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56000000010

第10章 学习智慧

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努力实践,才能使人生获得成功。学习,只有学习,才能使人充满力量,才能使前途灿烂辉煌。学习若想获得成效,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而且要日积月累,勤学不倦,坚持不懈。古人关于学习的论述,如学与思、约与博,举一反三等等,至今仍然令人深思!

原文: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易经?咸传?恒》)

句解:人不能永远保持高尚的品德,就不能在世间安身立命。

原文:缓必有所失。(《易经?序卦》)

句解:思想麻痹懈怠,往往会招致损失。

原文: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经?系辞下》)

句解:有危机意识的人就会平安无事,失去警惕性的人就会导致失败。

原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易经?系辞下》)

句解:安定的时候不忘危险,国存的时候不忘衰亡,太平的时候不忘混乱。

原文:乐天知命,故不忧。(《易经?系辞上》)

句解:乐天知命,所以没有忧虑。

原文: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易经?系辞上》)

句解:仁义之人见到后称之为仁,智慧之士见到后称之为智。

原文: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易经?恒?彖》)

句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是永久也不止息。

原文: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经?干?文言》)

句解:依赖于苍天的亲近于上,依赖于大地的亲近于下。

原文: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易经?系辞上》)

句解:文字不能彻底表达心中要说的话,语言不能彻底表达内心的思想。

原文: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坤?象》)

句解:大地处于下位,其形势厚重和顺,品德高尚的人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品德容载万物。

原文: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尚书?大禹谟》)

句解:君子在民间,小人在官位;抛弃贤者,民心离散,上天就会使国家蒙受灾难。

原文: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句解:想堆成一座九仞的高山,只差一筐土最终没能完成。

原文: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周官》)

句解:治理天下,要在没有发生动乱的时候就采取控制的措施;保卫国家,要在没有发生危机的时候就采取行动。

原文:学于古训乃有获。(《尚书?说命下》)

句解:学习古人的教诲就会有收获。

原文:帷斅学半。(《尚书?说命下》)

句解:教育是学习的一半。

原文: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句解:学习有所成就之后才为官理政,没有听说把为官作为学习方法的。

原文: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句解:君子必须了解重大而长远的事,小人只是尽力了解渺小和眼前的事。

原文:夫学,殖也;不学将落。(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十八年》)

句解:学习如同种植一样,不勤奋学习就会堕落。

原文: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隐公五年》)

句解:毫无准备又不能预测事情的发展,就不能出兵作战。

原文: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句解:君子追求伟大而遥远的目标,而小人追求渺小和眼前的利益。

原文: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八年》)

句解:君子往往深谋远虑,而小人则鼠目寸光。

原文:赏罚无章,何以沮劝?(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句解:赏罚没有一定之规,怎么能阻止邪恶,勉励有功的人呢?

原文:得时无怠,时不再来。(春秋?左丘明《国语?越语》)

句解:得到时机不要荒废,过去的时间不会再来。

原文:轻则寡谋,骄则无礼。(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

句解:轻举妄动的人缺乏谋略,骄傲自满的人骄横无礼。

原文: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春秋?左丘明《国语?吴语》)

句解:蛇小的时候不消灭,长成大蛇之后怎么办呢?

原文: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

句解:人有学问,仿佛树木有枝叶。树木有枝叶还能为人遮阴,更何况是君子的学问呢?

原文: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君子已经开始学习,忧虑不够广博;知识已经广博,忧虑不能温习;已经进行温习,忧虑不能掌握道义;已经掌握道义,忧虑不能实行;已经能够实行,可贵的是能谦让。君子的学问,达到这五点就可以了。

原文: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暗。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

句解:不懂就学,有疑难就请教,想做就效法贤人,即使有危险的道路,顺着道路就能到达。现在的学生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又不知道尊敬贤人,耻于不知却又不请教,想去做而知识又不足,所以深感迷惑。如果一生都迷惑,这种人就可以说是穷困的人了。

