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7200000025

第25章 清议之风(1)

铁骨铮铮

小时了了

东汉延熹六年,也就是公元163年的一天,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十分出人意料地成了上流社会一位士大夫的座上宾,并且用他的机智和口才,令在座的宾客刮目相看,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让一位试图嘲笑他的官员颜面扫地,尴尬不已。

这个小孩子是谁呢?他就是“建安七子”中排行第一的孔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像孔融这样的人,天生就是为中国文化做贡献的。他四岁的时候,就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那就是“孔融让梨”。说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他四岁的时候,每次和兄长们一起吃梨子,他都拿最小的一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最小,理当吃小的嘛!”因此家里人都觉得这孩子不同凡响。这个典故在《三字经》里又浓缩为四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

在“孔融让梨”六年之后,就发生了我们说的这件事。这件事在《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孔融传》里都有记载。故事说,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京城洛阳。父子俩到京城干嘛来了?我们不知道。估计是父亲出趟公差,顺便带儿子去见见世面。没想到,爷儿俩到了洛阳之后,小孔融居然撇开父亲单独行动了。他做了一件现在的十岁儿童绝对做不出来的事。

什么事呢?他要单独去拜访一位名人。这个名人叫李膺,字元礼,是东汉着名的政治家。李膺这年已经54岁了,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差不多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李膺在汉末是个领袖级的人物,地位很高,名声很大。《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条“登龙门”的典故,就是关于李膺的: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说李膺这个人风采出众,品格端正,而且自视甚高,把弘扬名教,也就是树立儒家的纲常礼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很多年轻人,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如果有机会到他门下接受教诲,或者登堂入室,成为他的座上宾,都会感到特别荣幸,以为自己是登上了“龙门”!这说明,李膺的名望和地位在当时是如日中天,他可以说是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向往的一座精神灯塔。

所以,十岁的孔融慕名而来拜访德高望重的李膺,当时的心情就很像是朝圣。不过,既然是李膺的府邸好比“龙门”,门槛当然是很高的,想要跳过去可不容易。凡是能够到李膺府上拜访,升堂入室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当世的名流才俊,一是李家的中表亲戚。中表亲戚,也就是父系和母系的近亲。也就是说,要进李膺的家,必须拥有一张无形的门票。一张门票上写着“名流才俊”,另一张门票上写着“中表亲戚”,否则门卫根本不会通报。

小孔融了解到这个情况,很快做出了决定:名流牌是打不得了,就打亲戚牌。于是就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请赶快给我通报吧。”门卫也搞不清真假,只好通报。李膺虽然纳闷,但好奇心也被吊起来了,于是就请孔融进去了。小孔融大摇大摆地走进客厅,只见里面是高朋满座,气氛很不一般。孔融年纪虽小,胆子挺大,通报姓名之后,也就大大方方地落了坐。李膺知道他是孔子的二十代孙,也不敢怠慢,就问他:“请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啊?”没想到,小孔融脆生生地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与您的祖先伯阳(即老子),有师友的关系,如此这般,我和您当然是世代通家之好了。”这种套近乎的话出自一个十岁孩子之口,是很有喜剧效果的。要知道,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孙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但李膺是否老子的后代却查无实据。孔融这么一说,等于无形中抬高了李膺的血统地位。李膺和宾客们一听,无不赞赏小孔融聪明过人。

不过好戏还在后头。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位客人。谁啊?太中大夫陈韪。陈韪这个人名不见经传,但因为这个故事他在青史上留了名。陈韪进来后发现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特别是宾客中多了一位陌生的小朋友,很奇怪。有人就把刚才孔融和李膺的一番对话告诉了他。陈韪一听,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了八个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就能出类拔萃。没想到,孔融听见了,马上应声也说了八个字:“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言下之意,您现在可是不咋地!把个陈韪闹了个大红脸,尴尬不已。从此,孔融一夜成名天下知,成了真正的“名流才俊”。

何谓清议?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故事呢?因为它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一种汉末魏晋的风气有关。什么风气?就是清议之风。李膺和孔融,正是汉末清议之风的两个重要人物,而且他们的命运很相似,最终都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死在了当权者的屠刀之下。

那么,到底什么是清议呢?清议,从字面上看,也就是清正的议论。具体说也就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清正的议论。清议的发起者是以儒家道统自居的、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和广大忧国忧民的太学生;清议的形式是公开或半公开的,其中最流行的形式就是民谣和谚语,当然也包括上书、奏议和口头的议论;清议的性质则是批评性的,无论议论朝政还是臧否人物,往往是言辞激烈,不留情面。

刚才说的李膺就是当时清议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所以他家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为什么这股清议之风,不早不晚,偏偏产生在汉末呢?这就有点说来话长。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朝政混乱,到处都在兼并土地,买官卖官,国家经济每况愈下,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腐败盛行,民不聊生。当时流传着两首民谣。一首民谣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五行志》)意思是:品行正直得就像弓弦一样的人,最后死在道边无人理睬;品行邪曲得就像钩子一样的小人,反而获得富贵,拜将封侯。

