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7200000026

第26章 清议之风(2)

我估计跟李膺办过的两个案子有关。第一个案子是在李膺任河南尹(河南郡的太守)的时候。当时有个叫张成的方士,善于占卜预测,不少事都被他未卜先知了,所以有些名气。但他没把这个本事用在正道上。

这一年,他预测出不久天子就要大赦天下,按说这不是个坏事,可是张成是个心术不正的小人,而小人有个特点,就是他总是利用一切好的时机干坏事。张成干了什么事呢?他竟然怂恿他的儿子杀人!估计杀的是仇人。

他以为这时候杀人没关系,反正将来可以被赦免。但是他有一个环节没算准,就是他忘记了当时的太守不是别人,而是李膺。而李膺是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撞到李膺的枪口上岂不是自讨苦吃?事发之后,李膺立马将他儿子抓捕归案。过了不久,天子竟然下诏大赦天下,按照诏令,就是杀人犯也得赦免啊。这时张成心里估计是“没事偷着乐”,等着看李膺的笑话呢。可是让张成想不到的是,李膺是个大义面前,连皇帝的账都不买的执法如山的清官,他绝不愿姑息养奸,于是不顾皇帝的赦令,坚持将张成的儿子处死。张成偷鸡不成蚀把米,对李膺是恨之入骨。

这说明像李膺这样的清议名士有个特点,就是嫉恶如仇、雷厉风行。因为他们都认为:治乱世要用重刑。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李膺任司隶校尉的时候。当时野王县的县令名叫张朔,是当朝皇帝汉桓帝所宠信的宦官、“十常侍”之首张让的弟弟,这个张朔仗着他哥哥的权势,贪暴残忍,无恶不作。有一次,他竟然无缘无故杀了一位孕妇,以此取乐。那些把别人不当人的人,其实自己早已是非人。东汉时期,皇族也好,外戚也好,宦官也好,贪官污吏也好,他们中间到处都是这种披着人皮、不干人事的“非人”。事发后,张朔畏罪潜逃,逃到哪儿呢?不用猜也知道,逃到了京城他哥哥张让的家里,藏在合柱之中(由几根木料围成的空心之柱)。李膺这时刚刚走马上任,担任司隶校尉不过十天,得到消息后,他毫不犹豫,亲自带兵径自闯入张宅,打破合柱,将张朔缉捕归案。经过审讯,证据确凿,李膺立即下令,处死张朔。为什么要“斩立决”?

这不符合法律程序啊?原因很简单。因为张朔的后台张让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此时不杀,以后也就杀不成了。李膺的当机立断,先斩后奏,体现的既有大勇,也有大智。后来张让告到汉桓帝那里,皇帝兴师问罪,李膺一番慷慨陈词,终于化险为夷。由此可见,李膺对待丧尽天良的宦官集团,有一个很鲜明的态度,就是以暴制暴,除恶务尽!

从此以后,李膺简直成了那些奸邪宦官的天敌和克星了。在他的辖区之内,大小宦官不得不夹起尾巴,走路都不敢伸直腰板,说话也不敢粗声大气,连假日里也不敢出宫门玩耍了。汉桓帝感到奇怪,宦官们就叩头如捣蒜地向他哭诉说:“畏李校尉。”——我们都被李校尉搞怕了!

我猜想,十岁的小孔融之所以对李膺那么崇拜,可能就是因为他听说过李膺的一些事迹,特别是这两件大快人心的案子。要知道,十来岁的小男孩最崇拜的就是英雄,在孔融眼里,李膺就是这样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

还有一层可能不太为人所注意。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可以说,十岁的孔融和五十多岁的李膺的这次会见,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见,这次会见冥冥之中完成了清议名士的一次新老交替——汉末清议之风的领袖李膺,把清议运动的接力棒,传到了后生可畏的孔融手里。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次会面的六年之后,李膺就被宦官集团杀害了,而与此同时,年仅16岁的孔融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奠定了日后他在政坛、学界和士林中的地位。

党锢之祸

先说李膺是怎么死的。

事实上,李膺一直都活在屠刀边缘。因为他的对手宦官集团是一群穷凶极恶的变态杀人狂,当这帮变态杀人狂和国家暴力机器一起开动的时候,手无寸铁的读书人面临的当然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平心而论,这些清议名士都是大汉朝廷的忠臣,他们只是不能容忍宦官专权这只国家躯体上的毒瘤越长越大,他们想干的不过就是给汉王朝做一次“根除性手术”,将宦官这只毒瘤连根切除,让它不再做恶,不再害人,不再祸国殃民。如果把大汉王朝看作一个晚期癌症患者的话,那么,宦官集团就是日益肆虐的毒瘤,这些忧国忧民的清议名士就是手术刀,或者就是抵抗癌细胞的白血球。

