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700000023

第23章 佛教对政治人权的看法(1)

政治,一直是敏感的话题。有的人认为政治是龌龊、丑陋的,一提及便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有的人则趋之若鹜,争相追逐,如蚁聚膻,如蝇竞血一般。为何人们对“政治”有着如此两极化的评价?

曾经有人将政治形容为“高明的骗术”,在权谋诈术的操弄下,多少国家沉沦灭亡!多少贤能志士牺牲!孔子当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此周游列国;楚国的屈原,因为被奸臣陷害而含冤投江。许多文人“学而优则仕”,原本怀抱“济苍生”“安社稷”,以身报国的雄心抱负,却因受到压迫排挤,壮志难酬,一个个退隐田园,如西晋的陶渊明,唐朝的李白、杜甫、陈子昂,宋朝的苏东坡、陆游、辛弃疾……他们的文学作品里,也留下了诸多政治黑暗、官场险恶的见证。

其实,政治的黑暗、丑恶,是现象,并非本质!

本质上,政治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包含政府治理国家的权力,也包含人民管理政府的权力。“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所以,政治应是全民为国家兴隆、百姓福祉,而齐心协力的责任与行为。而且,越是清明的民主国家,就越重视人民的权利和权力,人权也更能伸展和受重视。

古代希腊的柏拉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理想国》,被公认是西方第一部政治理论经典。柏拉图认为“城邦”(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有什么样的个人,就构成什么样的“城邦”(国家),所以书中认为政治、伦理、哲学、教育彼此相互依存,有着缺一不可的关联性、重要性。

过去,讲求仁义、伦理道德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史上一直居于主导的地位。曾历经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两朝的宰相赵普即宣称:“我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赵匡胤)打天下,以半部《论语》辅佐太宗(赵光义)治天下。”他认为《论语》里有丰富的治国思想与方法,每次一遇到治国难题,就回府闭门攻读此书,从里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

不过,人性之贪嗔痴,要根本去除,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佛教则具有净化心灵的教化作用,也有过不少具体的贡献。佛陀在世时,常对国王大臣说法,指引“治国之道”。历代许多高僧秉持弘法济世的悲愿,关心国事,福利百姓。佛教不仅对政治有精辟的主张,而且能辅助政治的不足,鼓舞人心向上、向善,具有积极、平等与包容、互摄、圆融的特质。从历史的记载里,可以看到佛教对于历朝政治的许多建设成果。而借由政治的护持,佛教也得以弘传发展。政治与宗教,如同人身五官四肢的互用,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

星云大师本着度众的慈悲愿力,关心政治,关怀社会,将人间佛教弘扬至全球五大洲,衷心祈愿的即是借着佛法的力量,能让世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种族、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平安幸福。2005年10月,大师再次应西来大学之邀,前往美国为远距教学的学生授课。从学生的提问中,大师阐述政治运作所产生的各种利弊,说明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对政治的贡献;谈到对“人权”“自由民主”的看法,对于敏感的两岸问题,大师也提出了恳切中肯的箴言。以下是当天的座谈纪实。

有人说政治是最现实的,政治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听起来好像政治没有原则,只讲利害,是很反复、无情的。请问大师,政治的定义是什么?在一个宗教人士看来,政治的运作会有哪些利弊得失呢?

星云大师:说到政治的定义,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中国的孙中山先生则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具体而言,凡行政上所施行的一切治国之事,概称为“政治”。

政治是社会组织重要的一环,世间一切都与政治脱离不了关系,也没有一个人能离开政治而生存。因为人是群居的,不能离群索居。既然无法离开群众,自是不能远离政治而生活。然而过去一般人每每提到政治,总是将之与权术、谋略、党派、斗争划上等号,因此强调和合无诤的佛教徒,往往避谈政治。甚至在社会人士高唱“宗教的归宗教,政治的归政治”口号之下,更以远离政治为无求。事实上,参与政治是国民的权利,除非是触犯国家刑法,被褫夺公权,否则即使出家,也都须善尽纳税、服兵役的义务,也有选举、罢免等权利。也就是说,政府有治理国家的权力,人民也有管理政府的权力。尤其人生存在世间,需要很多的自由,譬如人有居住的自由、信仰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参政的自由等。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派区克·亨利所说:“不自由,毋宁死。”

在各种不自由当中,以政治的不自由对人迫害最大。台湾之所以为人所称道,就是因为台湾人民有政治上的完全享有权,以及从政的自由权。台湾地区下至邻、里、乡长,中至县市议员、县市长,上至“立委”“议会”代表等,大家依法都有选举权或被选举权。这是民主政治的特征,也是民主政治的可贵。