还有一则这么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就是说,察举上来的秀才毫无学问,推荐上来的孝廉既不孝,也不廉,甚至连起码的赡养父母都做不到;那些标榜为寒门清白子弟的,其实品行污浊犹如淤泥;而那些所谓的上等良将,实际上都是一些胆怯如鸡之辈。

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真相,最可信的往往不是官方的宣传,也不是史书的记载,更不是文人墨客的鼓吹,而是这些口耳相传的民谣。民谣,虽然土得掉渣儿,俗不可耐,但它常常能够直接而深刻地反映现实,表达民意。一句话,民谣,骨子里就是清议。

这两则民谣,就极其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说明宦官专权的政治毒瘤已经给世道人心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汉王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奄奄一息。

所以,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出于维护儒家道统和王朝命脉的需要,联合三万太学生,发起了对宦官集团的口诛笔伐。这就是清议之风产生的背景。《后汉书·党锢列传》里有段话,把这个背景表达得非常清楚: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大意是,在汉末桓帝、灵帝统治时期,皇帝荒淫,朝政混乱,朝廷的大权全部被宦官集团所把持,正直的士大夫耻于和宦官同流合污,于是群情激愤,纷纷起来奔走相告,发表言论,他们互相标榜,树立名声,品评议论当朝的公卿政要的得失,考量甚至批评腐败的政治体制,一种刚直不阿、仗义执言的风气,就此在社会上风行起来。——这就是清议之风。参与清议运动的名士往往被称作“清流”。清和浊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清流指的就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清正高洁之士。

李膺就是汉末“清流”的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

当时对抗宦官集团包括三种势力:一种是外戚,如大将军窦武;一种是太学生,当时太学生有三万人,都不满宦官集团的腐败统治,其中的领袖就是人物品鉴大师郭泰。第三种就是一批铁肩担道义的正直的士大夫,主要有三个人:陈蕃、李膺、王畅。当时在太学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也就是说,当时的太学生把李膺、陈蕃、王畅这三个人当做自己的榜样。其中李膺被誉为“天下楷模”,可见其名望和影响多么巨大,也可见后进之士把升其堂、入其室当做“登龙门”,绝对不是夸张。

当时,这些朝廷重臣和太学生联合在一起,参政议政,鞭挞腐败,怒斥宦官,以澄清天下为己任,就形成了一种清议的风气。他们常常发表批评现实政治的言论,再有势力的豪强人物也不回避隐讳,所以当朝的大小官吏,没有一个不害怕被他们贬议批评的,都纷纷到他们门前拜谒,表示友好。用现在的话说,这些清议名士,就是当时的“意见领袖”和“舆论风向标”。他们的言论,就是口碑,代表了公理和良知,决定着人心向背,起到了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砥砺士气的作用。

两个案子

问题是:李膺毕竟是成人世界的领袖,怎么会让孔融这样的十岁的儿童也对他如此崇拜和仰慕呢?

同类推荐
  • 疗汉

    疗汉

    诸葛珪是他手里的第一个病人,完成了史上第一场阑尾炎手术。曹昂是他的小迷弟,对其推崇不已,哪怕敌对之后依旧对其称赞不已。刘备视其为生死大敌,孙权恨之入骨。曹操更是多次感叹错失良才,才有了这番鼎力的局面。刘里表示很无奈。“我只不过是想当一个太平盛世的富家翁,我也没想这样。”
  • 玉簪奇缘之雪泪倾城

    玉簪奇缘之雪泪倾城

    在现代身份高贵位高权重,母亲是公主,父亲是天才博士。因为一只来自远古时代的发簪,穿越!沐雨成为了美丽繁荣的水国宁夏公主,不仅爹疼娘爱,还有一个有严重的护妹恋的哥哥。那年云国侵犯水国,水国节节败退,无奈只好提出和亲,沐雨被迫成为和平工具。但身为现代人的她只接受一夫一妻。霸道爱吃醋的太子,温柔却野心深重的王爷。她,该如何选择?
  • 大唐血旗

    大唐血旗

    一个人,三尺剑,阔步塞北江南,重整晚唐河山!…………………………………………………………张宁本是一个籍籍无名且有些庸俗不堪的人,他从骨子里畏惧着英勇与节烈的东西。直到后来,太多的灾难与悲伤,迫使他只能手持横刀领着众人,去迎接那犹如彩虹挂在湛蓝天穹般的壮丽。
  • 唐魂大唐名相房玄龄

