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100000009

第9章 卷二寻找快乐并不难(4)

全世界有很多商人、知识分子,都因为把学到的佛法,灵活融入到生活中而受益无穷。乔布斯的一生,能如此坦然面对自己的生命,就是因为很好地运用了佛教禅修和观想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巧妙地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当中,才创造了几乎人人都喜爱的苹果产品。物质是有限的,而思想是无限的。如果没有佛教的观想境界,没有华严世界的理念,乔布斯不可能创造出现在的苹果产品,这就是成功地将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最典型的案例。

其实,佛法就是解开我们心中所有疑惑的最好方法。但现在很多人,因为佛法得来太容易,就随手放在枕边,没有好好阅读和思维书中的内容,非常可惜。不是佛法不管用,而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认真把学到的佛法,实际运用到生活里。所以要记得,切莫错过机会,不要浪费机缘,只要真正用心阅读和体会佛法,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此外,也要好好努力发愿,为了利益众生,希望自己能接触、听闻佛法,以此来累积福报。

行动力很重要

修行,需要真正落实在行动上。我们最幸运的,就是很容易就能拥有一整套《大藏经》;但反过来看,我们这些可怜的凡夫俗子,就是因为手里的佛经太多,而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入手学习。觉得《金刚经》好,大家开始念《金刚经》;《地藏经》也好,又一窝蜂去念《地藏经》;过几天又有人说《楞严经》最好,就又去读《楞严经》。

现在很多佛教徒不懂得如何修行。当然,大家对佛陀的教法有信心,这是可以肯定的,有机会听闻佛法开示也很欢喜。很多上师、法师都在开示佛法,入门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关键的问题是,大家很想学又想修,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法太多了,有点像百货公司或自由市场的感觉,看起来每种都很好,但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所以我们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如何把闻、思、修真正联系起来,把学到的佛法真实用在自己的相续中。

佛陀传下来的法,当然都很好,有哪一部经不好呢?如果哪个法门不好,佛陀怎可能会传给我们呢?每一部经都很好,都很伟大,只是我们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实修方法,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走上去。在佛法流传这么久远的时间长河里,曾经有很多比我们聪明得多、权力大得多、能力强得多的人,从统治一方的君王到普通百姓,都已经亲身感受到佛法的实际好处。对我们来讲,只是如何在这所有的“好”里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完全不存在筛选好坏的问题。

我们最需要的,是追随历代的上师们,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学习最适合自己的法门和实修方式的精华。随着学习的深入,就会逐渐接触到不同层次的法门,而不是马上把所有的法都抓在手上,却没有专一和深入地学修,如果是这样,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做好老师的好学生

我们今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遇到佛法,而有机会改变自己现在与未来的命运。为什么大家都要拜师?因为佛陀已经涅槃二千五百多年,无法再面对面给予我们教导与指引了,所以现在要学习佛法,就必须寻找一位圆满证悟生命真谛的善知识,来帮助和引领自己善用暇满的人身,获得完美的心灵,最终也能如同自己的老师一样,到达究竟的境界。我们学习世间学问的时候,都需要为自己找一位辅导老师,而要学习出世间的佛法更是如此,没有人可以完全靠自学而成就。

当感受到信仰对于每个人的生命,是如此重要时,自然会生起要好好学习的想法,就想寻找一所自己愿意注册入学的名校,其中,佛教绝对当之无愧,是对所有众生最平等、最慈悲的大学。

而一所好学校,肯定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师资,历代的传承上师就是师资,就是我们的老师。这些僧人,经过长时间学习佛理,然后依照佛理去闭关修行,直到把佛陀传授的道理和实践方法,都真正明白和体悟之后,才可以开始教导其他人,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十几到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从佛陀时代开始,佛法一直在各地不停地传播。佛陀开始传法时有五位弟子,五位弟子又带出了五百个徒弟,也就是五百罗汉,五百罗汉再传给弟子们,就这样一代代延续到现在。历代传承上师们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教导给我们,内容都是让我们远离苦难的方法,没有一个是让我们遭受苦难的。

