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2500000064

第64章 蒙集的呼唤

蒙集在哪里

蒙集是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苏堡乡的一个村落,村里一千多户农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靠天吃饭,他们祖祖辈辈在大山深处繁衍生息,过着仿佛与世隔绝的生活。今年春天,赴西吉的扶贫队又出发了,凝望满载物资的汽车离去,就想起蒙集人,惦念起他们的日子。

香港回归那年的春天,检察院派我随市上第一批扶贫工作队来到西吉。在西吉县政府礼堂内,来自四十个单位二百余名扶贫队员受到了当地政府隆重的欢迎。台上,领导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街上,红旗漫卷,鼓乐喧天,扶贫行动被热烈的场面渲染的十分壮观。欢迎仪式之后,扶贫车队浩浩荡荡进了山,不大一会儿,在山连山、山迭山的行程中,只剩下驶往蒙集的两辆越野吉普艰难地行进着。

汽车在一面依着峭壁一面临着深沟悬崖的狭窄土路上行驶,绕来绕去走了两个小时还不到目的地。看着弯弯细细尘土飞扬的山路,蒙集让我感觉特别遥远,忍不住的感叹,蒙集、蒙集、你究竟潜伏在群山的哪里?随行的一位组织部负责人扬扬手中的名单说:“看,这些叫党岔、沟峁、火石寨的村子肯定在深山大沟中,既偏远又穷苦,而叫蒙集的指定是山民贸易之所。这次分配扶贫点时,看你们单位领导的面子,我特意将这个村子划给你们。”他调侃道:“这次你们乡也下啦集也赶啦,两全其美哩?”原来,他连苏堡乡都没来过,关于蒙集村他也仅从字面上进行了想象。

来时,听说蒙集缺水断电,吃储存在水窖里飘着老鼠虫子的水,点的是油灯。在都市住久了的我,担心受不了那个环境,带了两箱子矿泉水和一些饮料,买了许多的电池及一个特号手电筒备用。车上,我们像搬家一样拉来了行李、煤气灶、粮食蔬菜等,是单位专门配备的,有的单位还配备了烟筒炉子和取暖的煤。

当汽车行进在人烟稀少的苍凉中时,目睹像版画一般的山间梯田与天边飘来的缕缕白云正徜徉在山峦之间,心中便惊叹着大自然不可思议的创造,仿佛是谁将世界的黄土全堆积在这里。隔窗远眺,周围连绵起伏的山峦像是一群饥渴的牲口,徘徊在黄澄澄的尘土里。悬崖山道布满雨水冲蚀的痕迹,一切显得沉寂而荒凉,天空就那样平坦凄凉的挂在它的上面,让我的心郁结起来。当汽车像个蜗牛一样忽而在山顶爬行,忽而在沟底行进,所带手机在那个路段已经失去信号,一个完全陌生而浑厚的世界便呈现于我们面前。

到了党岔村才知道,党岔紧靠着一条数十里的长堰、那堰夹于旱山之间,堰深三十多米,几十里的水面波光荡漾,一丛丛芦苇一群群野雁,那景致足以让人留连忘返。据说党岔村因了这堰推动了公路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不错,党岔算是西吉县经济状况较好的村子。而火石寨居于深山却因为奇特的山貌构造成为西吉著名的风景胜地,为此有柏油路,通公交车,遗憾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就没有分给我们?

村名与现状的差距,让我想起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组织部的这位负责人显然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

出了党岔从崎岖凹凸的山路出发,汽车颠簸着又行驶了大约四十多分钟才到达蒙集,蒙集距西吉县五十公里左右,从那个村子再翻过一道梁,便出宁夏入甘肃省了。

房子一面坡

村子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差,通电。由于电费昂贵,一部分人家用不起电灯点油灯。穷的富的农家一律四合院,房子盖的极特别,临高一望,崖畔沟卯全是人家。依着山地走向,建房位置高低不齐,邻居们或在山顶上住的,也有沟底下住的。所有的房子包括院墙全是黄土裸露,条件好些的用红砖贴着上房的正墙,古朴而简陋,每家的房顶一律是铺着蓝瓦的一面坡。

