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700000024

第24章 佛教对政治人权的看法(2)

星云大师:谈到佛陀的政治理念与教化,令人感慨的是,翻开人类的历史,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少有清明的时候,大都处在变乱动荡之中。原因是各阶级、各国家、各民族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对内自相残杀,争取领导;对外侵占掠夺,谋取扩张,处处显露人性自私贪婪的弱点!

佛教是个崇尚和平的宗教,佛教没有阶级和种族的歧视与斗争,佛陀当初打破四姓阶级制度,明白揭示民族的平等观,即是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应一律平等视之。因此一如佛教的传说,如果悉达多太子当初不出家修道而接掌王位,便是一位英明仁慈的转轮圣王。所谓转轮圣王的政治,就是一种自由民主的政治,也就是行五戒十善的德化政治。

佛陀出身王族,对国家政治有透彻的了解。在《般泥洹经》里,他说:“天下多道,王道为大,佛道如是,最为其上。”佛陀的政治理想和宗教理想,是彼此圆融互利的,他认为唯有依循正法,政治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换句话说,一个理想的政府,必须在国家、法律的秩序上,加上宗教、道德的规范,才能发挥仁王政治的理想。

佛陀对仁王政治的教化,普见于佛教的诸多经典中。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里,佛陀开示:民心不安,是国家之危,所以领导者应常挂念百姓,如心系自己的幼子一般。在《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中,佛陀说:身为国王者,对于国内所有众生、僮仆、大臣,都应以“四摄法”来看顾摄受。在《长阿含经》里,佛陀说:“君臣和顺,上下相敬……若能尔者……其国久安。”在《佛说孛经抄》里,佛陀指出:“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布施平均。”在《法句譬喻经》中,佛陀提出为王之道当行五事:一是统理万民,须公正公平,不能有冤屈之事;二是储备人才,要用心并给予教育;三是勤政爱民,广修福德;四是不听信谗言,而能察纳正直的谏言;五是洁身自爱,不贪图享乐。在《金光明最胜王经》里,佛陀则说:“于亲及非亲,平等观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法王有名称,普闻三界中。”

佛陀综观当时社会的状况,认为一国的兴衰与君主的道德有关:“君主贤能德政,则国运必昌,人民幸福;君主失德,则国运必堕,人民痛苦。”因此,佛陀为帝王定下应守的德目,如:清廉宽容,能接受群臣的谏言;肯布施,能与人民共甘苦;租税必依法征收;勤政爱民,谨持威严;审判必依法律,无私曲于其间;与群臣和睦,不与彼等竞争等。

除了国家最高领导者应具备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条件以外,在《增壹阿含·细禁品》里,佛陀也举出执行政令的官员必须具有:不贪污、不暴怒、不诿过、不怪僻、不悭吝、不犯法、不磨人、不重税、不嗜酒、不好色、不自私等内涵品德,才能行法不悖,利益众生。此外,《中阿含·雨势经》中也记载了佛陀对政治的看法。有一次,阿阇世王要发兵攻打跋祇国,特地派遣雨势大臣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对站在身后的阿难开示跋祇国所以富强的治国七法:(一)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三)奉法晓忌,不违礼度;(四)孝事父母,顺敬师长;(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六)闺门真正,言不及邪;(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

佛陀主张以议会制度,推行民主法治来决定全民的利益,一如今日立法院、监察院等也经常召开会议,只是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已有灼灼先见之明了。所以英国政治名著《印度的遗产》一书中提到:“现代民主国家的会议制度,便是从佛教的思想中继承来的。”

其实,一个良好的政府不必然是全能的,但是必须导民以正。从以上诸多佛教经典中,可知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他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安全、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

佛陀对于政府治国之道的精辟看法与理念,如果当今政治人物都能谨记在心,并且依之而行,应用于治国济民,那真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了。

既然佛教徒关心政治已有佛陀身先表率,那么历代高僧大德对政治的看法又是如何呢?他们是否也曾立下什么典范?请大师为我们说明。

星云大师:前面提到,佛教的弘扬要靠帝王的护持,才能普遍推广;相对的,佛教又能影响帝王施政理念,辅助帝王修身、治国、平天下,所以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在中国,不但历朝设有僧正、僧统、僧录司等僧官制度,更有礼请僧人为国师而辅佐施政者,譬如禅宗的南阳慧忠禅师,唐肃宗、代宗都曾封立他为国师。华严宗三祖法藏贤首,唐高宗曾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法藏为了让武则天明了“体相用一如”的道理,就近取譬宫门一对金狮,成就《华严金狮子章》的伟大著作,使华严宗在唐朝大放异彩。而四祖清凉澄观更是受到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的崇敬,被尊为七帝国师。