我们知道,如果人体的白血球过低,人的免疫功能就会下降,病毒就容易入侵。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敢于鞭挞腐败、批评政治、疗救社会的知识分子,正是国家肌体中不可或缺的白血球。没有他们的仗义执言,没有他们的查漏补缺,没有他们不停地说“不”,整个社会的免疫系统就会受到侵蚀,甚至陷入瘫痪。他们看似“拆台”,事实上是在为大汉王朝“补台”。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抢救”这个奄奄一息的王朝,延迟它的死亡。

以李膺为代表的清议名士,正是这样一些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使命感的读书人。这种读书人,历来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但是,脊梁常常是被暴力摧残的对象。李膺既然旗帜鲜明、不遗余力地要铲除宦官,当然就成为宦官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就在孔融拜见李膺的第四年,即延熹十年(166年),宦官集团开始反扑,以李膺为首的一大批清议名士,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监狱。

这件事的导火索就是那个术士张成。张成因为儿子被李膺正法而怀恨在心,就和宦官勾结起来,阴谋陷害李膺。他们上书告发李膺,什么罪名呢?说李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也就是说,他们诬陷李膺和太学生聚众结党,拉帮结派,诽谤朝廷,败坏风俗。历来的统治者最怕读书人“扎堆儿”,一“扎堆儿”肯定要出乱子,这个状当然是一告就准。于是皇帝下令逮捕李膺、范滂等二百多人。这些人就被贬称为“党人”,意为结党不轨之人。第二年,在外戚窦武等人的援救下,桓帝才将李膺等人赦免,但遣送还乡,“禁锢终身”。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党锢,就是党人被禁锢、不得参政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于李膺这样的政治家来说,剥夺政治权利可以说是仅次于杀头的处罚了。

现在我们知道,清议之风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封建史上仅次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有一次对读书人的清剿和镇压。

那么,被“禁锢终身”的李膺是不是就此在政坛消失了呢?也不是。汉灵帝建宁元年,发生了一件事,清议运动的另外两个领袖,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联合密谋诛杀大宦官曹节、王甫,于是又起用李膺出来做官,可以说,这时李膺的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窦武和陈蕃的计划被泄露,窦武兵败自杀,陈蕃下狱被害。靠山一倒,李膺再次被免官。

紧接着,又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进一步逮捕“党人”,李膺和另一位清议名士杜密等百余人被捕入狱处死,迁徙、禁锢的多达“六七百人”。《汉书·李膺传》记载说,当时官府前来捉拿同党,同乡人劝李膺赶快逃跑,李膺说:“临事不辞难,有罪不逃刑,这是大臣应有的节操。我年已六十,死生有命,能够逃到哪里呢?”于是投案自首,被严刑拷打,最后惨死在狱中。一千八百多年后,戊戌变法中的谭嗣同,不愿逃亡,慷慨赴难,可以说正是李膺等清议名士的隔代传人。

李膺等人一死,风起云涌的清议运动群龙无首,犹如一首惊心动魄的乐曲,基本上到了尾声。李膺的死,宣告了清议运动的失败,对于大汉王朝来说,封建统治阶层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和自救努力也被宣布无效。国家到了这样的时候,没有不乱的。于是,第二次党锢之祸之后不多久,公元184年,便爆发了席卷全国、摧枯拉朽的黄巾大起义。

孔融争死

一个问题来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和孔融有关系吗?当然有。在这次株连众多的党锢之祸中,六十岁的李膺死了,十六岁的孔融也差一点死!孔融当然没有死。但他和李膺一样,也是大义凛然地争着要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要从说到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张俭事件。张俭(115-198)是清议运动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当时有个宦官叫侯览,深受皇帝汉灵帝的宠信,狗仗人势,无恶不作。张俭对侯览恨之入骨,就上书弹劾侯览,请求皇帝诛杀他。侯览也是中常侍之一,他扣压了奏章,勾结张俭的同乡朱并,诬陷张俭结党谋反,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汉灵帝昏庸无能,被宦官们玩于股掌之中,就信以为真,立即发出通缉令追捕张俭。张俭得到消息,被迫亡命天涯。因为这件事,朝廷再次捕杀党人。当时的百姓,都敬佩张俭的为人。张俭在逃亡途中,“望门投止”,看见人家就前往投宿,从不会吃“闭门羹”,大家都冒着灭门的危险收留他,因为收留他而被官府追究杀害的,前后有数十家之多。其中就包括孔融一家。