我见过川区农民的住房,房顶是平的,农民时常在房顶上翻晒种子或存放东西。陕西农村一带的房子房顶是两面坡,蒙集这边的房顶怎么盖成这样?压不住好奇心去打问,才知道任何房顶的设计都与经济状况气候特点有关,蒙集人之所以把房顶盖成一面坡,是为了节省材料又能防雨,据说这是南部山区农民普遍选择的住房类型。

四合院内,不少人家三代同住,每家必见占去半间房子的土炕,半年用炕取暖,屋内的墙壁烟熏火燎的暗黑。烧炕用晒干的牲畜粪便或草屑,烧煤取暖还算奢侈,就连村长家一个冬天也才买几百斤砟子煤取暖。

村民家家用拳头大小的瓷缸煮罐罐茶喝。饭食以土豆粗粮为主,也吃大米,但那是条件好的人家从山外买进来十天半月吃一回的精细粮。

穿戴很陈旧,男人大都穿裁剪不规范的解放装,衣裤打补丁者甚多;女人孩子多穿四个兜的黄制服,肩上压个黄杠杠,有点模仿警服。由于缺水,衣服长久不洗,看上去灰蒙蒙的。

当我们在牲蓄粪便烧的热炕上舒舒服服睡了半个月第一次探家时,家里人总说我们身上散发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马粪味?至于么?倒是有种混合的膻煳味。在蒙集时,我们也学会了用马粪烧炕,习惯了那种味儿。山区的春寒,到了五月了还让我们依恋着热炕,炕的温暖确实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山下那口井

集蒙有口井是村里唯一的生活水源,那口井远在山下,它不是人工挖出来的,而是上苍赐给这个村子的一个天然的泉眼。村民们用石头把这眼泉垒出一个圆圆的井台,还在井台附近做了几个水槽,井水清澈透明水流汩汩,许多年来人和牲畜都在此取水。

刚到蒙集时,看见村民吃水要翻过几道山梁,挑着一担子水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走,比我们空手走平道儿还轻松。扶贫队员两人抬着一桶水在山梁上战战兢兢的挪动,中途休息两三回,才把一桶水弄回屋。抬水途中的狼狈模样常常引得村民们驻足笑望,我们更视这桶水格外珍贵,除去必要的用水之外,其余盖以节省为原则,最后索性把洗脸水也省了,反正要和村民打交道,土鼻子土脸的更能贴近当地人。

令我们最为惊奇的事是,每当夕阳西下,炊烟四起,孩子们便挥动着树鞭,向自家的牲畜吆喝一声,各家的牲畜就乖顺的出了马厩,沿着山道左弯右拐的朝山下那口井走去。牲畜在井边的水槽里饮够水掉头向回走,边走还边站住等待贪耍的小主人,此景常让扶贫队员稀奇不已。

说起蒙集的牲畜,山区农民家中若有匹马已算富家了,上山耕种翻地,驮粮拉货不知要省多少人力。可我们看到的情景是,几十里的山路上,送粮买炭的农民在吃力的拉车驾辕,挨车跟随的高头大马却悠闲地走着。由此很为山区的人叹息,人的价值竟不如一匹马。慢慢得才懂得,不是山区的人舍不得用马拉车,而是山路太陡,为了安全可靠,车行下坡人驾辕,上坡路上马拉车。

山里的路就像是人体的血管一样,四通八达延伸到大山深处,蒙集人深更半夜从邻村看电影回来,再怎么难走的路也迷失不了,可扶贫队员大白天辨不清方向走错路,所以轻易不敢出村。一次,一位扶贫队员骑车跑到乡上邮电局给家人打电话,返回时在羊肠道上拐错了弯,竟不知不觉的沿着通往甘肃的山路急驶而去,幸亏一阵大风吹落了头上的帽子,眼看帽子滚落山底,这才发现此路不是来时的山路,蹲在路边等了一个时辰,问过行路人才知南辕北辙,急忙掉转车头向回赶,摸回扶贫点时已经鸡叫头遍。