唐朝的悟达国师深受唐文宗敬仰,宣宗即位后,更颁赐紫袈裟,并且敕封为三教首座。他曾襄助宣宗复兴佛教,功绩炳然。隋唐时的玄琬法师受朝廷礼请为太子太傅,以“行慈、减杀、顺名、奉道”四事,教导东宫太子未来掌政爱民之方。其他如宝志禅师为梁武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为清顺治皇帝的师父,天台智者大师受到隋唐两代帝王的尊敬等。以上这些大师都是抱持方外之士的超然胸怀,以佛法智慧,为国家的安乐、人民的幸福贡献宝贵箴言。

此外,历代对国家政治深具影响力的僧侣,诸如西晋末的佛图澄,他度化残暴杀人的石虎、石勒,解救生灵无数,二石尊之为师,时常请教社稷大事。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是姚秦苻坚以十万大军征讨襄阳时希望求得之人。当时有位博学广闻的习凿齿,以文名著称,其辩才早已名满天下。在道安抵达襄阳之前,习凿齿已久闻道安之名,特意修书通好并前往拜访,他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意思是四海之内多闻我名。道安应声回答:“弥天释道安。”即普天之下,相信佛法,有道,就能平安。两人机锋相对,可谓禅意盎然。

道安大师后来劝谏苻坚休战,让众生免于涂炭。再如唐朝玄奘大师,他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还经常随驾高宗左右,接受咨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的时候,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可见玄奘大师受到朝野仰崇之深。

皇帝是政治上的国王,影响于一时;出家人是真理上的法王,影响于万世。隋文帝曾经赞叹灵藏律师:“朕是世俗凡人的天子,律师你是求道学法者的天子;律师能以佛法度人为善,而朕只能以法令禁人为恶。”南宋高宗曾礼请法道禅师入朝共谋国事,贡献计策,稳定军机。曾经一度为禅僧的刘秉忠,元帝入主中原后,特别征召他出仕为相,刘秉忠为了保全汉人的生命财产,免受无辜的杀戮,乃挺身而出,立朝仪,订制度,推行汉化,延续了汉民族的生存;元代至温禅师,由于赞助王化有功,世祖敕封他为佛国普安大禅师。

历代的高僧大德虽然不像帝王将相直接掌政,但是爱国之心和一般人是相同的。他们以佛教的高超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风气,为社会提供心理建设、精神武装,给予社会大众苦难时的安慰、失望时的鼓励。只是长久以来许多人对于僧侣关怀政治总是抱持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出家人不可以问政,不能关心政治,其实政治既是众人之事,佛教徒关怀社会,岂能不关心政治?因此即便佛陀也曾说过自己是“众中之数”,乃至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其中即有国王、宰官、大将军身,以其政治身份,为众生创造富足安乐、无有怖畏的人间净土。所以佛教徒参与政治,本着爱国爱家及关怀一切众生的悲心,怀抱淑世济人的圣贤之心,从事政治的事业,又有何不可呢?

是故常有人问:“佛教徒可以从事政治吗?”答案是“可以”!因为从佛陀为国王们讲说转轮圣王的理想政治,以及历代国师们以佛法的智慧辅佐帝王治理国家,都证明佛教徒可以参政,但不必直接干治的中道思想。佛教徒如果能本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萨精神,从事政治的事业,更能扩大心胸,为众谋利,这是不容置疑的。

大师,您提倡人间佛教,一向都很积极地走入人群,主动关怀社会与时事,但大师对政治又一贯保持超然和超越的态度,是否这就是所谓“问政而不干治”呢?请大师开示。

星云大师:人在社会上谁也脱离不了政治,佛教徒虽不介入政治,但关心社会,关心政治。“问政不干治”是佛教徒对政治的态度。也就是说,佛教基本上是超越政治的,但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仍不失其热心,只是不直接接触行政工作。这也是佛门一向主张的“问政不干治”。我对政治与宗教的看法,一向主张“政治权力方面,宗教徒不沾边;宗教灵修领域,政治也不要干涉”。例如我开创佛光山,或在全世界建设一两百座道场,十方善施协助之外,从来没跟政府申请过一毛钱来补助设施。我认同太虚大师的“问政不干治”。“政治”两个字,“政”是众人的事,“治”是执行、管理之意。问政就是可以担任议员,关心国事,给予建议,但是不要当警察局长或乡镇长等,直接参与政治。目前台湾社会混乱,是非事多、法律不张,我也不赞成出家人参选民意代表,但可推荐正信的佛教徒参选,因为总要有人来关心国事,改革政局。

