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000000006

第6章 郁达夫大事记(4)

在富阳见到刚从逃难中安定下来的王映霞,郁达夫就对她发了一通脾气,怪她擅自离开杭州也不通知一声。而王映霞独自承担全家大小的逃难工作,十分辛苦和无助,忍不住与他大吵起来。其实,郁达夫是带着很深的怀疑回来的,他在福建任职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时不时听说王映霞红杏出墙的绯闻。

美丽而正值盛年的王映霞在接人待物方面很老练,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交际,与达官贵人往来频繁,其中关系甚密切的当属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许绍棣。“风雨茅庐”建成后,尽管郁达夫已人在福建,但郁家由美丽老练的王映霞操持着,依旧门庭若市。而今绯闻一出,郁达夫不由得联想到许绍棣,外加他去斐仙庙里拜菩萨求签时,抽得了一句“鸣鸠已占凤凰巢”,这更让郁达夫对王映霞出轨的事深信不疑。

在去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职之前,郁达夫专门赶到浙江丽水,决心要带王映霞一起去武汉,尽力挽回两人的感情。这时候关于王映霞的绯闻已很多,不少浙江老乡都确认她与许绍棣有关系,而且认为王映霞从富阳到丽水避难后两人已同居了。

郁达夫在丽水找到王映霞,发现她确实和许绍棣住在同一幢楼里,顿时火冒三丈,没弄清原因就大骂王映霞,而饱受委屈的她也毫不示弱地与他争吵不休。如果没有许绍棣的帮助,王映霞肯定不能和这些政府官员在同一幢楼里避难,享受同等的待遇和保护。可郁达夫并不关心这些,死死质问她与许的关系。

这回,倍感委屈的王映霞也模仿他离家出走了。就在郁达夫到丽水的第三天傍晚6点,许绍棣驾车去碧湖,王映霞突然也随车同去。那天晚上的郁达夫彻夜不眠,他像一头困兽满屋子里转,羞耻、伤心、愤怒像巨浪一次次把他推倒。等到天亮时,王映霞回来了,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态。郁达夫再也忍不住了,气急败坏地一股脑儿地把他所听到的绯闻全说出来,不停地骂她“婊子、贱货”。

王映霞一反常态,不再与他争执,脸上只有失望的神情。等他吼完了,骂够了,她才对郁达夫的那些谩骂和指责进行反击和解释,一再强调自己与许绍棣交情普通,只是朋友关系。最终,她答应与郁达夫去武汉,以此表示自己的忠心。然而,此去并不能弥合他们越来越深的感情裂痕,反而激起更大的风波。

在武汉,郁达夫频繁到各地战场视察、慰问,经常不在家,而王映霞的绯闻依旧未停止过,郁达夫又听闻她与戴笠有不寻常的往来。从外地回到家里,郁达夫一见王映霞就生气,先是冷嘲热讽,后来是两人激烈争吵,郁达夫一气之下夺门而去,自己跑到酒馆里发泄了一把。

那天晚上,郁达夫没回家,次日他照常去上班,回来时孩子跑来告诉他说妈妈不见了。郁达夫跑进屋子里,发现她平时穿的几件衣物和皮包都不在了,他心头一紧,难道她和许绍棣私奔了?他翻箱倒柜,没找到一封书信或留言,最后从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件丝衫口袋里抖出了一封信,果真是许绍棣写给她的情书。

郁达夫恨得咬牙切齿,在屋子里厉声痛骂王、许。悲愤之下,他提笔在丝衫上写了“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以此发泄怨愤。并将那封情书拿到照相馆翻印,遇见好朋友就送一份。这还不算,郁达夫还去报社刊登《寻人启事》。就在王映霞失踪的第四天,《大公报》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可是,王映霞依旧下落不明,气急败坏的郁达夫打算再刊登断绝关系的启事,引来朋友们纷纷劝阻,田汉等同事也表示要尽力调解。就在这时,一名姓曹的杭州籍律师登门拜访,告诉他王映霞正住在他家里,由他的太太陪着。