如果是现世曾经亲自“听闻”佛陀讲经说法,而证得罗汉果位,称为“声闻”罗汉。有些可能在燃灯古佛时期,就已经是修行人了,但那时没能成就,直到释迦牟尼佛时期,独自在偏远的深山里,依着尸骨独自修持,渐渐领悟一切缘起而悟道成就的罗汉,称为“缘觉”罗汉。我们常听到的“十八罗汉”,是指佛陀涅槃以后,在各地传法的成就很高、弟子众多的大罗汉;“五百罗汉”是指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参与第一次结经,整理、校勘佛经的五百位比丘。而只要有四位以上的僧人在一起修行,就可以称为“僧团”。

对罗汉和菩萨们来说,佛陀就是上师,是他们的班主任。而我们皈依佛门以后,佛陀就是指引我们的校长,教给我们的解脱方法就是佛法。佛陀留下来的法要谁来传?“法赖僧传”,讲经说法者,最好是以出家人为主。而有那么多的僧众,我们总要选择一位带领自己的班主任,这就是上师。就像大学里有成千上百位的老师,为什么一定要指定某位老师作为自己的班主任呢?因为要找一位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老师,他拥有我们需要的学识,我们也能听懂他所讲的课。既然入学的时候,就选择好了专业,也有专门的老师为我们授课,那就踏踏实实地专心深入学习。

如果进入一所闻名的大学,校长和师资都非常优秀,有非常多的科系可以选择,而且每个科系都能学到极为丰富实用的内容。但是我们今天上理科,明天上文科;今天去哲学系,明天读艺术系;今天上一年级的课,明天上二年级的课,不就乱套了吗?不是老师们乱,是自己乱了,这样如何系统性地学会完整课程呢?

我们皈依之后,都要寻找上师、追随上师,目的就是要学习他们已经领悟到的佛法。很多经典都会说到,弟子跟随上师犹如蜜蜂采花蜜,蜜蜂需要的是对自己有益的花蜜,而不是眷恋花朵。同样地,我们要学习的,是上师内在的佛法体悟,是上师的慈悲和智慧,而不只是眷恋在上师身边。有些人没有明确皈依的目的,就会误把天天陪自己吃喝玩乐,看着很是和蔼可亲,陪自己开心聊天的所谓师父,认定为自己的根本上师,结果跟随了很多年,也没有学到最为宝贵的佛法。

若是如此,自己一颗虔诚的心,有没有获得一点点的加持力呢?肯定还是会有的,但是迷恋花朵和采蜜两者的成果,就差得太远了。因为再美的花都会凋谢,如果不学习佛法,无论多么完美的上师,跟随的时间长了,以我们凡夫的世间习气,总有一天会开始挑剔上师的缺点,这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如果有位师父天天对着你笑,只顺着你说话,你说什么他都说对,你马上就觉得这位师父好慈悲啊!说你喜欢听的话,就叫慈悲?如果不顺着你的意思说,就不慈悲了?这样是不可能学好佛法的。师父对你慈悲,是要让你把自己的缺点一个个改掉,哪怕所说的话再不中听,只要对你有用,也会告诉你,这才是真正慈悲的师父。

很多人问:“可不可以多拜几位老师?”我们要好好考虑一下,虽然找了很多老师,但他们能不能实际教导你呢?你能不能坚持跟随所有老师,并踏实的专心修学呢?因此,找到一位能实际教导你的,就是你的好老师,就算他对佛法懂得不多,但只要对你有帮助就行了。

