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70800000013

第13章 半个多世纪的复旦情结

———缅怀吴征铠老师

化学系 秦启宗

2007年6月27日从北京传来噩耗,敬爱的吴征铠老师驾鹤仙逝,令复旦人深感悲痛。吴老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丧“事一切从简,遗体捐献给协和医院。吴”老家属原定遗体告别就在北京宣武医院举行,但中核集团公司领导考虑到吴老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和铀扩散浓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核武器用的高浓铀235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决定于6月29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对吴老的逝世,胡锦涛表示深切哀悼,江泽民、温家宝、曾培炎和钱学森、朱光亚、程开甲、王大衍等送了花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以及张存浩、徐光宪等院士出席了遗体告别。复旦大学和校长王生洪以及吴老的很多学生、友人敬献了花圈和花篮。我和化学系主任唐颐以及徐燕、袁竹书四人专程赴京向吴老遗体告别。遵照吴老遗嘱,告别仪式简单隆重。前来悼念的人们在沉沉的哀乐声中,向躺在鲜花中的吴老鞠躬告别,并对吴老的夫人杨艳先生和家属表示慰问。

吴老的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躺在鲜红党旗下的吴老,在他的儿女陪同下去 “完成 ”最后一个为祖国科学事业的使命,将遗体捐献给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据他的女儿说,在1999年吴老已办好捐献遗体的申请手续,并在登记表上注明还要把角膜一起捐献。吴老将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最后又将遗体献给了医学科学事业。大智无畏,高山仰止。

吴师远去,往事犹在。从北京归来后,让我回忆起吴老长达半个世纪的复旦情结。吴师是1952年院系调整从浙江大学调到复旦大学的。当时有浙大、复旦、交大、同济、沪江、大同和震旦七个大学的化学系合并,集中了十多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全系学生共有近500人,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系。陈望道校长任命他为化学系主任。吴师到任后,就全力以赴,决心为复旦干一番事业。他是一位敢说敢做的系主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狠抓基础课教学,亲自讲授。物理化学。课,同时通过教研组集体讨论有关的教学内容。他十分重视实验教学,规定带实验的老师不管资格多老,必须把每个实验都做过,并有实验记录。一个助教最多带20 —25个学生,要求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写实验报告都必须严格把关。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吴师鼓励他们每周有1—2个晚上去校玻璃工场向蔡祖泉学习吹玻璃,要求能吹制成一个冷凝管才算合格。

吴师十分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认为光教书而不搞科研的老师,是很难教出好学生的。1955年复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现化学系四年级学生全部做毕业论文。他的这一大胆的举措,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大大促进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记得我们这些没有搞过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在接受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任务后,压力很大。当时在500号楼上的化学系图书室内,几乎每晚都是人头济济,查文献,选题目,相互讨论,将化学系的科学研究气氛提高了很多。

吴师到复旦后,发现院系调整后化学系的教师队伍是 “头重脚轻”。著名的教授有十几位,而讲师和助教却很少,特别是助教。因此,他曾向高教部要求在1953届毕业生中留十名助教和十名研究生。这届毕业生是因我国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人才而提前一年毕业的。吴师的这一要求,校领导都表示难办,而他亲自去高教部据理力争,最后还是成功了。此后,他又在1955年以后的几届毕业生中留了几十名助教和研究生,并对留下的教师精心培养。后来,在这些青年教师中很多都成为化学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

吴师在复旦短暂的8年期间,还为学校办了两件实事。一是在1956年负责建造了一幢化学楼,二是在1958年又建造了一幢原子能系实验楼。为了这二幢楼的建造,确实花费了他不少的心血和精力。那时,对建造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放化实验室,在国内非常缺乏设计和建造的经验。吴师在担任繁重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与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同志共同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实验室的通风和地面、桌面材料,他动脑筋提出了不少好主意。这两幢实验楼的建成,为化学系和原子能系师生及时提供了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吴老在离开复旦后,经常怀念这两幢楼,并赞扬当时复旦校领导的工作效率高,两幢实验楼从设计到建成都只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而且质量水平都是国内一流的。

