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277900000003

第3章 讨伐高丽

讨伐高丽的战争是中央王朝为维护天朝体系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中国自秦大帝横扫六合以来,历经汉代400年统一王朝的辉煌后,在周围文明仰视的目光中他的自信变得无限膨胀,天朝上国的荣耀已经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他的尊严。尤其是在天朝体系中的传统属国的挑衅,当这种事情发生时,只有在中原王朝消沉无为的时候,才会无视这一现象,而当中原王朝兴盛时,结局只有战争。

一、隋王朝东征高丽

隋文帝杨坚创建大隋王朝后,击溃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游牧帝国突厥,接着又灭亡了占据富庶江南的陈朝,使中华在分裂300年后,又一次重新结合成一个庞然大物,中原王朝获得了新生。

隋文帝是个非常负责任的皇帝,他在一统华夏后采取发展农业、轻徭薄赋等政策,使统一后的帝国迅速获得了稳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增。任何一个皇帝在拥有如此傲人的业绩的时候,都会陷入自我陶醉中,而华夏万里河山再难以容下他的雄心。这时候一件事情把文帝的目光吸引到了他东方的邻居那。

隋文帝

开皇十八年(598年)二月,高丽王高元率靺鞨(活跃在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骑兵1万多人进攻辽西,被当时隋帝国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官营州总管韦冲击退。本来在隋王朝百万大军南下灭陈的时候,那个高丽王就担心隋王朝在统一中原后会与他算以前的账,所以他积极进行战略物资的储备和军事部署,这无疑是对宗主国的挑衅,所以引起了隋文帝极大的不满。而这次事件更是火上浇油,让他恼怒万分。

隋帝国的战争机器就快速运转起来,杨坚任命一位皇室成员和一位元帅作为统帅,另外还有周罗喉率领的水军,一共有30万人,气势汹汹地杀向高丽。

六月二十七日隋文帝正式下诏将高丽王高元官爵废除了,同时,那位皇室亲王率领的陆军部队走出了临渝关(即今山海关)。不过很不幸当时正好是雨季,道路非常难走,粮草供应不上,军队杀手——传染病开始发作,虽然勉强到达辽水(今辽河),但却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水军部队自东莱(今山东掖县)出海,横渡渤海湾直趋平壤城,却遭遇海上飓风,船多沉没。

九月二十一日,遭遇天灾的两路部队被迫退军。不过,高丽王清楚明白以高丽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庞然大物的中央帝国相抗衡,于是,赶紧派遣使者向宗主谢罪,隋文帝于是停止了军事行动。但是这只是中原王朝与高丽的第一次争端。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成为中原王朝的皇帝,这位皇帝野心勃勃,一直幻想拥有超越他父亲杨坚的功绩。所以他总是寻找一切机会去超越他的父亲。

杨广特别喜欢巡游天下,大业四年(608年)他巡查到投降了中原王朝的突厥启民可汗的大营,当时高丽的使者也在启民的大营里面。杨广认为高丽以前是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的封地,汉王朝、晋王朝时期高丽都是中原王朝的郡县,自己继承了中原王朝的产业,那么高丽也是属于自己的,于是命令这个使者回去告诉高丽国王高元赶快到中原来朝拜自己,不然的话就派几十万军人到高丽国土去游玩。这种赤裸裸的威胁,让以前对中原王朝就特别恐惧的高丽王更加害怕,匆忙间赶紧开始全国总动员,开始在边境进行警戒。

大业七年(611年)二月十九日,炀帝巡游到涿郡(治今北京城西南),呆了一个星期后突然向全国下达了紧急动员令,准备讨伐不遵守藩属国礼节的高丽,他要求整个帝国的军队,无论驻扎地远近,都要在第二年春天到达皇帝驻地涿郡集中。同时命令幽州地区军政首脑(幽州总管)元弘嗣在东莱(今山东掖县)港口造300艘船,准备从海路进攻高丽。

两个月后,炀帝在江淮以南地区征召了1万水手,3万弩手,3万岭南排镩(即小矛)手。为了保障后勤供给,五月,炀帝命令河南、淮南、江南等地区制造5万辆兵车送往高阳(今河北高阳东),用来装载士兵所用的盔甲和帐篷等东西,并要求靠近涿郡的河南、河北的帝国子民负责运送军需。

