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70800000014

第14章 我心中的两位院长

机关 任 鹿

流年似水,往事如烟。但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场景会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永不忘却。

那是1955年秋,正当我沉浸在大学毕业的喜悦之中,接到上海第一医学院留校工作的通知,宣布我脱产搞行政工作 ———当黄家驷副院长的秘书。这意味着我一心想当临床医师的理想将难以实现。秘书工作该怎样做 ?我能胜任吗 ?此时的我,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那个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尚没有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中脱产搞行政的似乎还没有先例。但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是当时对每个毕业生的起码要求,更不要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黄家驷副院长是我的老师,讲课精辟,有口皆碑。时任医学院业务副院长,主管教学、医疗、科研,又是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院士 )。他曾担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总队长,奔赴前线创建军医外科,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亲切接见,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又红又专的崇拜偶像。

报到那天,我难免有些紧张。他见到我立刻起身相迎,和蔼地双手握住我的手说:任“务很紧把你调来,你没有思想准备吧 !”看到我很拘谨,他又说:现“在学校发展很快,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都很重要。学校需要自己培养的优秀医学毕业生来参加行政工作 ”;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们一起为党工作。不要担心,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寥”寥数语,顿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消了我的一些担心和顾虑。他还告诉我苏联专家即将到校,要我把苏联专家管理工作抓起来,并分担他一些秘书工作。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除了指导我工作,还不断安定我的情绪,关心我的成长,告诉我担任行政工作不必完全脱离业务,建议我选一门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专业。当我决定选择病理解剖学时,他亲自向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谷镜汧教授打招呼,安排我为半脱产的病理解剖学教师,每周去教研室几个半天,参加教学和解剖工作。

尽管很忙,他还抽空带我去图书馆,教我如何查文献资料、做文献卡片,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学医的特别需要勤奋学习,医学发展很快,不学习就要落后。我们的事业可是人命攸关啊 !”直到后来他调到北京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一年多后,还没有忘记给我争取名额,去京参加该院举办的由苏联病理专家主讲的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短训班 ”。

跟黄副院长在一起工作虽只有短短三年,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却深深地影响了我。他日理万机,全面负责学校医、教、研工作,还兼中山医院院长,定期参加讲课、查房和手术。还有许多社会工作,如筹建上海市胸科医院等。这么多工作怎么忙得过来 ?我仔细观察,发现他对案头上的 “一周工作日程表 ”十分重视,每格排得满满当当,有的精确到几分钟,一切都井井有条,循序进行。

我十分清晰地记得:一个隆冬的深夜,我在办公室看书,黄副院长匆匆从外面赶来处理公文。只要他在沪,每天不管多晚都会来办公室检查一遍,当天的事绝不积压到次日,把桌面理得清清爽爽,这是他的办事准则,也是他的工作作风。工作处理完毕,尽管已很晚,他还留下来与我聊聊。他微笑着说:我“已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主刀的手术,必须当日立即完成手术记录,了解病人术后情况,并不分昼夜地多次去探视,绝不马虎,这是一名外科医生起码的责任,不然我会睡不好觉的。”他还说:“每晚8至10时是我最愉快、最享受的时光,可以静下心来遨游书海,摆脱喧嚣杂念,看书写文章,有时不知不觉到深夜,一点也不觉得累。讲”这话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那夜的长谈,使我理解了为什么他整日精力充沛,处事干练,有条不紊 ;领略到一位科学家的执著追求和伟大情操。在他的熏陶下,我也渐渐养成了爱看书、爱记笔记的习惯,从此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尽力做好他的秘书工作。

我从那晚的长谈还联想了很多:他要我和他一起自学俄文,请了俄语老师滕嘉丽每周辅导一次。三个月后他竟译完一篇俄文文献,而且是在出差的旅途中完成的,而我却连看完一篇短文还有困难。他那种工作和学习的认真、高效真令我佩服。他很善于利用点滴时间看书,做文摘卡片,评审学术论文,争分夺秒,硬是挤出时间做出许多事情来。后来他主编的几部大型教学参考书,都是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完成的。

