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100000016

第16章 卷三快乐的真谛(5)

有些人就算知道自己的毛病,也不愿意下决心改正,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心里最恶毒、对我们伤害最大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我们无法管理它,也从来没想过要控制它。很多时候,别人看你多么风光,事实上,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像别人看到的那么风光。名利已经把我们的良心完全啃蚀了,现在急需把它们重新捡回来,才能把浊世里以物质为上的浑浊见解和颠倒观念,扭转过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起努力从反省自己开始,从改变自己做起,慢慢影响周围的人群。

不管是用宗教信仰或是其他方法,让自己每天都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抛开已经杂乱了一天的大脑,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沉淀一下,不再跟随纷乱的思绪跑,会让我们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而且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内心深处

内心深处到底是什么样的世界?当心识投胎来到这个世界时,从在母胎里的第一次心跳,产生了第一个念头,由它骑着风,风顺着脉,在脉里行走,最后到达全身,通过身体所有的感官,开始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出生以后,心的要求就更多了,周边的财富、房屋、家庭、亲情,它会不停扩大占有的范围。但当我们把心沉淀下来,再一层层透析解剖它的时候,会发现它是既摸不着又看不到的。为什么?因为心识最深层的状态,像深海里平静的水一样,也像月亮或太阳的本质一样纯净,没有任何障碍和污染,拥有高度的智慧与慈悲。

我们目前了解的“佛”,只不过是乞求为自己带来世间平安和财富的“佛”,但真正的佛并不是指这些。释迦牟尼佛证悟的佛,是指阿赖耶识这个储藏室里所蕴藏着的,众生本具的佛性。

为什么佛教徒礼佛时,都要双手合掌,因为佛性就像一朵快要盛开的莲花。双手轻轻合掌,就好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未来花瓣会一片一片地打开,最后才露出中间的花蕊。我们也经常可看到很多佛菩萨的座垫,是一棵千瓣莲花,记住不是一朵莲花,而是一棵莲花树。

大家都知道,莲花和莲叶具有一种特质,让水滴无法在上面停留。无论在花和叶上面倒多少水,都可以很轻松地把它们抖落,而花朵则永远都像刚刚开放时一样干净,没有任何污染。这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观察到的,莲花的特性就像心的本质——纯洁无暇的“如来藏”。依照佛陀的教义,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完全开发的潜能,这个潜能就是“如来藏”,也叫做“佛性”。所以,当我们双手合掌的时候,是表示自己这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朵完全盛开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具备成佛的一切条件,只是现在开花的条件和时机还不具足,也就是还没有觉悟。

心的本质,在我们还没有觉悟时,就像莲花被周边的淤泥包围着。这些淤泥,就是贪、嗔、痴、慢、疑。当花朵慢慢绽放时,就好像我们慢慢明白一个个的道理,开始进入悟的阶段,这时那些污染进不去,也影响不到我们了。随着花朵完全盛开,我们一直不去观察的心结全部打开,最后从主意识再往深层解剖,就能发现储藏烦恼的阿赖耶识,而如来藏就在它的深处。佛陀觉悟到的就是如来藏,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觉悟者,才是真正盛开的莲花。

为什么现在经常看到,全世界有那么多人喜欢参禅、打坐?因为静坐可以让心慢慢平静和沉淀,就像海水一样,先让浪花平息下来,再慢慢沉淀,这时候心会越来越明显感受到那种清明。就像你坐在海边,看着海浪一个接着一个打过来,慢慢会发现浪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急,时间长了,你的幻觉会让你变得很紧张,以为浪快要淹没自己了。但这些细微杂乱的心浪,只是心的表层,心的原来面目或说本质,是平静而充满慈悲智慧的。

当太阳被浓密的乌云遮住时,乌云下面是狂风暴雨,这些大雨是从哪儿来的?从云层里来。向上穿过黑色的云层之后,是白色的云层,当我们继续往上攀升,冲破所有的云层之后,在眼前迎接我们的就是万里晴空。在那里,阳光依然很灿烂,乌云一点都挡不住太阳的光芒。只是现在我们经常只看到乌云以下的部分,狂风暴雨、打雷闪电,甚至还有冰雹,这些会给我们一种错觉,认为整个世界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它表面显现的各种念头,让我们一会儿生起贪念,一会儿生起嗔恨,一会儿生起嫉妒心,一会儿感受到痛苦,一会儿感受到快乐,就像云层下的狂风暴雨,而那黑色的云层就是无明,使得我们一直无法看清楚被遮蔽的心识本质。