蒙集的小学

蒙集有所五年制小学,学生二百余人,校长和教师统共六人。这几名教师每天自带干粮来教学,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们又成为农民在承包地里种庄稼。

教室与课桌很破旧,断裂的墙壁以及又黑又烂的课桌令人震惊,不敢想象山村的孩子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政治课。蒙集的孩子们没有学过音乐、画画,在学校里听不到琴声。课余时,女生玩跳绳、布包,男生玩从田里捉来的黄鼠或松鼠。

考试时,每位老师自出题目刻钢板,推着墨滚子印卷子,那情景仿佛是遥远的过去。我是当过中学老师的,既然来扶贫,便主动要求在蒙集小学任教。第一次走进课堂,就看见课桌中间坐着村长、校长及全校的五名老师,他们说是想听听城里的老师怎样讲课。我让学生读课文,教室便响起悦耳的方言念唱声。我要求用普通话念书,学生们说不会,校长也说一直教孩子们唱着读书,从来没用过普通话,不知道普通话怎样说。我说我来教,大家便用好奇的神情注视着我。我开始以抑扬顿挫的音调带着孩子们朗读课文,教室便响起孩子们清脆的普通话。之后,我又教孩子们唱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孩子们唱得很投入,很有乐感。我又教他们唱其他的歌,他们非常高兴,不但词记得好调也把的准,上学放学的路上都放开嗓子大声唱,我惊叹山里孩子接受力和模仿力竟有如此之强。

在扶贫的第二个月,我们带来了五十套课桌三千元的图书及三千元现金捐助给这所小学。当汽车抵达蒙集,正好是“六一”儿童节,山区的寒风刺骨,进山前我们已将扶贫的旧毛衣套在身上御寒。在距学校五里路之外,忽然,我们发现灰蒙蒙的山村变的色彩斑斓,视野里流动着十分生动的线条,原来满山坡都站着孩子们,他们穿着红红绿绿的新衣服,很多孩子带来了他们没有入学的弟弟妹妹,手里挥动着五颜六色的纸旗,像是迎接贵宾一样夹道迎接我们,孩子们中间站着西装革履的村长。得知为了迎接这一天,村长带着所有的孩子已经操练了一星期,此刻,他们在寒风中冻了两个小时等我们,这样的隆重使我们觉得受之惶恐。

瞧着孩子们冻红的小脸展露着格外欣喜的笑容,围着新课桌打转的快活样子,一种深刻的感动便敲击着我的心灵,不禁对比城里的孩子们,山区的孩子们真是太多不幸,他们聪明活泼,却因为穷而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因为穷,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又被现代社会的文明所抛弃。

蒙集的女人

蒙集的女人生活的贫穷而封闭,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更不知道城里的女人如何生活?她们一生一世所生存的环境便是在连绵起伏的群山包围中,随着家中的男劳力在承包的山坡地里从春到秋的耕作与收获着。家里劳动力多经济条件好的,把自家的山坡地开垦改造成梯田,为好收成创造条件;家里劳动力少的,山坡田遇到连阴雨变成滑坡田,所种庄稼被冲得无影无踪,不要说收获了,连种子也赔了进去。山里女人吃着碜牙的糜面馍和煮土豆,乐观的等待来春,再把自己的幸福和希望深深的种下去。

除了翻山越岭去抚弄自家的土地,山里女人受恶劣的生存环境影响,不生儿子不罢休,有的女人连续生了九胎。不敢相信她们全是自己接生,坐月子不过是一只鸡或几十个鸡蛋而已。

蒙集的女人用一年时间养大一头猪,过年前宰了全家吃些鲜肉,然后将大部分肉腌在坛子里储存起来,一年的时间全家人的荤腥全靠那坛子腌肉。村长的女人说:“我的家里还能养起八只鸡,用鸡蛋换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条件差的人家别说喂鸡了,人吃的口粮还不够呢。”所以,条件差的女人生孩子连最起码的营养补充都没有。

