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800000005

第5章 佛教对宗教之间的看法(2)

所以,对于一些人常引用《金刚经》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来指责佛教徒不应该执着一尊佛像。对此我也引用一个譬喻:“一个人要渡河,不能没有船;一旦过了河,当然不需要把船背着走。”

“不着相”是指果位上,是菩萨悟道的境界,是要在得度以后才说的;没有得度之前,这尊佛像是很重要的,就像渡船一样,没有它就到不了彼岸。所以不可以用“不着相”来要求因地修行的佛教徒,否则不着相,又何须上教堂,又何须佩戴十字架呢?

还有一则公案。唐朝宣宗皇帝尚未即位时,曾经因为避难而隐居在佛寺丛林里,担任盐官禅师的书记。他对禅门所谓“不立文字”“不着形象”“不假外求”那种天真洒脱的禅道,颇为欣赏。当时该寺的首座为黄檗禅师。有一天,这位天子书记看到黄檗禅师以七尺之躯,五体投地地礼拜佛像,便问道:“首座禅师!你过去一向教诫我们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现在你这么虔诚地礼拜,你究竟所求为何?”

黄檗禅师听后,立即呵斥道:“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应该要如是求,你懂吗?”

宣宗听后不服气,用讥讽的口吻责问道:“既然如此,那禅师礼拜又有什么用呢?”

黄檗禅师听后毫不客气地用力打了宣宗一个巴掌,这位天子书记愣了一下,便非常不高兴地批评道:“还亏你是个修道人,怎么这样粗暴呢?”

黄檗禅师又是给他一个耳光,说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居然敢在这里说粗说细!”

宣宗不甘示弱地抗辩道:“你能拜佛、拜法、拜僧,我为什么不能说粗说细?”

黄檗禅师听后非常欢喜,笑道:“你说得不错,我可以拜佛、拜法、拜僧,你也可以说粗说细。”

语言文字虽系工具,不是目标,但就刚才所说,河尚未渡,何能舍船?一旦到达彼岸,自当舍船而去。黄檗禅师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此一句“当作如是求”,实是着力之处。

总之,佛教徒拜佛,不是盲目地崇拜偶像,而是与佛接心的过程与方便。当他借着香与佛菩萨来往,“香”就如现代的电话,形式是表达情意的最好方式。因此,关于偶像观念,对一个不懂得宗教与信仰意义的人,是不值得一谈的啊!

道教曾经主张“三教一家”,甚至后来又有“五教同源”的言论。请问大师,您对宗教的分合有什么看法?

星云大师:禅宗有一则公案:有一天,傅大士身着和尚的袈裟,头戴道士的帽子,脚穿儒家的鞋子去见梁武帝。武帝见他一身奇异的打扮,问道:“你是和尚吗?”大士指一指帽子。武帝又问:“你是道士喽?”大士指一指鞋子。武帝再问:“那么你是方内之士了?”大士又指一指袈裟。武帝终于不耐烦地说:“你到底是哪一家之人?”傅大士于是作诗曰:“道冠儒履佛袈裟,会成三家作一家。”

“三教一家”“五教同源”的说法,由来已久。明末四大师之一的莲池大师,曾在他的《竹窗随笔》《竹窗二笔》《竹窗三笔》里提到“佛儒相资”“三教合一”的说法。之后憨山大师又把莲池大师的“相资论”“合一论”,进一步推演成儒、释、道“三教同源论”。

所谓“三教”,释教即指佛教,为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儒教其实是指孔孟重伦理、礼治等儒家的教化而言。道教则以贵生为主旨,包括以丹鼎、斋醮、符箓、积善、经戒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儒、道属于中国本土文化,佛教则传自印度,因此,三教不论在教义思想或信仰仪礼方面,多有差异。

