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20

第20章 听南怀瑾讲佛典 (2)

此经的另一题名“不可思议解脱经”,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即是因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解脱三界,跳出六道轮回,还我们本来面目而成佛。众生原本是佛,自己迷失了原路,不知父母未生之前自己为何,找不到这一根源,因此就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轮回。又因为受到物质世界环境影响,而有身心烦恼痛苦,生老病死等等。修持就是要解脱物质世界的束缚,解脱身心的烦恼,追溯回身心根源,自性清净。如何解脱呢?维摩诘居士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就在我们这个世间求解脱。维摩诘居士能从清净无分别的妙喜世界来我们这个不净的娑婆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度化我们这些众生,宣传世俗生活也能修炼成佛,其实所有的佛菩萨来到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地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众生进行接触,开示佛法正确见,即是“行于非道”,他们有的示现于地狱道,有的示现于饿鬼道,有的示现于畜生道,有的示现于贪欲道,有的示现于嗔恚道,有的示现于愚痴道,有的示现于邪见道,无非都为了摄化众生,令之转入佛道。

由此可见,诸佛菩萨的一念圣心,便能具足权实二智,在不离有的同时而能观空,观空而不取证,即是中道正观,即能圆证般若,所以“住妄想境不分别”是很有道理的。任何的举动都只是干扰,与其费尽气力转圈,倒不如静观其变。与其是厌烦急躁伤神伤精做无用的抱怨,不如既来之则安之。放宽心胸容纳所有。就像是弥勒一样,一个大肚子,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佛法能给心以平静和安详。认识佛法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

◎宗镜录

宋代有两部名著在文化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一部属于史学方面的,即司马光历经十九年时间所编撰的《资治通鉴》,另一部为哲学的著作,即永明延寿禅师所撰写的《宗镜录》。

——《宗镜录略讲》

《宗镜录》全书约共八十余万字,分为三章,第一卷前半为标宗章,自第一卷后半至第九十三卷为问答章,第九十四卷至第一百卷为引证章。标宗章“立正宗明为归趣”,问答章“申问答用去疑情”,引证章“引真诠成其圆信”。所谓正宗,即“举一心为宗”,此一心宗,“照万法如镜”,又编联古制的深义,撮略宝藏的圆诠,故称曰录。尽管该书卷帙浩繁,广征博引,然其主旨只有一条,就是宣扬唯心唯识,真源觉海,力图用唯心唯识的观念去观察周围世界,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

《宗镜录》是五代宋时高僧延寿纂辑的一部禅学名著。他住在宁波雪窦寺时完成初稿,后来在杭州净慈寺定稿。古代高僧常常与帝王有瓜葛。说到永明延寿就不能不提吴越王钱镠;谈《宗镜录》就不能不提清世宗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最热心提倡《宗镜录》,认为不懂此书的人,没有资格学佛,还下令出家或学佛者非读它不可。他也撰过几篇序文,又将原文节录集成《宗镜大纲》,极力推崇。

吴越王钱镠是送永明延寿禅师出家的皇帝。背后的故事就是盛传的“库银放生”。说禅师当时担任库吏,宅心仁厚,经常买活物放生,有一次自己钱不够了,竟然挪用库银。被捉住后,吴越王下令处死他,暗中派人观察他的反应。来人报告这库吏非常开心,说:“吾为活数万生命而死,死又何憾!”钱镠于是赦免了他,把他送到四明山龙册寺翠岩令参禅师座下剃度为僧,法名延寿,字智觉。

钱镠送延寿禅师出家,他的孙子钱弘俶请延寿主持修建灵隐寺。杭州的标志建筑之一六合塔,也是延寿禅师奉钱弘俶之命主持修建的。他还在西湖南屏山下,建慧日永明院(净慈寺),《宗镜录》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他把当时所有佛学意见提出来,邀请各宗派的长老大德们来一起辩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由他以宗门的立场来作总的解答,把这些解答写下来,就成了《宗镜录》。所以说这部书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与力量所汇集的佛学精华,但他的重点却在唯识方面。禅师临终前曾劝钱弘俶“纳土归宋,舍别归总”,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宋太宗称臣,受到宋朝的礼遇。

雍正皇帝,在迷案野史中的形象是个严酷刻毒的人,不但对人严厉,对己更加苛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角色,在禅修功夫和佛教的见地上却是个了不起的大禅师。雍正很赞赏永明延寿禅师和《宗镜录》,称禅师为“永明古佛,实为震旦第一导师”,是“曹溪后第一大善知识”,“从来善知识中,尤为出类拔萃者”,“超出历代诸古德之上”;《宗镜录》“为震旦宗师著述中第一妙典”。他还亲自摘录编选,制作《御录宗镜大纲》,以作为“入《宗镜》之向导”。足见其重视。

