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3100000014

第14章 卷三快乐的真谛(3)

作为初学者,在面对世间事情时,要记得自己是佛教徒,而且每天的持咒、念经还是非常有必要。一开始就要建立好正确的心态,要先发出广大的愿力,而且愿行一定要合一,这也是为生起 “胜义菩提心”在做准备。

感受别人的苦乐

我们喜欢别人对自己讲好听的话,喜欢别人讲真话,喜欢别人赞美认可我们,喜欢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别人能为我们付出。我们希望别人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为什么不愿意对别人做同样的事呢?

佛法讲到同理心,也就是将心比心,是很重要的,因为所有众生在精神上的需求都一样。我们认为美好的、快乐的事物,就应该和众生一同分享,但前提是,对方也认为那些是快乐才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样的结果往往不会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以前有个弟子,他的小女儿非常乖巧,很懂礼貌,也很有责任感,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放学回来,自己就把书包放好,问候父母。爸妈说什么都接受,从来没说过“不”字。直到有一天,另一个当警察的弟子在巡逻时,看到一群小女孩在打架,带头的那个戴着金黄色假发,举个木棍在那儿吆喝。全部抓起来以后,一看,怎么是那位师兄家的乖乖女呢?问她:“你怎么会跑来这里?”她说:“你回去不要告诉我爸妈。”他说:“这不行,你得跟我去找师父讲清楚,再问师父要不要告诉你爸妈。”然后就拽着她到我那里。我从来没看过她这样,平时见到都是一副乖巧的样子,那时却涂着口红,戴着金黄色的假发,手指甲全部涂得红红的。可是坐在我面前时,又恢复到在家时的状态,后来我就说不用告诉她父母了。

这就是典型的双重人格,到现在她父母都不知道这件事,还常会跟别人说:“我们家女儿很乖、很传统的,快十七八岁了,到现在都很听话,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就会偷笑,因为大家都知道之前的事情,只有这两个人还不知道。其实,这就是父母过度压抑孩子的结果,因为孩子一直没机会把内心的想法释放出来,又不可能一直保持压抑的状态,最后总得找到一个发泄的方法。

在家里被狠狠压抑的情绪,到外面就全部爆发出来了,这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现在很多小孩多少都有这方面的问题,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家人的注意力全都在孩子身上,时间一长,宠到最后,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肯定慢慢就丧失了。但是当他爆发的时候,就好像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而周围的人平常根本没有意识到。

所以,我们要学会同理心,要去感受别人的苦乐,尤其是对于孩子,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什么对他是好、什么是坏,而不是自以为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们身上。

约束带来自在

有些人会说:“我没有信仰的约束,可以一身轻,学佛就会被种种限制束缚住,反倒不自在了。”其实,“约束”对每个人都很重要。为什么每个国家建国以后,马上都会制定一部《宪法》,就是为了约束和防止大家彼此伤害。道德也有约束作用,只是好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坏人会利用道德来约束别人。

释迦牟尼佛说过:“没有皈依者,不存在戒律。”只有皈依后,才能领受佛教的其他戒律。又说:“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为什么?因为一个人不受约束就会胡作非为,戒律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就像法律是世间最好的约束一样。

佛教的戒律是要保护我们从“因”上,就不要种下痛苦的种子,避免未来受苦。比如,杀生就会短命,多灾多难。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全国癌症病患最多的是哪些城市?基本上是沿着中国地图右侧的沿海城市——海鲜吃得最多、野生动物杀得最多的地方。全中国所有奇奇怪怪的病,全部都集中在那些地区,我们没办法否认这个事实,有那么多人参与捕杀,而又有多少人年纪轻轻就患上癌症死了。

我们小时候,有那么多传染病吗?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病吗?有那么多的癌症吗?没有。那时候,所有饮食及日常生活用品,虽然不如现在这么先进,却不需要像现在每天除了吃饭,还要补充各种营养素,那时候我们所吃的,都是现在所谓的“有机食品”。现在最昂贵的东西,反而是我们小时候每个人都用得上、也用得起的。

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吃的、穿的、用的永远都满足不了,不停寻找可以填充欲望的东西。欲望,给我们带来太多心理上的压力,最终感受到的都是痛苦和烦恼。学佛就是要摧毁这些欲望烦恼,而佛陀制定戒律,就是要帮助我们断除这些烦恼。佛陀不是虐待狂,对我们的行为进行限制,是为了让我们以后不要遭受痛苦。如果放任我们的欲望,则现在看起来的轻松自在,未来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用现在的一点点不自在,换取未来的快乐和自在,还是很值得的。