只是三教历经时代文化的融会后,修行的立论、济世的宗旨难免会有相互比附之处。比如:儒说“正心”,释说“明心”,道说“炼心”;儒以“治世”,释以“治心”,道以“养性”;儒近“人道”,释近“佛道”,道近“天道”;儒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佛曰“上求菩提,下化众生”,道曰“清净安然,无为而治”等。如果仔细探本溯源,三教说理的浅深,陈义的归趣,还是迥然不同。儒教说:“未知生,焉知死。”举凡有关宇宙来源、神秘现象、生死问题皆置之不理,一切顺天由命。道教则以“一气化三清”的理念,将宇宙的生成与神仙思想结合,并认为天地万物皆由三清尊神所化,这是唯物思想的体现。佛教则揭示“缘起性空”之理,以解答宇宙成、住、坏、空的因缘观,并以善恶因果、三界轮回的学说,打破人们对生死的迷惑。

所谓“五教同源”,则是延续“三教一家”之说而来。内容即指“佛教的慈悲,道教的无为,儒教的忠恕,耶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清真”。根据马宗德先生的《台湾民间信仰论集》读后感说:“五教原为一理所生,虽分门别户,但皆以劝化人心为主宰,普唱仁风而立基,以正心、修性为悟道之本。从‘心’‘性’处多下工夫,以蓄养至大至刚的人格,虽然功夫不同,但是化殊而旨同,其理‘一’也,即‘真理’。”

其实,“五教”泛指世界各大宗教,都是以善为出发点。举例说,儒家思想可纲维人伦,等于佛教的人乘思想;天主教、耶稣教主张生天,等于佛教的天乘思想;道家的清静无为,任性逍遥,等于佛教的声闻、缘觉乘思想。各宗教在多元化的人间,均扮演着导人向上、向善的角色,或为身教,或为家教,或为含容各门学科的心灵教育。人间佛教重视当下的净土,致力于解决人间各种问题,所谓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业”,属于菩萨乘的思想,主张“人成即佛成”,也就是以声闻、缘觉出世的思想做人天乘入世的事业,进而实践菩萨道的慧业。

以上是将各大宗教汇归为五乘佛教,皆可引导众生到达各自向往的理想世界,其根本究竟乃觉行圆满的大乘佛道,故曰“五教同源”。

谈到宗教分合的问题,自古以来,经常有附佛外道“寄佛偷生”的现象,主要是佛教的发展并不是靠神通、灵异。佛教有组织、有教义,像“因果报应”的道理,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举凡世间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因缘果报”的定律,所以很容易取得一般大众的信仰。

然而,有些宗教因为本身教义不太俱全,所以很容易依附到佛教的身上,像刚才讲的“三教一家”“五教同源”。甚至岂但是“三教一家”“五教同源”的说法而已,现在还有不少的附佛外道,不下几十种。这许多的宗教基本上可合可分,有些地方可以合,有些地方必须要分。记得有一次,天主教的罗光主教曾在台北天主教的公署举办一次“宗教联谊会”,大家针对“三教一家”“五教同源”进行讨论。基本上我也是赞成宗教之间要和谐、尊重,彼此要包容、交流,但有时也不能一概而论。

那天,罗光主教担任主席,我做主讲人。当与会人士都讲过以后,我问罗光主教说:“如果现在把释迦牟尼佛、耶稣、孔子、穆罕默德、老子,一排供在这个地方,您愿意拜吗?”他说:“我拜不下去!”可见宗教事实上是难以混合在一起的。

如果你反问:“既然合不起来,那么就彼此分裂、斗争吗?”也不见得。凡是一个宗教的成立,必定有它应具备的条件,也就是要有教主、教义、教史,再发展到信徒。

我的意思是说,教主不能合,耶稣就是耶稣,佛祖就是佛祖;教义也不能合,就好比文学就是文学,科学就是科学,医学就是医学。天文、地理,性质也不一样,根本就不必合!但是教徒可以互相来往,彼此可以做朋友,你信天主教、基督教,我信佛教、道教,我们可以在一起谈话做朋友,彼此可以互相来往。

也就是说,你尽管信你的教主,但我不能信,因为那是你的爸爸,不是我的爸爸!我把你的爸爸当成是我的爸爸,这就不伦不类了,所以是行不通的。

因此,各人的爸爸,就归各人去礼拜,不必一定要“同”。让其各自存在,各具特色,不是更好?甚至各家的教义就归各家去信仰,你要相信、不相信,你要这个、要那个,你要空、要有,你要三论、要唯识……所以教义也不一定要合。