认识心的本来面目的当下,会进入一个非常安静的状态,这有点像什么?我们白天忙碌不已,脑子里想着各种事情不停地转,累到晚上快入睡时,一切思绪逐渐停顿下来,将要进入梦乡的状态。或是更像爬山,刚开始爬的时候,心里充满雄心壮志,全都是要征服这座山的念头,也有很多想法和计划——应该从这儿或往那儿走,应该怎么上或怎么下。背着背包开始爬,特别轻松愉快,好像自己能征服一切。可是越往山上走,腿越沉;越往山上走,包也越重,路也越艰难。渐渐地,大脑里的想法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唯一的念头,就是脚一定要踩到结实的地方,不要踏空摔下山。当终于爬到山顶,累得实在走不动了,连这个念头也没了,一屁股坐下来,脑袋一片空白,仿佛一切都停顿下来了,想不起来任何事情,白茫茫一片,只有舒服的感觉,听到的也只有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没有其他任何觉受。

心随着风在脉里飘动,只要一放纵,它就像刚开始爬山时一样,想法特别多。当它在脉里无法飘动时,念头也越来越少,当停顿在本质状态时,是我们最清醒的时候。因为没有杂念,不受二元分别心的干扰,才是心的本来状态。我们经常会听到:“冷静地想一想。”冷静一下,就是提醒我们放下杂念,让心沉淀以后,再把它看清楚,不让心随着杂乱的外境走。如果真正按照佛陀的教法去实践,哪怕是一次,就会发现佛陀所言不虚,最终一切都会展现在自己面前。

在心的最深处,最快乐、最安静、最祥和的状态,具备高度智慧与光明的一面,佛教里叫做佛性。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具有佛性,当慈悲和智慧同时达到完美境界,就会无所不知,也无所不懂,就叫做佛,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潜能被百分之百开发出来了。现在西方的研究报告提到,普通人的大脑只有百分之四左右的潜能,是被开发和使用的,天才也只开发了百分之七左右,还剩下百分之九十多未被开发利用。

佛,是真正圆满觉悟一切者,具有无尽温暖的慈悲心和自在祥和的智慧,理性和感性兼备,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界。并不是因为我们是佛教徒,就如此夸张美化我们的祖师。我们的潜能,还没有被开发的时候是凡夫,开发到一半的时候是菩萨,完全开发时就是佛了。

我是谁

“我是谁?”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佛法给了我们最究竟的答案:我,只是个统称,不去观察分析时,这个统称可以有作用,仔细去分析寻找时,找不到实有的存在。

佛经中用“木车理论”,把“我”比喻成车子。轮胎、引擎、方向盘、车身等等零件组合起来以后,才是一辆车子,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机动车还是自行车,都一样。如果拆散了,车还在吗?引擎是引擎,轮胎是轮胎,螺丝是螺丝,座椅是座椅,我们不能说轮胎是车;也不能说引擎是车,螺丝和座椅也都不是车。人也是这样。当问到“你是谁”的时候,你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是我”,但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把头发、大脑、躯干、器官和四肢等全部分开放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都不是“我”。

也可以用森林来比喻。森林里不可能只有一个树种,柏树、白桦树、红豆杉或是灌木林,品种很多;很多树种在一起,叫做森林。森林只是大量树木聚合体的统称,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有各类的树种,而且不同树种的树皮、树叶、形状和味道都不同。但我们不会指着一棵树叫森林吧?可是如果没有每一棵树的存在,森林又在哪里?

