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29200000054

第54章 江东基业——好大一片庄园(3)

只是当时的孙权坐在江东,还战战兢兢,哪里有一统中原的理想和野心。孙权听完鲁肃的宏伟规划之后,内心狂喜,嘴上却淡淡地对鲁肃说,我只能尽一方之力,辅翼汉室而已,您所说的帝王伟业,恐怕是我力不能及的。

现在不同了,不可一世的曹操竟然被俺老孙打回老家去了。即使没有什么雄心、野心,心中树立一个目标、怀里揣上一个理想,总是可以的吧?即使不好公然放眼全世界,悄悄地胸怀全中国,总是可以的吧?

曹操退回北方后,南郡的江陵还是被当世名将曹仁、徐晃占着。既然曹操不让孙权占据江夏,孙权当然也不会让曹操占据南郡,双方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同时占据南郡和江夏,才算完整意义上占据了荆州,占据了长江中上游;才算扼住了中国地缘政治的咽喉;才能进可攻,退可守。

周瑜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刘备的帮助下,打得很艰苦,打得很惨烈,死了很多人,公元209年占领江陵,把曹操的势力逼出长江流域。名将之花周瑜,就在江陵之战中胸部受了重伤,于次年去世。

鲁肃接替周瑜以后,在刘备的坚决要求下,建议孙权把江陵给刘备驻军。这就是历史上刘备的“借荆州”。江陵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当时是南郡的治所,在战国时期叫做郢,曾经作为楚国的首都。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就知道,湖北省的襄阳市(三国时的襄阳)、荆州、鄂州(三国时的武昌)两两之间直线相连,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样一来,曹、孙、刘就在这个三角形上各占一个角。

几何上、结构上,三角形是最稳定的。战争中的地缘战略上,三角形也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其中的任何一家要改变这种稳态,另两家都不会答应。这个地缘政治和战争中的几何原理,不妨称之为古氏定理。此后在关羽的襄樊之战、刘备的夷陵之战中,各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较量以及战役发动者的悲惨结局,都是这个古氏定理的生动案例。

其实,鲁肃之所以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不是《三国演义》里渲染的那样,是出于鲁肃的窝囊、老实、短视。在三国时代,鲁肃是搬一遍手指头就能数着的政治家,他的“出借”,当然有他的道理。

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鲁肃把“荆州”给刘备,一是为了巩固孙刘联盟,这是政治账;二是与刘备分摊来自北方曹操的军事压力,这是军事账;三是迫不得已,刘备不得到江陵,会跟孙权玩命,这是外交账。这个时候的刘备今非昔比了,已然成了一支独立而重要的力量。鲁肃做出这样的计算,岂是窝囊、短视的举措?

公元215年,曹操将主要力量投入西方的汉中战场,孙、刘两家在荆州的压力减轻,孙权立马向刘备索还“荆州”。孙、刘之间为了南郡领土,差点大打出手。此时曹操已占领关中、汉中,刘备北边受到巨大的压力,只好妥协,与孙权平分荆州了事,也算是初步划分了国界。

可见,鲁肃“借”“荆州”给刘备,真的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动机,更不是因为鲁肃的愚蠢短视。刘备敢要“荆州”也自有他的道理。一切都基于现实利益和当前形势。

公元217年,孙刘联盟的缔造者和维护者鲁肃辞世。

刘备的坐大,让孙权食不甘味,坐不安席。三年前刘备占领益州以后,强大到足以单独或与曹操联手威胁孙氏集团的时候,孙权就背离孙刘联盟,向曹操靠拢,于本年度归顺中央政府,但仍然与中央政府离心离德。

孙权这个人,政治上是没什么宗旨,没什么定力的,他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当然,不能光批评孙权,刘备、曹操他们也是如此,曹操还把无奶的献帝也当成娘。

