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00700000008

第8章 父爱无言

这么多年来,父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的无言和那蕴含在无言中的大爱。

听长辈们说,我爷爷是乡里一位小有名气的种田好手,凭着他多年的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渐渐有了一些家底,不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田地,也让我父亲有了进私塾识字的机会。进私塾接受五年启蒙教育的经历,对于当时绝大部分农家的子女而言,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奢望。在遍地都是文盲的年代,爷爷的别出心裁,令众多的乡亲费解。在他们眼里,即使识了字,还不是照样“背朝天,面朝田”,昂贵的学费简直就是打“水漂”。但不管怎么说,是我爷爷的“壮举”成就了“知识分子”的父亲。

父亲的斯文源自他的个性和私塾教育的经历。他的穿着、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都与他的农民身份极不相称,像是同龄农民中的另类。有的邻居喜欢称父亲为“绍兴师爷”,幼小的我一直认为这个称呼很不中听,其实,这是当时乡亲们对父亲,也是对知识、对文化尊重的一种表示,只不过他们想不出更好、更贴切的词汇了。

在农村,最有代表性的“文职”当属生产队的会计,因此,有“文化”的父亲年纪轻轻就成了生产队会计的当然人选,并因此与“会计”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按理说,父亲平时看的书多,见识也相对较广,应该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然而,父亲却不善言辞,更像一个寡言的人,常以淡淡的笑意代表话语。偶尔与人攀谈,也以倾听别人讲话为主,即使答话,也是慢条斯理的。小时候的我,经常跟在他身边,每逢他与别人缓缓交谈时,我常常会急得直跺脚。

但是,父亲在表达的时候,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一言中的,非常到位,与他攀谈的人通常都会点头称“是”。

记得我六岁那年,有一次生产队放露天电影,我便和邻居小孩一起,早早地抢得好位置,尽情地享受着电影带来的乐趣。殊不知,在那极其闷热的夏夜,又裹在密密的人群中,小孩子极易中暑。果然,第二天早晨我便不省人事。看着昏迷不醒的我,母亲已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父亲清晨巡田回来,一看我发病的样子,说了一句:“是中木痧了!”便二话没说,立即背起我急急地赶往镇头上的医院。由于医治及时,我才转危为安。

父亲对文化的重视遗传了爷爷的基因,虽然,家里人口多,家境并不宽裕,但父亲仍千方百计地为他的六个子女创造求学机会,因为他特别明白“鱼”与“渔”的道理。

父亲对子女文化教育的重视,最先体现在我的大姐身上。按当时农村的习俗,绝不会让一个快到出嫁年龄的女孩识更多的“字”,更何况家境如此困难。然而,父亲还是执着地让大姐读完了初中。他曾说:要不是你大姐身体的原因,我还希望她多读些书呐!

20世纪70年代初,小哥有幸考取了镇海中学,母亲捧着入学通知书直发愁,家里急需劳动力,上高中又要花不少钱。父亲静静地将母亲拉到一边说:我们自己苦一点,不能放弃!

1980年,我高中毕业后参加高考,因四分之差而落榜。彷徨中的我拿不定主意,母亲已经想着法子为我寻找去“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最终,是父亲把我叫到门口,轻轻的一句:明年再来!第二年,我便踏进了更高的学府。

父亲喜欢看书。在拮据的家境条件下,他居然舍得花钱托外地的亲戚买书,不但有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还有理论方面的书籍,小时候的我,翻着看不懂的理论书,十分纳闷,不知道父亲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平时,父亲利用当生产队会计的便利,看一些上级发下来的学习资料和订阅的报纸杂志。天长日久,读书看报便成了父亲的终身爱好。他那在灯下静静夜读的样子,令我肃然,让我难忘。

农闲季节,父亲成了另一类“忙人”,此间,邻近的农家经常会上门求助父亲,有请父亲写分家、分屋书的,也有请父亲代写书信的,那些家里有些大事需要动用“笔杆子”的,大都请父亲代劳。此时,父亲总是来者不拒,热情有加。

因为父亲对“文化”的执着,也因时代变化带来的机遇,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相继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在我参加工作以后,仍时时能得到父亲的亲切教诲。职务升迁时,父亲便会说:“你责任更大了!”仕途受挫时,他说:“随遇而安,坦然面对!”工作感到疲惫时,他又会说:“方法很重要,要劳逸结合!”……

父亲步入老年后,生活相对清闲起来,便有时间享受他的爱好——下棋、听京剧、看新闻、读书看报……然而,他仍十分留意子女们的工作,在看报读书之间,不忘收集与子女们事业相关的资料,要么剪报,要么复印,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册,认真地将这些资料分送给我们,作为我们工作中的参考资料。每次从老父亲手中接过一份份资料,我都会从内心涌出一股难言的感激之情,那一份份看似平常的资料凝聚着父亲的多少心血和滚烫的爱啊!

