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800000004

第4章 佛教对宗教之间的看法(1)

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宗教融和”,祈以宗教的力量实现“世界和平”。2003年6月20日应佛光大学宗教研究所全体师生之请,于该校光云馆畅谈“佛教对宗教之间的看法”。

大师首先表示:“自古以来,有人类便离不开宗教。宗教的重要,在于能领导生命的大方向,能将生命之流的过去、现在、未来衔接。所以人人都应该有宗教信仰,有信仰才有规范与目标。”

谈到宗教之间未来如何发展?大师认为彼此应该建立“同体共生”的关系。大师说:现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乃至电话、电视、网际网络的发明,使得人际之间的关系真是天涯若比邻。但是世间的智慧有利有弊,科学发达虽然带给人类许多富乐,但相对地也造成人际疏离,甚至制造许多交通事故、计算机犯罪等问题。可以说,科学带给人类福利,但也引生许多弊端,所以单纯的发展科技,并不究竟。

大师进一步谈到,比科学发明更重要、更伟大的事,就是现在人类的思想要相互交流、相互关怀;唯有人类彼此互相来往,互相联谊,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世界才会和平、人民才能安乐。因此,“世界大同”不是关闭的,而是“同体共生”,彼此要互相尊重,互相来往,大家才能共存共荣。

大师比喻说,人体的眼睛、嘴巴、耳朵、鼻子、舌头等五官,要相互共生,才能共存;绝不能说耳朵不是我,就让你聋了;眼睛不是我,就让你瞎了;鼻子不是我,就不让你呼吸……这是不行的!五官同是我身上的一块肉,宇宙也是一样,与我都是息息相关,所以无论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宗教再怎么多,彼此都应该建立“同体共生”的关系。

大师语重心长地表示,假如美国再一次发生像“9·11”那样的事件,至少届时旅行又再一次受到限制,航空飞机又不能飞,进出海关也很困难……总之最终受害的是全世界的人们。因为现在是地球村的时代,大家都有密切的关系,既然有关系,就应该让彼此的关系保持良好、和善,大家才能欢喜融和地共同存在。

大师对宗教之间抱持崇高的理想与寄望,希望宗教之间要“同中存异,异中求同”,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大师认为“同体共生”的理念虽然一时难以普遍被理解,不过人类总要努力,因为实践理想,未来的世界才会更美好。

大师独到的见解与崇高的宗教情怀,令全体与会师生深受感动,不但当下有茅塞顿开之感,并且咸认这是一堂超越宗教的人生大课题,值得深思与品味。以下是当天的座谈纪录。

世界上的宗教很多,有的人信仰天主教,有的人信仰基督教,或是佛教,甚至一般的民间信仰等。请问大师,人一定要信仰宗教吗?

星云大师:人是宗教的动物,有人的地方就有宗教。宗教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精神力。过去在东西方国家的宪法里都明文规定“信教自由”,你想信仰什么宗教,可以自由选择;如果你不愿意信教,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可以说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

至于说人一定要信仰宗教吗?我站在一个宗教人士的立场说,毋庸置疑的,人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因为有信仰,人生才有目标,心中才有主。早期人类的宗教信仰,是出于对自身和大自然中不可解的现象和力量所产生的畏惧和尊崇的心理;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对生命、真理信仰的崇拜,未来必是真理信仰时代的来临。所以,社会愈发达,民智愈开化,人们就愈需要信仰宗教。

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宗教如艺术,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美感。因此,尽管有很多人平时不信仰宗教,但是一遇到急难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便是“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可见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里,人们认为没有信仰是很可怕的事,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别人就不跟你做朋友。在日本,你没有宗教信仰,女士也不愿意嫁给你,她觉得你没有信仰,就无法给人安全感。

信仰是道路,信仰是纪律,信仰是秩序;宗教代表真理,代表真善美。但是若说有宗教信仰的人就全都是好人?这也未必!人,总是贤愚不等。只是有个宗教信仰,就有目标,就有一种规范的力量,在自我的心中就有一个主。