然后,为了解决军队的口粮,就征调江淮以南的民众和船只将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各仓的粮食运送到涿郡。这个时候如果站在华北大地的天空上,就会发现在洛阳到涿郡的中国大运河上,运送船队前后首尾,绵延1000多里;政府修筑的宽阔道路上,从全国各地奔向涿郡的军队和运送兵器铠甲等军需的民众像不绝的江水一样,拥挤在道路上,昼夜不停。

这么巨大的规模对后勤指挥体系在现代社会都是一种残酷的考验,何况在那个没有一个完整的统筹体系的古代社会,造成的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因为统筹者知识的缺乏以及过分的追求理想化,结果是现实状况糜烂,交通的堵塞、长途的跋涉使大量的民众在为帝国皇帝个人的威严奔波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极大地引起了民众的愤恨,刚刚统一的帝国开始动荡,被沉重的劳役压迫的农民开始直接使用武力来表达自己对帝国皇帝的不满。

隋步兵俑

第二年元月,全国的军队全部抵达涿郡。中原王朝的皇帝把军队分成左、右12军,每军设大将、亚将各一名;受降使者一名,负责宣布皇帝的旨意,并且慰劳民众巡抚地方,他不受大将的管辖;每军里面有辎重兵、骑兵、步兵各个团,由偏将负责指挥,各团的铠甲、帽子甚至是帽子上的装饰品以及旗帜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骑兵部队下面是40个队,1队有100人,步兵部队下面是80个队。所有军队人数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113.38万人,对外则说是200万人,而如果算上负责后勤运输的民众,那么人数将达到300多万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的全国人口总数了,这是古代世界军队人数动员最多的一次,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才出现了如此巨大规模的军事动员。

大年初二,志得意满的皇帝命令左12军从镂方、溟海、长岑、建安、南苏、盖马、辽东、玄菟、扶余、朝鲜、沃沮、乐浪等出发,右12军从粘蝉、含资、浑弥、侯城、临屯、提奚、肃慎、蹋顿、碣石、带方、襄平等道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高丽发起进攻。

大年初三,第一军出发,然后是每天有1军出发,每支部队前后相距40里,整个部队40天后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连,鼓声号角声响彻行军道路,军队旌旗相连竟然有960里。而皇帝的御营共有12卫、3台、5省、9寺,分别隶属内、外、前、后、左、右6军,在最后依次出发,又有80里。

隋炀帝征伐高丽

三月十四日,隋军到达辽水(今辽河)西边的河岸,在岸边排好阵,等待攻击。高丽部队则依靠辽水防守,与隋军隔河对峙。炀帝命令工部尚书宇文恺建造3座浮桥,5天后桥造好了,隋军部队推着浮桥向辽水东岸强渡,由于浮桥短,离东岸尚差丈余。高丽人发现隋军渡河,迅速调集援兵,抢占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反击隋军。

隋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率领一些勇敢的士兵涉水冲上东岸,但因为人数太少,地形不利,士兵的伤亡非常惨重,连麦铁杖和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都战死在战场,隋军被迫收兵。炀帝又命令少府监何稠将长长的浮桥架上辽水,何稠在御营弩手的掩护下经过两天的苦战将桥接成。隋军于是才能依次渡过辽河,与高丽军大战于辽水东岸,结果高丽军大败,被杀1万多人。隋军乘胜进围辽东城(今辽宁辽阳)。

高丽军几次作战受挫,于是躲在城里固守不出来了。每当隋军快要把城攻破的时候,城防部队就假装要投降。因为昏聩的中原皇帝在出征前曾下令:“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所以前线的将军只好停止进攻,派快马向后方的皇帝请示。待皇帝的批复传回前线的时候,高丽的城防却利用时机将防御设施重新修整好了,当一切准备好以后,马上拒绝投降,隋军又不得不重新开始艰苦的攻城。

如此明显的欺骗,只怕连小孩子都知道对方的目的,何况是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几次后,这位炀帝仍然没有醒悟,可以想像这是多么令人感到可笑的事情。结果,小小的辽东城竟然久攻不下,使百万大军在城下徘徊留连。

