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88200000025

第25章 岂敢折断你想象的翅膀

苏童带着他的长篇新作《碧奴》,挟“‘重塑神话’国际出版项目”之声势,由北京而上海,由上海而广州,由广州而深圳,再由深圳到重庆,一路讲演如仪,签售如仪,好评如仪,报道如仪,炒作如仪。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变得十分正常了,正常得似乎从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也无话可说。

但动静这么大,总要刺激一下麻木的文学神经吧?在我,就是电光一闪似的,由《碧奴》想到了苏童的创作历程,又由苏童的创作历程想到中国文学目前的某种奇怪的状态。

80年代中期,苏童登上文坛,一开始就为自己开拓了三条创作路径。

一是60年代生人在60—70年代文化荒原上匮乏而快乐的记忆。阴郁的童年,“枫杨树故乡”,“香椿树街”,少年人精神与身体的朦胧探险,对社会和父辈的无情审视——苏童据此创作的一系列短篇(收入“苏童文集”《少年血》和小说选《刺青年代》)与长篇小说《城北地带》,我以为是真正显示了他的文学天份的。《沿铁路行走一公里》、《回力牌球鞋》、《U形铁》、《刺青年代》、《舒农兄弟》,这些神完气足、想象丰沛、一挥而就、轻盈遒劲的精致短篇,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苏童(当然还有王朔、余华等人的同类作品)火中取栗般从意识形态性文革叙事中“抢救”出60年代生人的童年记忆。他们对往事的伤悼虽说是逃逸性的,却与公共历史记忆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二者之间别具一种难得的相互补充乃至彼此校正的关系,这就赋予了苏童等人此类作品深刻的历史意蕴,并且和知青一代作家想象现实的方式形成鲜明对照。

苏童第二条创作路经,是关于妇女(尤其是40年代末)生活的讲述。这些妇女往事一半发生在苏童出生前的40和50年代,但她们60年代以后的生活则确实进入了少年苏童的视野。他根据传闻、研究和亲见亲历,用张爱玲式的哀怜婉转凄迷优美的笔调,写了不少半纪实半虚构的妇女故事。

不知道为什么,90年代怀旧之风盛行,至今不歇。苏童的妇女故事也迎合或助长了这种虚浮而香艳的怀旧风。同时又因为影视剧的参与(《红粉》、《妻妾成群》的成功改编),苏童这一系列作品就特别受欢迎。他甚至因此被封为最了解(最懂得)妇女的中国青年男作家。

但作为同龄人,我总感到有些虚漂、隔膜、造作,私心愿意他少写或不写。

但苏童似乎不满于此,继续超越时间的界限,把笔伸向更遥远更虚幻的时代。于是就有了《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则天》等“历史虚构小说”。

岂敢折断你想象的翅膀小批判集他因此又博得了最具想象力的先锋作家的美名。但我与他也就更加疏远了——没有他的想象力的翅膀啊!

我至今仍然最喜欢苏童第一类小说,以为他的妇女生活系列小说次之,历史虚构小说则更下一等。

前几年忽然读到苏童的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很为他高兴了一阵子,觉得他不仅天才地描写了我们这一代人真实的过去,也有能力关注我们这一代人尴尬的当下。《蛇》主要描写评论家李陀所谓“昔日顽童”进入90年代以后精神的没落与生命的枯萎(尽管他们有的早就非常富足了)。和“昔日顽童”眼中的世界相比,《蛇》少了一份诗情画意,却多了一份荒凉与苦涩。如果说从记忆中抄出昔日的生活琐事是自然而然的厚积薄发,那么追蹑昔日顽童的脚步进入90年代以后日益陌生的美丽新世界,关注他们的疏离、困惑、失落、懊丧与失态,就更需要突入生活、抓紧现在的可贵的敏锐、真诚和勇敢。而精神要在这样的处境中挣脱出去,拯救自己,对于想象力的要求更是不言而喻。

但文学界和读书界对苏童这部付出艰辛努力也取得相当成功的作品极其冷淡,仍旧念念不忘《米》、《武则天》、《我的帝王生涯》。据说英国经典门出版社社长就因为喜欢《我的帝王生涯》,才力邀苏童加盟此次跨国写作计划(“重塑神话”国际出版项目)。