南怀瑾先生认为《宗镜录》是一部“佛学概论”,概括了整个大、小乘经典的精华,是六十部大经论与三百多部显密思想的集中,非常应机。它将当时盛行于世的佛教行法与理论融于一炉,又能自成体系。尤其是用很多问答的形式,从各个角度阐释了行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对当时各宗派的教理都作了阐释。它的文字非常优美,大多以骈文骊句构成,而且旁征博引,据说引证了大乘经典一百二十种,西天东土诸祖法语一百二十种,贤圣集六十种,以证明所有佛陀所教的行法都能圆融互通。由此可以看出,书中论点是在诠释延寿所倡导的禅教同佛说本来是一致的理念。其引经据典,广集佛言祖语,旨在说明一切事理皆本一心,性相圆融,佛法一致,各宗所行的教法,最终都归“心宗”,所有佛陀所教的行法都能圆融互通,正和《宗镜录》卷二十四中说的“此宗镜中,无有一法而非佛事”这一道理相契。

《宗镜录》在禅师们轻视义学的流弊发展到相当严重的时候编集成书,在当时对于佛教界的教育意义很大。所以宋代元佑年间宝觉禅师说:“吾恨见此书晚。平生所未见之文,功力所不及之义,备聚其中”(《人天宝鉴》)。他非但手不释卷,孜孜研究,还撮录玄要,成为《冥枢会要》三卷,刻板流通。后来又有祖心增辑为《宗镜广枢》十卷(《净慈寺志》)。不过《宗镜录》的卷帙太多,对于一般佛教徒的参考来说,有所不便。所以雍正在《宗镜录》后序里说:“此书历宋、元、明以迄于今,宗门古德,不乏具眼,而从未见有称道赞扬,标为第一希有者,亦可异矣。”即是说《宗镜录》成书以后,从未有人称道赞扬是不合事实的,但阅读它的人不多则是实在情形。正如雍正用“上谕”推重《宗镜录》说:“朕谓达摩西来以后,宗门中述佛妙心,续绍佛命,广济含生,利益无尽者,未有若禅师此书者也。”又“录其纲骨,刊十存二”,编为《宗镜大纲》一书,以政治力量,广为传布,也并没有达到“凡有心者,皆入此宗”的目的。推究它的原因,一个是禅宗发展到清初,已成强弩之末,提不起来了;另一个便是《宗镜录》本身不便于一般佛教徒的参考之故。

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

为什么会动妄念?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万象差别的不同?永明延寿禅师以《楞严经》要旨答:“最初不觉,忽起动心。”

——《宗镜录略讲》

《宗镜录》乃是继承华严宗的思想,主唱以一心为终始,以一心圆摄一切法,兼容禅教,融会性相。以一心为宗,统收一切经教,不论生死或涅槃,八识或四智、妄境与真如,均在唯一真心之内。

佛常说“万法唯心造”。说到心,人们就自然会想到“念头”、“意识”、“思维”、“观念”等等的概念和名词。南怀瑾先生指出,我们现在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心,佛称之为缘虑心。我们一切缘虑心,一切的思想,一切的学问,一切的聪明,都是比量来的。比量是为计较心来的。

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同时具有真心与妄心,所有的有情都是真妄两心和合并行。对六尘起见闻觉知、执着性的心是妄心,它是会断灭的,如睡眠、闷绝、死亡、无想定、灭尽定时。入睡时见闻觉知性不见了,当早上醒来时又有了见闻觉知,为什么又出现了呢?断了就不可能自己凭空出现,得要依靠别的心才能使它出现。能使它出现的心就是真心。因为真心是常住不断的。

人类的所谓烦恼,即是由于比量、分辨、执着和种种作为所引起的妄心得来的。南怀瑾先生说,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本来很好,是外界影响了自己;佛法则认为心物是一元的,内外合一,不是外界影响你,而是你自己找麻烦,影响了自己。

“一念妄心才动,即具世间诸苦”。痛苦怎么来的?心理作用。自己心理起了妄念了,一切痛苦就产生了,“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南怀瑾先生说,一般学佛者所谓的不动,是一上坐闭起眼睛拼命想把心压住。将妄心捺妄心,就好比是石压草,又如剥芭蕉叶,剥一重又一重,终无了的日子;或观想身心一定要空掉,结果念头一个接着一个,一直都在动妄念。

六祖慧能说:“菩提(智慧)本自性,起心即是妄”,禅为了使一个人能够不起妄,便教人在“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这个慧日就是法身,也就是清净心。有了它方能转烦恼为智慧,把生活落实起来,不受虚妄的干扰。到达法身无相境界,始叫见道、明心见性。

禅是要人生活在“慧日”下,把自己的作为扫去,呈现的就是“万里长空”,自性大日如来就能“照破山河万朵”。这个时候,我是我,生活得实实在在,是非不是不知,而是不执着于分辨。善恶并非不察,而是不起憎爱。即契之情至非不发,而是不起染着。境与我不疏离,但不被境所蒙蔽。这样才是心理广大,活得自自在在。所以经上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一即一切,“任法施为,悉皆具足”。修一法门,信心坚定,一心坚固,万法皆定。