六月十一日,隋炀帝终于到达了辽东城的南边,这位皇帝自己犯下错误却怪罪前线的将领不肯卖命,自己亲自监督各个部队继续攻城,同时命令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右翊卫将军薛世雄、左屯卫将军辛世雄、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升等人率9军共30.5万人,从怀远镇(在今辽宁辽中附近)渡过辽水,绕过高丽的几座城市,向鸭绿水挺进,与水军一起配合攻击平壤。

当隋军主力在辽东城下徘徊不前的时候,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水军从东莱海口经过渤海海峡横渡黄海,从涢水(今朝鲜大同江)进入高丽。在离平壤60里的地方,两支部队发生遭遇战,高丽部队被打得大败。来护儿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水军副统帅周法尚的劝告,挑选精锐战士4万人,直接杀向平壤城下。

高丽部队于是利用隋军的轻敌,在罗郭(外城)的空寺中埋下伏兵,另外一支部队出城与隋军交战,假装战败,来护儿以为已经没有部队来威胁自己,于是放纵士兵在城市里大肆抢掠,整个军队已经失去了指挥。高丽的伏兵这时候趁机杀出,隋朝部队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大败而回,伤亡惨重,来护儿仅率几千残兵逃出城外。高丽军一直尾随追杀来护儿到隋军船队停泊地点,幸亏周法尚率领军队列好了阵势,高丽军这才不得不撤退。后来,来护儿率领部队后撤到海边,等待北路隋军。

宇文述等的9军从怀远、泸河二镇出发的时候,所有士兵携带的是100天的口粮,加上排甲和衣资、戎具、火幕等器具,每人要背负的重量在3石以上,加上要行军实在难以承受。士兵们不敢公开违背“遗弃米粟者斩”的命令,于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在营帐里挖好坑把粮食埋在地下。等到9路军马走到半路的时候,粮草就没剩下多少了。

宇文述想撤退,但是于仲文等人由于放跑了高丽大臣乙支文德,害怕皇帝的指责,所以坚持继续进军,希望能够有所收获,于是隋军渡过了鸭绿水。乙支文德看见隋军的士兵都面带饥色,于是建议高丽军队继续采取疲敌战策。每当与隋军交战,都是一触即溃,最多的时候使隋军一天之内接连获7次小胜。如此简单的骄兵计谋竟然成功了,使隋军渡过萨水(今朝鲜清川江),深入到离平壤只有30里的地方。

乙支文德这时候派遣使者诈称投降,声称隋军如果能够撤退,就把高丽王送到炀帝的面前谢罪。宇文述觉得自己有了这么多战果,士兵们也很疲劳了,加上平壤城又险固难攻,所以就答应撤退。后撤的隋军编成方阵行进,沿途不断遭到高丽部队的四面攻击,只好边打边退。

七月二十四日走回到萨水,高丽部队乘隋军部队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开始向隋留后部队发起猛攻,担任后卫的辛世雄战死沙场,其余部队全部溃逃,仓皇逃跑。高丽部队乘胜追击,宇文述等人逃到辽东城,最后就剩下2700多人,物资器械损失得一干二净。炀帝看到大势已去,于是在七月二十五日率领全部军队撤退。在平壤附近海域待机的来护儿水军,急忙从海路退回。

这次战争,使隋军损兵折将30多万,丢弃的军资器械数以万计。隋炀帝喜好虚荣,摆出前所未有的庞大出兵阵容,完全违背了“兵贵神速”“速战速决”的一般军事原则;在作战指挥上,隋炀帝又喜欢直接指挥,各前线的将领作战中处处受到掣肘,结果顿兵坚城,丧失了许多取胜的良机;辽东地区交通建设落后,气候环境恶劣,隋军的后勤保障难以及时供应,造成宇文述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来护儿率领水军进攻平壤又遭到惨败,使陆路隋军失去接应,水陆合围平壤的计划最终没有实现。第一次征高丽的战争最终失败了。