小孙的卧榻之旁,岂容老刘酣睡?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公元219年,刘备打败曹操,占领汉中,王袍加身。关羽北伐襄阳、樊城,试图占据荆州三角的两个角。孙权骤然翻脸,悄然出手,头顶砸砖,背后捅刀。吕蒙巧施妙计,白衣渡江,端了刘备在荆州的老巢。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试图夺回荆州三角的一个角。次年大举伐吴,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刘备狼奔豕突。孙权把刘备的势力彻底逐出荆州,将益州的东方门户封得死死的。

公元224年,即刘备死后一年,诸葛亮意识到,蜀汉帝国快要窒息而死,便主动地与东吴再次结盟。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两家在地图上兴高采烈、客客气气地瓜分了曹魏帝国的领土(想象一下,今天你拿着世界地图,在美国版图上的某处大笔一挥,做几个记号,便宣布美国的若干个州归我所有,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不疯掉才怪)。

孙、刘之间在荆州的时战时和,时和时战,大致如此。

从赤壁之战到孙权称帝的二十余年间,同样持续不断的,是孙权与中央政府(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前)、曹魏帝国在江、淮之间的拉锯战。

打个比方来说,曹操像一个巨人,横躺在北中国,刘备啃曹操的屁股,孙权则卡曹操的脖子,弄得老曹两头痒痒,好不难受。当孙、刘两家弄得曹操不能动弹的时候,相互又在荆州狗咬兔子,或者兔子咬狗。

因为荆州是东、西、北三股势力较劲的策应中枢,孙、刘、曹三家,其中的任何两家,都绝不会让第三家独占荆州。

东面,公元211年,孙权将大本营搬至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筑濡须坞(在濡须水筑军港码头,今安徽省含山县境内)。公元212年,曹操进攻濡须坞,打个照面便撤退。

公元214年,孙权攻皖城(扬州的庐江郡治所,今安徽省潜山县),俘获曹操的庐江郡(今安徽省西南部)太守朱光及人口数万。

公元215年,孙权亲征合肥,不克而还,在逍遥津差点被张辽干掉。

公元216年,曹操再攻濡须坞,虚晃一枪,班师回朝。

公元217年,孙权投降曹操,准备与关羽在荆州决战。为了对付刘备,东方的和平维系到公元222年。

公元223年春,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的孙权反志又露,曹魏帝国派曹真侵江陵,曹仁侵濡须,均被孙权击退。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亲征广陵郡(属徐州,今江苏省扬州地区),感叹一番“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撤军。

公元226年,曹丕死,孙权征江夏,不克而还。此时,荆州三个战略要地襄阳、江陵、江夏全被曹魏占领。经过十四年的拉扯,才达成当年曹操南征荆州的设想。蜀汉帝国和东吴王国的命门都被关死。

既然命门已被关死,孙权就可以关起门来做皇帝了。

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称帝建国。

对于孙权的称帝,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终于”一词呢?

三国当中,最早称帝的是曹丕,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曹丕在当年的十一月便篡汉自立。刘备也急不可耐地于次年称帝。孙权一直到公元229年,在刘备称帝八年后才黄袍加身。在称帝这件事情上,孙权有足够的耐心,的确不像他的父兄那么“果躁”。

有耐心,也可以理解为没信心。孙权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自有他的苦衷。

孙权的称王,不是称王,是封王——公元221年被曹魏帝国封为吴王。这时候的孙权,面对刘备的举国讨伐,只好向曹魏称臣,只能在曹魏帝国的羽翼下做一个屈辱的藩王。

即使夷陵之战大败蜀汉以后,孙权仍然找不到称帝建国的法理上的依据。孙权既不能像曹丕一样借壳上市,又不能像刘备一样借尸还魂,只能等待时机,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强行突破。

“国际”形势终于有了变化。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吴蜀重新结盟。蜀汉帝国也不再坚持“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一套,孙权再也不会两面受敌。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孙权卸去了称帝最后的心理负担。

孙权延迟称帝的另一个原因,是让他头痛的山越。所谓山越,就是居住在江南山区(如今天的赣东北、皖南、浙西北等地)的土著,这些土著开化程度很低,难以接受“文明”统治,拒绝繁重的捐税、徭役,经常作乱,导致孙权后方不稳。

