同呼吸共感受。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本书专题讲述季羡林先生如何对待读书、如何写作、如何做学问,他的坚持不懈和笔耕不辍足以为当下青少年的楷模。
热门推荐
  •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名利场大户继子VS古董铺老板娘,乱世下生死不离的民国爱恋。她,曾经震煞四方的女土匪,摇身一变成了蓄谋复仇的古董铺老板娘。他,名利场里处事圆滑的大户继子,表面风光,却视她为醉生梦死人生里唯一的光亮。覃一沣明白,无论他在这名利场里留下了怎么让人惊舌的传说,又有多少人艳羡他不凡的能力,他跟大哥孟珒修都是不一样的。他是一个继子,一个生来就在黑暗里的人。而他爱着的晋秋,心心念念的人也不过是他的大哥。他渴望阳光。自由洒在他的身上,这样的人生,他不知道有多羡慕。再遇晋秋之前,他曾想过有朝一日若再相逢,他一定要告诉她那夜熊熊大火里为什么就他一人不见。她记得他,叫出他的名字,就算是因为恨,也好过她忘了他……
  • 想要被击败的锚点

    想要被击败的锚点

    失落的文明,遥不可及的天空城能够解读这个文明吗?似乎不能那样子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笔若兴亡

    笔若兴亡

    爱吗?恨吗?那又如何?碌碌无为和拼尽全力只在你落笔的一刹那就已决定。九年寒窗苦读只为这三天,决定你命运的三天。你选择自信满满的放下考笔,还是失魂落魄的走出考场。-----致所有高中学子。
  • 若天有情

    若天有情

    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孰能在这繁华尘世中,守住本心,身如琉璃,内外澄澈?孩子,是世界上最干净,最不受污染,最纯净的宝石。
  • 汉末锋烟

    汉末锋烟

    一个老儿的一篇怨词,引来的天下大乱锋烟四起。
  • 小城春意暖

    小城春意暖

    18线小城的一个女生并没有开挂也没有遇到高富帅男友的平凡生活这会是你的追求吗......
  • 斗罗之王者之资

    斗罗之王者之资

    由四圣兽精血为辅,以混沌青莲为主而成的生命体,接引了一个经历了百世轮回的灵魂,从神界下凡,怀王者之资,在斗罗大陆中搅动风云
  • 普罗米修斯的世界之旅

    普罗米修斯的世界之旅

    在生死关头,赵星晨使用了家传的穿越宝珠,来到了光之国。稀里糊涂的情况下成为了奥特之王皮克的父亲普罗米修斯的人间体。“太好了,从此宇宙横着走”“什么!?不能在这个世界停留?好吧好吧,奥特曼这么强横的种族,在任何世界都是无敌的。。。吧。。。”“谁能告诉我,这个世界为什么有神魔!?”/(ㄒoㄒ)/~~
  • 云裳羽衣修仙记

    云裳羽衣修仙记

    因为莫名的原因,杨昭被附身到与自己同名的孩子身上,带着神秘的系统开始了修仙之路。这一路谜题重重,幸好她遇到一位可以授业解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