郁达夫立即随曹律师一起出门,在曹家见到王映霞,立刻遭到她一顿痛骂。是那份《寻人启事》刺伤了她。王映霞不愿回家,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怎么敲门都不肯开。郁达夫打算在曹家过夜,无论如何都要把王映霞劝回去。经过曹律师一家的劝说和郁达夫的一番努力,次日早上,王映霞的态度才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她要求郁达夫在报纸上道歉,挽回她的声誉。郁达夫一口答应,抽出钢笔就要写。

可王映霞却不要他写,夺过笔自己在纸上飞快地写起来,不一会儿就递给郁达夫。只见上面写道:

达夫前以精神失常,语言不合,致逼走妻王映霞女士,并登报相寻。启事曾误指女士与某君的关系及携去细软等事,事后寻思,复经朋友解说,始知全出于误会。兹特登报声明,并致歉意。

郁达夫不禁苦笑,“精神失常”、“语言不合”、“逼走”这些字眼让他心有不服,但他了解王映霞的脾气,只要王映霞回家,要他干什么都行,他内心依旧是爱她的。

1938年7月10日,汉口《大公报》又登出了郁达夫的《道歉启事》,他们的感情矛盾完全公开化了,一下子就成了武汉家喻户晓的新闻。这天,王映霞回家了,家庭风波就此宣告结束。回家当晚,两人进行了婚后最长的一次谈话,双方都做了忏悔和道歉。并立下协议书,希望能忘掉过去,重新开始,“再重来一次灵魂与灵魂的新婚”。可是,他们之间因性格问题而产生的感情裂痕,并非是一纸承诺就能够解决的,况且王映霞从来都是个聪明倔强的女人,她不像孙荃那样隐忍,不管郁达夫如何对待她,只会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为了自身利益,王映霞时刻敢与郁达夫抗争,倘若郁达夫有忤逆她的地方,她就会竭力进行打压和管制。到如今,两人早成了一对冤家夫妻。

毁家诗纪

武汉将失守,郁达夫和王映霞一家逃到汉寿避难。由于当地风景优美,物价低廉,在悠闲的田园生活中,两人的心情都平静了下来,夫妻关系好转,日渐进入温馨甜美的阶段。可是,随着福建政府复聘郁达夫去闽南赴任,两人的感情骤然恶化。

王映霞反对郁达夫再离开她去闽南赴职,因为当下社会混乱,战火纷飞,她一个人照顾三个孩子和一个老人实在力不从心,全家人好不容易团圆,才刚刚安定下来,他这一走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聚了。

郁达夫丝毫不顾家人和王映霞的感受,坚持去福建赴任。尽管他一路上寄给她明信片,写信、赠诗,都不能平息王映霞心中的怨气。郁达夫离家两个月后,王映霞接到他打来的电报,让她带领一家人速来福州,然后随他一同去新加坡。郁达夫一心想换个新环境,好能有个新开始,他们当初在武汉闹的矛盾圈内人都知道,难免会有人在背后指点议论。可他没考虑到,当下的中国到处战乱,武汉沦陷后,大批难民四处逃散,纷纷往湖南、四川方向跑,交通拥挤不堪,并不是出行的好时机。

为了一家团圆,王映霞冒险举家下闽南。他们于1938年11月初离开汉寿,辗转来到长沙,准备坐车到浙江江山,再跨越仙霞岭到福州。当他们赶到长沙时,岳阳沦陷,长沙危在旦夕,就在他们挤上最后一趟去江山的火车时,身后的城市一片火海,他们寄存在长沙车站的行李全部遗失,里面有王映霞所有的书籍信件、全家人的照片、协议书、赠予书等,只带得少量的衣物上路。