像现任西来大学的教务长古鲁格,是斯里兰卡人,过去曾是代表斯里兰卡国家政府驻联合国的大使。刚才上课前我问他:“目前斯里兰卡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如何?”他说:“斯里兰卡有二百多个国会议员,其中有九个是出家人,都是很优秀的议员。”我开玩笑说:“你们南传佛教比我们北传佛教进步,在台湾,要有九个担任‘立法委员’的出家人都很难呢。”

宗教不能离开国家,不能离开政治,出家人可以不做官,不管理政治,但是不能不关心社会、不关心民众,因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管什么身份,每个人对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出家人虽然出家了,但是并不意味出国,并没有远离自己的国家邦梓。爱国不分你我他,方内、方外,为政不必高官厚禄,权力在握。我想爱国没有错误,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才是罪过。国家需要广大的佛教徒投入问政行列,以佛教的高超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风气,维持社会秩序。何况佛门广大,如阳光普照,天雨润泽,不会拣择是大树或小草。贩夫走卒、贫苦困顿者,我们都会心生悲悯,希望他们能得到佛法的滋润,重拾生命的力量和喜悦,何况政治人物?佛教不会舍弃任何一个人。而且,如前面所言,在上位者如果有宗教信仰,明因果,知取舍,对国家,对百姓更有正面且巨大的影响!

这几十年来,和我接触的政治人物不少。1996年5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访问西来寺,晤谈中,这位和善的政治家表现出对宗教和移民的高度支持与关切。他赞许佛教的合掌,认为此动作代表了合作、团结、互助与包容。1998年5月,我到马来西亚弘法时,与他们的首相马哈蒂尔会晤。他认同佛教的慈悲心、平等观,并提出人类也应有相互关怀友爱的情操。2001年8月,当时任高雄市长的谢长廷先生,因看到《仁王护国经》里“若国欲乱,鬼神先乱;鬼神乱故,即万人乱。当有贼起,百姓丧亡”的句子,深感净化心灵的重要,于是率同一级主管到佛光山进行“净心论政之旅”。那时,我提供“以众为我,就能解决问题;以退为进,世界将更宽广;以无为有的胸怀,拥有更多;以空为乐,更能自由自在”的观念,作为他问政管理的参考。

另外,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说,从我身上学到“老二哲学”,他要效法出家人,以众生为念。我曾勉励陈水扁说,“有佛法就有办法”,“政局要安定,有助于‘9·21’灾后重建及两岸问题的处理”;也表示全民应推行和实践我提倡的“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三好运动。还有,2001年,我应邀演讲,也提出“对经济的复苏,企业要大小共存;对社会的治安,全民要同心协力;对族群的融和,大众要互相尊重;对国家的未来,眼光要瞭望全球”四点意见,作为大家未来努力的方向。

《龙舒增广净土文》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生存世间所承受的四种恩德,其中之一便是“国家恩”。每个人都需要国家政府来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平时有力量者帮助生产,有技能者提升科技建设,有智慧者建言国是,有财力者广结善缘……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忠职守,以报答国家覆护之恩。佛教与政治之间有如唇齿相依,彼此脱离不了关系。证诸历史,佛教愈弘扬的时代,国运就愈昌隆;同样的,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才能兴盛。因此,身为国民,大家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身为宗教家,更应为全人类福祉尽心尽力,不但不能置身事外,而且应该积极关心,直下

承担,这才是人间佛教菩萨道的实践。

请问大师,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既是如此密切,两者之间是否有一些异同或是主从的关系?

星云大师:说到佛教与政治的异同,早期我在各地讲演,后来结集出书的《讲演集》,里面有一篇《佛教的政治观》,谈到二者的不同,我曾列举以下数点。

(一)政治是管理众人,维护社会秩序的团体;佛教是教化众生,净化社会人心的力量。

(二)政治希望人人能够安和乐利地生活;佛教要求人人能够慈悲喜舍地做人。

(三)政治是重视法纪,要人人守法;佛教是慈悲忏悔,要人人自律。

(四)政治是维护治安,保卫国家;佛教是救苦救难,拥护国家。

(五)政治重视才干机变,以力服人;佛教重视戒律因果,以德服人。

(六)政治对于功和过,重在事后的赏罚;佛教对于善与恶,重在事前的认知。

(七)政治是权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佛教是实法,因教、因法、因理而肯定。

(八)政治是曲线的,曲而求远,人人平等;佛教是直线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九)政治重视实效通行,即日成办;佛教重视远益利济,普度现未。