就是这样的生活磨难,山里的女人依然嬉笑着下田,出一元钱参加邻里的婚丧活动,或在夜色中翻山越岭的去邻村看露天电影。就是下山挑水上山耕田能和乡亲们唠家常,也被她们视为一种娱乐,她们的快乐是和劳动紧密相连的。劳苦的女人回家时,不忘顺路捡起牲畜的粪便带回家储存起来作为冬天取暖的燃料,有时她们为挖到一堆干草根高兴,可以用来烧两天的饭菜了。

农闲的时候,常常看见蒙集的女人牵扯着鲜亮的丝线,绣鞋垫,绣桌布。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梅花怒放”“鸳鸯戏水”“牧童放牛”。女人们把她们对爱对美的向往全部融进绣活中,绣活儿把她们的心牵引到一个充满希望而快乐的境地,做绣活的女人在那一刻是最为靓丽和生动的女人。

蒙集的改变

蒙集的路十分简陋,很难有汽车开进村,每当扶贫队的汽车进了村,大人孩子便把汽车团团围住,摸车头摸车尾,车不走人不散。

起初,蒙集人以为扶贫队住一住就走了,他们对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不寄希望,对扶贫没有信心。但是工作队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经过一年又一年物质与精神的扶助,山区农民终于认识到,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对贫穷的漠视和麻木,对改变贫穷缺乏进取心。在党的扶贫政策感召下,蒙集人终于醒来了,他们以从未有过的图强精神翻新了蒙集那所破烂不堪的小学。当党和政府投资修通了西吉县到蒙集的公路后,似乎一夜间,将与世隔绝的蒙集村与山外的经济文化衔接起来。有了柏油路,蒙集人便活跃起来,村民们把山里的土豆、荞麦、豌豆等土特产运出山外,将山外的大米、水果、蔬菜、布匹、日用品等运进山内。物资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继而带来了观念的迅速改变。

2007年,再去蒙集,简直不敢相信眼睛,短短几年,蒙集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旧是一面坡的房顶,一律四合院,家家都修建了现代化的储水井,吃水已经十分方便;院子里大都摆着两个“大锅”,一个是锅状天线,一个是太阳能锅状聚热器。跟城里人一样,蒙集人看上了彩色的电视,清晰的收转着全国各地几十个台的节目,在家中用热水洗澡。他们的住房明亮古朴,地上铺着瓷砖,有了新式家具、沙发,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电话,日子过得温馨充实。他们不再封闭自己,而是把思想向山外放飞。党和政府退耕还林的政策给蒙集人的生存状态带来福音,蒙集人在那些光秃秃的黄土山上栽满了树,现在,蒙集已被一片绿色包裹,像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活力。绿色是春天,是希望、透过那绿,幸福和快乐的生活正向蒙集走去,蒙集已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同类推荐
  •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百年新诗代表作(1917—1949)

    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年,也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一百年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呼唤,中国新诗横空出世,应运而生;一百年间,中国新诗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幼稚到趋于成熟、从简单到日渐精彩的过程;一百年里,陆续问世的新诗何止成千上万,其中的佳作也是繁星满天;而今我们采撷名作,只为呈现精彩!
  • 美好心态,灿烂未来

    美好心态,灿烂未来

    同样的一件事情,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结果就大为不同。幸福从心开始,快乐从心开始,希望从心开始,几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都是从美好的心态开始的。山不过来,我们可以过去。倘若现实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而心态改变了,就会反过来影响现实。所以说心态是你的真正的主人,心态决定你的人生走向何方。
  • 岁月印痕

    岁月印痕

    本书是作者的文集,书中体裁多样,包括教育及学术研究论文、学习心得琐忆、生活随笔札记等。作者早年参军,曾参加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后从事教育工作,先后任象山中学、丹城中学校长。本书分灿烂事业、追忆往昔、心得琐记、付梓成果、快乐夕阳五辑,有对教育事业的思考,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忆和对现今生活的赞颂,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丰富。
  • 蓝白时间