到了江山,社会形势混乱让他们滞留了两个星期,在福州等不来人的郁达夫十分着急,不停地给他们拍电报催促。王映霞只好选择乘汽车去浦城,由于沿途交通拥挤,王映霞觉得一家人实在难以上路,她与母亲商量对策,决定两人分开行动,自己先带大儿子郁飞去福州,母亲就带两个小孩去浦城,先暂留在那里等候消息。

1938年12月18日,王映霞和郁达夫终于会合了,她带着复杂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新加坡的轮船。王映霞一直烦闷不开心,心里放不下滞留在国内的母亲和两个孩子,并且将这一路上遇到的苦难和惊险,都归到郁达夫头上,怨他当初不听自己的话,非要去福建,如今还硬要出国。

在新加坡,郁达夫很快适应环境,在《星洲日报》干得如鱼得水,王映霞负责妇女版的工作,两人的生活物质宽裕,很快就从旅馆搬到了当地中产阶级住宅区里。可是,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平息王映霞积累已深的怨气,王映霞多次要求回国把母亲和孩子接来,郁达夫总有许多借口和理由推辞,说再等等吧。渐渐地,王映霞回国的希望也被现实消磨殆尽了,可她不再像过去那样与郁达夫争执吵闹,而是把怨恨压在心头,以冷漠反抗。他们一起出席活动时,两人还能在人前微笑,一旦回到家里,就谁也不理谁,自己做自己的,一句话都不说,夫妻俩完全陷入冷战状态。

随着夫妻隔阂越来越深,郁达夫也报复式地“重犯老毛病”。1939年3月的一天,王映霞在为郁达夫收拾书房时,看到桌面上有一本香港版的《大风旬刊》,无意间翻开目录,“郁达夫:《毁家诗纪》”刺入视线,她翻进内页,迅速阅读完后,羞愧难当地痛哭起来。

《毁家诗纪》的发表绝非无意,而是郁达夫主动献出的。他刚到新加坡不久,香港《大风旬刊》的编辑陆丹林来信向他约稿,郁达夫就将近年来写的二十首旧体诗(诗十九首,词一首)集成一组《毁家诗纪》,每首后都自写一则纪事,毫不保留地暴露了在武汉发生的家庭矛盾的内幕。尽管正如陆丹林后来说的“这些本事注,多有不尽不实的地方”,但是《毁家诗纪》一经发表,轰动海内外,以致当季的《大风旬刊》再版四次,以后的上海《古今》半月刊、《永安》月刊等都加以转载,日本刊行的《日本评论》也于1940年译载。

郁达夫写《毁家诗纪》源于他对许绍棣嫉恨交加,之所以要发表出来,那是敏感的他依旧怀疑,王映霞的冷淡肯定是她的心还没回到他身上。她与许绍棣的私情,尽管王映霞死不承认,可郁达夫深信不疑。特别是王映霞带郁飞来到福州团聚之后,他看到她终日魂不守舍,待他冷淡。来到新加坡后,她总闹着要回国去找孩子和母亲,想必是想回去和老情人约会吧,所以才把母亲和孩子滞留在国内。

为了报复王映霞的移情别恋,为了平息他心里的怒火,他决定将丑事曝光,提醒王映霞。可是,郁达夫始终不了解自己的爱人,声誉、颜面是王映霞不可侵犯的底线,她怎能容忍他再一次将她的名声撕碎?当年郁达夫将两人的恋爱经过以《日记九种》公布天下,才二十岁的她就又难堪又失望,几欲要死去,如今郁达夫再自曝家丑,王映霞不愿再沉默,哪怕两败俱伤,也要捍卫自己的声誉。

为还自己的清白,王映霞提笔给陆丹林写信,将十二年来的对郁达夫的抱怨和失望全部呈现于纸上。郁达夫晚上回到家,夫妻俩如往常一样大吵,王映霞立刻提出离婚,不管郁达夫如何劝,她都听不进,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又继续给陆丹林写信,将那些被《毁家诗纪》扭曲的事实全部解释清楚。