黄副院长淡泊名利,遵守在校工作不开业、不在外兼职的承诺。他外出会诊的报酬都悉数上缴组织,从不拿 “外快 ”。就连外宾送的小礼品,也都叫我一一登记造册,悉数上缴。我们同在一个党小组,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准时赶来参加组织生活,以一个新党员的身份向老同志学习。他这么忙,观察事物却很仔细,不知何时他发现我喜爱集邮,过年时特意送我一本集邮册,我珍藏至今。

在与 “科学家型 ”的黄家驷副院长相处不久,我同时与 “政治家型”的陈同生院长也开始了零距离的接触。在我参加工作两个多月后,卫生部邀请的三位苏联专家陆续到沪,来学校分别担任院长顾问和系主任顾问。在此以前我们已成立了苏联专家办公室,配备了翻译和打字员,制订了规章制度,我因参与接待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更多机会接近陈院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那时,陈同生院长刚到任不久,我对他并不熟悉,只知他是位革命老干部,高级新闻工作者,还担任过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等。在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殊功,敌人的酷刑给他留下经常发作的伤痛。这样的高级领导干部,现在又是学校的党委书记和院长。我能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感到很激动、很荣幸。但想到以后我要和他一起工作,心里难免又紧张起来。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他原来是位温文尔雅、热情善谈、平易近人的长者。

一天,陈院长从隔壁办公室过来与黄副院长商量工作,期间他问我们:“继承和发展哪个重要 ?”我奇怪他为什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 原来当时全国正刮起向苏联学习 “一面倒 ”之风。陈院长说:“国家把三位苏联医学教育界的权威请来,把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学到手固然重要,但我们是有近三十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名师荟萃,经验丰富,我们不要拣了一头丢了另一头。他”高屋建瓴提出这个指导思想,对我们做苏联专家工作很有帮助。以后在每周的顾问会议上,他热忱地请苏联专家介绍经验,充分讨论。会后一定要再找人分析论证,对适合校情的才予以采纳,而不是盲目照搬。这样,学校先后采纳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如建立教学研究室、学术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举办学术讨论会,招收副博士研究生等。苏联专家提出的 “青年教师一定要做科研工作,学校要为他们发表论文创造条件 ”。陈院长感到言之有理,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出版了。上医学报。、。上海第一医学院院刊。等。这种雷厉风行的果断作风,使苏联专家十分惊讶和赞许。至于教材,两位院长认为学校有雄厚的实力,始终坚持应由教授自编讲义或教科书为主,苏联教材仅作为参考书。后来上面一度硬性规定用苏联的 “砖头书 ”,我校还是顾及另一头,不丢掉上医传统,坚持发教师自编的讲义。在上医,既学习巴甫洛夫、米丘林学说,也开设孟德尔、魏尔啸讲座。坚持了 “学术自由、思想独立 ”的学风。这与学校领导的正确掌舵大有关系。不久,卫生部吸纳了我校许多教授主编全国统一教材,人数达国内医学院之冠。

陈院长特别善于做知识分子工作。他既注意发挥苏联专家的作用,与他们的关系始终很融洽,更注重发挥老专家专业技术作用,关心老教师生活起居和身心健康,经常家访,促膝谈心,作知识分子的知心朋友。每逢开学迎新、温课迎考、下厂下乡,他都要亲自深入课堂、宿舍、食堂等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记忆的镜头切换到1962年冬,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的时期。寒冬腊月,我校300多名师生参加崇明岛围垦、填海造田劳动。大家整天泡在泥浆里砍芦苇、挖泥运土、筑堤修路。海边风急雨大,劳动强度大,伙食定量少,食不果腹。晚上睡在四面透风的大窝棚里,铺盖卷铺在烂泥地上,脚下全是水。饥寒交迫,生平从未尝过这种苦头,对我们这些文弱书生是很大的考验。但是谁都没有料到, 正当此时,陈院长风尘仆仆下来看望我们了。那时他健康状况不太好,却拖着不时发作的病体,身披雨衣,脚穿 “草窝子 ”,踩在泥浆里和大家一起劳动。别人休息时他还到一个个窝棚里访问病员,比大家还辛苦。他一连几天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每到之处一路谈笑风生,送来股股暖流,大家深受鼓舞。更让大家感动的是他想方设法从市里调拨到一点大米、咸肉,亲自运下乡来,让我们吃了几顿咸肉菜饭。这菜饭又香又油又鲜又糯,回想起来,至今口舌生津、回味无穷。记忆的闸门一经打开,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便呈现在眼前。

