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29200000055

第55章 江东基业——好大一片庄园(4)

再者,孙权对孙策的追封,并不是“情义”、“恩义”这几个字这么简单。中国古代,关于王位(或帝位)更迭、权力交替,是有继承法的,只不过没有张订成册,颁行天下而已。其中自有一套规则或潜规则。

如果孙权追尊孙策为帝,那么,在法理上,孙策的后代,就有称帝的资格和依据。孙氏帝国,从成立之时起,就有两套法理继承系统。做任何事情,正确的做法,是依照情、理、法的规则去做。孙权在这件事情上,不能动情,不能讲理,只能依法。

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孙策的孙子孙奉,在暴君孙晧为帝时,谣传代晧当立,被诛杀。如果孙权追封孙策为帝,可能早就会“讹言”遍地了,孙策会断子绝孙得更早。

主观上,孙权不追封孙策为帝,是有苦衷的,是为了维护皇位的继承法统。客观上,是更好地保护孙策的后代。即使这样,孙策的后代,仍然不想吃羊肉,也惹一身骚。

我们考察历史,不能动不动就来“情义”两字。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多事情的由来症结,并不是“情义”两个字那么简单。很多写历史的人,动辄情义、道义,其实也就是为了说明他们自己多么有情义,多么懂道义。

可以说,孙权对自己的恩人,应该还是不错的。

至于说,张昭性格刚烈,不愿充当高级花瓶,而孙权需要的正是高级花瓶,所以不用张昭,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这只是浅层次的,而非根本的原因。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张昭一个耄耋老者,垂垂老矣,为什么,满朝上下,一次又一次地坚持要他当丞相?唯一的解释,就是张昭的身后,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推动着,而张昭正是这支力量的总代表。这股力量就是已经逐渐失势的淮泗将领以及将要失势的流亡北士这两个派系。孙权不是要将政权江东化么?怎么能让强势的流亡北士张昭做丞相呢?

当然,样子还是要做的,既然三军统帅已是江东士族的陆逊,丞相还是流亡北士来当,谁?温和委婉、阿弥陀佛的孙邵。孙邵过渡之后,仍然不是张昭,而是与陆逊同为江东士族的顾雍。

我不知道,陈寿在《三国志·吴主传》里所说的“权不及策”,是何所指。是指孙权在驾驭群臣的技巧上不如孙策,还是指孙权对功勋元老的胸怀、信义不如孙策?十有八九陈寿指的是后者。

看来,即使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也动辄信义、情义云云。那些英雄们、奸雄们、枭雄们,必要的时候,当然是讲信义,讲情义的。如果他们随时随地,对何人何事,都一味地讲什么信义、情义,他们还能成为英雄、奸雄、枭雄么?

所以说,孙权的不讲信义,不讲情义,自有他的道理。“没有道理”的是,用不了多少年,他又反过来迫害江东士族的总代表陆逊。

在东吴群臣中,一等一的人才,数不胜数,比蜀汉的人才凋零,强过百倍。张昭、鲁肃属于政治型人才。最杰出的军事家,则非周瑜、陆逊莫属。

陆逊出生于公元183年(比孙权小一岁,比诸葛亮小两岁),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世为江东大族。陆逊少孤,袁术据扬州时,陆逊随伯祖父、庐江郡太守陆康在任上。袁术向陆康借粮,陆康认为袁术是叛逆,不从。袁术便派孙策攻打陆康,城破后,陆康病死,陆氏宗族死者大半。与袁术开战前,陆康把儿子陆绩和堂孙陆逊送回吴郡避难,陆逊得免一死。

这样说来,陆逊与孙权是有国恨家仇的。孙权为了自己的政权江东化,在吕蒙死后,毅然启用才华横溢的陆逊为最高统帅,说明孙权心胸的宽广,也说明当时形势的无奈。

三国历史上,荆州发生过三次决定历史进程的战役:赤壁之战、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襄樊之战,陆逊是主将之一;夷陵之战,是陆逊的杰作。对于孙氏政权的巩固、领土的扩张,陆逊的功劳,首屈一指。

吕蒙死(公元219年,襄樊之战后)后,孙权和陆逊有过一次谈话,大致是说,周瑜雄才大略,开疆拓土,看来后人是难以企及的。相继继任的鲁肃、吕蒙,虽也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总有不足之处,令人遗憾。想不到你陆逊竟然不亚于周瑜。

历代学者都将孙权的这番话作为孙权善于识人、用人的依据。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孙权对陆逊的高度赞赏,把他视作周瑜第二。这些看法,当然有一定的道理。

在我看来,问题并没那么简单。

孙权对陆逊说这番话,应该不是在私下,而是在公开场合。孙权这番话看似在评论人物,实则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最可能,孙权的言下之意是:老陆啊,满朝文武,只有你可与周瑜相媲美。周瑜为我孙家打天下,可他们那一代已经过去了。我也不能靠北方来的那些文士们,现在我必须靠你和你们江东大族给我打天下,帮我坐天下了。

其实,这是一次权力重心转移的政治吹风会。

既然孙权要让自己的政权江东化,为什么又容不下陆逊呢?