事后,《大风旬刊》就以不掩盖的态度,将两封信编辑成《一封长信的开始》、《请看事实》发表出来,结果和《毁家诗纪》一样引起轰动,这场家庭纠纷变成了公开的唇枪舌剑。

两人关系公开破裂后,许多朋友都纷纷来劝阻,希望他们冷静下来,停止互相残杀。更有人指责陆丹林“不顾情意,煽风点火”,声讨《大风旬刊》没有道德,为销量不择手段。尽管陆丹林后来分别给郁达夫和王映霞写了道歉信,还是不能起到挽救的作用,夫妻感情完全破裂。

王映霞不愿再与郁达夫一起生活,提出无条件离婚。

郁达夫对此保持沉默,内心还抱着侥幸心理,希望时间能平息她的愤怒,她能回心转意。过了一段时间,王映霞又第二次提出离婚,见郁达夫没任何动静,她就搬了出去,决心与郁达夫分居,独自到离新加坡八十海里的廖内去住下来,在她的一个同学办的学校里教书。

就算如此,郁达夫还在天真地等着王映霞能自己回家。半年过去了,王映霞第三次提出离婚,态度依旧坚决,她说:“我没有任何条件,也不要你的什么东西,只望你能将护照还给我,让我一个人回国就行。”

事情至此,已无力回天,郁达夫也跟着绝望了。1940年3月,由关楚璞作证,郁达夫和王映霞在协议离婚书上签字,他们长达十二年的夫妻关系就此终结。1940年5月31日,香港《星岛日报》登出了《郁达夫启事》:

达夫与王映霞女士已于本年三月脱离关系,嗣后王女士之生活行动,完全与达夫无涉,诸亲友处恕不一一函告。谨此启事。

王映霞也托友人在《星岛日报》、《中央日报》、《东南日报》上登出《王映霞离婚启事》,其内容不忘说明原因,维护自己的声誉:

郁达夫年来思想行动,浪漫腐化,不堪同居。业已在星洲无条件协议离婚,脱离夫妻关系。儿子三人,统归郁君教养,此后生活行动,各不相涉,除各执有协议离婚书外,特此奉告海内外诸亲友,恕不一一。

其实,就孩子抚养问题,王映霞曾与郁达夫商量,离婚后由她抚养三个孩子,算是两人之间维系一丝关系的纽带,但需要他缴抚养费。可郁达夫一口回绝了,在商议的过程中激动起来,认为她就是爱钱,想要的只有钱。纯粹直率的郁达夫并不理解王映霞的这份苦心,他要的只有爱情,假如没有爱,那么他宁可永不相见,也不要这形式上的维系。可是,王映霞并不理解他的这种率真,伤心极了,她在回忆中说:“我和他中间的最后一个根,也被他拔去了。”

王映霞回国那天,郁达夫躲在报社里上班,不愿见她。王映霞只带走自己换洗的衣物,临行前留下长信一封,全文没有恨,尽是叮嘱和怜爱,还有对儿子抚养问题的不满:“三个儿子,既坚决说须由你教养,我亦不想硬来夺走,但希望你要把他们教养得像个‘人’的样子……”

王映霞走后,郁达夫痛苦万分,那天晚上他不肯回家,不愿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她离去的事实。下班后,他独自来到南天酒楼,开了他们当年初到新加坡时住的房间,买来酒,一边喝一边写诗,疯疯癫癫地念着:“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心里阵阵痛楚,悔恨交加,在自己发出的苍老冷笑中醉倒在地。

郁达夫是爱王映霞的,就算这两年的生活中风波不断,吵吵闹闹,每一次她要走,他都尽可能地挽回。只是这两个人,性格上有太多的不相融,一个不肯忍让,一个死不悔改,在生活的磨难中一步步地走到不可逆转的深渊,最后只好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伤痛纷飞天涯,这对才子佳人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就此画上了永远的句号。

