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3100000014

第14章 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与批评(2)

批评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则必须要求抛弃先入为主的偏见,以及与偏见相连在一起的所有大话、空话、套话、训诫之言和八股之调。科学大多时候需要人类的奉献精神,那种“有奶便是娘”的功利作风与科学探究终究是格格不入的。科学家通过求真而间接靠近人性的完善和生命的美丽境界;文学批评家作为特殊的科学家——人文学者,他们在求真的同时即展开求美的创造。具体而言,文学批评家通过对文学的审美评判而直接靠近人性的完善和生命的美丽境界,二者殊途而同归。正像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必须深入生活、品味人生、不断揣摩人性的状态和可能性一样,文学批评也要求批评家做同样的事情(但两者最终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作家和批评家都必须熟悉社会人生和时代人性,所以作家和批评家都应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和美好人性的看护者。

结合时代社会文化进展探视文学与批评奥秘,这是人文学者一直以来所孜孜以求的事情。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人类“地球村文化架构”已然在我们这个当下的时代社会日渐清晰。那么,“地球村时代”——这是人类目前为止最为真正的“大众时代”,文学“创作良知”和“批评伦理”又会是如何,或者应该如何呢?这里就不得不前进一步发问了。

毋庸置疑,当下时代文化,即所谓的“地球村文化”客观上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力量发展趋向: 其一,文化的同质化趋向;其二,文化的个性化趋向。前者因为“文化霸权”——“主流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技术时代的普遍性——标准化的要求使然,后者是具体文化不同的历史传承所导致的个体差异现实和人类文化创造性抗衡技术性规范的内在要求使然;前者意味着“主流”和“规范”,后者则意味着“边缘”与“叛逆”——这里边的“主流”或“边缘”其实并非是单一的情况,“主流”之下还有“次主流”,“次主流”之下还有“次次主流”,以此类推;“边缘”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它们以不同程度的存在而居于不同层次的所谓的“主次排列”关系中,所有的一切最终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整体存在;并且,在这个整体性的系统中,所有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的,“主流”与“边缘”、“规范”与“叛逆”之间,其实是“可逆”的关系,一旦条件达到,“边缘”可以变为“主流”,“主流”则要退居“边缘”,因之,“规范”被“叛逆”打破,“叛逆”则形成新的“规范”。“霸权(或主流)文化”的一味发展会导致文化最终的“同质化”,而文化的“同质化”也就意味着文化最终的枯竭或彻底的僵化;而“边缘文化”的“懵顽不化”与“决绝反抗”,这就成为文化可以最后摆脱终结命运的强力保障。不过,绝对化的事情是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说到底,两种趋向的文化力量其实是相依相存和相融互化的关系,它们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相互交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横亘成整个人类的文化历史。因此,也就进一步可以看到“趋同性”和“创新性”,其实是人性的根本需要,当然也应该成为文化——包括“地球村文化”在内所有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文学创作与审美批评,仅仅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其本性天然地属于这两种趋向力量的后者。创造,不管是文学创作或者是审美批评,始终是要指向自由的,缺乏差异性,没有个性,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文学创作”或“文学批评”。在摆脱长期以来阴魂附体一般长期统治和制约着文学创作与批评灵魂伸展的各式各样“凝固化的官僚意识形态”和“物质贫困”之后,文学的发展终于进入了“大众时代”的“自由状态”;作家“写什么”或者“怎样写”、批评家“评什么”或“怎样评”等这些先前比天还大的“文艺问题”一下子全烟消云散了。摆脱基本物质的障碍,借助于当今无所不能的“网络媒体”;打破政治专制的种种束缚,享受民主化制度的最大宽容,创作和批评上的万千姿态(“众声喧哗”)终于成为了我们当下时代——“后现代文化”的常态,这是人类久久期盼终于姗姗而来的文化状态。这么说,“地球村”时代——这个人类目前为止最为真正的“大众时代”的作家和批评家全是幸运儿了?但恍然之间,人们却普遍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竟然没有读者了,而“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批评”,其先前处在“失语症”状态中,现在则情况依旧,并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向。这到底怎么了?!难道某些“悲观的文学预言家”所言的“文学终结时代”真正到来了吗?