既然后方不稳,前方就不能公然树敌,尤其不能树两个敌人。所以,从公元217年到223年,孙权的政治路线一直摇摆不定。一会儿与刘备讲和,与曹操开战;另一会儿与曹操讲和,与刘备开战;两边忽悠,自说自话,自强自大。

有学者说过,曹操把皇袍当衬衣穿,刘备把衬衣当皇袍穿。孙权呢?自己做一件皇袍,先反着穿;条件成熟了,再反过来穿,反反得正。这种说法,有趣、有味、有理。

这就是孙权的建国道路,或者说,孙权的武装或军事建国道路。这个武装建国道路,是孙氏父子从东汉的臣子,演变成地方军阀,再成为曹魏藩王,最后称帝建国之路。

这是相对于“国际”方面而言的。“国内”方面,则有一个政治势力、组织架构、权力分配的培育、磨合、整合过程。有学者把这个过程叫做孙氏政权的江东化。孙氏政权的江东化,也可称之为孙权的政治建国道路。

跟随孙坚、孙策南征北战打天下的老班底,大多来源于江淮之地,如周瑜、程普等,有学者把这一帮人称为淮泗将领。在孙策渡江前后,有一批北方的文化人避乱于江东,如张昭、诸葛瑾等,有学者称他们为流亡北士。这些流亡北士,寄寓于当地政府官僚或当地有钱、有权、有势的土著——江东士族,如虞、魏、顾、陆四大家族。

拿易中天先生的话来说,淮泗将领是枪杆子,流亡北士是笔杆子,江东士族是钱袋子。与任何一个政权一样,孙吴政权的建立、生存、发展,对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哪一样都离不开。

对于江东士族来说,孙策及其带领的淮泗将领,无疑是入侵者,因为这些将领们要再一次瓜分他们的利益。孙策能很快平定江东,最大的原因,恐怕不在于作战的勇猛,而在于军纪的严明。孙策军队纪律的严明,给了江东士族一个希望:这帮入侵者不会对他们做毁灭性的掠夺。所以,江东士族的抵抗,不会太坚决、太顽强。孙策就能横扫江东如卷席了。

孙策依靠枪杆子征服了江东。而孙权要在江东长期立足,就要治理好江东。如此,则不仅要抓住枪杆子,还要依靠笔杆子,捏住钱袋子。

早期,武力征服是主要的,主要依靠淮泗将领和流亡北士来做。慢慢地,由流亡北士将淮泗将领和江东士族调和、穿插、融合起来,最后过渡到江东士族身上。

东吴政权前期的统帅依次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些人事安排,并不是单纯的所谓人事安排。除了军事上的需要,还有政治上的考虑。政治需要就是利益需要。利益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土地上获取而来。

既然孙策兄弟占有了江东,并定下“坐断东南观成败”的“国策”,就必须依靠、利用江东这片土地,也就是必须最终依靠、利用、团结这片土地的主人——江东士族,这些江东士族,同时又是江东的大地主。除非,孙权全部消灭这些江东土地的主人,或把他们的土地全部掠夺过来——孙权是不可能这样做的,也是做不到的。

如此,孙氏政权必须江东化。

所谓孙氏政权的江东化,就是孙氏家族拥有所有权,但把江东这片土地的治权交给江东士族,并由江东士族主宰政治利益(如舆论控制权和仕途垄断权)和经济利益的分配权。

周瑜死于公元210年(36岁),鲁肃死于公元217年(46岁),吕蒙死于公元219年(42岁),吕蒙之后便是陆逊。周瑜是淮泗将领的代表,鲁肃和吕蒙属于流亡北士,接替吕蒙的陆逊所属的陆氏是江东最大的士族。