(十)政治的世界和平,是理想目标;佛教的净土共生,是行愿完成。

(十一)政治以财力、军力、权力,治理国家;佛教以德力、法力、心力,辅助国家。

(十二)政治从外做起,要求人民修身守法;佛教从内做起,要求人民修心守道。

(十三)政治要求人人奉行四维八德,以家齐国治;佛教要求人人实践五戒六度,以自度度人。

这是从佛教与政治的定义、教化、目的,以及执行方式等来作比较。表面看来,两者有极大的差异,实则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融通。例如佛教虽明诸法毕竟空寂,实相无相,但在教化时,会随着众生根机而有许多权巧方便的施设。如《杂阿含经》里记载,有位御马师问佛陀:“身为‘无上调御丈夫’的您,以几种方法来调伏众生?”佛陀回答说:“如同调马一样,也是以柔软、刚强、刚柔并用三种方法来教化众生。”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报恩般若地

    报恩般若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佳人翩翩

    网游之佳人翩翩

    云朵,B大里小有名气的美女,多才多艺活波开朗热爱网游,初中入坑游戏后因升学暂停网游生涯。步入大学后回归幻世再续前缘。现是风华绝代服务器中赫赫有名的大神级玩家,并且自认为是个美艳无双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大暖男!优点众多会操作会撩妹人好多金并且单身,拥有无数迷妹,但唯一不足的是性别,她是个姑娘。身为大神的她建立小号来到另一个玩家爆满的服务器风起天阑参加昔日好友的婚礼,颇受GM照顾,刷怪时偶然接到奇遇任务,又独得大神们的恩宠,虽然周围大神环绕,却碍于自己等级太低而拜倒在各位大神丰神俊朗的外表之下。小号的生活也很美好,然而当她的身份别揭穿,当繁华落尽褪去现实的虚化,可知翩翩公子是佳人,良人便是故人来
  • 朱门情深深几许

    朱门情深深几许

    几代恩怨,几多悲愁;情感之事,何去何从……
  •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概论、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式、心身障碍与健康心理学、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心境障碍与自杀等。
  •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遇见腾靖那年,我二十二,单身未婚。我是银行底层拉存款的小客户经理,他是坐拥上亿家产的富商大亨。所有人都说,我为了获得高额业绩,就把自己献给腾靖;可我知道,我不是。我以为会这样想的不只有我一个,可没想到腾靖却对我说:“裴妡,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知道迟早有一天你会攀上我!”“哭什么哭?当婊子还要立牌坊?”那时我才知道,我所认为的真情,在腾靖眼里,不过是一场玩玩而已的笑话。“腾靖,我们之间,到此为止。”自那以后,我不再哭泣。二十七岁的我没有青春,也没有爱情;有的不过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 决定成败的66条管理警示

    决定成败的66条管理警示

    本书从管理者经常遇到的66个问题入手,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目前管理者可能遇到的一些实际经营问题,并配有大量的案例。
  • 无限的宅

    无限的宅

    无限,不要用有限去衡量它。没有顶点才叫无限,那没有顶点又怎么能只差一步就能达到。
  •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墙上的第十三张脸

    我只想平平静静的生活,却因为我特殊的体质经历许多离奇曲折,梦魇从小时候开始缠绕着我,奇遇注定了我不平凡的人生,刚上大学本想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是同学一个接一个的失踪,离奇的死亡,我究竟该相信谁,它到底和我什么关系,为什么我好像少了一段记忆?这一切的一切又是怎么回事......
  • 卿本国色

    卿本国色

    时本瑜,一代神偷,狡诈果断,偶尔智商欠费,穿越成女扮男装的国师,竟遭人群殴?!婶能忍,她忍不了了,“哪个王八蛋指使他们群殴爷的,站出来,爷保证不打死你!”他一挑眉,“我站出来了。”她瞬间懵逼,是谁说穿越过来的女主都是很牛逼的,面对外表温润如玉,实则腹黑狡诈,又常常阴晴不定的太子,你特么给我牛逼一个看看!
  • 再爱,我已懂

    再爱,我已懂

    他说分手后才醒悟他的好,后悔的他努力再次追回,还好虽有一个假情敌,但终于还是能够用一种不明不白的身份回到她身边,再爱相爱:“慕慕,我会做好一个男朋友,老公该做的,保护你的世界,创造属于我们俩的世界。”
  • 高手的特殊任务

    高手的特殊任务

    国家秘密部队的杨兴被处罚去执行特殊任务然后,萝莉妹子,高傲美女,冷艳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