但常识告诉人们: 只要还有人在,只要还有人性在,文学就永在。从精神需求的角度看,文学是永恒的。既然是“总的文学”(作为艺术精神需求的一种传统的人类生命形式)本身没有问题,那么,只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出了问题了。既然有问题,人们能做的,恐怕首先应该是认真反思吧。确实,我们应该尽快来深刻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与批评了。只有深入反思,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方可对症下药,继续繁荣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

反思,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关“创作良知”与“批评伦理”的问题,恐怕应该算是其中的核心吧。是的,从人类创造性角度看文学(可以更具体为“创作”和“批评”)无疑是充满活力的自由的个性化的文化存在,惟其如此,它们终于获得了永恒的魅力。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文学活动——创作与批评,其实也还是要处于文化惯性的总体制约之下的,创作与批评也有可能要陷入“同质化”的文化圈套之中。固守传统、随流从众、缺乏活力、没有个性、被金钱或享受欲望所统治的创作与批评,会迅速僵化而无人理睬,自在情理之中;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其实正在经历这样的遭遇。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要摆脱被忽略的不幸命运,努力的途径和方向当然有种种,但落实到创作和批评本身,没有相应于这个时代要求的“良知”和“伦理”,恐怕是万万不能的。

前面所言,文学创作有着普遍的内在“良知”要求,即对人性的艺术观照和对生命的悲悯情怀;其实,文学批评也有着普遍的内在“伦理”规定的,这就是,批评家通过文学活动,尤其是通过作家作品,探索社会与人生,张扬生命的自由与尊严。这样的一些文学要求,就使得“精英化创作”和“锦上添花式的文学批评”暴露出其生命的急促和褊狭,显示出其生命的不完整。而只要称得上真正的人,当然更不能排除最具生命(审美的)苛求理念的作家批评家,他们必然要奋起直追,去弥补生命的缺憾的。

“良知”抑或“伦理”,说到底无非是人类站在还不完善的现实基础之上的理想向往,是文化正义的价值指向,也就是所谓的人类行为中符合“文明”和“理性”的内在尺度。目前,人类文化领域内众多的“良知”抑或“伦理”中,“众生平等”、“人的尊严”以及“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等终于真正地成为了最具“普世价值性”的文化话语;与之相适应,反“逻各斯”,废除“话语霸权”,尊重“个性”甚至是“边缘性”存在,提倡民主与对话,倡导“和谐社会”,珍爱生命与大自然;等等。这些也成为了最为流行的时代话语。文学创作和批评必须正视这样的文化现实,然后做出合乎现实文化要求的时代反应——放下架子,贴近底层,关爱民众,打破物欲枷锁,抛弃精神近视,伸张自由与个性,挖掘全人类的文化资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之,通过“彼此分享”达到“共同繁荣”。执著于这样的“良知”抑或“伦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可以重新拥有读者并持续兴旺发达终究是有可能的。

总之,“对话”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这些“民主理念”应该成为当下——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基本准则,即所谓“创作良知”抑或“批评伦理”,当下时代的文学家与批评家都应该具备“众生平等”、“和谐共赢”的文化胸襟。

同类推荐
  •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站在无数前人吟咏过的美丽山川的面前,忽然觉得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微不足道。所幸,美丽的山水并未嫌弃我们这些粗鄙的后来者。它们仍然以宽广博大之胸怀,拥抱每一个来访者。于是,它们只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吵吵闹闹的话语声中,想起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怀念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思念王维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神曲

    神曲

    《神曲》讲述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人生旅途过半”时,在某个夜晚误入了一座幽暗险恶的森林。当太阳升起时,有三只凶猛的野兽——狮、豹、狼分别挡住了但丁的去路,这时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维吉尔受但丁心爱的女子——圣女贝雅特丽齐之托,帮助但丁脱离险境并带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在到达地上乐园时,贝雅特丽齐出现并接替维吉尔的向导工作,带领但丁游历了天堂,使他最终见到了真善美,感受到了真正的爱与欢乐。
  • 李国文杂文

    李国文杂文

    本书收入李国文经典杂文,包括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品。
  • 随梦飞翔

    随梦飞翔

    改革开放伊始,语文教育百废待兴,作文图书蹒跚起步,第一代作文应运而生,暂时性地填补了作文阅读的空白。其后,以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学生作文大全”为肇始的第二代作文图书,开辟了作文教育、阅读、研究的新局面,让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
  • 中国经典诗文集-汉魏六朝诗选

    中国经典诗文集-汉魏六朝诗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本书内容包括:大风歌、和项王歌、秋风辞、琴歌、北方有佳人、苏武诗四首、战城南、有所思、上邪、江南、陌上桑等。
热门推荐
  • 谁是下一个演说家

    谁是下一个演说家

    你演说的能力决定了你事业成就的大小和生活的品质的高低。主持会议需要演说,商务谈判需要演说;接受采访需要演说,鼓励员工需要演说;凝聚人心需要演说,化解矛盾需要演说;宣传动员需要演说,改革创新需要演说;汇报工作需要演说,加薪晋职需要演说;竞聘上岗需要演说,工作述职需要演说;问题解释需要演说,说明情况需要演说;介绍产品需要演说,自我推荐需要演说;沟通思想需要演说,建立人脉需要演说;激发士气需要演说,征服他人需要演说。
  • 绝世魔菲之菲常嚣张