且说“头号通缉犯”张俭在逃亡途中,走投无路,来到孔融家里,找他哥哥孔褒。那天孔褒碰巧不在家,家里只有十六岁的孔融。张俭看他太小,就没告诉真相,想要立马走人。孔融看见张俭神色忧惧,就说:“我哥哥虽然不在家,难道我就不能作主吗?”就把张俭留宿在家里,暂时躲过了一劫。后来这件事被官府知道,孔褒、孔融兄弟就被抓捕归案。接下来的情节十分感人:两兄弟竟然都争着承担责任。孔融说,留宿张俭的是我,理当我来顶罪。孔褒说,他来求的是我,与你无关,该我受死。前来抓捕的官吏没办法,就问他们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说得更绝:“家事应由长辈负责,应该被抓的是我!”郡县官吏都不能决断,只好呈报朝廷,请求定案,后来皇帝亲自下诏,给孔褒定了罪。

吃梨可让,赴死可争,这种“一门争死”的义举,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我们不能说,孔融代兄争死的义举和他十岁时得到李膺的接见和赏识有多大的关系,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就是孔融后来的确继承了李膺的铮铮铁骨,在关系到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他一直是最高当权者曹操的“反对派”,最后,曹操以不孝之罪杀害了孔融。

像孔融这样的读书人,在中国历史上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有人经常奚落这些如飞蛾扑火般与专制暴政对抗的读书人,说他们不够聪明,“不懂政治”。孰不知,中国文化人坏就坏在太聪明,太懂政治。

人一聪明,便容易失掉良知;人太懂政治,便容易失掉正直。

要我说,聪明不聪明不要紧,有没有良知很重要;懂不懂政治没关系,正直不正直很关键。

孔融被杀的那一年是公元208年,距离李膺被杀正好40个年头。又过了54年,公元263年,三国时最有清议名士风骨的嵇康被司马昭杀害,清议之风就此风流云散。嵇康临刑前,写了一篇《家诫》,其中提到了孔融:“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说孔融求代兄死的义举,体现的正是忠臣烈士的节操。

从李膺到孔融,从孔融到嵇康,中间贯穿着的是一条读书人反抗强权和暴政的主线,这是死亡的高压线,也是生命的地平线。这些铁骨铮铮的读书人,给中国历史的天空抹上了一道“血染的风采”。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读通鉴论》卷十二)孔融死后,知识分子的士气就低落了,嵇康死后,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的清议就断绝了。是啊,每一次杀戮,对于知识分子的元气都是一次重大的摧残。嵇康死后,历史进入到了“后清议时代”,也就是读书人不谈政治、只谈玄理的清谈时代。于是,最能代表魏晋时代精神的一种风气诞生了,请看下集——坐而论道。

同类推荐
  • 六韬传

    六韬传

    仁义的春秋已经逝去,自五霸以来,世间战事,纷起连绵不绝,战国已然到来!(有没有秦时明月的粉丝?这本书你可不要错过哟。)这是一本,以春秋末战国初时期各国纷争为剧情主线,江湖恩会情仇为次要,结合中国古典侠义之风以及中国古代军事征讨之变。上到国家霸业,下至江湖仁义,有关你对古代春秋江湖的所有猜想,这里面都有。喜欢历史风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错过哟。欢迎加入书友群,302396065。
  • 我努力当皇帝与当皇帝后的那些年

    我努力当皇帝与当皇帝后的那些年

    幼年不幸,出生不详。这样一个少年究竟为何能让后人惊叹和崇拜呢?本书又名《嬴政小可爱的成长史》
  • 寒门枭臣

    寒门枭臣

    自幼在市井混迹的孙卓,因为多管闲事,被歹徒杀害,穿越回到东晋时代。本想安安稳稳的重新生活,却意外卷入祝家的权力纷争,遇到传说中的祝英台。他在各方斗争夹缝中不断成长,随着一步步化解阴谋,逐渐崭露头角。他在历史大潮中挥动了一下翅膀,却引起了惊天巨变:祝英台不再遇到梁山伯;淝水战局因他的参与变得扑朔迷离;掌控的东晋士族势力重新洗牌……乱世之中,愿为枭雄,创前所未有之业,立不世之功勋。本书纯属戏说。如有纰漏之处,敬请指出,非常感谢。
  • 秦汉