政治最大的功能,乃在于能解决、保障人民、家庭、社会、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但是政治也有王道与霸道、仁政与暴政之不同,所以一个国家国祚的昌隆衰弱,人民的安危苦乐,和掌权者的施政态度有绝对的关系。国家领导者若实行仁政、王道,爱民重民,就能政通人和,赢得全民的拥戴;反之,倒行逆施,暴戾自私者,最后必定为人民所唾弃,终而走上灭亡之路。此即“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个道理证之于古今中外历史,历历如绘。例如《史记》记载,周厉王暴虐,常大肆残杀无辜,虽然“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之后,仍被国人群起放逐。再如秦始皇父子因肆虐百姓,大失民心,很快就失去天下。反之,楚汉之争时,刘邦因得秦民支持,于是转弱为强,转败为胜,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在位期间,国家繁荣兴盛,内外升平,从《贞观政要》中可看出其“君道重在安民”等政治观。他曾对臣子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举出隋炀帝由于荒淫残暴,征敛无度,导致“民不堪命,率土分崩”,来与侍臣互相警惕。

所谓:“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殷鉴不远,可是放眼现代,独裁、极权政府对人民控制压迫之例,也是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代表是纳粹的盖世太保、意大利法西斯的黑衫军,以及许多国家的特务等,都是用残酷的手段、严密的监控来统治人民。此外,还有政治上的弊端,如苛捐杂税、严刑峻法、贪污腐化、强征勒索等;也有所谓白色恐怖、屈打成招,或司法迫害、法律不公,致使人民冤屈无法伸张,而怨声载道。乃至执政者朝令夕改,翻云覆雨,无信无义;或与黑道勾结,道德沦丧;或借着政商合流,谋取私利,而罔顾人民权益,危及公共安全;或垄断媒体,致使舆论不彰。甚至如恐怖分子的袭击,屡屡挑起人类的仇恨,引发死伤惨烈的事件和战争。

其他如日本企图掩盖其残暴的侵略史实而篡改教科书,以及历年首相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不肯认错之举都是负面的政治态度。这些政治人物虽然一时显赫,为所欲为,但是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当其下台或逝世后,往往“人亡政息”,个人所建立的政治体制也随之瓦解。

政治是一时的,道德、人格才是永久的。因此,孔子在《论语》里提到最理想的政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说:“政者,正也。”在上位者有道德,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此,“政治道德”所展现的便是一种“政治力量”了!好的政府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他们会为百姓谋取福利,如减轻税捐,加强建设,发展经济,让人民生活富足;提升教育、文化水平,尊重宗教,融和种族,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培植山林,整治水利,重视环保,营造清净、健康的生活环境等。

除了前面所言的唐太宗,还有三国时以远见卓识辅佐刘备安邦治国的诸葛亮;宋朝时,为富国强兵而推行新法的王安石,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都是忠心为国家社稷,以大公无私、宽宏气度来实现政治抱负的典范。

在佛教里,极乐世界是人所向往的佛国净土。在极乐世界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是一个政治永远清明的世界,不同于娑婆世界是个有好人、有坏人、有光明、有黑暗的五浊恶世,尤其只要一沾上政治,人性丑陋的一面便越发突显。明朝唐甄曾激烈发表《帝王皆贼论》,他认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此乃人有私心,有权力欲之故。因此不论东西方,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党派与党派之间,因政治权力引发的争战,可谓连年迭起,少有止息。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有九年没有打仗。所以谈到政治人权,我们要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大家修身正己,以诚心、正义、尊重、包容,慢慢影响世界政治人物,用舆论和各种方法,让从事政治的人知道和平的重要,从而提升政治道德,善尽政治责任。

政治确实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想请问大师,一般人常说“政治的归政治,宗教的归宗教”,宗教与政治真能完全划清界限吗?佛教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与“政治”有过什么样的接触?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请大师开示。

星云大师: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宗教信仰,因为宗教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宗教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因此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不能没有宗教信仰。

宗教与政治都是人类的社会活动,二者自然难以划清关系,只是过去一般人总秉持“宗教的归宗教,政治的归政治”,认为彼此应该各自独立,互不相干。实际上,“政教分离”虽是举世都能认同的思想,但是政治与宗教彼此又能相辅相成,互补互需,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佛教能影响帝王的施政理念,辅助帝王修身、治国、平天下;相对的,佛教的弘扬,也要靠帝王的护持,才能普遍推广。因此自古以来佛教非但未与政治分离,而且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例如佛陀成道后,游化诸国,经常到王宫说法,开示仁王的治国之道。印度许多大国的君王如频婆娑罗王、阿阇世王、波斯匿王、优填王等,都受到佛陀的感化,皈依佛教,进而成为佛教的护法,将佛法的真理应用于治国安邦,福利百姓。