原文: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谨慎地遵守,很少谈论而坚决地实行。行动一定在别人之前,言论一定在别人之后。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句解: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认真学习,就不能懂得道义。因此古代的君主,建立国家治理百姓,都把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事情。

原文: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礼记?哀公问》)

句解:古代的君主处理政务,以爱人为最高的标准,所以天下得以大治。

原文: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礼记?礼运》)

句解:明了和顺的内涵,然后才能身居高位而避免危险。

原文: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礼记?王制》)

句解:丰收之年不穷奢极欲,灾害之年不过于吝啬。

原文: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乐记》)

句解:君子最大的快乐是追求道义,小人最大的快乐是满足私欲。

原文: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句解:君子爱别人以道德为衡量的标准,而心胸狭小的人则以姑息的态度原谅别人。

原文: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礼记?礼运》)

句解:追求道义却不通过认真学习,就如同种了庄稼而不除草一样。

原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句解:所得迅速,花销缓慢,那么财物总是充裕的。

原文:惟善以为宝。(《礼记?大学》)

句解:只有善的东西才是宝物。

原文: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礼记?学记》)

句解:君子对于学习的态度,是铭记在心而刻苦学习,即使在休息和闲暇时也不忘记。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礼记?学记》)

句解:大学的教育方法,在错误的事情未发生时就予以禁止,这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其自然,让学生互相观察而体会到琢磨的好处,这叫做观摩。这四个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原文: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

句解:靠死记硬背而获得书本知识,不能够成为别人的老师,能够成为老师的人,一定是善于听取学生的提问并给予解答的人。当学生的能力还不能提问时,就要给他讲解;如果讲解了学生还不懂,那么停止不讲也是可以的。

原文: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礼记?中庸》)

句解:上天滋生万物,必定按照万物各自的材质加强它们。因此能够栽种的就予以培植,即将倾覆的就让它倾覆。

原文: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礼记?中庸》)

句解:对于天下通行的大道,有人生来就知道,有人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有人面临困惑经过探索后才知道,到了他们知道以后,就是一样的了;对于天下通行的大道,有人安然自得地实行,有人根据切身利益实行,有人则勉强实行,到了他们成功以后,就是一样的了。

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礼记?中庸》)

句解:好学接近于智慧,力行接近于仁爱,知耻接近于勇敢。如果知道这三点,就能够知道怎样修身了;如果知道怎样修身,就知道如何治理百姓了;如果知道怎样治理百姓,就知道如何治理国家了。

原文: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春秋?晏婴《晏子春秋?谏上》)

句解:诸侯同时存于世,能始终为善者成为霸主;众多学子同时学习,能始终努力者成为老师。

原文: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句解:大山之所以高峻,并非由于一块石头,而是由于积累许多碎石,然后才成为高山峻岭的。

原文: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凶。(战国?墨翟《墨子?非攻》)

句解:君子不以水为镜子,而以别人为镜子。以水为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面容,而以别人为镜子便能预测吉凶。

原文: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战国?墨翟《墨子?非攻上》)

句解:很少尝到苦味的人,稍稍吃苦就叫苦;而倍尝苦味的人,则能感到苦尽甘来。

原文: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战国?墨翟《墨子?辞过》)

句解:勤俭节约就会昌盛,放荡淫欲就会灭亡。

原文:水虽平,必有波,衡虽正,必有差,尺虽齐,必有危。(春秋?辛妍《文子?上德》)

句解:水面虽然平静,一定会有波纹,衡秤虽然准确,一定会有差错,尺子虽然齐整,一定会有偏斜。

原文: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无以正曲直。(春秋?辛妍《文子?上德》)

句解:没有规矩就不能确定方圆,没有准绳就无以厘正曲直。

原文:泰山之高,倍而不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春秋?辛妍《文子?上德》)

句解:泰山尽管高大,背对着它却无法看见。新长出的鸟兽之毛的末梢,虽然细微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

原文:其见不远者,不可与言大;其知不博者,不可与论至。(春秋?辛妍《文子?自然》)

句解:见识不深远的人,不能与他谈论大的道理;知识不广博的人,不能与他讨论深奥的道理。

原文:老子曰:“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乘众人之智者即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者即无不胜也。(春秋?辛妍《文子?自然》)