    秦汉

    一杆方天画戟,一套《苍穹诀》,一部《道德经》。全真道教亲传弟子吕云瑞,因一次意外流落到一颗外星球。
  • 续汉统

    续汉统

    “曹操,刘备,陶商愿在此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作为天选之子回到三国,但这种打开方式好像有些不对?逐鹿中原,开万世一系之江山,收猛将、抢地盘、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还是做一风流才子,择明主辅佐,匡扶天下?还是上阵为将,提三尺青锋,黄沙百战,从这个时代的英雄中间杀出一条成名之路?——以上,全部不在陶商的考虑范畴内。平安活下去,他的愿望简单到了极致。但是当历史的车轮向他滚滚碾来,四百年的大汉终于走到了尽头,最为黑暗残酷的四百年乱世在桓灵二朝逐渐揭开帷幕,在这片风雨飘摇中,他这艘小舟还能够选择独善其身么?
热门推荐
  • 猫的三百万

    猫的三百万

    一只猫的世界,一个世界的演说。费城的一只猫,一群人的疯狂。
  • 你是我最美相遇

    你是我最美相遇

    盛夏,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向时光向你大声地说出我心底得那句爱你快乐伴随着分别的的痛苦,甜蜜伴随着你的绝情,有后悔,有遇见。无论结局如何,那都是我青春成长的旅程无论结局如何,我感谢时光让我遇见你们无论结局如何,这都是我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我爱你,向时光和你告白
  • 碰上腹黑大校草

    碰上腹黑大校草

    惨遭男友出轨的暮彤彤,一次机会进入了全国最有名的学校“谬斯学校”。不料还没进学就惹到了全亚洲首富的儿子~寒逸世。遇到他暮彤彤的生活注定不平凡,当最后暮彤彤的事情浮出水面,事情又将怎样。一场脸红心跳的生活即将开始.......敬请期待吧
  • 我的随身恶魔

    我的随身恶魔

    眼前的恶魔,紫宝石一般的眼瞳,黑色如丝缎般的长发,和夜幕融为一体的黑色羽翼,我双手沾满了鲜血,颤抖着抚摸他苍白而冰凉的脸庞……请你不要闭上双眼,不要松开抱紧我的双手,我不会再抱怨你每晚的需索无度,不会再从你身边溜走,不会再怀疑你对我的感情。你是我的恶魔,我的爱人,我愿献上灵魂,和你融为一体……
  • 宴风尘

    宴风尘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是一个新的大陆,纷繁的世界,那些爱恨情仇造就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一个盛宴,看人族如何立足于异族林立的世界。风将起,尘飞扬,饮宴风尘!有道是:风云盛宴宴风尘,痴情此生恨未逢。人魔仙兽殊途在,大道始寺通天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生受益的名人名言

    终生受益的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是一个人奋斗一生的切身感悟和精辟总结。本书辑录了众多的名人名言,句句精彩,充满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青少年终生受益的金玉良言。
  • 玩游戏那点事儿

    玩游戏那点事儿

    永远都忘不了那天帮主临危受命,逼着我去敌对帮会当007。在命运的胁迫下,我每天都暗搓搓的躲在暗处视奸对面大神掉节操。
  • 我想看这一片盛世

    我想看这一片盛世

    云漾得了白血病,并且生命为期一年。作为一个刚上高一的花季少女,这是极度残忍的。她不想浪费最后的一年,她还想体验这一世繁华,和青春期苦涩和一丝丝泛甜。她想做一切想做的。......班长,谢谢你,教我人情世故团支书,谢谢你,教我,体验人间冷暖英表,谢谢你,教我,带着你温柔的英语班主任,谢谢你,教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个我让我曾悸动过得男孩,教我,青春期的美好朋友们,谢谢你们,教我,友谊之贵爸妈,谢谢你们,教我,不悔爱上这一世繁华上帝啊,谢谢您,让我开心的的到这世间又让我开心的走谢谢你们,让我临终前,有如此美好的回忆。我保证到了上面我会带着记忆看着你们守护着你们。我想看这一片盛世,请你替我走遍这世间万物。
  • 藏地之谜

    藏地之谜

    西藏,许多人魂牵梦绕之地,风景最苍凉与优美之地。西藏,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域,全球公认最多神秘事件的地域,也是全球禁地最多的地方。无论在百度还是谷歌的搜索中,列为西藏十大神秘事件的有:红雪之谜,野人之谜,巫师之谜,虹化之谜,珠峰旗云,象雄之谜,《格萨尔王传》,古格之谜,伏藏之谜,香巴拉之谜。没有人知道这些秘密什么时候开始,将来什么时间才能结束。曾经就连希特勒在战败时也念念不忘的地方,许多地理地质科学家最为感叹的地方,这里除了众多令人不解的神秘事件外还有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解释的日常事迹。如果有谜,那一定被解开的时候,佛说:一切起因,因有果,果有缘。当然,袁诺说:这是一个来了让人还想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