说到这里,又会产生一个历史的“如果”:如果周瑜不早死,假如再活二十年,活到公元230年(56岁),孙权的政权怎么江东化?周瑜该怎么办?孙权又该怎么办?看来,一个人的早死,对家庭、家族来说,无疑是不幸的。但,对于他所在的团队,即使他是领袖人物,早死不一定是坏事。

当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陆逊为东吴统帅已十年,江东士族子弟在吴帝国政府为官者,数以千计。

这个时候,“国际”和“国内”形势一片大好。孙权便把反穿多年的皇袍再反过来,扭扭捏捏又潇潇洒洒地、躲躲闪闪又风风光光地做起皇帝来。

孙权称帝时,48岁,距19岁接过父兄基业,已整整30年。三十年的光阴,使一个英俊少年,变成了一代雄杰;一个英俊少年,将父兄的割据基业变成了堂堂帝国。小孙确实不赖。从个人资质、资历来看,老孙要做若干年皇帝,也没什么不可以。

孙权在父兄基业的基础上,用了大半生的时间,浴血奋战,建立、巩固了自己的帝国。

48岁以前,孙权走过的道路,是一条艰辛的建国之路。48岁至60岁,孙权使用一切手段,巩固自己的帝国。60岁以后,孙权所走的路,则是一条血腥的毁国之路。

⒌后院放火

一般认为,孙权的毁国之路,始于两件事:压抑张昭,逼死陆逊。这两件事,受到国际国内、古人今人的诟病。

张昭是孙策旧臣,又是托孤大臣。想当年,孙策死后,江东尚未稳定,多股反对势力蠢蠢欲动,甚至连孙权的堂兄庐陵太守孙辅也要投降曹操。孙氏集团危如累卵,朝不保夕。如果不是张昭和周瑜挺身而出,救孙氏于危难之中,孙氏一党可能作鸟兽散。

孙权称帝后,朝野上下莫不以为,丞相一职,非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张昭莫属。

出人意料的是,孙邵却坐了丞相的宝座。刚读《三国志》时,我也莫名其妙,这个孙邵,不知是哪路神仙,也不知是何等货色,在《三国志》里,连传记都没有。生在三国时代,在《三国志》里没立传的人,肯定跟我差不离,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庸人一个。

孙权怎么会把当朝首辅的宝座给他坐呢?反过来说,怎么不让众望所归的张昭当丞相呢?

孙权的解释是,现在是多事之秋,让张昭担当重任,可不是优待老同志啊。

孙权的解释当然很有“说服力”。张昭比曹操出生还早一年,孙权称帝时,张昭已76岁高龄。不管张昭的身体再好,76岁当什么丞相,体力上恐怕的确有些力不从心。

孙邵去世后,朝野上下又举荐张昭,孙权被逼大臣们逼得很恼火,气鼓鼓地对大家说,难道我就不爱张公吗?但此公性情刚烈,只要他所说的话一句不从,就会牢骚满腹,恐怕君臣之间就会冲突起来。让他当丞相,对他恐怕是有害无益。

孙权的这次解释,更进一步,更具体一些,涉及张昭的性格。陈寿在《三国志·张昭传》的评注里认为,张昭之所以做不了宰相,又不登师保(太师、太保)之位,跟他威严过甚、曲高和寡有关;同时说明,孙权的确不如孙策。

后世学者,对孙权的压抑张昭也有众多分析观点。比如说,孙权忘恩负义;比如说,孙权要的丞相是高级花瓶,而张昭的资历、威望、性格又决定了张昭不可能是花瓶,等等。

孙权的薄情寡义,似乎是有的。比如,有学者指出,周瑜、鲁肃、吕蒙的后代中,就没有一个出将入相的。以此证明孙权的薄情寡义。问题是,他们的子孙中,有出将入相的材料吗?查遍《三国志》,好像没有。

周瑜生有二子一女。女儿嫁给太子孙登。长子周循,官拜骑都尉,早卒。次子周殷,“初拜兴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黄龙元年,封都乡侯,后以罪徙庐陵郡。”