一个外国人喜欢一个中国作家的虚无缥缈,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许多中国读者与这位外国出版社社长装模作样的文学趣味竟然不谋而合。更奇怪的是苏童自己也欣然首肯,跟在别人后面夸耀自己的缺点,而把他真正的优点,真正适合耕耘的园地,拱手让给了韩东、朱文、顾前、魏微等同样生活在南京或者从南京起步的作家,他自己却拼命扑棱着想象力的翅膀飞向那些远离现实也远离真实的天空。

放弃挖掘自己一代人过去或现在的真实,沉浸于连自己也不甚了了的过去以及过去的过去,这看似愚蠢地舍珠玉而就糠秕,其实倒也是极聪明地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可惜结果事与愿违,珠玉和糠秕、重与轻、难与易的界限是空洞的想象无法越过的。

这并非苏童一个人的误区,也是许多曾经精彩过但很快就迷失方向的中国作家共同的困境。

但这次苏童走得太远,他干脆越过一切“古代”而直奔“神话”,要在更虚灵的神话世界表演他的绝活:背对现实,向着空虚,驰骋想象。

可惜,中国本来就是神话极不发达的国度。鲁迅《故事新编》八则,神话仅两则,还夹杂着许多传说的因子。又可惜,现今中国作家视一切古代传说的改编为易事,不管有无“博考文献”的功夫,不管是否真能打通古、今、神、人的壁垒而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鲁迅为此终生以赴,《故事新编》写了十三年),而“只取一点因由”,就“随意点染”,好像才情焕发,妙笔生花,实则望空虚构,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堆积字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点真实的感觉都没有,只剩下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漫无边际的虚假的想象。

这次算是强迫自己看了两遍《碧奴》,但我并不想说什么,也不觉得看了不说是一种浪费。面对荒诞不经的空虚之作大发议论,是更加不可原谅的空虚与浪费。

苏童并没有“重塑神话”,甚至也没有恰当地想象某个神话,但他确实制造了另一则神话,一则关于他本人以及同样景况的许多中国作家的想象力的神话。

现在许多中国作家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神话般的脚不着地的想象力。

得罪了,苏童!得罪了,正准备参与或已经参与“‘重塑神话’国际出版项目”的其他作家!也许这次我又看走眼了,也许这正是我缺乏想象力的误读的结果。但我还是想知道,有了这种想象力的翅膀,会飞到哪里去?

岂敢折断你们的想象力的翅膀,我只想真诚地与你们一起思考究竟何谓想象力。不厌其烦地描写古代女子“排泪秘方”(把眼泪化为小解,用耳朵、嘴唇、乳房、头发流泪),奇则奇矣,也不愧为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奇想”,但如果说这就是文学想象力,这就是对古代弱势群体悲惨境遇同情的想象,我看还不如说是对想象力的误解、误用和滥用,或者不如说是借古人的悲惨来制造自己的想象力的奇观,以证明一部分中国人确实喜欢并善于胡思乱想罢了。

2006年10月7日

同类推荐
  •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

    本书是发表于《南方都市报》的专栏文章合集,作者籍内地人才引进计划前往香港工作,没正经为香港做过多少贡献,倒是因为走过不少地方、住过不少逼仄的出租房及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香港人,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对香港和香港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识,回内地工作后写成了这样一些文章。香港离内地很近,然而又没有想象中的近;越来越多内地人来到香港,但对于香港的认识却仍然一知半解——香港人为何羞于吵架?香港幸福感最强的上班地点为何不是中环?香港女生为何喜穿裤袜?清晨的红磡为何会出现“鬼市子”?在香港没有老外的“趴体”为何是卢瑟的“趴体”?跟香港女生聊天话题为何离不开衣服包包?为何住在板间房才能感受最真实的香港?疏而不离的香港家庭关系背后又隐藏着什么?这一切的背后,是城市的鲜活还是人群的趣处?是观察的敏锐还是好奇心的不懈追逐?林嘉文,现媒体工作者,曾于香港从事IT工作三年。
  •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中国家风 家训 家规