电影《尘埃落定》里的主人公,就是川西北著名的卓克基土司。他当时拜一位藏区非常有名的高僧达唐秋竹仁波切,作为自己的师父。有一次仁波切来到他的官寨时,他恭敬地对师父说:“师父啊,您是我今生来世所有的依靠。”师父冷冷地说:“是啊,我过几天就回自己的寺庙了,你身边那些被你瞧不起的僧人,比起我来,对你更重要!当你面临生老病死所有苦难的时候,这些你瞧不起的僧人,才是你真正的师父,那时候我离你可远着呢!”意思就是,高僧名师到处都有,重点是我们要找到一位可以跟随学习,并能调伏我们的老师,然后深入学修,这样就非常好了,也不会浪费我们暇满难得的人身。可是现在许多人拜师,就好像看菜单一样——今天想吃中餐,明天想尝一下印度菜,后天再试试西餐过把瘾。这种说法好像很不好听,但实际情形却很相似。

只靠我们凡夫的力量,要明白断除烦恼的方法是很困难的。为什么佛教需要那么多高僧大德、出家人?他们不是在寺庙里等待大家来烧香点蜡烛的,而是为了一生都能传播和延续佛法,为了众生能脱离轮回的痛苦才出家的。因为佛陀早已涅槃,无法和我们直接对话,就算佛陀现在站在我们面前,对着我们说话,我们可能也听不到,因为我们的福报不足,业障不够清净。就像无著大师修弥勒菩萨,整整十二年的时间,弥勒菩萨天天在他旁边讲经说法,大师一句都没听到,连看都看不见,有时业障稍微清净一点,会看到一位老奶奶,有时看到一位老爷爷,有时看到的是一只母狗。

佛像也无法和我们对话,它只是佛的形象,是用来提醒我们,要感恩和纪念曾经有一位这样伟大殊胜的觉悟者,也就是我们最伟大的校长、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佛是诸佛派来利益我们的使者,有了他的教导,我们才知道还有更多的佛,正在更多的世界里,利益更多的众生,他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里,唯一能让我们走上解脱道路的祖师,所以称他为佛祖。

从佛陀开始,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诸佛菩萨,一直到所有传承的历代上师,都是我们顶礼的对境,这不是简单的偶像崇拜,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就如同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所有学生都要感恩创校的校长,要感恩早期一批又一批的老师,把学校历届的学生教育培养出来,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并且把优良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才有机会在这所学校继续接受良好的教育。二千五百多年来,历代的高僧大德把珍贵的佛法完整保留到今天,让我们有机会听闻到佛陀的教法,我们最需要感恩的,就是这些伟大的上师们。

而我们真正要学习的就是佛经的内容。佛已经涅槃二千五百多年,但是还可以继续教授我们佛法,就是透过佛经;我们念诵、思维经文的时候,就是在与诸佛菩萨对话。所以在佛、法、僧三宝当中的法宝,也就是佛经,是最为殊胜的。在佛像的上方可以放置佛经,但佛经的上面绝不可以放置佛像。

无论是南传、汉传或藏传佛教,只要想认真学习,全都需要长时间跟着一位师父,专心深入修学。经常有人提到要去寻找好的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就是教导我们积德行善、理解并实践佛法的师父。一旦遇到这样的师父,就要好好跟着他修行,不管他是谁,名气大不大,都要用心好好学习下去。

作为一个佛弟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佛性就隐藏在我们最虔诚的心灵中,所以学佛修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调伏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佛性的光芒逐渐显露出来。但是,心恰好是最不容易调伏的,所以在家居士一定要追随一位具德上师,学习由上师传承下来的殊胜佛法,脚踏实地长时间修持,才能调伏散乱已久的心,慢慢断除痛苦和烦恼。

延续缘分

藏传佛教特别注重传承。我们念皈依文时,第一句念的是“皈依上师”,希望跟随上师学习佛法,以净化自己的身体、语言、心灵所造的恶业,然后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什么要把“皈依上师”放在最前面?这并不是上师们的需要,也不是针对某个上师而言,更不是所谓的“个人崇拜”,而是指皈依所有的传承上师——从第一位上师佛陀开始,一直到莲花生大师把佛法传入藏区,延续到现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从未间断,犹如黄金链般的所有清净传承上师。而现在我们有如此的因缘福报,接受这个不间断的传承教法,这就是一脉相传的法脉。