在医疗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时代,以为主导个体的就是心脏,认为心脏就是“我”。现在心脏移植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我们不会因为换心脏,思想也被换掉了。你的心脏换到我身上,我还是我,我不会变成你。这就说明,身体器官可以移植,但灵魂不会因此而替换。灵魂入胎,是从心脏的第一次跳动开始,有了生命,而往生时,也要心脏完全停止,灵魂才能离开,生命才真正结束。

维持我们生命的气,有持命气、上行气、下行气、平行气、遍行气。人体的内脏在体腔内,都坚守在各自的位置上,不会发生紊乱,就是因为有平行气在发挥作用。上行气让我们可以顺利的呼吸和说话,下行气负责消化排泄,遍行气则遍满全身,让身体各部位都有气在运行。最重要的是持命气,它维持着心脏的正常跳动,只有这个气正常工作,我们的生命才能持续。

灵魂骑着我们的气,像骑马一样在体内奔驰;而气遍布全身,所以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才会有知觉。摸头时,好像头是“我”,摸脚时,好像脚也是“我”,碰到哪里我们都会有感觉,就是因为这当中有气在流动。由此可知,从头发到脚趾甲,如果不仔细追究,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我”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统称,所谓的“我”就是这样的。

虽然这一切可以拆分,却不代表“我”就不存在了。佛陀说“无我”,听起来好像在说“我”不存在,很多人听到佛教说“人无我”、“法无我”和“空性”,就错误地理解为一切都没有了。

佛法讲的“空性”,是指万事万物没有任何一个是永恒的、不需要其他条件就可独立存在、不会被其他因缘改变。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只要因缘具足,就会有生起、持续、改变和消失,原因就在于空性是它们的本质。“无我”,是说这个“我”,没有一个实体的存在。我们的前程、家庭、财富、工作等各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你——你不会永远都是婴儿,也不会永远年轻,一切都在经历着成、住、坏、空。而一直都处在变化中的你,从究竟的本质上来说,是不存在的。

一定要明白,“无我”不是说活生生的你不存在了,凭空消失了,完全不是这样的概念。当因缘合和而显现各种现象时,我们没办法硬逼着自己否定物质世界的实际显现。粗浅地说,“无我”是告诉我们,现在这个躯壳以及它的所有功能和现象,只是我们暂时停留的房子,我们不会把住的房子当成是自己。如果放下对身体的执著,烦恼和痛苦立刻就放下很多了。

智者的智慧

无论多么有学问的人,在遇到佛法之前,对世间万法的来龙去脉,几乎都像个无知者。所以历史上很多的文人雅士、名人学者,都追随佛陀思想的传承,只要怀有开放与学习的心态,没有一个不被佛法折服的。因为世间的聪明才智,是片面狭隘的,佛法才是真正究竟的智慧,是无量无边的圆满和包容。佛法的殊胜在于,越深入学习,越感觉到自己好像井底之蛙,越体会到自己的无知,目光所及非常有限。包括研究学习了一辈子佛法的大学者、大善知识,终其一生,也无法与佛陀的圆满觉悟相提并论。

即使是脱离轮回之苦的罗汉,也因为远远没有达到佛陀的圆满究竟,而有“罗汉四不知”:地点太遥远隐蔽而不知;时间太长久而不知;因果太深奥而不知;佛法甚多而不知。所以,他们看到一朵花时,知道种子的来源,但是佛陀却可以说出花朵为什么是这样的颜色、形状和气味。一粒小药丸的成分,药剂师可能用了几十甚至上百种药材提炼混合在一起,我们感受的只是舌头传达的苦、涩、甜的基本味道而已。比较敏感或受过训练的人,或许能尝出其中气味比较突出的几种材料。但是,如果把一粒药丸放在佛陀眼前,不用品尝,佛陀就能知道药丸的全部成分,这就是佛陀圆满的智慧,是连佛陀身边“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也无法了知的。

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出生在非常富有的贵族之家,脾气异常暴躁,虽然信佛,但是很喜欢骂人、抱怨。她往生以后,目犍连用神通观察时,发现根本找不到母亲,满心疑虑。以母亲生前的性格和修行,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能的事,可是为什么在六道里面都找不到呢?当他带着疑问请教佛陀,母亲是不是往生极乐时,佛陀告诉他,没有在净土,是投胎到地狱了,可是目犍连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在地狱没有看到呢?佛陀说:“因为你是罗汉,还有障碍未净除,能看到的还不够究竟,还有更遥远的世界,是你的能力无法企及的,所以才看不到。”