从一开始对这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仰望,到近距离一起工作,平等相处,就发现他们原来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有幸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得到这样的良师指导,给我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印象。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光和热,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同类推荐
  •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农村物权知识问答

    新《物权法》的颁布必定与农民息息相关,这里主要介绍了物权的有关知识及就农村某些物权纠纷问题进行设问和解答,通过此种方式,相信农民会对物权法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物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日益紧密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文物博物馆在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整体社会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则显得尤为迫切。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开始,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逍遥仙尊

    逍遥仙尊

    求助,仙女看不上我,还约我一起煮凤凰吃,这是几个意思?不当人渣,却偏偏被仙女盯上,我自己都震惊了!
  • 今天开始做神豪

    今天开始做神豪

    突然获得一张无限银行卡,蹉跎了三十多年的宋云歌一下子雄起了起来,他终于有钱可以为自己的野心买单了。
  •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

    本书讲述曼查一个地方的贵族阿隆索·基哈诺,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改名为“曼查的堂吉坷德”,把自己喜欢的农村姑娘阿尔东萨·洛伦索改名为接近公主或贵夫人的“托博索的阿尔西内亚”,跟拉着缺少头脑邻居桑乔·潘萨做自己的仆人,骑着瘦马“罗西南多”,游走天下,行侠仗义、作出了种种荒诞不经、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他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
  • 重生之魔力奇迹

    重生之魔力奇迹

    复活女王复活了坠楼的林潇琴让她有重现选择的机会林潇琴带着复仇的心踏上了复仇之路……竟变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网红
  • 我的最强者培养系统

    我的最强者培养系统

    逍遥剑圣李善存?召唤使者卡基洛夫?雷霆尊者卡尔?拜托,大家都别装了,我李小飞才是最强的
  • 快穿之清歌

    快穿之清歌

    物质的需求,虚伪的要求,无奈的请求。——昙花到底是失败,最后的惨败,光线的惨淡。——罂粟过程太浪漫,结局太阴暗,你说太明白。——鸢尾
  • 金三苗的维护世界日常

    金三苗的维护世界日常

    走在回家路上的金三苗竟然跌倒摔出了天道,天道为什么找她?这个世界又遭遇什么?层出不穷的外来者,她能否与天道并肩作战?打破原有的平静生活,得到爱情、友情?不要担心,这本欢脱修真文如你所愿。…分界…搞怪师徒~她的师父可温柔了“你是大河吗?”面若冠玉,俊美无比的脸被她小手按着,嘴唇嘟起,呆萌又可爱。三苗:师父现在有点蠢…小姐妹们:苗苗的师父可真吓人,好严肃…天道:都是老狐狸的锅。穿越者们:…师父陪她打怪、唱歌、四处耍,这还不温柔?众人:你觉得就好…
  • 唇属预谋

    唇属预谋

    一声不响消失四年的未婚夫突然出现,依旧帅得飞沙走石。夏晚决定,再拔足倒追一次!靳一城,你可以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能在我的世界走来走去!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年栽手里的男神的故事。
  • 浮录生话

    浮录生话

    桂枝夫人活太久了,久到她都快忘记自己年少时的样子,那本浮录生话,陪着她走过了太多的年头,记录着这世间都苦痛与折磨,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见证着这些世间的悲欢离合,也蹉跎着她的心。
  • 调皮王妃万万岁

    调皮王妃万万岁

    来自22世纪的富家小姐阴差阳错的一朝穿越,刁蛮任性的性格却依旧不改。颜千婉发现,自从嫁给了传说中冷冰冰的陵王后,简直就是在唬她!他欺她身,骗她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恶的吗?例如“只要是王妃不服的,从此都通通消失在这个世上;只要是王妃你想要的,全天下本王就可以给你。唯独,你的心要沉沦于我!”某男霸道的说。又例如“本王的热情,只对一个人,那就是天天给我暖床的婉婉。”某男一脸傲娇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