隋炀帝并不甘心第一次征伐高丽的惨败,大业九年(613年)正月,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再次重复了以前的蠢事,下诏征召全国的部队在涿郡集合,并且招募民众作为骁勇,设立折冲、果毅、武能、雄武等郎将率领。让刑部尚书卫玄等大臣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长安,三月,命令民部尚书樊子盖等人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京洛阳。三月初四,炀帝从陪都洛阳出发,再次亲自统军征伐高丽。到达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的时候,让礼部尚书杨玄感在这里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四月二十七日,炀帝渡过了辽水。二十九日,命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上大将军杨义臣率领部队从北路向平壤进军。炀帝自己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进攻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并派左光禄大夫王仁恭率领部队从扶余道进攻新城(今辽宁抚顺北)。数万高丽士兵阻击王仁恭,被王仁恭率领精锐骑兵部队1000人击败,高丽部队被迫退回城内固守。

隋炀帝这次接受了第一次征伐高丽失败的教训,放松了对前线将军们的限制,将领可以在攻城的时候相机行事。隋军架设飞楼、撞车、云梯在辽东城下,并挖掘地道一起配合,昼夜连续攻城20多天,但高丽的城防部队却能随机应变地抵御隋军的进攻,使城市一直保持不陷落。双方都伤亡惨重。

六月,隋炀帝看到辽东城长时间的攻不下来,于是命令制造布囊100多万个,里面装满泥土,想建筑一条宽30步,与城头齐高的如鱼的脊梁一样的大道,使士兵能够沿这条大道登上城头;又建造了八轮楼车,高出城墙,设置在鱼梁大道两边,在楼车上设立了弓箭手俯射城内,用来掩护攻城部队。

正当攻城准备工作完成,辽东城马上就要被攻下的时候,负责后勤工作的杨玄感竟然在黎阳发动兵变,隋炀帝大吃一惊。因为一个没有后勤保障的部队深入敌方境内实际上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何况在内陆发生的兵变对中原王朝的腹地造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于是在二十八日夜二更的时候,密令部队撤军,所有攻具、器械、军资、营垒、帐幕均留在原地。以为已经没有任何希望的高丽士兵突然在第二天醒来发现隋军大营没有如往日那般热闹,变得寂静无声。开始还以为是隋军用的新计谋,一整天也不敢轻举妄动,连城门也不敢开,还如同以前一样只是在城头击鼓呐喊。第二天中午才派人出城侦察,还是怀疑隋军仓促撤退有诡计。

又过了两天,才派出几千骑兵尾随隋军,但还不敢逼近,经常相距八九十里。将要到达辽水,看到隋军皇帝的御营渡过河了,才开始向隋军后方部队发起进攻,杀死老弱几千人。本来是从北路进攻的宇文述、杨义臣部队,准备从海上进攻的来护儿水军和围攻新城的王仁恭部队,也接到皇帝的命令要求马上回到中原平定叛乱。

讨伐高丽的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痛苦

这次战争中,隋王朝的部队训练很足,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但是由于杨玄感的兵变,使得大军最后被迫撤退,导致第二次征伐高丽失败。

隋炀帝在镇压杨玄感的叛乱后,不顾帝国内外的危险状况,在大业十年(614年)发动了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二月,炀帝又一次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征召士兵,100多路人马一起前进。三月,炀帝到达涿郡。这时候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变成燎原之火。

七月,炀帝到达怀远镇的时候,所征的兵多数不能按期到达。在第一次战争中大意失败的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这次为隋帝国争得了一个极大的光彩,他在毕奢城(即卑沙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大败高丽部队,并挟大胜的余威向平壤进发。当时的高丽虽然在两次战争中保持了不败,但是它却在与隋帝国的连年碰撞中,困弊不堪,无力再战。毕竟与一个强大的邻居为敌,即使胜利了,也是一种失败。

最后高丽不得不派遣使者请降,并把前一年叛隋逃到高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中原皇帝此时已经是挽回了两败之辱,而且帝国内部动荡不安,于是在八月初四撤军。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以隋王朝的胜利而告终。

隋与高丽的战争,给人民(包括高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直接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最后曾经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淹没了。

二、唐伐高丽

隋王朝灭亡以后,中央王朝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服。尤其是经过贞观王朝的全面修养与发展,唐帝国比当年的隋帝国更强盛了。