句解:老子说:“有智慧而又好问不倦的人圣明,有勇气而又好问不倦的人获胜。”利用众人的智慧就没有不能胜任的事情,利用众人的力量就没有不能获胜的事情。

原文:凡可无学而能者,唯息与食也。(春秋?鹖冠子《鹖冠子?道瑞》)

句解:所有可以不用学习而能做到的,只有休息和吃饭。

原文:凡问之要,欲近知而远见,以一度万也。(春秋?鹖冠子《鹖冠子?度万》)

句解:凡是询问的要点,都是要知道浅近的而窥见高远的,用一个基本原理来推测万事万物。

原文: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鬼谷子?捭阖》)

句解:面对有利的形势,就要积极进取、不断前进,面对不利的形势,就要停止行动、隐藏起来;面对有利的形势,就要勇猛出击,面对不利的形势,就要隐藏不出。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鬼谷子?抵巇》)

句解: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运动的自然规律。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同样要依照自然法则不断发展,有的尽管近在眼前,却不能看到,有的虽然远在天边,却能了解的很清楚。近在眼前,却不能了解,是由于对其言辞没有进行考察;远在天边,反而了解的清清楚楚,是由于反观以往,借鉴过去,对以后的事,做出预验。

原文: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鬼谷子?谋》)

句解:墙壁是从小小裂缝开始损坏的,树木是从结疤处开始折断的,这也是事物的本来规律。

原文: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鬼谷子?谋》)

句解:强大是从弱小经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强壮笔直是从弯曲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有余是从不足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原文:故曰:是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鬼谷子?谋》)

句解:所以说:做事的可贵之处在于控制别人,而并非被别人所控制,控制别人就是自己掌握权柄,所谓被别人所控制,就是命运被别人所掌握。

原文: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鬼谷子?符言》)

句解:高山随高,但抬头就能看到它的顶点;深渊虽深,但仍然可以通过测量,获知其深度。

原文:己自知而后知人。

句解:先有自知之明,然后才了解别人。(《鬼谷子?反应》)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句解:温习旧知识而获得新体验,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句解: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句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智慧。

原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句解:做事之后尚有余力,就用来学习。

原文: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句解:君子不持重就不会威严,学习后知识也不会牢固;应该要以忠、信两种品德为主,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原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办事聪敏而说话谨慎,与有道义的人交往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说是好学了。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句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别人的优点予以学习,看到缺点就改正。

原文: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句解:广泛地听闻,选择其中好的去做,多方面看而牢记在心,这样获得的“知”仅次于生而知之。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句解:聪敏而好学,不耻于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

原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

句解:厚道诚信好学不倦,守节至死而维护道义。有危险的国家不进入,有祸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昏乱就归隐,国家安定,自己贫穷而卑贱是可耻的;国家昏乱,自己富有而尊贵也是可耻的。

原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句解:学习就像追逐什么唯恐追不上,即使追上了又唯恐失去。

原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句解:读书人贪图安逸,就不能做个读书人。

原文: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句解:广泛学习而详尽解说,之后反过来以简约的语言表达核心内容。

原文: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句解:技艺高超的工匠教导徒弟必定依照规矩,学习的人也必须依照规矩。

原文: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句解:教育也有多种方法,我不屑于教诲某个人,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教诲。

原文:贤人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句解:才能出众的人先自己彻底明白,再去让别人明白;如今的人自己糊里糊涂,却企图去让别人明白。

原文:播糠迷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句解:筛糠时如果迷了双眼,东南西北、天地四方就混乱了。

原文: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战国?庄周《庄子?德充符》)

句解:镜子明亮是由于没有沾染灰尘,沾染灰尘镜子就黯然失色。

原文: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战国?庄周《庄子?则阳》)

句解:丘山因积累碎石而高大,江河因融合细水而成大川。

原文:去小智而大智明。(战国?庄周《庄子?外物》)