    蓝白时间

    谁能保证一生没有过一个脱轨的想法?不同的只是,有些人真的脱了轨。一线狱警口述25个真实监狱故事,尽现社会倒影中的别样人生——【阿东的爱情】长相俊美却脾气暴躁的帅哥囚犯阿东,因执念于“保护爱情”而犯下故意伤害罪,又在狱中不幸遭受病痛折磨,回想这过往种种,他的临终遗言却出人意料。【大头雷师傅】身负“雷震子转世”、 “吃人肉”等传奇故事的大头雷,心狠手辣但又有情有义,为保护母亲的名誉而犯罪入狱,在狱中却很老实,时时悔过,想要早点出狱。然而好不容易刑满释放,他却再次入狱……一本“穿墙而来”的故事集,展现高墙内的微缩社会。当自由成为代价,时间被蓝白隔断,我们还能否期待幸福降临?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热门推荐
  • 距道有一尺

    距道有一尺

    三年前高威生物公司得到各国许可,容许在各国建立研究所,研究DNA改造技术以造福全人类。三年后,熊芮帆在一次车祸后,被剑仙唐瑛救活后开始了修仙之路。
  • 大明朱文正

    大明朱文正

    朱文正,朱元璋之侄,为人狂放不羁,却又胸怀大略。洪都保卫一战,使其名扬天下,被誉为明朝第五大将。然而却在战后被告谋反,被朱元璋关进囚室,幸得马皇后求情,才保住性命,终其一生再也未能出战。其子最后却能获封藩王,令人诧异,其中到底有哪些内情,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且后人多对朱文正洪都一战大加赞扬,却对朱文正的人品多加贬抑。试想,一位用兵的绝世奇才岂不会洞察天下大势,而昏庸的去背叛自己掌握大权的亲叔父?其中必有很多曲折与内情,或者说是误解,那么,我的这篇小说就以朱文正为中心,讲述一个属于朱文正、属于大明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帝家的小白白

    女帝家的小白白

    我的名字叫做时雪,似个木得感情的杀手,但我强的一批。(1v1,普通甜度,穿越的世界要么原创,要么借鉴,如同雷同,纯属巧合。)
  • 南昌之光

    南昌之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奉献了什么。当感受到脉脉温情之后,一个最直接而又裸露的想法,就是在漫漫人生之途中,给予回报。让他人也在自己的奉献中,感受到同样的脉脉温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用时尚的话儿来讲就是“和谐”。
  • 感动中学生的心态故事全集

    感动中学生的心态故事全集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怎样的心态才是好心态呢?首先要有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一定会做到最好。其次要有企图心,对达成自己预期目标有强烈的成功意愿。再次,还要有决心,遇到挫折与失败也不会放弃,坚持到成功的终点。爱心也是必不可少的,缺乏爱心的人不太可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失去别人的支持,离失败就不会太远。最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其次感恩老师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教育,还要感恩我们的同学和朋友,是大家的支持才会有我们的成功。本书用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心态故事,让我们中学生读者朋友们从中获得启迪,引发思考,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态。
  • 雅兰皇后

    雅兰皇后

    公子,我用我身上的这块玉佩换那只鹰的自由可好!为何?它属于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五年前你拿块玉佩换那只鹰的自由,五年后你祖上的拿万贯家财赎自己的自已,可笑!五年,只在大婚当日见过一次的夫妻,也很可笑!欧林雅兰,你敢这样跟朕说话。心已快死的人,还有何可惧!你死了,那朕被你带走的那颗心该安放在何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家殿下今日又吃醋了

    我家殿下今日又吃醋了

    问:当小白兔掉进了大灰狼的身边会怎样呢? 答:当然是被“吃掉”。 莫音衿被当成奴隶献给了吸血鬼的帝皇,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偷偷的逃走,可没想到竟成为了贴身伺候的奴仆莫音衿从此进入了“提心吊胆”的生活,每天不仅要被吸血,还要面临着被吃豆腐的危险就在莫音衿受不了了想逃离的时候,某个吸血鬼一把环住莫音衿,霸道的说,“你是我的,哪里都不能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