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500000020

第20章 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3)

宋代之后,儒者们大多接受了程氏的上帝观。只有戴震等少数儒者,坚持认为理只是气存在和运动的条理,而气自身是有灵的,上帝,其形体就是那浩大元气,起主宰作用的是气中固有的灵。

上帝的名称,一直是昊天上帝。到了明代中叶,嘉靖皇帝改革礼制,将上帝又更名为“皇天上帝”,并被清代所沿用。所以至今保存在北京天坛公园的清代祭天神主牌,仍然写的是皇天上帝。不过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上帝则仍然多被称为昊天上帝。至于皇家的日常文书,则往往据《尚书》,简称为“皇上帝”。后来洪秀全所创“上帝教”的上帝,部分内容是基督教的,但其名称,却仍然是来自儒经被当时朝野普遍习用的“皇上帝”。

天又叫上帝,依《毛诗传》,那是由于帝号尊贵,人们“讬之于天”,故称上帝。朱熹对之作出新的解释。

淳熙中,朱熹为先朝南北郊之辩曰:“……或问: 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却分祭,何也?曰: 为坛而祭,故谓之天;祭于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谓之帝。”(《宋史·礼志》)

汉代王莽定郊祀制度,认为天父地母,实行合祭。即在南郊设坛,坛上设天地神位,如同皇帝皇后。此后儒者对郊祀礼仪多有争论。或依王莽制,实行天地合祭;或认为以地为天后,是亵渎,应以地为男神,实行天地分祭。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行天地合祭,并且在天坛之上架屋,以便祭祀。嘉靖时,认为这样的制度不合礼制,于是依朱熹“为坛称天”、“屋下谓帝”的意思,不仅实行天地分祭,而且在设屋之南,重建天坛。这就是今天仍然存在的天坛公园中的圜丘。当时所设的屋,就是今天那圆顶高耸的祈年殿。朱熹有关礼仪的议论,在后代得到了贯彻。

明代祭天礼仪还有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取消五帝祭祀,其理论根据,也是程颐对六天说的进一步否定。五帝中的五人帝,在帝王庙享受祭祀。所谓五方上帝,被认为是不存在的。在祭天时,也不再用它们陪祭。否定了五帝,所谓感生帝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明代也不祭祀感生帝。与五帝一起,那个来历不明的天皇大帝,也被取消了。清代继承明代,也不祭祀五帝和天皇大帝。这样,儒教礼仪就比较彻底地摆脱了汉代谶纬说的影响。而依所谓比较纯粹的儒经为依据。

北宋时,欧阳修曾经要求删除经注中的谶纬内容,但得不到响应。到南宋,魏了翁将这个建议付诸实施,促使儒教进一步理学化。明代,与祭天礼仪领域中否定汉代谶纬相伴,一些原本从祀孔庙的汉代儒者遭到了否定。

六孔庙祭祀的改革

孔子的称号,隋唐以前,或是先圣,或是先师、宣尼、宣父。唐代,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宋代,在文宣王前加“至圣”二字;元代,又在至圣前加“大成”二字。北宋时曾有儒者建议给孔子加帝号,未获通过。明代嘉靖年间,认为称孔子为王,不合礼制。于是经过合议,去掉王号,保留“至圣”,称“至圣先师”。这个称号,一直被清代所沿用。

孔庙祭祀,唐代曾经设有神像。宋代从二程开始,认为祭祀设像是错误的:

古之言鬼神,不过著于祭祀,亦只是言如闻叹息之声,亦不曾道闻如何言语,亦不曾道见如何形状。(《程氏遗书》卷二下)

今人以影祭,或画工所传,一髭发不当,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程氏遗书》卷六)

二程的鬼神观和他们的上帝观是一致的。上帝、鬼神是存在的,但不具有人的形象。这是他们和世俗鬼神观念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到了南宋,朱熹也主张“宣圣本不当设像”(《朱子语类》卷九○)。他曾经在学校中整顿孔子祭祀,但没有成功。明代初年,宋濂又指出“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则失神而明之之义”(《孔子庙堂议》),但也未被朱元璋采纳。