句解:去除小聪明才能拥有更大的聪明才智。

原文: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句解:真心积聚力量,时间长久就能深入;学习到死亡,之后才能停止。

原文: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句解: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对内不自我欺骗,对外不欺骗别人,用这样的态度来尊敬贤良、敬畏法度,不敢懈怠傲慢,这就是高雅的儒者。

原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句解: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了解,看到不如真正了解,了解不如采取行动,学习的境界到了可以采取行动的时候就达到了顶点。

原文: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也。(战国?荀况《荀子?解蔽》)

句解:学习本来具有限度应该在哪里停止呢?答案是在达到满足的时候停止。什么叫达到满足呢?答案是达到圣人的境界就可以停下来。

原文: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战国?荀况《荀子?大略》)

句解:勤学好问不会厌烦,喜好贤士不知疲倦,这是获得知识和人才的天然库府。

原文: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句解:不刻苦学习而能成为声名卓著、出类拔萃的人,是不曾有过的。

原文: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

句解:教育,是意义重大的事;学习,是智慧超群的事。意义重大的,没有比有利于他人更大的了,有利他人没有比教育更重要的了;智慧超群的事,没有比修身养性更大的了,修身养性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了。

原文: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

句解:事物本来都有长处,都有短处,人也是如此。所以善于学习的人,借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

原文: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有始览?谨听》)

句解:最高等的是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不知道就请教,不懂就学习。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是各种灾祸的根源。

原文:不学之与学也,犹喑聋之比于人也。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可谓知略矣。(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句解:不学习和学习的区别,犹如聋哑人和正常人。能够学习的人能够明白天道和人事的法则,通达治理和混乱的根本,澄清心情、理顺思想以保存它们,自始至终如此表现,就可以算是知道谋略了。

原文: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学习是为了追求成为君子,追求却不能达到目的是经常有的,然而却没有不进行追求而能成为君子的。

原文: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学习是为了追求道义,品德低劣的人学习是为人谋取私利。

原文: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

(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百川效法海洋,而能抵达海洋;丘陵效法高山,却不能成为高山;因此就憎恨而停止学习。

原文: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学习而能采取行动是最高等的,立言传世是次一等的,仅能教导他人是又次一等的。三个方面都不具备,就是平庸的人。

原文: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学习是用来修身养性的,观看、听闻、言谈、容貌、思考,都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学习品行就端正,否则就会邪恶。

原文: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矣。(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典范。楷模不像楷模,典范不像典范,这样的人为数不少。

原文:一哄之市,不胜异意焉;一卷之书,不胜异说焉。一哄之市,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汉?扬雄《法言?学行》)

句解:一个喧闹的集市,有许多不同意见;一卷书籍之中,有许多不同见解。一个喧闹的集市上,必须设立一个度量衡的标准;一卷书籍之中,必须要选择一个老师。

原文: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犹懿德。(汉?徐干《中论?治学》)

句解:学习仿佛修饰,器物不修饰就不能美观,人不学习就不能拥有美好的品德。

原文:《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汉?徐干《中论?治学》)

句解:《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就是好学。

原文: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汉?徐干《中论?治学》)

句解:独自隐居而祈愿拥有智慧,不如进行学习必然能够获得智慧。

原文: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勖学》)

句解:不学习却想求得知识,犹如想得到鱼,而没有捕鱼的网一样,愿望虽然很好,却不会有收获。

原文: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北齐?刘昼《刘子卷一?崇学》)

句解:没有不由于学习而明鉴道理的,没有不借助学习以获得荣耀的。

原文: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北齐?刘昼《刘子卷一?崇学》)

句解:人如果不学习,那么才智则会积腐于心中。

原文:人性美而不监道者,不学也。(北齐?刘昼《刘子卷一?崇学》)

句解:人的品性美好而不能掌握道理,是由于不学习。

原文: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句解: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们都必须勤奋学习,更何况普通的百姓呢?