1960年,为了发展我国核武器需要,吴师调离复旦去二机部工作。在1960 —1964年间,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仍情系复旦,有机会出差到上海,总会来复旦看看。1978年以后,他担任核工业部科技局总工程师,实事不多。1980年吴老当选为学部委员 (院士 )后,研究兴趣转到了国际上十分活跃的一些新课题,如激光技术用于研究分子光谱和分子反应动态学等。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受聘来复旦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与过去的学生共同培养了8位博士。那时他经常来复旦,住在第九宿舍的招待所 (陈望道故居 ),并和当时的校领导和老朋友苏步青、谈家桢、王零、郑子文和邹剑秋等交谈甚欢,也为学校提出不少好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初,复旦的老领导和化学系不少同志都希望他回复旦,以充分发挥他的作用。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教育部已经同意,核工业部刘伟部长也与吴老谈话,表示可以去复旦。但由于种种原因,吴老的愿望未能实现。这件事是吴老晚年最大的遗憾。他说:

自“己对复旦很有感情,原因很简单,一是自己最大的兴趣在教育,我喜欢和学生讨论各种问题,到复旦可以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 ;二是我这个人,一生说话随意,复旦的老领导对我很宽容,在复旦觉得一切很痛快 !”

由于吴老与复旦的悠悠情结,1993年欣然同意复旦为他举行八十寿庆活动。吴老在我国化学界德高望重,前来参加寿庆的来宾中有很多院士和事业有成的学生。令他非常高兴的是有五六十年交情的好友:王应睐、汪猷、苏步青、黄耀曾和黄维桓,以及原复旦的校领导王零、郑子文和邹剑秋等都前来参加。在寿庆活动中,吴老还即兴赋。八十抒怀。诗一首,并泼墨书写后印发留念:

八十何曾老,桑榆景色佳。夕阳光更好,灿烂胜朝霞。老骥伏枥下,常存万里心。本是寻常马,未必应房星。半生树桃李,离离子满枝。秋来堪采摘,佳果荐明时。

在1995年以后,吴老由于腿疾而行动不便,没有再来复旦。但他仍十分关心复旦的发展,特别是化学系的教学改革。吴老再三强调,21世纪的化学将成为一门内容广泛的分子学科。他曾要我转告复旦化学系主任,在教学计划中要考虑开设有关分子科学新课程。2003年吴老在愉快地度过九十华诞之后,曾多次在电话中向我表示他年事已高,要将个人的积蓄捐献给复旦大学,以鼓励青年教师开展分子科学的基础研究。2004年11月,他写信给王生洪校长,决定捐献50万人民币在复旦大学设立 “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基金 ”。我受吴老的委托,与范康年、郑成法共同负责该基金的申请和使用。

2006年初,吴老感悟到对自己的一生经历有新的认识,不顾虚弱的病体,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亲笔在稿纸上以隽秀的小字写下了几万字的回忆录,并认真审核了过去写的五十四首诗词。他希望我能负责整理和编辑,由复旦出版社出版。这又一次体现吴老的复旦情结。后来,中核集团公司领导获悉此事,曾再三与吴老商量,他才同意此书由我负责编辑,原子能出版社负责出版。值得庆幸的是,汇集了吴老的自述、诗词、书法和重要著作的。我的一生。一书,在2007年初出版了。吴老不仅对该书表示满意,还亲自分送给各位亲友。我作为他的学生,为自己能圆满地完成吴师委办的最后一件事而感到欣慰。另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是,2006年10月下旬,中央电视台在。大家。节目中播放了。吴征铠:成才未可忘忧国 在该节目中记录了吴老栩栩如生的形象,并再一次体现了他的开朗、直爽,刚直不阿,不随波逐流和一辈子说真话的性格。吴老。我的一生。一书和这一影像光碟,将是我们学习我国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吴征铠先生的最好教材。

吴征铠老师,复旦人将永远怀念您 !