贞观十六年(642年),高丽国内发生了政变,大臣泉盖苏文杀了高丽王高建武,把国王的侄子高藏扶上王位。泉盖苏文自封为莫离支,将所有政府的管理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当时朝鲜半岛上有3个独立国家并存,北部的是高丽,南部偏东的是新罗,南部偏西的是百济,其中新罗是唐帝国的藩属国。

贞观十七年(643年)九月,新罗派遣使者到唐帝国诉苦,说它的邻居百济侵占了它40多座城市,还和高丽联合想断绝新罗通往宗主国的通道。作为宗主国的唐王朝当然不允许自己的保护国受到伤害,于是李世民命令司农丞相里玄奖持带着皇帝的命令到高丽,命令高丽与百济停止攻打新罗,不然将派部队教训高丽,泉盖苏文不听劝告。

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李世民不顾大臣褚遂良等的反对,决定征讨高丽。

七月二十日,下令将作大监阎立德等人到洪(今江西南昌)、饶(今江西鄱阳)、江(今江西九江)等州,造船400艘,用来作为运输征伐高丽部队的军粮。二十三日,下令营州都督张俭率幽、营二都督府兵及奚、契丹、靺鞨等族的士兵先行进攻辽东,以观察辽东的形势。同时任命太常寺卿韦挺作为馈运使负责后勤输送,民部侍郎崔仁师是副使,当时的黄河以北的各个州都要听从指挥,以保障军队的需要。太仆寺少卿萧锐则负责从河南各州运送粮草入海,以供应水军部队。

十一月二十四日,李世民任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江、岭、淮、峡四州兵马4万人和在洛阳、长安召集的3000士兵,500艘战舰,从莱州(今属山东)渡海直逼平壤;同时任命太子詹事、左卫率李责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步骑兵6万人以及兰、河二州原来投降的胡人一起进逼辽东,水陆两支部队分头合击高丽。三十日,各路大军还是像炀帝时期一样在幽州(今北京城西南)会合,李世民对准备工作是做得很好的,他派行军总管姜行本、少府少监丘行淹监督工匠制造了许多攻城用的云梯,在安萝山地区练习登高冲锋。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命令各路部队从新罗、百济、奚、契丹分道进击高丽。

李世民讨伐高丽

李世民从陪都洛阳出发,开始亲征高丽。而辽东一路的军事统帅李责力采用疑兵的策略,大肆宣扬他将从怀远镇(在今辽宁辽中附近)出发,但实际上却是从柳城(今辽宁朝阳)出发,秘密向北奔赴甬道,在四月初一从通定镇(今辽宁新民西北辽河西岸)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丽惊恐大骇,所有的城市都开始闭门自守。初五,辽东一路的副元帅、江夏王李道宗率几千骑兵到达新城(今辽宁沈阳东北),折冲都尉曹三良率领十几个骑兵逼近城门,高丽的城防部队竟然不敢出战。营州都督张俭率领胡族士兵作为前锋,直奔建安城(今辽宁盖县东北青石关),大败高丽军,斩杀几千人。十五日,李责力与李道宗两大名将合兵攻打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到二十六日攻下这个城市,俘虏了两万多人,获得十多万石粮食。

张亮率领的水军从东莱渡过黄海后,在五月初二奇袭卑沙城(即卑奢城,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俘男女8000人。李责力率领部队到达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下,初八,4万多高丽步骑兵救援辽东,李道宗率领4000骑兵迎击,与高丽军展开激战,行军总管张君义在战争中表现不佳,失败而回。李道宗收拢残兵,在高处观察高丽军阵,当看到对方的阵形混乱的时候,果断率领几十名精锐骑兵攻击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这时候,李责力又率领军队助阵,大败高丽军,斩杀1000多人。

初十,李世民的御驾渡过了辽水,驻扎在马首山(即今辽宁辽阳西南首山),督促军队昼夜不停地用抛石机、撞车猛攻辽东城。一周以后,唐军部队里面骁勇士兵登上冲竿顶端,乘风点燃了西南的城楼,大火漫延到城内,唐军士卒趁机登上城头,迅速攻占了辽东城,杀死万余人,俘获高丽士兵1万多人、男女4万多人,然后将这座辽东城变成辽州治所的驻地。隋炀帝百万大军未曾攻克的坚城被唐军几万人就攻下了。二十八日,唐军到达白岩城(今辽宁辽阳东太子河北岸)。乌骨城(今辽宁凤城东南)的高丽军1万多人前来增援,被唐藩将契苾何力阻击,双方激战,结果高丽军大败,被斩杀1000多人。六月初一,辽东道统帅李勣率军攻占白岩城西南地区,李世民则亲自率军赶到白岩城的西北,城主孙代音见取胜无望只好以城降唐。