原文: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句解:如果能经常保持拥有几百卷书,即使千年之后,也不会成为品德低劣的人。

原文:伎之易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南朝?宋?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句解:所有技艺中,容易掌握、又值得尊崇的本领,没有能超过读书的。

原文: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

句解:不断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知道犯下的错误,以成就美好的品德。

原文:天下之事,不可不密。(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王懿传》)

句解:天下国家的重要事情,不可以不严守机密。

原文:以威加人人不厌。(南朝?梁?沈约撰《宋书?武三王传》)

句解:以强大的力量强加于人,那么人心不服。

原文:为上易事,为下易知。(后晋?刘昫《旧唐书?魏征传》)

句解:使上级容易操作,让下级容易知晓。

原文:为君不易,为臣极难。(后晋?刘昫《旧唐书?杜正伦传》)

句解:作为君主不容易,作为臣属更是极难。

原文:临事尚守,当机贵断。(元?脱脱《宋史?宋绶传》)

句解:面临大事崇尚操守,处理危机贵乎决断。

原文:一节之士,不足学也。(元?脱脱《宋史?孙固传》)

句解:只有一种美好品德的人,不足以向他学习。

原文:安能每事尽善,勉励可也。(元?脱脱《金史?世宗本纪下》)

句解:怎么可能每件事情都十全十美,勉励自己尽力而为就可以了。

原文: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元?脱脱《金史?郝天挺传》)

句解:大丈夫不能忍受饥寒交迫的困境,就将无所作为。

原文:教不立,学不传,人材不期坏而自坏。(宋?程颐、程颢《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没有完善的教育制度,没有优秀的老师传授学问,人才自然而然就会被毁灭。

原文: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而已矣,便是约处。(宋?程颐、程颢《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学习的人不必向远处求索,反省自身就可以了,只需明白人世的道理,保持恭敬而已,这就是最重要的。

原文:性静者可以为学。(宋?程颐、程颢《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性情清净的人可以深入学习。

原文:君子之学贵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宋?程颐、程颢《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君子学习贵在专一,专一就会明澈,明澈就会取得功效。

原文: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正则博。(宋?程颐、程颢《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学习不以渊博为可贵,可贵的是心智纯正罢了,心智纯正就会渊博。

原文:夫学,非读书之谓,然不读书则不知为学之方,故读书之贵专而不贵博。(宋?朱熹《学规类编》)

句解:做学问,不仅仅专指读书,但是不读书就不知道做学问的方法,所以读书贵在专精,而不贵在广博。

原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宋?朱熹《学规类编》)

句解:读书学习没有疑问的,必须要使自己产生疑问,有疑问的人却要做到坚信无疑,到这种境地才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原文:今学者有两种病,一是主私意,二是旧有先人之说。(宋?朱熹《学规类编》)

句解:如今的学者有两种缺点,第一个是主观臆测,第二个是固有的先人之见。

原文:为学日进为慰!(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四》)

句解:学习每天都能进步,就是令人欣慰的!

原文: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十二》)

句解:人不能不学习,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

原文: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名师。(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四》)

句解:学习的人必须首先立下志向,志向确立以后,就要寻找高明的老师。

原文:学者观书,复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宋?张载《张载集?张子语录》)

句解:学习的人阅读图书,第二次阅读时总能获得新的认识,就说明学习进步了。

原文: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宋?张载《张载集?经学理窟》)

句解:人如果心智和兴趣不高远,学习不专心致志,虽然学习了,也不会有成效。

原文:学不能自信而明者,患在不勉尔。(宋?张载《张载集?横渠易说》)

句解:学习却不能保持自信而明白事理,主要原因在于不勤勉。

原文:学未始废读书,而不止读书,读书未始非学,而未可谓学。(明?陈确《陈确集》)

句解:学习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却不仅仅是读书,读书不能说是不学习,却不能称之为学习。

原文:读书不能身体力行,便是不曾读书。(明?陈确《陈确集》)

句解:读书不能亲自实践,就等于不曾读过书。

原文: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清?颜元《存学编》)

句解:能在心中明白,能从嘴中说出,能在纸上写作,如果不能自身实践,都是没用的。

原文:兀坐书斋,人无一不脆弱,为武士农夫所笑者。(清?颜元《存学编》)