文学家司马中原先生说,尽管有些中国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不过每一个人的身心里,都流着佛教的血液。因为几千年来,从祖父、祖母流传下来,只要有了疾病的时候,或是面临苦难的时刻,都找佛教。有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先生,到了人生的最后,也是找广钦老和尚皈依。他表示,总要找个去处吧!平常又没有信仰基督教,既不能上天堂,那么要到哪里去呢?就到极乐净土去吧!人到了苦难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要找一个宗教为依归,所以我们常说,宗教是苦难的救星。问题是,有的人平时不觉得宗教的重要,都是“临时抱佛脚”;但是不管怎么样,到了某一个时候,尤其是要紧的那么一刻,人和宗教的关系就如同人和饮食、金钱,男女一样,彼此是分不开的,很自然地就有这种密切的关系。

话又说回来,一般人因为把信仰建立在“有求”之上,所以使得中国人的宗教情操逐渐堕落。举例说,佛光山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有一个别分院,原本是王永庆先生的机要秘书所有。他住了几年后不想再住,由于房子必须分期付款,想卖也卖不出去,于是他说,算了,干脆就送给佛光山西来寺吧。我们想到当地也有很多华人,就决定接受下来。刚开始时,派了一位法师去管理,两年后他只度了一家信徒。我说这样不行,就改派另一个会讲广东话的徒众,才去了半年,就度了5000家香港信徒。他跟我报告说,每次法会都是几百人参加,连警察都来取缔。我问他:“怎么有这个功力?”他说:“香港人和台湾人不一样,台湾人到了国外,先问:‘哪里可以赚钱?’香港人每到一个地方,先问:‘哪里可以拜拜?’”香港人把拜拜看得比赚钱重要,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远比外在的物质世界还要重要。

另外,我们到泰国的金三角、热水塘去弘法救济,当地有一些因战争而留下来的中国士兵。我们到那里弘法,他们虔诚地对我们说:“师父,我们宁可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信仰!因为信仰是24小时,隐隐约约,即使在梦中,我也要有信仰。”

一个人一生一世,吃饱了还有饿的时候,饿了再吃就好。什么困难都有法子解决,生活就算苦一点,也都还好;但是没有宗教信仰,内心就会觉得苦闷、无助。

当时我听了他们的那些话,心里就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当民族需要宗教的时候,宗教就很重要。所以现在举世发展各种宗教,不管天主教、基督教、佛教,这是人民的自然需要。有的人即使没有信仰,这也只是一时的,是信仰的时候还没有到;一旦因缘成熟,人必定还是离不开宗教信仰,这是毋容置疑的。

延续上一题所说,目前世界上的宗教已经够多了,最近又有许多的“新兴宗教”。宗教到底是多一点好呢?还是少一点比较好?大师您认为世界上的宗教当中,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好呢?

星云大师:世界上哪一个宗教最好?“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是自然的心态,哪一个人会说自己的宗教不好?但是哪一个宗教最好,也不是自己说好就好。信仰宗教,基本上所谓信仰“真理”,“真理”是要经过评鉴,真理是有条件的。在佛教里讲到真理的条件有四:

(一)普遍性。例如“花开,必然会谢”,这个道理不管你在佛光大学讲,或是到辅仁大学、东海大学、中山大学去讲,大家都能认同,这就是具有普遍性。

(二)必然性。必然性是指不能更改的,是必然如此的道理。例如一加一等于二,你就不能说等于三。

(三)平等性。平等性就是男人说了有理,女人说了也有理;中国人说了有理,美国人说了也有理,它是普遍通于各种人等,不能因为这个人权力大,他说了就有理;同样的话,别人无权无势,说了就无理,这就不合乎平等性。

(四)永恒性。一个道理,过去讲、现在讲、未来讲,都能让人信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是亘古而长新,是永远不会更易的道理,这就是具有永恒性。

譬如“人有生必然有死”,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一样;古人如是,现在、未来的人也无法逃脱这个生死的定律,这就是普遍如此、必然如此、本来如此、永恒如此的真理。任何人都不能推翻这句话,因为这是真理。