2008年1月17日,是一个塌天的日子,我敬爱的父亲在无言中离我们而去,那么突然,那么令人撕心裂肺……

大爱无言,无言的父爱奔涌在我的血脉里,让我受用终身!

2010年3月

同类推荐
  •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天书悟语——智慧绝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人有智犹地有水,一操一纵,度越意表,小人有才未学无济于国等。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水浒原来很有趣

    水浒原来很有趣

    《水浒》从来就是一本奇书,千百年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水浒》,因为《水浒》中有每个人的生活,一百零八将每个人都有一张鲜活的面孔,都有一颗跳动的心。风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显深沉。《水浒》的趣味来自一字一句,人生的感悟却在字里行间。
  • 杜甫文集4

    杜甫文集4

    深刻反映唐代安史之知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展现诗人的一生传奇。
  • 太原诗钞

    太原诗钞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组织整理出版的歌咏太原人、事、物等相关诗歌的结集出版。本书上起上古歌谣,下至当代诗人的现代诗,精选300首,纵横二千多年,是一部展示太原历史和人文的优秀作品。诗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附有作者简介、题解以及简要的注释。
热门推荐
  • 王源星星眼少年

    王源星星眼少年

    偶然的相遇,将展开怎样都花火呢?面对仇恨该如何面对?
  • 爸爸课:有心老爸的成功教养经验

    爸爸课:有心老爸的成功教养经验

    《爸爸课》是一本关于孩子和爸爸的书,也是一本有关学习和成长的书,当然,还是一本帮助爸爸解决教育难题的书。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种种尴尬难题,怎样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怎样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是每个爸爸都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爸爸课》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使用技巧。
  • 我师兄实在太俊俏了

    我师兄实在太俊俏了

    本书又名《我师兄实在太俊美了》,《我师兄实在太过俊俏》,《盛世美颜大师兄》,《颜王》。
  • 荣华天下,凤冠霓裳

    荣华天下,凤冠霓裳

    苏霓裳,喜爱缝纫制衣,由她巧手制成的衣物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却作为前一品官员之女,无缘与自己意中人厮守一身,被一诏圣旨召入皇宫,嫁与太子,从此萧郎是路人。太子登基,后宫佳丽三千人,却三千宠爱在一身。她本无意争宠,任由他人陷之害之,可她自以为是心腹之人,却反过来陷害自己。在冷宫内,她看清所有人的真面目,步步为营、殚心竭虑,出了冷宫她还要将所有人踩在脚下。凭借着自己的足智多谋,替根基不稳的皇上稳固皇位,借刀杀人、隔岸观火,却不知她最大的敌人,竟是故人……
  • 我师傅是大唐程咬金

    我师傅是大唐程咬金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梦幻西游的世界里会是怎样一个开始
  • 只是因为我们彼此遇见

    只是因为我们彼此遇见

    《只是因为我们彼此遇见》又名《最初的我和我们》、《致那个最初的我和我们》。当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男生走进彼此的世界,经历了他人的反常目光。是选择坚守,还是退却。正如主角凌羽璟对萧铎宸说:只是因为,我们彼此遇见。遇见你,我和你都变得不同。如果没有了你,这一切仿佛是梦,也只能是梦。你永远都是我内心最深处的秘密。记得我们遇见的那一刻,仿佛我们就是全世界。故事围绕两人(凌羽璟与萧铎宸)从相识到分别,二十年后再次重逢的感情的点点滴滴。(注:多站同步更新为不同笔名的同一作者)
  • 诸天万界的轮回客

    诸天万界的轮回客

    行走在诸天万界,做过百夫长,也当过一书生。曾求仙问道,也曾称孤道寡,终究是等待一个超脱的机会罢了。【新书诸天盗梦者】请大家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承诺下的爱恋

    承诺下的爱恋

    五年前,她为了他,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公主的身份,为了不让他担心,她离开了他;五年后,她东山再起,来到了他的身边,却发现他已爱上了别人。
  •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纲常”教育思想与《春秋繁露》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