鲁肃身后,只有一个遗腹子,成年后为昭武将军,武昌侯。吕蒙的儿子倒是没什么高官厚禄,但获赐大量的部曲、田产,生活很是滋润。

看来,周瑜、鲁肃、吕蒙的子孙中,没有做高官,却享厚禄。不能做高官不能怪孙权,享厚禄说明孙权有情有义。

同类推荐
  • 大唐小农

    大唐小农

    小人物,梦回大唐;小乡村,朴实无华;小智慧,拈来富贵;小生活,怡然自得。
  • 回到北宋当赘婿

    回到北宋当赘婿

    带着一个大型综合性仓库穿越了,成了人人唾弃的赘婿。蒋丰不觉得吃软饭丢人,不用奋斗,还有漂亮媳妇管饭,多惬意。然而当小厮告诉,自己这个赘婿很快就要凉凉。蒋丰无奈了,既然享受不了混吃等死的悠闲生活,那便奋斗吧!
  • 萌姬三国

    萌姬三国

    陈芝到了奇怪的三国女将时代。一身白袍冷面心热公孙簪,宽厚仁义耳朵却不大的刘蓓,嗜杀暴虐神经跳脱的曹阿嫚。狼烟烽火铁马金戈,这是她们逐鹿天下的时代,鲜活的生命在古老的土地上跳动,而陈芝要做的事将她们一一捧上神坛。初平年,军师陈芝以谋算为乐。
  • 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史

    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史

    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网络文学风云十五年
  • 暗宫

    暗宫

    他日如若君临天下,必将平定八荒蛮夷以正河山。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大铸师

    异界大铸师

    圣骑士?圣骑士在寻常的铸师面前,那也就是一个屁!大法师?俺的奴隶侍女就是一名九阶大法师!你问俺是谁?俺不过是一名铸师,一名还未入流的铸师。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极品王妃

    极品王妃

    千年的等待延续百年的杀戮,用血洗礼的灵魂再也找不到当初的爱;如果有来世,请记得我们约定的美好,请记得那片梅林中,一直都有爱的等待。“剑似无情,人似花飞;时而风霜,时而飘零。情若明月,天地可悯;谁人怜惜,痴心如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镜花水月,红尘无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速女生之怪盗公主

    极速女生之怪盗公主

    她是世界闻名的大盗,他是她的对手,却喜欢上了这个在夜间如魅的怪盗。她是音乐才女,他与她有着许多的爱好和共同点,几次别样的经历,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她!当两男喜欢的是她不同的身份时,那个曾经害她得‘厌男症’的人突然出现。往事回幕,真实又在上演,她该舍其取谁?任重而道远,一切等事情结束,再来个了断吧!
  • 妖异之世

    妖异之世

    超平凡的大学生李肃然从一个怪异的空间中脱出从此他普通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变--------------------------【书友群号:295937420】
  • 刹灭八荒

    刹灭八荒

    少年因天赋超常遭嫉妒,被逼绝命崖悔恨死亡。不料重生异世大陆,在新的世界,少年又会收货什么意想不到,他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敬请期待刹灭八荒!
  • 造化神尊

    造化神尊

    都说意外无处不在,谁又明白,每一次意外之后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抓住了,你就赢了。天地有道,道在人。星辰有念,念在心。以星辰之心,悟天地大道。造化所至,诸神称尊!
  • 实用保健手册

    实用保健手册

    为了使人们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更便捷更高效地保持身体健康,我们特凝聚健康生活中的点滴智慧,编辑了此书。《实用保健手册》介绍了一些关于身体健康的必要知识、常识、秘诀等。如“身体原理”部分简要介绍了身体各部系统及机能原理,“健康地图”部分介绍了身体各部疾病的信号;“健康习惯”部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有益健康的生活习惯;“身体保养”部分介绍了运动、工作、日常生活时的一些身体保健知识;“身体减负”部分介绍了肥胖的原因、危害、治疗等;“远离误区”部分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不利健康的误区;“疾病预防”部分介绍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身体与性”部分介绍了健康性生活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