嘉靖年间,在改革了祭天礼仪之后,又企图改革孔庙祭祀。大学士张璁建议,去掉孔子王号,撤去孔子塑像。

张璁的建议被交付朝臣们讨论。编修徐阶认为不可易号毁像,嘉靖帝大怒,降了徐阶的官,并亲自撰写《正孔子祀典说》。大意是,孔子认为鲁国僭号称王是不对的,他自己岂肯僭用天子的礼仪?又自著《正孔子祀典申记》,张璁也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一同提倡改革孔庙祭祀。这些文件,都一齐发给朝臣讨论。御史黎贯上言说,当初太祖订正祀典,去掉诸神封号,只保留了孔子的封号,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祭孔用祀天之礼,也是恰当的。黎贯的理由是: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明史·礼志》)

至于封号,黎贯说,唐代尊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还要为孔子加帝号。有人认为,周才仅称王号,不宜加孔子帝号,但罗从彦认为,加帝号也无不可。周敦颐、邵雍等人都认为加王号是可以的,只有吴澄一人认为不应加王号。他希望嘉靖能认真思考这些事实先例,再做决定。

这些儒者的建议遭到了否定,孔庙中撤除了塑像,改用神主牌位。如今北京的孔庙中,还保留了这样的制度。

对于从祀诸儒,也进行了清理。明初宋濂作《孔子庙堂考》曾经指出,荀况主张性恶,扬雄曾事王莽,王弼混杂庄老,贾逵不拘小节,马融依附势家,杜预提倡短丧,这些人都不应从祀孔庙。嘉靖年间,上述六人中,保留了扬雄,此外又罢除了公伯寮、秦冉、颜何、戴圣、刘向、何休、王肃、吴澄。还有一些,被降低规格、仅在本乡享受祭祀。这些儒者是: 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玄、服虔、范宁。此外,先后增补的儒者有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陆九渊、罗从彦、李侗、陈献章、胡居仁、王守仁。到明末崇祯年间,又因左丘明曾亲自领受过圣人的教导,改称先贤。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等六人也改称先贤,位于七十贤人之下,汉唐诸儒之上。清代,朱熹又从先贤升跻先哲,位于七十贤人之上。

明代及其以后孔庙祭祀制度的改革,表明儒教进一步理学化了。

七宋以后儒教的新神

宋代开始,儒教出现的新神,最重要的有三尊。他们是城隍、关帝和天后。最重要的新礼仪是祠堂的设置。

城隍神祭祀一般认为最早开始于三国时代,而据元代儒者王恽考察,城隍祭祀汉代初年就有。然而对城隍的祭祀不见于杜佑的《通典》,也不见于《唐书·礼志》。《宋史·礼志》也仅在《诸神祠》最后,把它作为最小的神祇之一顺便提到。

在唐代后期,有关祭祀城隍的文献多了起来。到了宋代,似乎又有所发展,国家官员上任之初,城隍似乎是必拜的神祇之一。《程氏遗书》卷二二上载:

范公甫将赴河清尉。问: 到官三日,例须谒庙。如何?

曰: 正者谒之。如社稷及先圣是也。其他古先贤哲,亦当谒之。

又问: 城隍当谒否?

曰: 城隍不典。土地之神,社稷而已。何得更有土地邪?

又问: 只恐骇众尔。

……

城隍确是“不典”之神,程颐甚至主张应像唐代狄仁杰废除淫祀那样,废除这尊不典的神祇。不过从程颐师生的问答可以看出,这不典之神在宋代,已经成为到官三日例须拜谒的神祇。不拜,就有可能惊俗骇众。

元代,城隍神终于和孔子、社稷一样,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正神见王恽《汴梁路城隍记》。。至元四年(1267),大都城修成。七年,太保刘秉忠和大都留守段贞、侍仪奉御忽都于思、礼部侍郎赵秉温“言大都城既成,宜有明神主之,请立城隍神庙。上然之”(虞集《大都路城隍庙碑》,载《道园类稿》卷三七)。天历年间,城隍神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其妃被封为“护国保宁佑圣王妃”。