    家国一体,家国同源,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家风、家训、家规在岁月的积淀中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以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经典治家家书、家训、家规中的格言、俗语等为引子,以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展开说明,用一段文字进行评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体悟古人的家教风范,从而获取有益于当代家庭教育的精神滋养。家风、家训、家规,是千百年来先贤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并弘扬它们,对我们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本书盘点了1999-2009十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角度作了记录,全方位诠释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那些值得回忆

    那些值得回忆

    每个人的高中三年都是在青春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三年。小说主要描述三位主人公的青春往事,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在经历着他们的青春。
  • 重生之网游帝王

    重生之网游帝王

    伴随一声沉闷枪响,年轻的行会会长遭人谋害,却意外重生六年前。读档人生,掌控雄厚资本、操控游戏格局、聚拢高手助力、静待仇敌出现……誓用这世界的鲜血与圣诗,谱写一段帝王传奇!这虚拟的天地间,鲜血正在烧燃,信仰却被踏践!诸神远立天边冷笑,凡人沉沦血泊呐喊!握紧的大剑血迹未干,身后汇聚的人影步履艰难,却、战意滔天!“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圣乐章

    神圣乐章

    音乐的世界不只是一杯清茶,润人心脾,还可能废人心魄。当音乐不再是爱的召唤,情的流露,该如何?当音乐除了陶冶情操之外,还能移山填海、成神成圣,那么,音乐便成了所有的追求!
  • 愿我如天君如月

    愿我如天君如月

    “什么?你爱我?”她像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大声笑了。“若曦……”她伸手将他推倒,俯视他说:“顾亦辰,你那不叫爱,叫愧疚,不过不管是爱也好,愧疚也罢。在我这里就像垃圾一样,不值一提。”听到她的话,他愣住了。见他愣住,她又开口说:“怎么样?顾先生,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在某一天,有一个男人对我说,安若曦,你的爱对我来说就像垃圾一样,不值一提。”她把不值一提咬的很重,眼睛也死死地瞪着地上的男人,在那双眼睛里的,是毫不掩饰的厌恶。
  • Blood迷域

    Blood迷域

    柒然不明白,她只是睡了一觉,为什么脖子上会无缘无故的多了一条水晶项链?她更不明白,只是摔了一跤,为什么会走进了一个枯老的树林还被一个帅气的少年,哦不,是帅气的吸血鬼给吸了血?这个眼眸泛着些许寒意的少年居然是血族的伯爵?意外得到的项链居然会有法力!回过神,她无奈的摇头,看着站在眼前的那位妖孽居然拿着十字架在逗狼玩儿,那妖孽双眸含笑,戏谑地问她,“然宝贝这样看着我,是对我心动了?”
  • 不爱,可不可以

    不爱,可不可以

    如果没有你,夜的漆漆里,孤寂的丫头谁来陪?如果没有你,雨天的纷扰里,丫头的心语诉与谁?如果没有你,悠悠岁月里,满载丫头情怀的书信寄予谁?屈指算来,应该有22天了,没有发信息给你,没有打电话给你,没有去温馨的家园去看你,但这如果没有你,夜的漆漆里,孤寂的丫头谁来陪?如果没有你,雨天的纷扰里,丫头的心语诉与谁?如果没有你,悠悠岁月里,满载丫头情怀的书信寄予谁?
  • 青梅太呆萌:竹马,你被捕了

    青梅太呆萌:竹马,你被捕了

    【宠文&青梅竹马】1v1,身心干净。——三岁,安安第一次见到林陌瑾时候,就被他迷住了,从那时起,她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人。五岁,最好看的人突然消失了。十三岁,两个人再次相遇,却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他说:“不要来招惹我!”她道:“谁想招惹你。”但后来,却变了。他双手抵住墙,把她困在手臂里。“看你还往哪逃。”她奋力挣扎。“混蛋,你……唔!”——以吻封缄——
  • 致命视觉

    致命视觉

    "你有没有留意过,在公众场合被一个陌生人呆呆地注视着?仿若霎那失神。那不是真的走神儿,而是有东西,正透过那个陌生人的眼睛,静静地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