我的主张是“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在“同”的里面,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目标一致;但是“同”中也有“不同”,各个宗教各有教义,彼此说法也有不同。正如交通,有飞机、船筏、火车、汽车,都能当交通工具,但功能性不同。宗教也是一样,所以佛教有五乘,大小乘、人天乘等,包容性强。佛教的“五乘共法”,其特色就在于人乘、天乘、出世的声闻、缘觉乘之间,还有一个“菩萨道”,它把出世与入世调和起来,当然人生就更加圆融了。

过去天台宗、华严宗都讲究“判教”(注:判教也称为“教相判释”、“教判”,意为对各种佛教经典进行总结、分类,并且判定其类别、先后及其地位),现在我对各种宗教的看法,觉得不应该去分谁大、谁小、谁高、谁低,彼此各有所专。就像现在的儿童文学、青年文学、妇女文学,不要分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各有特色。所以,最好就是建立“能分能合”的宗教观,这才合乎中道。

宗教有所谓“正邪”之别,请问大师,“正邪之间”到底要如何分辨?佛教对正信宗教与邪教有什么样的定义?

星云大师:平时我们做事讲求效率,有益处的事才做,无益之事自然不做。同样的,有益处的宗教才去信仰,没有益处的宗教绝对不去信仰。

谈到信仰,有的人一开始信仰宗教就走错了路,信了邪魔外道,这就是“邪信”。比邪信好一点的是“不信”。不信仰任何宗教固然不好,但是至少他没有走错路,没有中毒,将来再选择一种正确的信仰,还有得救的机会。另外有一种信得很虔诚,不知分辨而“迷信”的人;迷信比不信又好一点,因为虽然迷信了,但总还有一种信仰。像老公公、老婆婆们,手里拿着一炷香,虔诚地跪倒在神明面前,口中喃喃有词,在我们看起来是迷信的行为,但是他们那一片纯真的心,是非常可贵的。至少宗教劝善止恶的观念,已深植在他们的心中,因此即使是迷信也比不信好。当然,比迷信更好的还是“正信”,能够对佛法生起正确的信仰,才能获得佛法的利益。

所谓“正信”宗教,“正”是正常、正当、正确;正就是对的、好的、善的。例如我们建一栋房子,要强调“正”,栋梁要正,门窗要正;宁可“正而不足”,也不可“斜而有余”。“正”的重要,由此可见。

信仰宗教,尤其要选择“正信”的宗教。所谓“正信”的宗教,必须:

(一)信仰具有历史考据的。

(二)信仰世界公众承认的。

(三)信仰能力威势具备的。

(四)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

这是说,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必须是历史上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必须是经过举世共同承认确实存在的,必须是具有高尚品德与圣洁人格的,必须是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如此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道,才是值得我们信仰、皈依的对象。

例如,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明确记载着他的父母、家族、出生地、诞生的日期,乃至他出家、修行、成道。他所成立的教团是举世公认的四大宗教之一——佛教;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他具足智德、断德、恩德,是功行圆满的觉者;他所宣说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等教义,及因果、业力、缘起等,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以引导我们转迷成悟,离苦得乐,所以值得信仰。

信仰宗教的层次有种种的不同,就如同学校的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高低的分别。宗教的上等者,以正知正见指导我们的生活,以六度万行开发我们的佛性;中等者,以教条仪规约束我们的行为;下等者则沦于神通、灵异的外道邪说,使人迷乱心智,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如何辨别正邪之道,不可不慎!现在的宗教,好像多数都介入了贪心、诈欺、迷信,甚至“邪教”横行。近几年来发生的“邪教事件”,如美国的“戴维教派”,自称上帝,能死后三天复活,造成八十多名教徒被活活烧死;日本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以基督自居,要求教徒膜拜他的肖像,花数十万的日币买他的洗澡水,谓之“神水”,藉此加强功力,由于麻原的心理扭曲,最后造成五千多人死伤的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台湾的一些神棍则或以放光分身、灵异相片,眩惑民众,或以消灾避祟,巧立名目,让人产生畏惧服从的心理而借以敛财骗色,也造成一些社会乱象。