佛陀涅槃之后,印度的阿育王,原本凶恶残暴,皈依佛教之后,成为仁慈爱民的君王。他觉悟到以武力来统治国家,只能服人之口,唯有以佛法真理来度化世间,才能服人之心。因此,在他治理国政期间,每五年会派一批大臣,到全国各地去考察佛法传播的情况,并且在街衢要道设立许多石柱,上面篆刻佛教的经文,他认为佛法愈弘扬,国家就愈兴盛。后来的迦腻色迦王、戒日王、弥兰陀王等,也都遵循佛陀教法,以法治国,建立清明的政治,在印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到了中国,历代的僧侣与帝王也常有密切的合作往来,当中有辅弼朝廷被尊为国师者,有出仕朝中为宰相者。如宋文帝礼请慧琳为宰相,日理万机,时人称为“黑衣宰相”;唐太宗向明瞻法师请教安邦定国之道,明瞻陈述以慈救为宗;明朝的道衍禅师,永乐皇帝爱其英才,敕令还俗辅佐朝纲,对明初的清明政风贡献很大。

佛教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与贡献,除了和谐政治,还有帮助生产、开发交通、保护生态、利济行旅、文化建设、安住军民、兴办教育、医疗救济、财务运转、科技文学等。佛教还可帮助政治化导边远、消除怨恨、感化顽强,发挥慈悲教化的功效。尤其佛教的五戒,对安邦治国的贡献,正如《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引《报恩经》云:“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能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王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是彼此相辅相成的,政治会使一个国家人民走向繁荣、安定的大道,宗教则是政治前面的引导者。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进一步说,由于政治本身为了因应人事的变化,有时思想难免受限于“权”的制衡,而导致狭隘的自我主义。

所以一个政治领导者,如果不能把施政的理念建立在道德上,不以佛教的慈悲心、缘起观为施政的准则,政治就会流于权术的运作,从政者便会被权欲所支配,而谋权夺利、互相斗争。甚至整个社会若不借助佛教的因果业报来教化人民,也难以安定人心,因为法律只能防止恶行,恶的根本则必须靠佛法的修行才能去除,所以有时政治力量达不到的地方,佛教可以弥补不足。

然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政治之间有时候是政治希望借助佛教的辅助,所以帝王莫不尊崇有德高僧,立其为国师。例如姚兴尊鸠摩罗什为国师;有的朝代是帝王采取高姿态,希望佛教臣服在政治之下,遂与佛教产生敌对状态,故而有东晋慧远大师提出“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主张,认为“袈裟非朝廷之服,钵盂岂庙堂之器”。

有的时候宗教与政治相辅相成和谐共存,但有时候也有民间利用邪教摧倒政治的,有时候政治也逼迫宗教隐遁到山林里。如明太祖朱元璋对佛教的政策,不但禁止俗人进入寺院,同时也禁止僧侣与世俗生活接触;有的则是摆明了借助佛教的帮忙,如唐朝神会大师帮助政府卖度牒。现在政府每遇有重大灾害,也总要佛教出面救灾。总之,佛教与政治有如唇齿相依,关系密切。佛教教义与僧侣行仪可以影响帝王的政治理念,建立祥和社会;帝王的权势则能帮助佛教普遍弘传,净化世道人心。所谓“上行下效,风行草偃”,一个宗教的发展,如果有上位者加以弘传,则普遍而快;如果由下而上,要想普及于全国,若无一两百年,则不易竟其功,这就是佛陀临涅槃前将护法之责付与王公大臣的原因。有了帝王的护持,佛教才得以弘化天下,畅行无碍,此可证之于近代日本的圣德太子订定十七条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世世代代为笃信三宝的佛教国家,所以日本的佛教直到现在依然非常兴盛。

甚至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所以能枝繁叶茂,并且产生“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化”的现象,除了高僧的弘传、译经的展开、大藏经的刊行、宗派的创立、教义信仰的普及,以及僧团制度的不断革新等诸多原因之外,历代多位帝王对佛法的鼎力护持,也是一大助缘。

其他如泰国国王即位之前,必须接受短期的出家生活训练,等到出家人的威仪俱足,佛教的慈悲精神俱备,才能掌理政治;锡兰、缅甸、尼泊尔等中南半岛的国家,也都是“佛教领导政治,政治尊重佛教”;韩国亦曾以佛教为国教,并雕刻大藏经以救国。凡此都说明佛教与政治之关系密切,政治需要佛教的辅助教化,才能建立和谐安定的社会;佛教也需要政治的护持弘传,才能源远流长。

刚才大师谈到,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就经常周旋在国王大臣之间,为他们开示为政之道。能否请大师进一步说明,当初佛陀对政治有一些什么样的理念与教化?