皈依以后,会有最基本的戒律约束我们,一旦受了戒律,就一定要严格去持守,不能和没受戒之前一样,连最基本的约束都没有。

很多人担心一旦受皈依戒,是不是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如果做了,破戒怎么办?不用担心,在受戒前,会让大家了解清楚,考虑好才领受戒律。但也要知道,罪业分为自性罪和佛制罪。自性罪,是指有些事情本身就是罪业,比如十不善业,不管是不是佛教徒,是不是受戒,只要做了就会有痛苦的果报。而佛制罪,是指受了佛陀制定的戒律之后,犯戒所造下的罪业。比如居士戒、菩萨戒、密乘戒等等。有些则是做了,就同时犯了自性罪和佛制罪。比如,受居士五戒的人,如果妄语,就比一般人妄语的恶业还要重,苦果也会更严重。但相对的,受戒也有极大的功德,受戒的人持守不杀生、不偷盗等善行,所得到的功德利益之大,也是没有受戒者无法相比的。

所以,不是没有受戒,就可以为所欲为,一点约束也没有,就算是一般人做坏事,也会受到法律制裁,何况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规律呢?千万不要有“只要不受戒,就什么都可以做”的想法,而且还要有一个正确观念——受戒是让我们受到更多的保护,减少更多未来的痛苦。

处于五浊恶世的我们,学佛首先就要把错误的见解导正。不管是学者、知识分子、宗教人士以及老师,如果道德败坏了,后果会比一般老百姓更严重。宗教人士没有宗教方面的道德修养,没有戒律的约束,或是身为人类心灵工程师的老师们,慢慢忘记自己的责任,整个社会只剩下物质时,就应了一句话:心穷了,穷到只剩下物质,只剩下钱了。其实,真的只剩下钱的时候,钱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当我们反观自己的内心之后,要多想想,如果不是佛陀留下这么多观察自心的妙法,我们真的没机会反省自己的内心。而重点恰恰在于,如果没有反省,我们就永远没有获得快乐的机会。

以前在国外时,我经常被邀请去和监狱里的犯人,做面对面的交谈。有一次对谈的是两兄弟,因为抢银行,在犯案一年多以后被抓到,那时抢到的几百万也差不多花完了。其实,他们的家境并不是很穷,他们告诉我:“刚开始还计划得很好。我们预计抢银行以后,就去买一辆全世界最贵的跑车,带着家人去世界各地游山玩水。当时想到的只有这些,抢完以后才发现,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不可能出门也不能坐车,一直过着躲躲藏藏的日子,偶尔出门也是凌晨一两点钟。这就是我们两人的悲哀,在抢银行之前,竟然以为抢完银行,还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完全忘记犯法之后,人身自由都已经被剥夺了,根本不可能再过正常人的生活。”

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在干坏事之前,基本上都不会考虑后果,等做完以后,才后悔当时怎么连那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想到。因为大多数的人不会想那么多,在那个当下,就只会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把那件事做完。所以戒律的约束真的很重要。

真正懂得佛法,就会明白“善巧慈悲生于释迦族”的意思。“善巧”很重要,善巧是指灵活的,不是刻板、教条的。印度古代有很多渔民,他们也想当佛教徒,但是因为业力颠倒,每天都要杀鱼,只能以此维持生计。佛陀就问他们:“除了绝对不杀人以外,你们晚上睡觉时,可不可以不杀生?”他们都承诺说:“没问题。”佛陀就在受戒时,让他们发誓说:“我们绝对不杀人,而且入睡以后,直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们绝对不杀鱼。”因为捕鱼是为了生存,而不是因为贪念、嗔恨、傲慢等烦恼,这一点很重要,他们是带着忏悔的心,不得已才去做这件事情,这就是他们的底限。

又比如,有一条毒蛇要咬人,最理想的方法是把毒蛇抓起来,放到适合它生存的环境中去。实在来不及,马上就要咬到人了,就把蛇杀了,由于不是出于嗔恨心,而是不让它去伤害别人,这么做是有功德的。