唐王朝时期的士兵服饰

二十日,唐军到达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下,纵兵攻城,高丽北部耨萨(相当于唐的都督)高延寿、高惠真率领15万靺鞨、高丽兵前来救援。李世民利用计谋将高丽援军引诱到安市城东南8里的地方,在山边结成军阵,连绵长达40里。命令李责力率领1.5万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领精锐士兵1.1万人做为奇兵从山北穿越峡谷冲击高丽的军阵后方,李世民亲自率领4000步骑兵埋伏在北山上,当时机成熟的时候,用鼓角做为信号,一齐攻击。

二十二日,高丽军队看到李责力布阵,就集合好部队,准备接战。担任奇袭任务的长孙无忌的部队首先与高丽军队交战,在山上的李世民看见尘烟骤起,于是命令部队擂起战鼓、举起大旗,唐军各路军队马上呐喊着冲向高丽军队。整个战场到处都是唐军的旗帜和军号,高丽主帅高延寿惊慌失色,本来还想分头迎战,但是高丽军阵已经被冲乱,整个指挥体系已经失去作用,士兵四散逃跑,被斩杀的有两万多人。高丽剩下的部队在高延寿的率领下,背靠山岭继续坚守,唐军则从四面将他们包围起来进攻,长孙无忌把所有桥梁都撤掉,将高丽人逃跑的希望也截断了。

高延寿走投无路下,于是在二十三日率领36800人投降。李世民坑杀了3300名犯阵的靺鞨兵,挑出耨萨以下的部落酋长3500人,授予唐军军职,迁居到内地,其他的人都被放回家了。

唐军还缴获了牛5万头,马5万匹,铁甲1万具,各种军事器械不计其数。当唐军大胜的消息传出后,高丽全国上下震惊不已,后黄城、银城等地的军民都弃城逃跑了,数百里内断绝了人烟。

唐军回师继续猛攻安市城,守军凭借牢固的城防体系坚守不出。安市的民众听说李责力申请在攻破城池后坑杀全城的男女老少,所以全力支援守城的士兵,使得唐军很长时间都不能攻下这座城市。

李道宗想出一个方法——在安市城的东南方向堆建土山,慢慢逼近城墙,安市城的军队看见这样的威胁,于是也不断加高城墙与唐军抗衡。唐军日夜不停地加高土山,60多天后,土山顶离城顶只有几丈,已经可以站在山顶上俯瞰城内。但由于驻守山顶的果毅都尉傅伏爱没有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被高丽部队乘土山顶端坍塌混乱之机攻占了土山,唐军连续强攻3天没有夺回来。这时候已经快到深秋了,辽东地区寒冷的天气到来的非常早,草枯水冻,马匹没有了草吃,而后勤运输又非常困难,军粮快要用完的时候,李世民明智地于九月十八日下令撤军。

唐王朝的这次征伐高丽,前后历经了1年,攻占了磨米、玄菟、白岩、盖牟、卑沙、辽东、麦谷、银山、后黄等10个城市,虏获7万多户居民,斩杀了4万余高丽兵,唐军阵亡的人数不到2000人,战马损失却非常严重,达到了十之七八的高伤亡率。这对百战百胜的李世民来说却是始料不及的,预期目的并未达到。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又一次攻击高丽还是没取得什么太大的进展,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世民决定在第二年派更多的部队攻灭高丽,但第二年,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没有精力再去创建更伟大的功绩了。他便在病逝前取消了这次远征。