国外很多华人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也不会说汉语,但还是想要寻根,为什么?虽然整个家族上百年的时间,都在国外繁衍生息,但是遗传基因是改不了的,身体里流淌的还是汉人的血。一脉相传的血脉是没办法改变的,如同没有先辈祖先就没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藏传佛教那么注重传承。

上师,在密法中称为加持的来源。历代传承上师们通过加持,把佛法传给他们的学生,一直不间断地延续到现在。这种成就和加持,只能依靠上师将佛陀留下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深奥妙法,传授到每一位具缘的众生手中。如果没有上师们,我们今天哪能在这里学佛呢?谁来告诉我们修行的诀窍呢?由谁来教导呢?想要真正有所成就,就必须依靠上师。当我们的心灵充满迷茫、疑惑和烦恼,非常无助时,就需要一位指导和带领自己的善知识,而今世我们有福报遇见和追随的,能直接和我们沟通的,愿意把佛法传授给我们的高僧大德,是我们最亲近的上师。

皈依境中有很多传承上师。这当然不是把历代所有的上师们都画进去,但是作为密法的主要传承和加持来源——从远古的法身普贤王如来、报身金刚持佛,到化身释迦牟尼佛的所有上师,都已经包括其中了。而在密法中,莲花生大师是独一无二的上师象征,我们修上师相应法时,持诵的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咒语。伟大的释迦牟尼佛和莲花生大师,是我们所有佛子成就的来源,是所有佛子的上师。

上师所传授的佛法都是从释迦尼佛传承下来,通过代代上师口耳相传、通过闻思修,再一代代传到我们这里,就成了流淌在我们心里的法脉。世间血脉的延续,只能让我们继续在轮回里感受各种痛苦,还会让痛苦一代代继续下去。而法脉,则是让我们从无边的轮回痛苦里解脱出来,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众生也得到解脱,这是非常宝贵而殊胜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听不懂、看不透,那也是正常的,因为佛法太深奥广博了,如果都看透,我们不就跟佛陀一样了吗?

想完全通过自学来正确理解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学习世间的知识时,即使有自修课程,也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尤其佛陀针对凡夫俗子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应该用哪种法门来引导弟子,不是由弟子决定,而是需要老师告诉我们的。但是现在都颠倒了,有些师父可能没时间去了解求法的弟子,只要弟子们求什么就传什么,很多时候就是结个法缘。

同类推荐
  •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星云日记11:菩萨情怀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一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5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生涯规画”、“举重若轻”、“菩萨情怀”、“放大自己”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处世——济群法师讲人生的经营与管理

    世间的风光,有时一阵风就吹光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成功,结果把自己摧残了;有人拼命催着自己享乐,结果把自己摧毁了。要用无所得的心做事,才能和解脱相应。《处世》是济群法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追求外物的态度的指导。现代的人,有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如何正确对待财富、物质、名利、情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幸福的生活准则是什么?快乐的根源又是什么?《处世》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和方向。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第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最具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热门推荐
  •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三天读懂人脉学:找到你生命中的贵人

    最实用的人脉教科书,人脉开发、人脉沟通、人脉经营、人脉维护、人脉利用、人脉陷阱,教你读懂中国式人脉,赢得设计出来的人脉,打造人脉存折,巩固人脉圈,学会六度人脉。
  • 仙界之路