由此可见,佛教的戒条不是刻板、教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是心态或动机。而皈依之后,不杀生是最基本的戒条,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就要好好遵守。其他的戒条,就依照各自的能力去领受,没有规定要领受所有戒律。

出家人有比较高的道德标准和约束,小沙弥有三十三条戒律,比丘有二百五十三条戒律,每隔十五天要忏悔一次。出家人的戒律,很多都是属于行为方面的规定,比如不能斜眼瞪人家、不能在别人面前蹦跳、不能用语言刺激别人、不能看着天空走路、吃饭不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衣服如何穿着得体等等。但是居士的戒律不多,善的标准就是居士五戒。居士五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最低的限度就是不杀生。这是十不善里最重要的五条,如果犯了戒,会给我们带来苦难,是痛苦与烦恼的根源。

皈依戒和五戒是分开领受的,并不是皈依以后,就一定要守居士五戒。受皈依戒,就是对佛、法、僧的尊敬,最基础的戒律是不杀生,而底限是不杀人。如果以贪、嗔、痴、慢、疑等五毒烦恼故意杀人,就破了皈依戒,必须在法师面前重新受戒。而在别解脱戒里,居士五戒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受一条或几条,全部受也可以。佛教是非常开明通融的,每个人依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能力守戒时,再去受戒。但作为大乘弟子,发菩提心时,如果五戒里连一条戒都没有受,是绝对不可以的。

不杀生是指不故意杀生,为什么要强调不故意杀生?很多吃素的人以为自己没有杀生,但要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怎可能不杀生呢?人类为了生存,种菜、种稻谷要不要杀生?漂白不干净的水要不要杀生?做衣服、盖房子会不会杀生?农民种庄稼时,撒农药会杀死很多虫子,如果不除掉虫子,庄稼会被吃掉,就轮不到我们吃了。这样的杀生,是不是因为我们而造成的呢?这些杀业必须由我们和农民一起承担,所以宁玛巴的大师巴祖仁波切说过:“一碗饭,半碗虫。”包括我们从小到大,经常看病吃药用抗生素,这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健康,每天用杀死其他生命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在食物链中,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靠杀死无量不同的生命而维持的。

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杀生,尤其不能杀人,要用学到的佛法去感化他,用智慧去改变他。当我们的智慧和慈悲感化他以后,他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改变更多人。但光是不刻意杀生,很多人都很难做到。当然,举着刀枪杀人的很少,因为有法律的约束。但我们很多人一抬手就把蚊子、蟑螂、蚂蚁打死,这几乎每个人都做过吧?我们从来就没想过,是谁给我们权力夺取别人生命的?当你剥夺对方生命时,是否有能力把生命偿还给被杀死的众生?这是我们根本不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接下来是不偷窃。不偷窃是每个佛教徒都应该遵守的,我们都不会刻意去偷窃,但是现在是工商社会,大家都要经商、要生存,只要本着不让对方受到伤害,基本上还算可以。

佛陀规定在家居士的不邪淫,是一夫一妻制。在自己现有的婚姻状态下,一定要对自己的伴侣忠诚,这是佛教徒必须要做到的事情。

认为自己可以不说谎时,就可以受不妄语的戒,但大部分会破这条戒的人,却是所谓修得比较久的佛弟子或出家人。这里的妄语,是指我们经常听到的“招摇撞骗、怪力乱神”,是最严重的谎言。为了骗取别人的财富、尊敬、赞美,没看到鬼说看到鬼了,没看到佛菩萨说看到佛菩萨,用这种谎言骗财骗色,是毁坏根本戒的行为。

有人经常开玩笑说:“和尚不作怪,信徒不来拜。”我说:“千万别作怪,一作怪,戒律都破了。”记住,怪力乱神就是破戒。平常我们故意、有企图的欺骗,都是重罪。如果不是刻意、不是目的明确的欺骗,特别是好朋友之间的玩笑,就不算。但是要清楚,不是说了其他谎言就没有罪过,只是居士五戒所讲的谎言,主要是指让人觉得迷信、怪力乱神的谎言,这些就别说了。

不饮酒是附带戒,为什么说是附带的戒呢?如果只有酒,并不能定义它的善与恶,但是喝酒又确实让人乱性,造的恶业特别吓人。当了佛教徒之后,有些人说每天少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但除非血管真的硬到需要软化,不得已需要把酒当做药,可是一旦上瘾也很麻烦。酗酒就是因为上瘾戒不掉,什么丑陋的行为都做得出来。