唐军军事行动的终结使泉盖苏文的野心更大了,他雄心勃勃要扩充高丽的疆土,竟然出动部队攻打附属于唐的契丹部落,南面仍然联合百济进攻新罗,占领了新罗30多个镇。唐太宗的继位人唐高宗李治虽然不如他的父亲那般天纵其才,但却能够注意吸取隋炀帝和他父亲远征的教训,采纳精英集团成员的建议,于显庆五年(660年)与新罗夹攻,将朝鲜半岛南部较弱的百济覆灭了。曾经无视天朝皇帝劝告的百济皇室最终被送往唐帝国的首都长安。然后以百济为据点,储备实力,对付高丽。

同年,高丽的主战派泉盖苏文死了,他的儿子为了权力互相争斗,为唐王朝提供了良机,唐军在总章元年(668年)攻下平壤,高丽王和20万俘虏带回了唐帝国,最后高丽王被祭献在李世民墓前。

高丽灭亡后,唐帝国在那里分置九个都督府,42州、100县,受安东都护府管辖,名将薛仁贵担任第一任安东都护负责镇守平壤。后来由于高丽旧部的不断暴乱,以及吐蕃给唐帝国的巨大威胁,使得唐帝国无力应付各方面的动乱。唐帝国于是把安东都护府迁移到新城(今抚顺市附近)。

唐朝军队撤退后,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统一以后,和它的宗主国的关系一直很友好,整个唐帝国的历史上,新罗与唐朝往来次数最多,贡使贸易的数量最大,在唐帝国首都长安的留学人数最多,因此,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帝国向高丽输出丝绸、瓷、茶、书、雕版印刷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新罗向唐帝国输出工艺品、药材、牛黄、人参等。

唐朝时期的高丽服饰与艺术

同类推荐
  • 羽檄起边亭

    羽檄起边亭

    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多少英雄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鞭策着自己。面对草原铁骑浩荡的气势,方霆毅然走向战场,一如十年前他的父亲!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仗剑走天涯的故事在神州大地重复上演着,何膺背上的重剑并没有因岁月而腐烂,仍然寒光逼人,时刻准备和主人上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神话。
  • 三国浪漫-赛鹰传

    三国浪漫-赛鹰传

    三国浪漫-赛鹰传引子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四月二十八夜起风了,仲夏夜的风既不大,也不冷,我却不由自主的又打了个冷战,我知道,那是饥饿的缘故……八万黄巾贼重重围困下的长社城,两天前就已经断粮,今天从早上到现在,我只啃了一只又干又老的煮马蹄,分到这只除了毛、皮、骨、筋就是找不到一丝肉的马蹄,还是因为我是主公身边的虎豹骑亲卫,今天,普通军士只能分到半个巴掌大小的一小块带毛马皮,除了主公的坐骑宝马“麟驹”,城里剩余的战马都已经杀完……明天会怎样,没有人知道……站在城楼放眼望去,城外五里就是黄巾贼黑压压的营盘,敌军总数多过八万,暗夜里黄巾军营里星星点点的篝火绵绵不绝、看不到头。回首城中,弹丸之地的长社城里,只剩下我们,汉左中郎将皇甫嵩将军指挥下的不到三千的败残人马……
  • 现代高手在大唐

    现代高手在大唐

    屌丝大学生,玩游戏穿越后,带着游戏人物的技能,开始了他在大唐的传奇人生...
  • 隋风

    隋风

    破阵子~隋风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千骑万乘破胡虏,扬帆南国渺烟波。扬鞭笑狂歌。三伐高丽沉戟,万千土贼祸国。仓皇直趋江南日,大好头颅谁可得。木子李唐夺。隋朝开皇初年,杨坚励精图治,大隋百废待兴,天下战乱未平,危机与机遇并存。倒霉穿越者李强,失身跌入这历史的洪流中,懵懂挣扎。北击突厥离间异族的妙计,关陇新贵世家豪族的权争,三省六部科举制度的开创,兴修水利开建义仓的善举,灭陈平叛征战天下的豪情,兄弟阋墙废长立幼的无奈,三伐高丽举国皆悲的国殇,瓦岗李唐天下群雄的并起,精彩的人生不需要理由…秦琼,程咬金,罗士信,徐世绩,李靖,正太不可缺。张出尘,花木兰,萧皇后,平阳公主,长孙无垢,萝莉不能少。
  • 外来