多数学者认为,陆逊挨整,因为他卷入了所谓的“南鲁党争”。

孙权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孙登死于公元241年(33岁),次子孙虑死于孙登之前。公元242年,立19岁的三子孙和为太子,四子孙霸为鲁王。太子和鲁王一奶同胞,都是孙权的宠姬王夫人所生。

孙权对鲁王极为宠爱,给予的政治待遇与太子一般,甚至让他们一同住在南宫(太子宫,所以,后世学者把太子党叫南党,鲁王党叫鲁党,他们之间的派系之争叫南鲁党争)。鲁王遂起不臣之心,太子惶恐不安。两人各有各的党羽,弄得“举国中分”,大有国将不国之势。

于是,很多大臣出面劝阻孙权,建议孙权按组织原则和“继承法”办事。陆逊是太子党的头面人物,且于公元244年接替了已死的顾雍的丞相职位。陆逊多次上书孙权,甚至要求回京(陆逊当时还驻扎在荆州)与孙权当面辩论,孙权不许,还将亲附太子的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流放。孙权不停地派使者质问、责问陆逊,把陆逊活活气死。

如果说,陆逊是因为卷入“南鲁党争”,因为保护太子被孙权气死,下面的两个问题,就很难理解。

第一,公元250年,也就是陆逊死后长达五年,孙权才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可见,陆逊死前,所谓的“南鲁党争”并不是那么严重、激烈,南、鲁两党可能还在舆论准备和组织创建阶段。陆逊保护太子,是有法理依据的,而且光明正大。虽然孙权不停地责备陆逊,陆逊被“活活气死”,在医学上也是不太讲得通的。

第二,太子党的二号人物诸葛恪同样参与党争,同样保护太子,不仅没有被整,反而升官,日后还成了孙权的托孤重臣。可见,孙权要谁上天堂,要谁下地狱,并不是以保护太子或者拥护鲁王为界线的。

说陆逊之死是南鲁党争的牺牲品,总是有些勉强。

那么,孙权到底为什么要整陆逊呢?

进一步分析下去,多数学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陆逊是江东士族,而且是江东士族中势力最大的大族。二、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孙权不想让孙策后代得势。三、陆逊镇守武昌,威望太高,孙权怕自己死后,接班人制约不了陆逊。

当然,这些都是能成为原因的原因,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或者浅层次的原因。

在我看来,陆逊挨整,还是要回到孙氏政权江东化这个问题上来找原因。

孙权称帝后,抑制树大根深的流亡北士张昭,启用过渡性人物孙邵;孙邵死后,还是不用张昭,而用江东士族中的顾雍,是为了让自己的政权继续完成江东化。

孙权当初起用江东士族,是势在必行的改革。改革的实质,就是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利益又体现在权力结构这个体系之中。

陆逊是在公元219年当上最高统帅的,至接任丞相的公元244年,已经25年。25年的时间,形成了一个新的、权重太大的利益集团——孙氏政权中的江东士族。这个利益集团,已经有可能、有力量消化另两个利益集团——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

本书前面的内容说过,刘备的蜀汉帝国有三大股东,刘备占一股,关羽、张飞一股,诸葛亮一股。同理,孙权的东吴帝国也有三大股东,孙权占一股,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一股,江东士族一股。

本书前面的内容说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三角关系最稳定。这个规律也适合组织架构,即三大股东掌控的公司最长久,三大派系组成的集团最牢固。因为,两大股东或派系容易火并,使公司、集团归于消亡。

拿孙权晚年所面临的情势来说,一旦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这两个派系冰消瓦解,帝国权力重心急剧向江东士族倾斜,一头独大,孙氏政权就岌岌可危了。孙权临死托孤于诸葛恪这个流亡北士的后代,再一次证明,孙权对江东士族的强大,到了不放心甚至恐惧的程度。

孙权在一千八百年前的实践,早就证明,改革需要不断地进行。因为,每一次改革,都会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一方面,这个新的利益集团是新体制倡导者、建立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新体制的既得利益者。经过一定的时期,改革者自然会极力反对进一步的革新,社会矛盾再一次地恶化,原先的改革者势必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对象。