有个关于酒的公案。以前深山里,有位长得特别帅的修行人,被山下一户富家女孩看上了,女孩天天都上山去看他,但是他一直都拒绝这个女孩子。最后,女孩想了一个办法,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个修行人破戒,以满足自己的心愿。于是她牵了一只羊,带了一壶酒上山了,对修行人说:“你不是每天都说要慈悲利益天下众生,满众生的愿么?今天,你必须满我一个愿,否则我马上死在你面前。”女孩给了三个选择——杀死羊、和她做不净行、喝下那壶酒,选一个就算满她的愿。修行人想:“杀羊就是杀生,我不能破杀戒;做不净行更不可以,会破禁行戒;相较于前面两个,喝酒可能还好吧?”他就把酒全喝了。结果,一壶酒下肚后,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羊也杀了,不净行也做了,所有的戒全都破了,这就是饮酒乱性。所以,不饮酒虽然是附带戒,但还是很重要的。

受戒容易守戒难。受戒时的几分钟,谁都可以做到,守戒则需要穷尽一生的时间,直至寿命终止。佛教历史上,在家居士一开始就像出家人一样,连禁行戒都受的也有,像维摩诘居士,但毕竟是少数。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比较实际的就是先从不杀生开始,等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许可的时候,再继续受其他的戒。

戒律,是保护居士非常好的道德标准,能守几条就受几条,暂时还做不到或是条件不允许的就不受。当然,如果能尽量约束自己全部做到,功德会非常大,因为只有投生到人道,才有受别解脱戒的机会。

一个信徒能够对自己有所约束是最好的。

同类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三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快乐禅:禅理教你透视生活的智慧

    本书通过多篇禅意故事,告诉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当下、知足常乐、珍藏本钱、顺其自然等积极健康的观念。
热门推荐
  • 全能巨星从做任务开始

    全能巨星从做任务开始

    李洋来到了一个平行世界,立志成为一位综艺大咖!“叮!宿主完成任务,获得神级剧本《亮剑》。”“叮,宿主完成任务,获得高级歌唱技能。”“叮,宿主完成任务,获得神级导演技能。”“叮,宿主完成任务,获得高级小说《鬼吹灯》。”“叮,检测到宿主正在洗澡,颜值+1”“叮,检测到宿主正在演戏,演技+1”“我,李洋,立志要成为巨星的男人!”QQ书友群:811616109
  • 仙姑

    仙姑

    花季少女林美妹被人无辜毁容,在生命弥留之际,被地府档案馆馆长的小女儿附身,成为通晓阴阳事的仙姑。又得地府母亲偷送给她的《媚术》修炼秘笈,经过苦心修炼,成为绝世美人!白天青纱裹面,帮助世人与亡灵互通信息,了却人鬼未了的心愿。晚上揭下面纱,做一个自由奔放地美丽女人。白天拯救世人,晚上拯救男人!
  • 我用沙雕拯救世界

    我用沙雕拯救世界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异世界,这里的人被邪恶之力所侵蚀,得知只有沙雕才能拯救人类,张爽决定舍弃尊严,成为沙雕。本文是轻松搞笑文。
  • 香皂精油DIY

    香皂精油DIY

    本书内容包括:基础入门篇、精神按摩篇、滋润保温篇、清洁嫩肤篇、美白养颜篇、手足护理篇、保健防治篇。
  • 我拿什么去创业

    我拿什么去创业

    本书通过对新生代企业家的创业经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将导致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以创业感悟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又对创业的知识点和关键点进行了归纳。
  • 沉醉风华之东华

    沉醉风华之东华

    看那并蒂花开,沉醉一生,风华一世,也不过是曾经的旧忆斑驳......大部分,得到或许是种自私的选择,可人生来就是自私的。我予你,至死不渝;你予我,生死相依。*******************沉华迷聚集群,欢戳门牌号:141588503。
  • 山海经之寻仙传

    山海经之寻仙传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亦可成仙。故此,天界欲寻凡仙而凡人亦欲成仙,便要历经劫难,得道成仙,此为寻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嘟嘟三国

    嘟嘟三国

    三国时期,不热衷于内战,向外扩张,又会怎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