    唐魂大唐名相房玄龄

    隋亡唐兴,风云乱世。烽烟四起于边塞,群雄逐鹿在中原。京洛名士、山东才子房玄龄因砰击隋炀帝祸国殃民,上书获罪,虽得到即将和亲的皇家公主与奇遇元宵夜的巾帼女杰仗义相救,仍不免罢官出京,连遭迫害。在巅簸流离中,妻子失散被瓦岗劫持,善良店嫂曾多情挽留,占山好汉欲拥载为王,和亲女官患难生情,边塞胡将心长义重…..坎坷磨砺数不胜数,情缘纠结咋理更乱。历经千锤百炼的房玄龄,始终坚持对正义公平的向往追求,认真恪守大爱真诚的人生操守,廉洁奉公举贤任能的仕宦道德,在改朝换代一统大唐,兵变玄武粉碎腐恶,革故鼎新推行新政,平息内乱边患富国强兵,建言立策和睦外邻等方面,展现了治世能臣的名相风采和大唐一代先辈前贤流芳千古、阳光独特的精神灵魂。
  • 三国求存录

    三国求存录

    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比失意的85后宅男屌丝,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回到了三国时代。能怎么办?告诉曹操别去宛城?或者告诉郭嘉赶紧治病?又或者告诉关二爷。别去吐槽孙权?没有超人的智商、没有惊人的创造。有的,只是罗贯中大大对于三国的演义而已。。。混吧!
热门推荐
  • 神选者秦诗

    神选者秦诗

    我,骊山的某个穷家农村女儿秦诗,我的生命中只有一个互相依靠的养父以及一个我喜欢的男朋友丁易。我的生活充满了荆棘,在班上毫无存在感,还是学生恶霸欺负取乐的对象。在家里因为养父内伤、久病成疾,农务家务得自己来。某一天因为得知自己将会因为欠学费而失学而大受打击之下离开学校,复失魂被皮卡车撞下深谷却大难不死,然后在深谷中接触到了发出白光的神秘水晶…
  • 血衫染天

    血衫染天

    本来想要平安过一生的主角刘平,意外加入一个修仙宗派,在宗门内遭受排挤的刘平决心改造自己,成为一个万众惧怕的绝世杀神。
  • 奇遇修真之亡灵法典

    奇遇修真之亡灵法典

    天地变色,黑暗降临,亡灵法典的获得者;黄金骷髅元帅,黄金骷髅将军,数以万计的亡灵大军的拥有者;脚踩骨龙,手拿神兵,他就是亡灵世界的神——海兵,穿越到现代的亡灵?修真界的奇迹,仙界翘楚,神界奇葩,万千位面的至尊,开拓新世界的千古第一人,这是一个属于亡灵的不朽神话……(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从游戏到进化

    从游戏到进化

    陆鸣有一个电竞梦,但上天却不公平,他没有电竞的天赋......但现在,他的机会来了!
  • 我的穿越不太正常

    我的穿越不太正常

    明明都穿越了,明明都有系统了!可是看到身边一个个挂逼,我哭了!
  • 八徒

    八徒

    在异界的“八国演义”。为创造完美人类而开展的冒险之旅。后接《无碍金庸》《转合起承》。灵感源自漫画《火凤燎原》、《火影忍者》,小说《三国演义》、GBA游戏《恶魔城》、文曲星游戏《英雄坛说》以及本人的一场梦。因为发生在异界,本作所有军事、社会常识最终解释权归本人所有。
  • 龙腾天外天

    龙腾天外天

    古人云人要经历九灾十难共十九次磨难才会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古人发现他们是生活的空间叫下十九层空间,而上面就是上十八层地狱空间。我们的地球处于下十九层空间,这里是一切万物的起源,混沌与鸿蒙之气就在这里诞生,继而孕育了下十九层空间和所有要去上十八层地狱空间的一切人事物!我欲化龙天外天QQ群:102503970
  • 重生暖婚:娇妻哪里逃

    重生暖婚:娇妻哪里逃

    前世,她被亲妹妹残害,挖去心脏,死无全尸。重生归来,她收起温情,不再相信任何人,一心只为复仇。可是,这个男人为什么对她这么好?相信她,救赎她,把她拉出深渊。闻毅: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余菲:你的命,给吗?闻毅:一直都是你的。冷漠霸道的总裁有朝一日撕去伪装,突然化身宠妻狂魔,粉色围裙小锅铲,天大地大老婆大,成为远近闻名的妻奴。
  •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邪的战争

    千邪的战争

    【前方高能】书友群:528950836你知道吗?世界上,其实是存在超凡力量的。那么,超凡的力量,究竟源自于哪里?是神明,还是内心?在灵魂深处,隐藏着强大的力量,但是也会制造出可怕的怪物。当超凡复苏,当世界悄然改变,有的人屈服于混乱中的黑暗,有的人坚守着灵魂中的光明。而我们,又将何去何从?伴随着着林夕千邪的脚步,战争,开始了!ps:高一党,纯新人,自嗨作,随缘更新,勿喷。不要投资!不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