当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那就再一次来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问题实在没法解决的话,那就只好来一次自下而上的革命。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历史波浪式的发展,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陆逊长时间掌权以后,江东士族强大到威胁皇族的程度(尽管陆逊本人忠贞不贰)。但是,孙氏政权骨子里是属于淮泗将领集团的,说到底是孙家的。原来,迫于生存的无奈、发展的需要,孙权是要将自己的政权江东化的。现在,孙权惊奇地发现,自己政权是过度的江东化了,有被包饺子的危险。

孙权抑制甚至迫害陆逊,就是为了抑制、扭转孙氏政权的过度江东化。对孙权这样的枭雄来说,矫枉何惧过正。死几个人,哪怕死几个功勋元老,算什么?小事一桩。

打个比方来说,孙氏政权是一把盐,必须洒进江东士族这堆雪里,才能融为一体。可是,盐融进雪里,融化的雪水又会把盐冲走。那就加筑一道坝,把雪水拦住。这是入侵者建立的政权的两难,也是此类政权解不开的死结。

江东化也好,反江东化也好,都是形势所迫,都是孙家政权的需要。理解了这一点,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我怀疑,陆逊是自杀身亡的。孙权一次次派使者责备陆逊,早已暗示甚至明示,你老陆还是自行了断吧。

我甚至怀疑,所谓的南鲁党争,是孙权演的一出戏,故意让鲁王孙霸想入非非,故意让朝中大臣分成两派,故意让各派各系跳出来表演表演,然后,选准目标,拔出利剑,打开牢房,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失去平衡的权力天平,又重新趋于平衡。

这就叫引蛇出洞。

古今中外,所谓的政治家们,这出把戏玩得还少么?不幸的是,玩火者自焚。孙权没有想到,他导演的这出戏,以太子被废、鲁王赐死、大批生命消亡收场。再高明的导演所编排的戏目,有时也是以悲剧收场的。

之后的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公元251年,即孙权处理南鲁党争的次年,也就是陆逊死后六年、孙权死前一年,孙权对陆逊的儿子陆抗说:“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闻,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孙权的话说明孙权对陆逊的死,一直怀着深深的歉意。这分明是向陆逊的儿子道歉,也是为陆逊平反。

陆抗的官位最后做到大司马(国家最高统帅)、荆州牧,子孙也一路高官厚禄。如此看来,陆逊对孙策有家仇,无国恨;但孙权对陆逊,有的只是国恨,却并没有家仇。

如果陆逊真是被气死的,对孙权来说,情有可原。孙权可以说,谁叫你陆丞相身体这么差,或者意志如此不坚定,被我几顿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批评,就吓死了呢?

但其他人的死,比如太子太傅吾灿、骠骑将军朱据(孙权女婿)、太子属将陈正、陈象(此二人被族诛)等,则纯粹是政治祭坛上的牺牲。当然,相对于政治、权力、集团利益的需要,个体的生命是轻如草芥的。

在孙权看来,逼死陆逊,是砍去了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的主根。接下来,杀吴灿、杀朱据,族诛二陈,就像修理这棵大树的几支枝丫,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孙权废太子、杀鲁王的公元250年,时年69岁。孙权称帝(48岁)之前,接过兄长占有的一块荒地,辛辛苦苦地建立孙家庄园。48岁到54岁(此年逼死陆逊)的6年间,可以说是为孙家庄园建篱笆,挖濠渠,灭虫除草(尽管有些措施不得当)。54岁到去世的7年间,就在搞破坏了。公元250年的废太子、杀鲁王,无疑是在自家庄园的后院放了一把火。

在南鲁党争中,孙权逼死陆逊以及此后的大屠杀,自有他的道理(正确与否,正义与否,是另外一个话题)。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既然利用南鲁党争解决了过度江东化的问题,为什么不在逼死陆逊之后,立即解决南鲁党争这个问题本身。

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是要动摇国本的。孙权为什么要等到真正动摇国本,才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解决问题,为什么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废黜太子,同时赐死鲁王?