同类推荐
  •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跨文化传播引论——语言符号文化

    本书是作者李岗在多年研究生教学材料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产生背景,跨文化传播学的性质、对象与任务,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科基础,跨文化传播原理和模式,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化的认知要素和文化类型,语言与跨文化传播,非言语行为与跨文化传播,视觉符号与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为一种理论观照。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美国留学的教育用书,包含进入美国名校所需的必备知识,内容涉及自我认知、申请步骤、申请规划、考试、选校、申请文书、课外活动、奖学金、大学专业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并以“十话”(10个话题)形式依次予以解答。
  •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王为十年主持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主要探讨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广播媒体竞争环境,如何从主持人的素质层面入手,提高主持人的竞争力,树立主持人品牌和品牌节目,从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媒体。《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提供了作者一线主持实践的思考和心得,还有对广播媒体产业形式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着重阐述了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媒体环境,作为广播节目的主体一主持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

    本书收录了《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改革开放30年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转型》、《中国城市正进入品牌价值时代》、《五大趋势预示中国城市新价值》、《生活质量是检验城市价值的唯一标准》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对不起可是再没人回答没关系

    对不起可是再没人回答没关系

    她用一生来骗自己不爱他无数次为了另一个人说对不起他总会温柔的说没关系直到有天他说了对不起从此她的对不起,再也没有人回答没关系……
  • 黑暗物质三部曲

    黑暗物质三部曲

    载入史册的世界文学经典,与《魔戒》《纳尼亚传奇》并列为西方奇幻经典! 一趟关于魔法、精灵、神话、平行世界的奇幻旅程,21世纪的创世神话!包揽世界各大殿堂级大奖,奇幻小说大师菲利普·普尔曼的至高杰作,同时荣获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至高奖!2019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本书为“塑造了世界的100本书之一”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1750万册。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奥斯卡视觉效果奖电影《黄金罗盘》原著。在这个世界里,人的灵魂会外化成精灵的模样,会说话、有思想、能行动,会揭示你出本来的面目;从炫目的极光背后,能看到层层叠叠、奇妙无比的平行世界;人的看不见的思想意识会物化成为“黑暗物质”,而围绕这种神秘物质展开了层出不穷的惊险对决……11岁的莱拉和她的精灵像野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被迫卷入了世界危机——邪恶组织为了研究“黑暗物质”,掳走了莱拉的朋友。倔强、狡猾又勇敢的莱拉决定踏上拯救朋友的艰险旅程。“黑暗物质”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身份神秘的父母、云端飞翔的女巫、以尊严为战甲的披甲熊、吞噬一切的悬崖厉鬼……谁会阻止她,谁又会帮助她、鼓励她呢?
  • 归零纪元

    归零纪元

    公元2020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席卷大地,人类节节败退,前路渺茫。当种种未知被揭开,隐藏在末世背后的敌人究竟是谁?少女身负异能,踽踽前行,惟愿身化利刃,劈开一条康庄大道。在光明彼岸,我们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活下去。***“人类未曾灭亡,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她说这句话的时候,黑漆漆的双眸深处有火热的光,“无论有多困难,我也想保护自己珍视的人们,然后和他们一起,活下去。”他盯着她的脸看了半晌,随后温柔地笑了,眼里仿佛盛着千言万语:“那么,我愿为你的理想保驾护航。”“这星辰失色的漫长永夜总会过去,我们终将得见黎明。”
  • 神仙也贪玩:傲世红颜

    神仙也贪玩:傲世红颜

    原创社员:我是逸雪,是上古神仙逸晨和玄月的女儿,我哥哥叫逸风。爹爹很爱娘亲,很讨厌我和哥哥霸占娘亲,由于我和哥哥一次不小心撞到爹爹和娘亲恩爱的画面。爹爹一来气,就把我和哥哥一脚踹下了九重天……【蓬莱岛】(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英雄联盟异世行

    英雄联盟异世行

    “双眼失明丝毫不影响我追捕敌人,因为我能闻到他们身上的臭味!”苏九掀开眼睛上的红布眨着眼说道。......这是一本披着玄幻外表的都市文。(欢迎加入我的交流群,进来一起交流一起聊天打屁吧!群号:362862198)
  • 胆小鬼

    胆小鬼

    五岁那年,龙四的爸爸死于一次意外,一个从天而降的大铁箱砸中了爸爸,前一秒钟还冲龙四微笑的爸爸瞬间倒在血泊中。幼小的龙四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从此害怕黑暗,害怕独自走路,害怕与人争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张光定的男生。和张光定认识后,龙四一次一次地改变自己,做出很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经历了悸动、迷乱、兴奋、痛苦之后,才猛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奇怪的迷局。原来,自己不过是别人一枚“报复”的棋子。弄清楚事实真相的龙四决定奋起反击,脱胎换骨,一场青春自卫反击战正要打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本书为青少年读物,主要介绍了为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