所谓“邪教”,就是怪力乱神,甚至假借宗教之名,意图达到敛财、图利、骗色、求名等目的。邪教所散播的异端邪说,都是违背正知正见的思想与见解,如拨无因果、谈玄说异、卖弄神通、否定轮回等四颠倒和六种邪见,使得我们光明的本性被障蔽。所以《华严经》说:“正见牢固,离诸妄见。”正见即八正道、三法印、四圣谛,使我们正见缘起法,了解宇宙万法生、住、异、灭的实相。

一个人一旦错信“邪教”,就像吃错药,不但病无法治愈,甚至有中毒毙命之虞;又像一个人要到远方去,结果走错了方向,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地,所以信仰要正信,“正”很重要。我发觉现在皈依三宝的人很多,不管到哪里举办皈依,都有几千人报名参加。他们好像在卡位一样,想要赶快找佛教卡一个位子,表明:“我是正信的。”

其实,在佛教里还是有很多人“迷信”。只不过迷信也不要紧,迷信只是“我不懂”。因为不懂,我拜妈祖、拜城隍、拜土地公,我信仰民间宗教。虽然我不懂,至少求神拜佛,发心向善,做好事,所以也无伤大雅。

有个笑话,有一位地理堪舆师,一天不小心被倒塌的围墙压住,整个人动弹不得,只好大声对着屋里的儿子大叫:“赶快来救我啊!”只见儿子慢条斯理地拿出黄历,对着爸爸说:“爸爸!请您忍耐一点,不要急,让我查看一下黄历,看看今天适不适合动土。”

人基本上是很迷信的。例如,过去有人喊:“我们为某某主义牺牲!”“我们为国家牺牲!”下面再问一句:“为什么要为某某主义牺牲?”“为什么要为国家牺牲?”国家为什么要我去牺牲?国家为什么不保护我呢?有时候是经不起一问的。但是,人就是要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主义牺牲的这种信仰。

迷信不要紧,怕的就是不信,不信则什么都没有。邪信更糟糕,信错了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所以现在台湾的邪教横行,当局也不管,任凭它们披着“信教自由”的外衣,打着这样的旗号,到处散播邪说歪理,这是很可怕的。所以今后佛教要“驱邪显正”,正派最好,凡是具有教育性,能引导人向上、向善、向美、向解脱的目标迈进的,就是最好的信仰。

其实认真说来,佛教徒也很辛苦,一面要行正,一面还要驱邪;就如一个修行人,一面修行,一面要和烦恼魔军战斗。你看,多少贪、嗔、痴等烦恼统御了我们的心,多少我慢、嫉妒在我们心里蠢蠢欲动。做人不但很辛苦,而且很可怜,一不小心就会被烦恼扰乱、打败,所以要修行,要行八正道、六波罗蜜、四摄法,要训练很多的正规军,才能压制许多猖狂横行的魔军。

可以说,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战争,心里充满矛盾、冲突,常常在天人交战、正邪交战。所以人要学会转,心中要会转,不要执着,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认为“我已经信了”“我已经改不了”“我已经认定了”,这是不行的。人要顺从真理,真理才是人生的道路。

佛教经典常常提到“外道”,外道是什么意思?佛教对友寺、异教、外道,乃至“附佛外道”,到底是如何分别的?