处死孙霸,很好理解,因为他要篡权,而且铁证如山,至少要杀一儆百。但为什么要废黜太子?孙和立为太子时,年19岁,被废时27岁,已经成年,是最适合做接班人的年龄。何况,太子是孙权钦定的法定继承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和位子,即使做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事,也是情有可原的。

幼子孙亮立为太子时,只有7岁。此时孙权已69岁,应该隐隐听到了自己生命的丧钟,怎么会放心让一个孩童接班?赐死鲁王孙霸,让太子顺利接班,或者选择更年长的孙奋、孙休,应该是较好的、也是让人较好理解的选择。

同类推荐
  • 他穿越到晋北

    他穿越到晋北

    穿越晋北即成孤儿的刘琼,既没有成帝的雄才大略,也没有成就宰相的本事;平平凡凡的故事里,见其不凡的人生!
  • 明国崛起

    明国崛起

    “人类的历史。”..“本质上是人驯化人的历史。”..“无论如何,明国不感谢徐奕。”
  • 飞跃八千里路云和月

    飞跃八千里路云和月

    天穹国帝君子嗣稀薄,男君或早夭或战死,只剩十七个女君。为避免权臣叛乱,亲王争权,他国觊觎,帝君与四大家族共同决定将诞生的第十八个小女君按照帝国贤君的方向培养。从此,这个小女君肩负重任女扮男装,开始了他艰辛而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充满质疑与挑衅,到众望所归,除了四大家族的支持,还有青梅竹马的陪伴,这一条帝王路孤单而不孤独。看他们如何见招拆招,跨过险恶人心。
  • 大唐神建筑师

    大唐神建筑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建房子,修修路,是为建筑师。治治国家,教教人,是为神建筑师。这是一个啥都懂那么点的小建筑师在大唐的发迹史。。。
  • 戏子弄乾坤

    戏子弄乾坤

    重生回来做了小倌,谁知小倌身份后面的义父是他最大的对手。长路漫漫何事小,胸中怀恨戏乾坤。
热门推荐
  • 身怀红警在斗破

    身怀红警在斗破

    廖星飞掉到他不应该掉到的位置上,否则,他应该穷困潦倒的度过这一生的。
  • 文忠集

    文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崛起小农民

    崛起小农民

    被豪门所逼迫,不得已回到乡下的李贤,却时刻想着如何崛起,然后走到她的面前……无意间得到一款软件,让他得以与万界做买卖,而李贤利用这一点优势,开始了崛起的征途……
  • 翱翔曲

    翱翔曲

    鹰在空中翱翔,他们不曾停下过复仇的脚步。不必要劝告他们处事的哲理,他们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图腾上雕刻的纹章,沾满的鲜血,诉说着一段悲壮的史诗
  • 死亡前兆

    死亡前兆

    我能看见别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死亡,但天机不可泄露,冥冥之中自有什么安排!当我违背天机救下一个女孩的时候,我身上突然发生了怪事!
  • 沐本苍无

    沐本苍无

    “你是仙女吗?”“你觉得我像?”“恩恩!超级漂亮的。”“呵呵,这话我爱听,小妹妹你听好了我可不是什么仙女,我是一枚男种花妖。”“妖?”一双透亮的双眼迷茫的望着前面仙气飘飘的美人,怎么也不明白这么漂亮的姐姐怎么就是男妖了呢。云绯颜好笑的看着对面五短的小人,脏污的小脸看不清楚五官,破旧的衣服不能遮住她那小身体,身后还跟着两只对他龇牙咧嘴恨不得咬他一口的小灰狗,这组合怪异透了。“谁若伤她,魂飞魄散,尸骨无存。”“汪汪!”“我这么帅的时候能不打断吗!”秦沐沐无奈的瞪了一眼对面的绯衣男子,心想果然是帅不了三秒啊!这是一个关于自称是“妖”的男人和一个被天地追杀的女孩和两只“狗”的故事。
  • 舒芙蕾,青柠先生

    舒芙蕾,青柠先生

    呆萌少女,创意感超强,喜爱甜品,冷酷总裁,沉默寡言。一次误会,两个不同道路上的心不约而同碰撞,火花撩人,爆笑连连。面对职场的残酷,对手的竞争,困难重重,霸道总裁为呆萌少女的撑起保护伞。是怎么样的甜蜜宠爱,炎炎夏日,飘来一股沁人心脾的舒服,甜甜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穿越:嗜血邪王的鬼妃

    一朝穿越,她莫名成为替身皇妃,自从在棺材里爬出来,她便是岚月王朝的鬼妃。成为下堂妃是吧?正如她意!她的夫君是个嗜血皇子且放荡无比?日为人,夜为妖?据说他妻妾无数,圆房后都会香消玉殒。据闻,他曾一人一夜灭敌十万。偶然机会,她发现自己竟是他解开封印的钥匙?若解开封印,又将怎样?
  • 玄怪录

    玄怪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门故事

    南门故事

    “南门”一个小地方,承载着我童年记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