    仙界之路

    看一位落魄少年在逆境之中,不畏艰苦,勇敢斗争,用自己的智慧描绘出一幅令人震撼的仙界风云,成为世人所崇拜的英雄。
  • 妖主万界

    妖主万界

    妖魔鬼怪是否真的存在?仙神是否就在身边?世界与世界的连接,也许就是个转身的距离。前尘消散,周悠重生在苍茫宏大的天地间,成为一名拥有魔狐血脉的妖族。接着他发现,有灌口二郎神庙,当代传人出世,三尖两刃枪斩妖除魔!有花果山洞天,妖帝传承者翻江覆海,力撼天下!还有广寒宫当世宫主,风华倾尽天下,以魅弑神,以仙姿降伏众生。
  • 游必有方

    游必有方

    生活随笔,工作感悟,游历心得,均用散文记录之,只求心中一念闪,十年可追溯。
  • 老子就是幸

    老子就是幸

    像我这样的体面人从来都不会对着倒下的敌人施加二次暴力。哥只会轻轻的竖起中指轻好言相劝:“老子就是幸,不服你来咬我啊,你敢咬着不撒口,我就敢爆你一嘴!”唉!无敌是多么寂寞。
  • 青春

    青春

    你不知道,我们这几个孩子都是被青春折磨长大的?各自带着伤口,一边笑着,一边哭着,追逐那个叫明天的东西。和孤儿没两样的凌依依,坚强;家财万贯的廖可,桀骜不驯;看似花心的小米,其实挺单纯;李可儿,李锋兄妹的计划很可怕;性格羸弱的班主任陆远舟,取舍难定。乃至恒霆,胡锐,阴暗的卫十一,暗算的戴玲,和神秘的研一。各有惨黯的青春,在这漩涡里挣扎,希望裂梦成锦。
  • 女神大人请上线

    女神大人请上线

    她,游戏中是猥琐的舔狗大叔。 他,游戏中是高冷的毒舌女神。 她,在游戏中调戏女玩家,怼天怼地,唯独不怼女神,在现实中就是那种放在人堆里就看不到的小透明。 他,在游戏中是个新人小医师,凭一手的好操作得到她的青眼有加,在现实中却是校园里的知名人物。 一开始,她只想保护女神,做女神坚强的挡箭牌。后来,她只想被女神保护,做女神身后的后盾。 ******** 一句话简介就是:本文女主毫不自觉,玩个男号调戏游戏女玩家也就算了,居然还撩到了男神。这波神仙操作你不得不吃。 ******** 精彩对话: 一 “谈恋爱吗?我雷佳音。” “……” “谈恋爱吗,我观世音。” “……” 二 “同学,好巧啊,你也想看电影吗?”女主假笑着扭回头问道。 男主微微一笑,温润的声音从那好看得过分的嘴巴说出:“不巧,我想看你。” 三 当真相后,某女主暴走了。 “为什么当初叫你女神的时候你不澄清!” “我又没有答应,为什么需要澄清?” “我……!”【绝对是甜甜的糖,不虐不刀,一对一,欢迎试水】
  • 后宫如懿传(全集)

    后宫如懿传(全集)

    后宫之中,权位高低一向与皇帝的恩宠挂钩。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恰如那寒冷的冬季,一直冷到人的心底。四爷弘历登基,后宫权势大变。乌拉那拉氏的身份曾经为侧福晋青樱带来无上的荣耀与地位,如今却让她如芒在背。当日在潜邸时的尊贵、恩宠早已是过眼云烟。种种疑问、委屈只有埋葬在无尽的深宫时光里。为求自保,青樱向太后求了新的名字“如懿”。如懿,如懿,寓意“美好安静”,然而一个“忍”字,是否真的可以停歇后宫内无处不在的波澜暗涌……
  • 灵魂球纪元

    灵魂球纪元

    这是一个诞生于“光球革命”的未来世界。人类以改造身体,安装赋予超能力的基因器而分出三六九等。但科技的极限是否就是魔法?拥有稀有时空间天赋的文一,却拥有最劣质基因器,手握一副烂牌,该如何打下去?
  • 穿越之老板娘是大佬

    穿越之老板娘是大佬

    业务能力强的主编穿越到了架空的时代,她会如何闯出一番事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