生死是必然的定律,不管你在台湾头,或到台湾尾,生了就有死;你是中国人,即使在外国出生,最后也必定会死。古今中外,无论是男人、女人,贫富贵贱,一旦出生就会有死。所以,真理一定要经得起验证,要由大家来评定。

至于说很多的宗教当中,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好?我在澳洲曾经遇到一位国会议员菲利普·罗达,他跟我共同主持一项仪式时问我:“世界上哪一个宗教最好?哪一位宗教大师最伟大?”我说:“你欢喜的就是最好,就是最伟大。” “欢喜”很重要!佛陀降诞世间,目的就是为了“示教利喜”。不但信仰宗教是为了欢喜,甚至人到世间来也是为了欢喜。我欢喜土地公,你欢喜城隍爷,他欢喜妈祖、耶稣、观世音、释迦牟尼佛。你欢喜哪一个,哪一个就是最好的,你对于他所讲的每一句话,也一定都会“对、对、对”地加以肯定。如果你不喜欢,怎么会相信他呢?你当然喜欢你所欢喜的,只要你喜欢的就是最好,只要你相信的就是最好。

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所信仰的人,就是神、就是佛;我不信仰他,他就是魔、就是鬼。不过从善恶好坏的角度来看,究竟是佛、是魔?当然还是会有一个标准。

甚至我也曾经说过,在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当中,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虽然彼此信仰的对象有别,但是不管是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的各种神祇等,其实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规画出来的“本尊”,名称虽有不同,意义却是一样。

由于各人心中各有本尊,所以不管耶稣、穆罕默德、孔子、上帝、关公,认定就好,不要互相排斥,也不要以自己心中的本尊去要求别人,宗教之间应该要融和,大家和平共存,才不会失去宗教追求真善美的本质。至于现在的新兴宗教那么多,到底宗教是多一点比较好?还是少一点比较好?太少了,如同我们所穿的衣服,如果只有一个颜色,太单调了;有色彩变化一下,就会比较美丽。但是如果色彩太多,花花绿绿,就太复杂了,所以宗教太多,也不必然就好。

宗教太多,所产生的问题就和党派太多一样,造成民众的分裂。你是天主教,他是基督教,或是伊斯兰教,或是本土宗教、佛教……这种种的分别,要想统合起来很难,如果能够给予有限制的平衡,还是很重要的。

不过,现在新兴的宗教太多,好不好?这不是站在宗教好不好的立场来探讨,而是应该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来说。宗教不是个人的,应该是众人的,所以不能因为一个人喜欢就成立一个宗教。再说,宗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它要有时间、历史。基本上,对于新兴的宗教,我认为应该先从成立团体开始,有组织、有专职人员办一些活动,慢慢酝酿成型,让大家认识、接受后,大概经过一个世纪、两个世纪,自然形成宗教,我认为这样比较好,而不是一下子想成立就成立。 宗教太多,首先就会出现分裂的问题。

从宗教的历史来看,每个宗教都有不少的教派,有的以“人”为派,有的以“教义”主张分派。这都很麻烦,无法团结合作。就是佛教,也有各种宗派,像大乘、小乘、空宗、有宗,它是以教义为主,这还容易沟通。现在所谓倡导民主,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教主,但是宗教太多,对当代社会、国家、民族究竟有利、无利,这个问题倒是值得各宗教领袖来研究。

我们不是不赞成其他宗教的成立,只是说既然成了一个宗教,它必定有和其他宗教不同的教义、仪规和内容;就如同文学当中的散文、小说、诗歌,一定也有各自不同的内容。所以,宗教其实是可以多一点,但是还是需要规范。如同雨水很好,可以滋润万物,但是天天下雨,就会泛滥成灾;和风让人清凉,但狂风就会把大树吹倒。所以,对于新兴宗教,能够加以有限度的节制,还是有其必要的。

基督教常批评佛教拜观音菩萨、拜佛祖,是拜偶像的宗教,大师您认为人有偶像的观念到底好不好呢?