    绝世魔菲之菲常嚣张

    她倾城倾国,他美得妖孽,他因无法承认毒性发作而失忆,她因掉入悬崖而失忆,就在两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彼此回眸一笑,“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失忆后的她成为武林中人人追杀的对象,包括他在内,她嫣然一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多年后,他那一剑毫不犹豫的刺进了她的心脏,她却将剑刺的更深,她浅浅一笑,“如果这一剑能让你相信我,那么我也值了。”直到那一刻他才明白,原来,有些误会错过了便是一辈子。
  • 大师兄不好了

    大师兄不好了

    “未来这万古不变的僵局终将会被人打破”一道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在嘶吼随后又声音打破嘶吼“吾等皆无上”一念间,万物寂灭,嘶吼声不在一无上沉声道:“这方星空,已当不复存在”“吾等同意”瞬然之间,众人脸色巨变“大道,你庇得了此星空一时,却庇不得一世”一无上呐喊一刹那,万古会元已过,一少年降临一方星空,不知是否能打破亘古不变的天
  • 冷情帝王绝情妃

    冷情帝王绝情妃

    当他把亲手把剑刺入她的胸口,她只有恨,曾经的一世繁华不过空一场。当真相一点点浮出了水面,她才知道,她爱的人一直都没有辜负她,她去找他想要问清楚一切,却发现,他不在了······绝望痛苦,她还是活下了,因为,她还有人需要照顾。
  • 学生家庭生活中的108个怎么办

    学生家庭生活中的108个怎么办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书以中小学学生为对象,从家庭生活方面提出了一百多个青少年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学会解决这些问题。
  • 我深深喜欢你

    我深深喜欢你

    年少时的光,总是单纯的就像那枝梢洁白的花,白白净净的,风一吹过,还会有一股淡香扑鼻。那时候日光缓慢,总觉得会那样一直下去,没心没肺的打闹,不会去想乱了谁的心窝。以为不会流逝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那时年少的人,不知不觉已经长大成人,可心中总像是缺少了什么。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最想做什么?愿时光能慢一点,愿故人不散;愿有个惦念的人也能和你道晚安;愿你,从未离开!
  • 山寨大法师

    山寨大法师

    “咳咳咳……我是一名科学家,二手的。我是一名大法师,山寨的。”小人物,大运气。原本在华夏国备考的莘莘学子,偶然来到了罗尼大陆。凭借「欺软怕硬」的生存法则和不俗的口才,在罗尼大陆混的风生水起。本书是一本以中古魔法世界为背景的奇幻作品,书中会出现中古魔法世界经常出现的魔法、宝物、巨龙、半人马、独角兽、矮人、亡灵、精灵等等奇幻元素,魔法世界该有的都会有。本书没有1-99级的那种等级设定,也没有网游一样的“砰砰……”的技能弹出,相对对那些更像游戏脚本的书,本书会用更加现实的视角来描写中古魔法世界的奇幻;各种族为争夺生存资源的矛盾冲突;绚丽的魔法;神奇的宝物;充满惊喜的秘境探索。本书主角原本觉醒了全大陆最为稀有的天赋魔法,可惜因为主角修习魔法的方式不被主流魔法体系所认可,最终被判断毫无前途。(所以书名叫做山寨大法师,是颠覆传统的大法师。)而最终主角凭借自身的努力,找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修习之路,最终登顶魔法世界巅峰。
  • 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

    如何回答孩子的刁钻提问

    本书针对孩子提出问题的背景,将问题分为十几类,以大量极具代表性的孩子的问题为实例,对很多社会敏感、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 浣纱溪旁见卿卿

    浣纱溪旁见卿卿

    因为提前知道自己只是个女配的命运,本着不骄不躁不作妖,不爱不恨不扯淡,生命第一富足第二的宗旨,我希望这场风波过去以后,找了理由让太子休了我。或者装成暴毙给女主腾地方,我拿着一大笔休妻费游山玩水。那我需要做到,努力给男主和女主悲惨的爱情故事牵线,以及守身如玉尽量不要爱上男主也别让男主爱上我,这样我就可以清清白白的改嫁,找一个帅气小伙用太子给我的钱快乐余生。所以当太子说:“一年之内生个孩子”我当场从摇椅上跳下来,打算找个柱子自绝当场,太子一把扯住我的衣领把我拽进屋里去我????
  • 玛蝶的故事

    玛蝶的故事

    “对了!别忘了!”两老还没说,就听到六个人异口同声的说:“健康!快乐就好!”两老无奈的摇摇头,怎么就不让我们过把瘾呢?算了!“对啊!别理会太多的形式!活着!快乐!健康就好嘛!”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吗?好话不怕说第二遍嘛!!“你的答案呢?”前头的水在寒风中寻求着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后头的她,嫣然一笑!“健康!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