说完,佛陀就带着目犍连尊者往西边飞,飞了很久,快靠近某个世界时,目犍连就感觉到了,原来母亲正在这个世界的地狱里受着煎熬。和母亲感情一直很深的尊者非常痛苦,佛陀慈悲的对尊者说:“你母亲留下很多财产,用它们来供斋,把功德回向给她,就可以让她从地狱解脱。”这就是很多人都熟悉的盂兰盆节的起源——目连救母,是很多戏曲会用到的题材,也是闽南一带农历七月的“中元普度”,就是为往生的亲人做普度法会,让他们脱离当下的苦难折磨,像尊者一样为往生的亲人做广大的供养和布施。

现在很多人会说看到别人的父母或亲人,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可是就连佛陀的大弟子目犍连尊者的母亲,都不能往生净土,可见西方极乐世界不是那么容易去的,也证明我们身边的人没有那么大的神通,希望大家都拥有正知正念,不要再上当受骗。

从一个人活着时,做了多少善事,累积多少功德,修行如何,就大概知道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了。没有劳动而想收获是根本不可能的;没在土里播下种子,哪有可能会长出粮食?自己努力工作,用挣来的工资到向往已久的地方旅游,是有可能的,大家也会相信。如果平时都不修行,也没有做什么善事为自己累积资粮,要往生净土,是没人会相信的。

所以,根本不用到处问家人或朋友投胎到哪里了,看看他们之前都做过些什么就很清楚了。是否有人比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更厉害,有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确认某个人是否在净土呢?就连目犍连尊者都会有的困扰,我们会有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很多弟子都会来问,家人往生后投胎到哪里去了?其实就是希望我们告诉他,让他确认家人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办法去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也不会知道。

我们只知道佛陀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多么的庄严,不会再感受各种痛苦和烦恼,也知道如何去的方法,大家只要照着做,就绝对可以到达。

同类推荐
  •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

    《佛典譬喻经全集》为佛教譬喻经的全集,囊括了目前能搜集到的所有佛教譬喻故事。这些譬喻故事都是可读性很强的寓言,大多直接来自老百姓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含有很高的智慧和实用性。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读“譬喻经”陶冶心灵,学习摆脱日常烦恼的方法,从而以一种舒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态去对待生活。本书的特点是:原文选用典籍原本,以白话形式加以注释、翻译、点评等,譬喻经种类齐全,注译评的作者是北京社科院的专家,这使得本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白话译文和点评浅显易懂,适合普通人群阅读。
  • 开启的禅

    开启的禅

    世间纯朴而简单的真谛,人生清澈而明净的观察,乱世安顿身心的最好读物,献给都市忙碌一族的生活禅。你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假如,你仅仅是个过客呢?你以为,自己看到的都是真相。假如,你仅仅是被眼睛和心欺骗了呢?你以为,自己的需要都是合理的。假如,你仅仅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呢?放空自我,放下判断,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感悟——大山深处,老禅师给他的小香炉讲故事……
  •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佛教史著作。全书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做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献,颇具价值。
  • 伊斯兰文化新论

    伊斯兰文化新论

    本书综合运用文化学、宗教学、社会学、哲学的相关理论,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方法和别具一格的表述语言,将伊斯兰文化放在一个广阔的人类文化大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并且在分析其特点时往往与其他文化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等做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学术风格。本书在相对意义上构建了伊斯兰文化研究的新框架和新体系,拓展了我国宗教学的领域,丰富了我国宗教学的内涵;同时在伊斯兰经济文化、法文化、伦理文化、教育文化、生态文化、婚姻家庭文化等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 千手观音传奇