星云大师:佛教一向被基督教讥评为拜偶像,其实拜偶像不光是佛教徒。每个人一生下来,父母就是我们的偶像;读书求学,圣贤就是我们的偶像;我们崇拜一些伟大的人物,他们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人要有偶像的观念,有偶像才能见贤思齐;如果没有偶像观念,则没有学习、效法的对象,就如同没有地标,前面的路不知道怎么走。其实,即使基督教本身也不能说他们不拜偶像。比方“十字架”,你叫他们教堂里不要竖十字架,他会说“不行”。这十字架不就是偶像吗?天主教的耶稣、圣母玛丽亚也是偶像啊!

偶像观念,人皆有之。例如有人把你父母的照片撕下来,放在地上用脚去踩,你一定会上前给他一拳,质问他:“为什么侮辱我的父母?”“咦?那只是一张纸、一个偶像,计较什么?”他会说:“不行啊!他们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因为他们具有一个代表性,有了另外的象征意义。所以佛祖、观世音,不管是木刻的、纸画的、铜铁雕塑的,在我心中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过去有人到佛光山参访,走到大佛城,看到阿弥陀佛的像都是用水泥做的,便批评佛光山是“水泥文化”。其实,我们在佛光山几十年,并没有看到水泥,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佛祖;怎么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只看到水泥,而没有看到佛祖?这也太可惜了,真是枉费草鞋钱。所以,人要建立心中的价值;世间的事物无所谓贵贱,但是心目中的价值会有贵贱。因此,凡事不要只从相上去看,而要看他在我心中所显现的价值,那才重要。

我常举例,同样一块布,做成鞋子就穿在脚上,做成帽子就戴在头上;如果有人反将鞋子顶在头上,一定觉得很脏,这也是偶像的观念。甚至一块布,做成国旗,就有人愿意为它牺牲生命,因为它代表的不再是一块布,甚至不只是国旗,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绝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因为心中的价值不一样了。好比一张纸、一块木材,雕成佛像,它就是佛像;雕成桌子,它就是桌子,即使你把它拿来当柴火烧,它的价值还是不一样。

唐朝的丹霞天然禅师,有一天在一座佛寺里挂单。时值严冬,天气寒冷,大雪纷纷,丹霞即将佛殿上木刻的佛像取下来烤火,寺中纠察师一见,大声怒斥道:“该死!怎么将佛像拿来烤火取暖?”

“我不是烤火,我是在烧取舍利子!”丹霞禅师从容不迫地回答。

“胡说!木刻的佛像哪有舍利子?”纠察师仍是大声斥责。

“既然是木头,没有舍利子,何妨多拿些来烤火!”丹霞禅师从容地去取佛像投入火中。

纠察师所认识的佛像,只是木刻的,而“丹霞烧佛”欲取舍利,他所认识的佛像才是有灵性的。在丹霞禅师的心目中,佛陀的法身遍于整个宇宙世界,那尊佛像早已超越了形质。宇宙真理才是佛陀法身的整个表征!此与禅宗的“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虽然看似谤佛,实际上是赞佛,他们所看到的不是表象上的佛像,而是佛的法身。

同类推荐
  •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如何自在(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的精神问题,如信仰,道德观,注重物质忽略精神生活和心灵修养的种种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什么才是真的幸福等。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

    《全然接受》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收录的圣经故事有:“一部文学遗产”、“创世纪”、“先驱者“”、“继续西行”、“暂居埃及”、“逃脱奴役”、“荒野漂泊”、“找到新的牧场”、“征服迦南”、“路得的故事”等。
  • 圣经故事3

    圣经故事3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那年杏花微雨

    那年杏花微雨

    每个女孩子的生命中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个要好的女孩,她们之间无话不谈,一起逛街,一起分享一个冰激凌,穿同样的衣服,下课一起上洗手间,向对方倾诉内心的小秘密。一起走过有泪、有笑。有悲伤、有烦恼,有困惑,有迷茫的日子,她们把对方当做最好的知己,为这段友情倾囊付出,可是,有时,她们在彼此温暖的同时。也常常彼此伤害。最好的朋友,难道只能同行短短的一程,而不是一辈子?
  • 灭道劫