星云大师:“外道”不是骂人的话,也不是标榜自己,排斥别人;外道是表示“我的道之外”的其他宗教。因为佛教乃心内求法,佛陀在各经论中,都说佛法只在自己心中,不向外求;中国禅门也说:“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可见佛法即自己的真心自性,若在此以外谈法论教,都是心外求法,故被视为“外道”。

同类推荐
  •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写大手印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诸多智慧“看法”,分为两个部分:人生方向——智慧路标,人生选择——智慧问答,内容涉及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第一部分为散谈随笔,第二部分为问答形式。问答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直指人心,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二是鲜活生动,包罗万象——因为问者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行业、心病不同,问答之间便显出了一种大海般的宽广,集结了当下生活和修行中的方方面。
  • 快不得

    快不得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十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道家、儒家智慧一点通

    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全书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方面入手,谈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解了儒家智慧的精华,并穿插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养性、心态胸怀、谦孝美德、社交礼仪、正视财富等篇章向大家阐释了儒家的博大智慧。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热门推荐
  • 末法神探

    末法神探

    末法时代降临,顶级强者凋零。但在这种关头,世界的发展转了个弯,走上了科技与法师融合进步的道路。新兴的法师流派层出不穷,科技法师、改造法师、数据法师……而随着法师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元素的力量。当一个人拥有与内心所不匹配的力量时,罪恶便开始滋生。这个世界,不用等到元素枯竭,就开始崩坏了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手把手教你炒黄金、外汇、股指

    手把手教你炒黄金、外汇、股指

    本书将黄金投资的基础知识、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黄金投资技巧;外汇投资的基础知识、简单外汇图表了解、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投资技巧、基本策略、开户交易流程;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国内外主要股指期货简介、股指期货的交易手法、交易策略、开户交易流程一一展示。
  • 盛世王朝之糊涂王爷

    盛世王朝之糊涂王爷

    故事发生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乾盛世是大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大清朝出了很多文人雅士和股肱之臣。讲述了大清第一聪明王爷和亲王弘昼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他的爷爷是康熙,父亲是雍正,哥哥是乾隆,本剧将细说正史为大家还原一个真正的康乾盛世!一个时代的名人、名事都将综合的演绎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里面以康熙、曹演、纳兰性德、耿聚中的后代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其中包括曹雪芹、郑板桥、刘统勋、刘庸、郎世宁等等那个时代的文豪雅士的个人小传,也有年羹尧、岳钟琪、铁将军阿桂这样的武将传奇故事,以一个清朝王爷的视角,折射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朝代轮转留下的也只有关于他的那些荒唐故事。
  • 抗日之生死魔窟

    抗日之生死魔窟

    本书为抗日血肉长城的姐妹篇.主人公灵魂穿越至三九年的上海,成了汪伪汉奸集团的一分子。偶然间得到了国之巨奸汪兆铭的青睐,由此卷入了矛盾的漩涡,各种势力各色人物都渐渐看好其价值,汪伪群奸、日本人、军统、中统、新四军、青帮杜门等等纷至沓来……本书将着重体现敌后秘密战线的复杂与残酷,人性的软弱与坚强.朝代更替,国号更改,可泱泱中华却永远只有一个,炎黄子孙们流的永远是龙的血液!所以本书将循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对一切有志于抵御外侮的抗日力量,尤其是那些被历史所淹没的无名英雄,统统加以歌颂与赞美!对卖国求荣的汪伪群奸,本书会采用人性化、写实性的手法,使之不再是一张张枯燥的脸谱,一个个空洞的符号。另外对沦陷区人民所经受的磨难,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会有较为细致的刻画。既是穿越,历史便不会再一成不变,当然,这种变化会是自然、合理、大快人心的!
  • 九尾玄冥

    九尾玄冥

    推荐看本文的理由:1.男女主角之间不存在误会2.即使出现小小的误会,也不会过夜3.没有阴险女二的纠缠4.不存在备胎男配5.男主不会举棋不定拖泥带水6.不存在阻挠爱情的父母7.本文从发现队友到打boss,矛盾一致对外8.甜甜的节奏……
  • 走进科学·文化难题

    走进科学·文化难题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教你学跳高·跳远

    教你学跳高·跳远

    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等自然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运动,主要作用在于健身和竞技,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
  • 修真返现系统

    修真返现系统

    穿越到修真世界,还有一个返现系统,消费多少灵石都翻倍返现。“和我比灵石?你不知道我灵石越花越多吗?”“我穷的只剩灵石了。”“我不喜欢灵石,真的。”
  • 优之半梦半醒

    优之半梦半醒

    浩瀚宇宙中,我们是微不足道的一粒尘埃,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去往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