在清净无执着之下,人类的创造力——本性,才显露出来。因此,心理广大所谓的“空”,不是空心静坐百物不思,而是心不住法、不住相、不住境,不住五蕴尘劳,把自性解脱出来,清醒地去流泻含藏着的自性菩提。诚如布袋和尚所言:“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空使一个人能真正在生活中“自得”之,“自得之则居之安”。这样就是大自在,能实现圆满人生,而不堕于精神生活的困境。

在无所执着中,我们“见性”了,见性是实现珍藏在自我心中的智慧,是了了分明的,没有任何扭曲和压制。这时所做的判断自然正确,心情也特别平稳。

自由与实现无所谓在家或出家,一个人若能够放下由熏染而来的成见和习性,真心去生活,把不属于自己本真的一切虚假与外衣剥落,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就是自由,就是实现。每个人根性因缘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师的生活中自悟自度,实现他的法体,教导学生。工人在工人的工作中自悟自度,实现他的法体,把工作做好,服务于社会。各行种业,出家在家,均无不同,那就是圆满的“菩提般若”,圆满的自我实现。

南怀瑾先生指出,我们那个本自具有的本体之心叫做真心。因此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圆成周遍,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处处现成。“常使其心,虚明洞彻。如镜当台,随镜映见。但照前境,不随镜转。妍媸自彼,与我何干。来不豫计,去不留恋。”(《了凡四训》)心中不能够有一物牵绊,不可以有牵挂,执着,分别,但若有了,那就是妄心了。真心是什么都不能有的。参禅之人如果要觉悟,心里若是有了牵挂,就应该及时地反省自己。如果明白了外面那五欲六尘的境界,确确实实与自己的心性无关,那自然就“来不豫计,去不留恋”了。境来的时候,没有欢喜心,也没有期望去等待它,当它去了的时候,也没有烦恼心,没有留恋,如明镜照人一般。

◎金刚经

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金刚经说什么》

同类推荐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热门推荐
  • 从手中逃走的青春

    从手中逃走的青春

    他是新来的转学生,他帅气,他迷倒了无数少女,他同样还是富二代,她是这里的老学生,她朴素,有着纯天然的美,但却被认为是丑;她与他成为同桌,却遭到了他未婚妻的嫉妒,他的未婚妻一而再的伤害她,而他的庇护使她的伤害更深,她被他的未婚妻害“死”,但她“死而复生”,因为马强她才活了下来……………
  • 狼性总裁的刁蛮妻

    狼性总裁的刁蛮妻

    直到某天,他用一个微笑一个女孩的芳心给收买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突然传来一阵让人春心荡漾的叫声啊。。。。不要。。。。
  • 精灵之巅峰崛起

    精灵之巅峰崛起

    穿越到精灵的世界,健一决定成为巅峰。健一:我要成为最强的训练家,吊打一切!赤:你再说一遍?健一:……
  • 秘术法师在艾泽拉斯

    秘术法师在艾泽拉斯

    试图讲述一个半精灵在不同的奇幻位面里追寻知识,然后成长为一名秩序之神明的故事。
  • 纯白魔法爱

    纯白魔法爱

    “女生是什么颜色?男生又是什么颜色的?女生是红色?男生又是什么颜色呢?”我不知道,我不太清楚。展现出什么样颜色的面容的女生。展现出什么样颜色的面容的男生,这样的两人邂逅后,两人间又会是什么样的颜色呢?肯定还是一片纯白就像刚装饰好的校园展现出接下来。所以,恋爱的颜色肯定是白色的,由两人的颜色染成的无垢的纯真的白色
  • 90的大学

    90的大学

    80后有着他们独特的青春故事,90后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第一批90后步入大学,面对象牙塔与社会的不断徘徊,对未来的迷茫,爱情的尝试等等,不断的交汇形成了独有的一段青春。
  • 执宰苍穹

    执宰苍穹

    八百年前,魄罗玄界遭到不明力量攻击,为了查清因由,五帝齐出,结果去而不返,导致玄界大乱……八百年后,白帝之子慕七重生,练神图,修领域,探真相,雪深仇。上古神界,九天幻境,武力通玄,执宰苍穹。书友交流群:301736273
  • 只为守护EXO

    只为守护EXO

    EXO.我到人间.遇见你们.守护你们.12个少年.为你们倾心.这便是我到人间的命格.
  • 攻略校草计划

    攻略校草计划

    时光倒流,某女上演追夫之路,是否可以成功,看某女使劲尽洪荒之力。在追到某男时,某女拉着他的领带,说:“你终究是我的!”
  • 噬心情毒

    噬心情毒

    一场浩劫,她从天堂跌入地狱,他如同谪仙出现在眼前,将她救离苦海,却又在失去至亲的算计和打击中忘却前尘,他将如同稚儿的她护在自己的羽翼下遮风挡雨,当一切重现眼前,时局动荡,两朝相争,强大如他,又如何抉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