句解:独自坐在书斋之中,这样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弱不禁风的,他们被武士农夫所耻笑。

原文:心上思过,口上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时依旧是所习者出。(清?颜元《存学编》)

句解:心上思量过,嘴上谈论过,书上看到过,都没有大用处,碰到须处理的事情时,仍然按照早已掌握的知识处理。

原文: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句解:创作文学作品不应模仿别人,应当富于独创性。

原文: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戒盈。(宋?苏轼《张寺丞益斋》)

句解:学习必须每天都追求进步,人们应该把这句话当做每日奉行的标准,在学习为人之道时,最可贵的是每日都觉得自己还很不够,这个道理在感到满足的时候应引以为戒。

原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句解:学习的根本是思考,通过思考才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不会得到知识。

同类推荐
  •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

    《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针对现代女性的生活现状,围绕女人在人生中最实用的三大本领即说话、交际和理财,详细介绍了口才、社交和理财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提供了有效实用的提升口才、社交和理财技巧与能力的方法途径,适应每一位渴望幸福的女性的要求,启发女人做一个说话办事游刃有余、理财投资样样拿手、家里家外独当一面的聪明女人。
  • 坚净之旅

    坚净之旅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石坚则精,水净为美,“坚”是石内在的和谐,“净”是水外在的秩序。石本无火,水尝无华,只因坚净,相击乃发灵光,相荡便成涟漪。就教育而言,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条件,审美归于自然,学问求于真实,善行守于坚净,而一切又都在平淡之中。《坚净之旅》摘编了宜兴市城北小学校长陈克同志近10年来围绕学校坚净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研究论文、主题演讲、重要发言和学校办学经验总结,分坚净人生、坚净研究、坚净博客、坚净言论、坚净足迹五部分内容。《坚净之旅》以圈点成长轨迹,阐释专业立场,表明事业态度,旌扬办学理念为旨趣。
  • 犹太商人大智慧

    犹太商人大智慧

    "财富之道;翻开这本书,你将真正踏上百万富翁的成功之旅;如果看完这本书,你还不会挣钱,那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成功之道:人人可以成百万富翁,为什么不是你呢?!绝对不要怀疑自己,你一定行!但你必须要谦虚学习犹太商道!"
  •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浓缩戴晨志老师近二十年与世界各地民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倾情互动的丰富经验,以真实鲜活的生动案例、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以及发自肺腑的恳切叮咛,一步一步教你在各种纷繁复杂、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大彻大悟

    大彻大悟

    对佛法有所领悟的人,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美化;力量得到了强化。那些佛思禅悟,犹如指路的灯塔,让迷失航向的船只归于正途;仿若汩汩甘泉,流入干涸的心灵之湖;好似猎猎清风,吹散了遮盖思想天空的乌云。我们不讲佛理,只引偈诗,从而迁出一个个故事、一段段公案,不敢说能让您参透生活的禅机,只想引您会心一笑,足矣。就当这是一处依山傍水的清凉之所在,炎炎夏日走得紧了,请小坐一会儿,浅酌一口清茶,沉淀一下太过忙碌疲惫的心灵。
热门推荐
  • 紫帝在人间

    紫帝在人间

    孤傲清高的紫帝,被流放到人间。沉沦还是清扬,重蹈覆辙还是知耻后勇......品酒细说成仙事,拈花一笑万山横!
  • 异能来临

    异能来临

    那一天,太阳从世界消失。带来了奇异能量,也带来了血腥世界。
  • 圣芒使.zero

    圣芒使.zero

    夜空中的寒月如同心脏一般的跳动,在它碎裂之后,地球上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一场豪华盛宴的展开,带来的除了死亡的恐惧,还有绝强的进化,人类将跟随神的脚步……而脆弱的他如何面对这样的世界?“Red,成为我的bluelighter,你后悔吗……”風飒问道。
  • 欧皇莫慌