    灭道劫

    古荒大陆上太古异族强盛无比,万载过去更是达到了巅峰,每一个太古异族都有通天彻地之能,翻手之间可镇压一方净土。直到这一日,太古异族强者纷纷消失,漫天威压降临在这一片无尽的大陆上,丝丝缕缕的天道化作实质游荡在空间之中,整个天空漆黑一片,粗壮的闪电像是要把天撕开了一般。“轰!”雷劫降世,天地之间降下漆黑如墨的雷电,大地为之颤抖,空间像是被打碎的镜子晶莹的碎片落下。自那一日之后被人们称为“灭道劫”
  • 警卫传说

    警卫传说

    这是一个传说,多年后那些共和国的将军们还会常常想起这个人,谜一样的一个人,他又有怎样的故事……没有人知道。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他又出现……
  • 溺水三千唯独爱你

    溺水三千唯独爱你

    白兮夏本是白家小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直到有一天,白家一朝夕变夜少熙与白兮夏本是青梅竹马,白家一朝夕变,夜少熙苦苦寻找白兮夏……几年后,白兮夏从无忧无虑的小公主变成强势归来的女王……
  • 羽家日月之轮回镇魂曲

    羽家日月之轮回镇魂曲

    羽升是一名以道侦为未来职业的高中生,在一个傍晚,他刚从书店出来,遇到了他这辈子想遇到却又不想遇到的一个人(妖)。一切的一切,都注定着他的接下来有趣的物语。
  •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烟草是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在这条道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两千元本金起家的马同林,靠卖假烟,迅速“发家致富”。然而,零售假烟虽然利润丰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时,马同林接触到了返销烟一种非正规渠道的真烟,利用地域的差异,同样利润丰厚,却不用为烟的质量担忧。然而,烟草业为国家垄断行业,国家的监管力度相当大,于是,一场黑与白的博弈就此展开。
  • 混沌法则

    混沌法则

    人类殖民地宝利亚行星的卑贱平民猎人,机缘巧合下融合了携带着宇宙终极法则的神秘物体——火种。在火种创造的异次元训练场里,少年用重力为引子,淬炼至强的肉体;在恒星、黑洞、绝对零度……等极限环境里修炼源动力,突破层层桎梏,创造了进化的神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文明的最底层到纵横整个宇宙,唯一不变的,是心中永远沸腾的热血。人类万岁!人族永不言败!**********************书友1群:86234381,欢迎来提意见书友2群:81955993,继续欢迎
  • 不一样的世界改造从文抄公开始

    不一样的世界改造从文抄公开始

    这就是一本元气复苏背景下的重生水文,喜欢快节奏的勿入,我水,我水~ps:轻松无敌流,幕后黑手流小说,前奏一结束,火影忍者篇开始。
  • 天之阙

    天之阙

    一片残天遗世不可知地,一种相思轮回千年之苦。迷茫中只为于红尘寻一丝微凉,可是……你我生来便不由你我……当灵之气觉,当千年梦醒,当一切原来一盘棋,当你已不是你,你来不及感叹:生若青莲何须虑,头向青天根在泥……天之阙,一本迷茫寻梦的故事,一个早已布好的局。
  • 时光悄悄喜欢你

    时光悄悄喜欢你

    小镇姑娘苏沫,因寻找失散十六年的姐姐苏浅,机缘巧合遇到了大都市里的莫氏兄弟。莫氏总裁莫楠看中了苏沫在服装设计上的天赋,企图将她打磨成莫氏集团旗下青鸟时代的首席服装设计师。他帮她找失散十六年的姐姐,手把手教她专业知识,相处的过程中,他逐渐把这个小了自己七岁的姑娘放在心上,因此牵扯出一系列爱恨情仇。莫楠:“苏沫,选择与你共度余生,是没有任何理由的,只是刚好喜欢的人是你。”苏沫:“你比我大七岁,太老了……”莫楠:“我用比你早步入社会七年,替你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有什么不好呢?”苏沫点头微笑,温声细语,“那你之后要喊苏浅姐姐。”作为秘书的苏浅惊呆了,随即露出得意的笑容,“莫总,喊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