同类推荐
  • 杨妙真传奇

    杨妙真传奇

    金朝由于连年战争,不仅横征暴敛,还疯狂括地、签军,致民不聊生。山东、河北一带百姓不堪金朝压迫,纷纷相聚起义。起义军因身穿红袄或红衣,故称红袄军。杨妙真在早期与哥哥杨安儿所率领的红袄军和在后期与丈夫李全所率领的红袄军,均是当时最大的一支红袄军。红袄军深受山东及北方人民欢迎。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含重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经中央任命担任并主持航空工业工作的部(副部)长、总(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和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担任过总经理职务的领导干部(共计44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生动,实为记录航空系统领导干部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

    《图说世界名人:拿破仑(伟大的军事家)》讲述了,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热门推荐
  • 师妹快上!

    师妹快上!

    仙人泪,一滴一种情,一滴一种爱,得之有缘人,来世登仙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施传说

    西施传说

    西施,历史上的一代美人,关于他的种种去向都只是猜测,今天作者在这里描写出一个不一样的西施,不一样的成长过程,不一样的爱恨情仇,
  • EXO之女配驾到

    EXO之女配驾到

    一纸契约,一场交易,她游走于三千世界十二坊故事中;没想到上天竟然给了她一个生命难以承重的大惊喜。从未想过有一天竟会离得那么近,就算是一方世界也足够了。“EXO啊,我爱你们呐!”PS:1、我是行星饭,很爱很爱他们,所以请不要发表任何让我不爽的话!2、喜欢看的就点进来看,不喜欢的麻烦你抱成一团离开我的书!3、文风不一定。4、催更可以,但是请不要夺命连环催。5、QQ:3010983015
  • 殇雪尘缘

    殇雪尘缘

    琉璃与沧海,白雪掩尘埃,千年奈何,这一世你是雪,我便是冬天,只怕我是尘,雪遇我即化,化作了纷飞的苦雨,我愿看着你空中起舞守护...
  • 努力不被边缘

    努力不被边缘

    自名校走出,经历重重磨难受尽白眼,不折手段积累财富,拥有亿万财富,但迷失了本性,一步步将所有人的未来推向毁灭,他能够在最后觉醒,重回当初吗?当人类面对自动化的冲击,身在其中的众人会作和抉择?当有一天你被人替代,你作何感想?
  • TFBOYS颖宝的盛夏

    TFBOYS颖宝的盛夏

    她的生活本来一团糟糕,爸爸不知下落,只剩下妈妈一个人抚养她们姐妹俩长大。姐姐在重庆读大学。家里就只剩下边上高中边打工的她和她的妈妈,就在今年的冬天姐姐打来给妈妈的电话说她要结婚了,妈妈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就要她把钱邮去重庆,而把姐姐当做自己可怜的人生唯一的转机的她要求自己亲自送去……
  • 仙道醉医

    仙道醉医

    这是一个修练仙法道术的世界,可是有的人却偏偏厌恶修道,只愿医人不愿伤人,面对世中的恶,只想守住心中的善,可是又能守的住吗?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什么妖魔鬼怪,而是人心。这是李青冲的爹最后的遗言。而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于一个叫莫影谷的地方,一个叫李青冲的少年。
  • 山海一经梦

    山海一经梦

    北迟菥通过一本古朴的书,穿梭在上古与现实之间,只为了修复残缺的山海经,见过,见过穷奇、白泽、矔疏等传说中的异兽。她见证了一位位神衹的陨落,见证了一场场大战的爆发,见证了一个个凄美故事的始终……【吾以山海为引,再书上古神话】
  • 巫咸国:巫者

    巫咸国:巫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千古以来,巫族的人默默行走凡世,汉朝后巫族的人大量死去,十巫唯留下少许人默默传承。是不是所有的爱都毫无意义,所有的事实都会掩埋?巫术的力量所带来的,是命运的从不接纳。(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