同类推荐
  •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本书为星云大师对世俗社会的人和事的普遍观感和心理指导,综合了星云大师过往著作及言谈的许多智慧精华。本书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力主一个“和”字,针对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多方面进行阐释,开拓心灵,启发智慧,于大众为人处世的实际层面能获得良知益教贡献颇多。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人我国。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凶残娇妻:总裁爱不完

    凶残娇妻:总裁爱不完

    家族灭亡,感情遭到背叛,面容被毁,黎涣的人生在这一刻,发生翻天覆的变化。以全新面容归来,为了组织也为了自己,她要让那个负心的男人一一偿还。可当真相解开时,又是谁的守护与诚挚,成就了一世情缘。黎涣:我这一生,坎坷波折,以为无依无爱,却不曾想,只那一人,是我此生的劫,却也是我最温暖的港湾。顾长源:“阿涣,若此生不能护你周全,便让我生生世世为你生,为你而灭,至死不休。”
  • 男神求你正常点

    男神求你正常点

    重生到一个15岁高一的女生身上,云初一表示,不慌,小问题。认识云初一的人都知道,云初一表面看起来就是一清冷禁欲小仙女,实则除了让人无言以对,就是一言难尽。同桌:“初一,东西都发给你了,你别乱来啊,安茹家很有背景的。”云初一:“不会,我什么都不懂啊,我就看看。”后来,整个南市铺天盖地全是安茹的负面消息,压都压不住。同桌:......我真是信了你的邪,这叫什么都不懂?这叫就看看?追了那一片校区公认的学神,云初一觉得,自己努力一下当一个学霸,差距也不是很大,只是某天她还在苦恼于高一的物理时,发现学神看的已经是研究生物理了......云初一:对,对不起,打扰了,我还是老实当个学渣吧!“我们分手吧。"“理由。”“我突然意识到,早恋是不对的。”傅言冷笑:“追我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个意识?”可能当时意识都喂了狗。某人一边洗着傅言的贴身衣物,一边愤愤的道:“当初真是瞎了眼看上你。”傅言靠在门上漫不经心的道:“可不是么......”云初一:现在分手还来的及么?傅言:还敢提分手?某人秒怂,说错了,我的意思是现在结婚可以么?可以,走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洛阳女儿行.3

    洛阳女儿行.3

    洛阳古都风起云涌,轮回诡巷陈年辛秘,紫宸高手突现穷街僻巷,大荒山秘术鬼神莫测,在世家与权利的追逐中,爱情又能占有多少分量?历史底蕴浓郁深远,字里行问古意深厚。新武侠大师小椴如椽巨笔,重现汉唐风貌!
  • 琳琅传之倾国状元

    琳琅传之倾国状元

    苏沉歌,江南首富之子,十年“寒窗”一朝中第,直至官拜首辅。朝堂之上,大臣们风起云涌,皇子间争权夺利,他翻手为云覆手雨。陆琳琅,太师嫡女,自幼身染恶疾,养在深闺人不知。却不知原是佳人绝色,倾国倾城。男主和女主?非也。
  • 宿蝶之前世今生

    宿蝶之前世今生

    我忘不了他,忘不了曾与我立下山盟海誓的他。”“姑娘啊姑娘,请你莫要再伤心。你快忘记他,忘了那个背弃诺言忘恩负义的他。”“我既然忘不了他,也恨不得他,就再信一回吧……”
  • 望星

    望星

    道人之心灵寄托、归属、信仰。为道而摸索前行,为道而修持自身。道是指路明灯亦是修习本性而实现自我。贫苦出生,看惯世间冷暖。凡人走出的历练之路
  • 甜橙初恋

    甜橙初恋

    第一次看到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第二次在机场看到他:他不是那个...那...个谁吗?后来,我开始关注他...再后来,我想认识他,我努力改变,让自己变得美丽、变得优秀、变得不再那么平凡。我想站在他的面前大声的向他介绍自己“榭橙熙你好!我是蓝优”!蓝优,是我的名字,蓝是蓝色的蓝,我很喜欢蓝色(因为他喜欢),优是优秀的优。可是我并不优秀,为了“他”我在努力,哪怕这条路很艰难可是我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
  • 人生如戏,似水流年

    人生如戏,似水流年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正在创作之中的故事,而他或她都是故事的主角,也许也是别人故事中的配角,亦或是只出现一秒便成了炮灰的存在。。。。我的故事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