    千手观音传奇

    对于观世音菩萨,世人皆知其号,却鲜知其身世故事。相传在远古的东方,有一个喜怒无常、暴戾凶残的婆袈国妙庄王,他听信了城隍老爷之计,在御花园向天讨子,许下大愿。谁知,愿大生灾,竟惹出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来。为救人间生灵,慈航道人投胎下凡,成为妙庄王的三公主,取名“妙善”。三妙善自幼聪明俏丽,从小念经修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妙善为国解难,智斗金仙国王子,妙庄王却淫威逼嫁。从此,三妙善人生道路崎岖坎坷,九死一生,受尽磨难。她一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终成正果。三妙善是如何使盗贼改恶从善?如何使十月百花齐放?如何使炒熟的菜籽发芽?如何把热茶同时送到五百位尼姑手上?如何身上会长出千百只手?传奇故事引。
热门推荐
  • 樱花树下的承诺对爱对你

    樱花树下的承诺对爱对你

    一对苦命鸳鸯历经磨难终于走到一起就在快要结婚的时候却遭家人反对不得不分开三年以后又一次重逢两人决定牵起对方的手永不放开却万万没有想到男孩子已经患上了绝症他不想伤害自己心爱的女孩没有告诉他知道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才带着女孩子最后一次逛街怎么都没有想到一辆飞驰而来的轿车冲向女孩男孩奋不顾身把女孩子推向了一边男孩倒在了血泊中在男孩停止呼吸的前一刻对女孩说雪儿我永远都会爱你。。。男孩子去了留下女孩一个人孤独的活在世界上撞死男孩子的人是男孩子的好朋友他很难过决定照顾女孩子一生但是女孩如何能忘记男孩于是女孩婉言谢绝了一个人离开了她和男孩相爱的城市。。。
  • 三千断

    三千断

    鸿武国乔月户都之女,传闻出生之时天生异象百鸟齐飞,现代魂魄降生异世,开启一段超神人生旅程
  • 地球成长攻略

    地球成长攻略

    这是一个依靠主角实力精进带动全球灵气复苏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漠残阳绝对较量

    大漠残阳绝对较量

    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男主角是叶开之子叶心和傅红雪之子傅释新,分别独立写了叶心和傅释新两人的两段故事,通过这两段故事勾勒出两大男主角的性格、人生经历等,以引申出两人最后的一场较量。古龙是世之公认的武侠大师,也是我的偶像,他的“小李飞刀”系列是最精彩的作品,看完之后感到有一点遗憾,就是叶开和傅红雪并没有真正较量过,两人只在《边城浪子》中同时出现。而很多古龙书迷也为这一点感到遗憾,故做了此作,以了却大家的心愿。但是两大男主角的较量并非最重要,而是要通过他们的较量、经历可以读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特将此小说敬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只有大家的支持,作者才会有创作的动力!(^.^)】
  • 快穿之我不小心惹了男主

    快穿之我不小心惹了男主

    白九卿被渣男害死后,意外之下和系统绑定,系统答应他,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回到原来的时间。为了能够回到原来的世界报复渣男,只得开始快穿之旅,但他却在第一个世界就沦陷了,当他到达其他位面时发现――好像男主都是一个人!
  • 战国苍穹

    战国苍穹

    七国争霸,谁更胜一筹,智慧与武力的交锋,谁又能主沉浮
  • 宸于澄言

    宸于澄言

    她奉人之命,潜伏在他身边,目的只有一个——斩断他的情根,使他成为无情无义之人。当手执的长剑没入他体内,她比他更痛。但她知道,这种方法才能助他为王。他是被抛弃的人,遇到了她,他的生活明朗。在一段时间里,他体会了人间稀罕的“真情”,却因那一剑,一切都变了,所有的,他心中的真情皆变为仇恨。一年后,嗜血归来,他已是那个高高在上,残忍无情的王……“南澄言,你最擅长的,就是把一个人捧到高高的云端,再狠狠摔下千丈深渊。”“白夜宸,很多人都说过,恨,比爱更能支撑一个人。不是吗?”
  • 白月光转正计划

    白月光转正计划

    因为一次奇遇,林暖夏绑定了这样一个系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嘀……嘀……嘀……】【欢迎来到白月光转正计划!】【请宿主,玩的愉快。】
  • 斗罗归来

    斗罗归来

    这是一个从斗罗大陆,再穿越回现实的故事,看主角如何在三世人生中改变世界,与天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