    欧皇莫慌

    醉倾城成员:“报告会长,发现敌方落单会长一只,对方很勇猛,打掉我方很多兄弟,但现已经被我送去复活点!”蔡白:“干的好!”敌人:“发现对方落单会长一只……那个会长跑了!兄弟们上啊!给我们会长报仇!”蔡白:“妈耶!快来救你们的会长,我被敌人包围了!”醉倾城成员:“会长莫慌,我等正在支援路上,马上就到了!坚持住!”蔡白摊手,看着脚下躺着的一地敌人,在公会内发送,“不用来了,对方已经全部凉了。”醉倾城成员:“……”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为何游戏内的玩家频频遭遇黑手?让我们询问受害人一下:“请问……”受害玩家:“别问,问就是泥石流……”作者官方认证:欧皇医师到处为非作歹,护卫隐刃上下跳舞,泥石流公会成员一喊就到,令无数玩家痛苦不堪……
  • 空白格书

    空白格书

    一个没有方向的人,从迷茫走向成功,人生的路上有失有得,我们更应该去感谢的更多是当自己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所得到的。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完美,但是只要我们肯用心,相信你所想触及的东西不会很难,你我所需要的是一颗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心。说起这本书写起来是小说其实更像记录自己,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去记录,到后来才发现过去的点滴都像是在磨练自己。或许生活给你带来许多不公平,但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所做所为是可以改变一些东西的,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即使是再微小的改变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有些事只要我们肯说服自己努力去做,我相信,在以后的路上我们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 段誉,我要跟你抢老婆

    段誉,我要跟你抢老婆

    一天,郝仁意外地加入了一个QQ群,里面是一群武侠小说的狂热爱好者,大家的群名片都是小说主角的名字,他们时不时聊天灌水,还经常会发红包!恭喜你,抢到了张无忌的《九阳真经》。恭喜你,抢到了杨过的玄铁重剑。恭喜你,抢到了王语嫣的……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一次偶然抢红包的经历,让他发现……群里的每一个人,竟然都是这些主人公的本尊,而他抢到的那些红包,也是货真价实的!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一条巅峰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日筑者

    末日筑者

    这里是地球状况恶化以后,建立的第二家园。一位年轻的建筑者,本以为自己将要普普通通地老死在这个地方,做着卑微的工作。没想到,被人引诱到了传说中的第三家园。这里的生活更加恶劣,想要逃离,却没想到,他渐渐走到了舞台中央,改变了两个家园的人。
  • 君泽天妃

    君泽天妃

    【爽文,一生一世一双人,穿越,欢迎入坑哦。】都说余家三姑娘是一等一的美人儿,可惜听闻活不到20岁,身体娇弱。出嫁前一天晚上却香消玉殒了,溺水而亡。众人大吃一惊,想不到余家小姐还没到20就自己死了,早死晚死都是死啊!某王爷拍案而起,“谁说他的王妃死了,现在好着呢。”
  • 中国式爷爷奶奶们

    中国式爷爷奶奶们

    在中国繁华的都市里,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年轻父母离异;在中国广大农村,成千上万的年轻父母进城打工;他们的子女之所以没有成为弃婴孤儿,是因为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收留和疼爱,才使这些孩子有了欢笑、可以上学读书。从城市到乡村,爷爷奶奶们为了减轻儿女负担、支持儿女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帮助儿女买菜做饭哄孩子,在体力财力上奉献所有、尽其所能,是家庭的支撑、社会的脊梁。如果离开这些老人们,许多家庭将会破裂,许多孩子将成孤儿,许多企业将会破产,许多人将不愿生孩子,许多生出来的孩子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老人既是家庭保姆,也是社会保姆、国家保姆!我出生在1959年2月,曾当过乡长、《泗洪日报》社长、《泗洪县志》主编,出版过文学作品集和志书十余部。2013年2月退居二线,2013年6月孙女出生,从此我当起了家庭保姆。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写成40余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中国式爷爷奶奶们》,献给本命年的自己,献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女,献给平凡而又伟大的这些老人们,献给走进繁荣富强新时代的祖国母亲!我写的片头曲、片中曲、片尾曲,既是自序,也是为了方便改编拍摄电视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