明代初年,根据城市的大小,分别加封城隍神王、侯、伯等爵。比如京城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等地的城隍都封为王,其他各府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各州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城隍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其服饰也都各有规定。

后来,明代儒者认为给神祇封爵不妥,在取消对山川之神封爵的同时,也取消了城隍的封爵,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城隍祭祀原来依附于岳渎祭坛,后来单为城隍建庙。城隍庙的规格和当地官府的规模相同。庙中屏除其他神灵,取消塑像,代以木主。每年正月合祭天地时,城隍神也列入从祀。正常的祭祀,由太常寺主持。在诸侯王国的,由诸侯王亲自祭祀;在郡县的,由当地主官主持祭祀。这样,城隍神就正式列入国家祀典,成为儒教国家通祀的主要神灵。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光明大手印:文学朝圣

    《文学朝圣》写大手印智慧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以及雪漠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实践大手印的生命轨迹,包括创作随笔、创作谈、作品序跋集、文化随笔、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开启文心、文学的精神、文学的故乡、文化般若、文学演讲和文学对话。本书回答了三个问题:文学衰微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的文学将走向何处?文学应该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格?作者认为:真正的文学,应该在无常中抓住永恒,应该在虚无中建立存在,应该在虚幻中实现不朽;真正的文学,应该承载神性的大美,应该承载利众的大善,应该承载智慧的大真。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19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类VS丧失

    人类VS丧失

    2015年的一个早晨,世界还是如此的美好安静,学生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学校里上学,可是就在要上课铃声刚响不久,一声尖叫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 步轻忧

    步轻忧

    若是流水有记忆,会不会记得曾经?——步轻忧
  • 彼岸泪殇

    彼岸泪殇

    她死后,她来找她,她活了下去。感情上的劫她要完成,但是,真的这么容易吗。
  • 梦里矢车菊开

    梦里矢车菊开

    终于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学院才发现每一个人都不复从前,然而经历波澜起伏后才发现自己已不是自己但追梦,,,,不变
  • 皇叔喜当爹

    皇叔喜当爹

    田芬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身体不是自己的,还身在燕国,并且身怀六甲。不仅她的混蛋夫君宠妾灭妻休了她使她成为下堂妻还被自己的亲爹断绝父女关系。不对劲,她明明还是个黄花大闺女怎么就当娘了?自杀未遂流落街头只好挣钱糊口,又听说书先生说隔壁魏国的十九王爷贴告示求亲,于是马不停蹄朝魏国赶去……
  • 论傻白甜是如何对抗抑郁症的

    论傻白甜是如何对抗抑郁症的

    个人记录日记,如果抑郁症是一个沼泽,那么我就是那群努力对抗沼泽,不想被拖进绝望深渊的人的其中之一。
  • 为卿成神

    为卿成神

    卡尔的一生是为了女人奋斗的一生!别误会,卡尔不是多情种马,他一生只爱过两个女人,他只想要一个平凡美满的家庭,可命运的作弄让他连这个心愿都难以达成。为了心爱的女人,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卡尔开始了追寻圣者遗踪的旅程。埋葬父亲的恐怖森林?走!九十米高的独眼巨人?杀!剥夺力量的神之放逐地?去!灭亡帝国的无敌之师?战!驾驭圣者的力量,揭开神的面纱,打碎命运的桎梏……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因为,他要,为卿成神!
  • 爱上腹黑总裁

    爱上腹黑总裁

    梁秉深笑眯眯地靠近她,语气暧昧,“当然是抓你做女朋友啊。”她是青梅剩女博士;他是竹马帅气总裁,本以为只是陪他做戏,谁知竹马是只狼,直接将她扑倒吃了。哎,自古以来,青梅竹马总意味着青梅鱼狗血齐飞,竹马与奸情同庆,这坑爹的万年定律,木承承也难以抵挡啊。
  • 宝石少女

    宝石少女

    异界大陆,异种来犯,各大种族能否放下偏见齐心共进,守护家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