    外来

    来到陌生大陆的一段经历
热门推荐
  • 神话世界一神人

    神话世界一神人

    重生到电视剧神话世界,叶延风看着自己系统喊道:“我要活到地球爆炸!"
  • 快穿逆袭:这个傻白不太甜

    快穿逆袭:这个傻白不太甜

    整天游手好闲的阮红妆在某天灰溜溜的被某个叫做系统的东西选中了。从此开始了逆袭女配之旅,邂逅一个又一个美男。女主光环怕什么?女配光环也是可以活一段时间的好吗?温柔未婚夫....霸道总裁和冰冷鬼夫等等哪一个不是任她挑选。即使是女配不也有女配的幸运吗!偏偏在任务中她总是碰到那个熟悉的男人,终于在某天夜里她问了那个软绵绵的系统。“任务进度可以快点嘛?”奇怪的是那声音不再是系统,而是来自一个男人。“那我就再快点。”阮红妆羞红了脸,吻上了黑夜中说话的那唇。【男女1v1身心干净放心入坑】
  • 沐血枪锋

    沐血枪锋

    华衍大陆,武道兴盛,强者林立。北国之地,古玄大帝号令天下;南岭之中,靡风妖皇统御万魔;东海之滨,逸浪岛主傲视群雄;西疆之境,仑殊佛陀教化众生;中原百域,群雄逐鹿,谁主沉浮?这个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上。强者一怒,血杀万里,伏尸百万;弱者命如敝履,苟且偷生。一个背负屠村血仇的少年,如何能在这传承由豪门贵族所把持的大陆中手刃仇敌,报仇雪恨?且看少年封恪,凭借一杆长枪,杀仇敌,雪冤恨,斗世族,抵外辱,最终迈向武道极巅,成为万世之尊!尺许枪锋,顺我者生;三尺枪芒,逆我者亡。
  • 总裁姐姐我错了

    总裁姐姐我错了

    A国总裁是位霸气侧漏,英俊潇洒的成功女士,B国总裁一直追求A国总裁,但是A国总裁却和C国总裁有了一次邂逅相遇……
  • 书卷多情似故人

    书卷多情似故人

    本书以所读古今中外书稿之读札随笔为写作宗旨,却又另开特色,不单纯于读后随笔,而渗透了许多人生哲理,从各个方面带给整个社会深度思考。认证读万卷书的好处和魅力。作者作品《虞美人·故宫》获2007年华夏国际文化中心诗赛二等奖。
  • 苦命后人被祖宗带飞

    苦命后人被祖宗带飞

    楚江开天生废灵之犀。父母偏爱天才弟弟。对楚江开弃之如彼,最终逐出家门。却因祸得福获得老祖宗的认可,一步一步成长为世界主宰。
  • 青花剑

    青花剑

    据说,秋母梦见一朵如玉青花入胎中,之后生出了秋剑仙。秋剑仙从小便是奇才,能文能武。年十二,闯荡江湖,荡山贼、惩恶绅,威名远扬。年十五,得剑青花,深居简出,悟无上剑道。年二十三,秋剑仙于华山之巅一日败尽天下群雄,而后度雷劫化虹而去。而今,又一朵青花降世。
  • 网游之辉煌崛起

    网游之辉煌崛起

    新书《我爸爸是副职业大师》已发,感谢大家支持。前一世,他是某大型游戏公会的会长,月入百万,精明睿智,最后却意外身亡。这一世,他变成了社会最底层的无业游民,养母身患重病,妹妹因此退学,而他却身无分文。哼着“重头再来”,他决心再次崛起。不过,这次崛起的难度似乎属于简单级,因为他发现在这个世界里竟然也有一款名叫《无尽征程》的网络虚拟游戏。当看到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登陆界面后,高森无奈地摇摇头:“玩了二十年的游戏,什么都知道,真是没有挑战性……”这是一个游戏高手穿越之后,一飞冲天的轻松故事。PS:非数据流,大家不必较真,开心就好。求收藏求推荐!
  • 馒头之我叫刘邦

    馒头之我叫刘邦

    一个叫刘邦的小孩,得到了一个可以得到天下的馒头,从此走上了逆袭之路。
  • 花木鸟兽集类

    花木鸟兽集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