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67300000020

第20章 美食篇(2)

小时候,母亲常做凉粉给我们吃。呱呱,是凉粉类的一种,但用的原料都是荞麦糁子(天水人把糁字读zhen),荞麦去皮后拉成碴粒儿,制作时将荞麦糁子放在桶里浸泡一段时间,待泡软后,置于案上反复用力揉搓,让淀粉稀释出来——天水有句谣谚,“打倒的媳妇揉到的面,搓到的荞粉不沾案”,说的就是搓凉粉——然后,再用纱布将淀粉过滤,除渣滓,待用;然后,置一大铁锅于灶头,烧沸一锅水,将淀粉浆汁搅匀,徐徐添进沸水,边添水边用面杖快速搅和,此时得用旺火,里面则是扑腾扑腾地,待面杖搅不动时,就改用文水,天水人叫馇,馇得时间越长,锅巴越厚,呱呱就越好吃,柔韧,滑爽。馇到色泽黄亮时,停火,出锅,入盆晾凉,即可食用了。天水人经常说“馇一锅呱呱吃”,馇,是个缓慢的词,能让人想到文火哗哗地着的样子。所以,做呱呱生意的人睡不成懒觉,甚至连个好觉都睡不成,每天得凌晨两三点起床,因为呱呱是天水人的朝食之物。到天亮,时间也就刚能赶上。

外地人的早点是吃油条喝豆浆,天水人也吃,但不多,更多的是一碗呱呱加一个小烧饼。依常理讲,早晨吃点清淡的、有营养的,可能好一些,但天水人却是以吃一碗呱呱而开始新的一天。尤其是老天水人,早晨吃呱呱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像我这种算是客居天水的人,是多少有点不习惯的,因为它的辛辣的确让人受不了。呱呱对调料的选择极严,尤其是辣椒面须用本地甘谷产的上品;泼辣子的油要用驴油;辣子里加多少花椒粉和八角茴香也得恰当;芝麻酱要用熟热油来化,蒜泥要兑水。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呱呱是富有手艺人意味的一种食品。这么多的调料,里面的搭配也许是学不来的。果然,在天水有几户人家的呱呱,就有祖传秘方,不外传,比如说西关一家的呱呱,不知有多少人经常在凛冽的寒风里穿过秦州城,去吃上一碗。他们家世世代代经营呱呱,能让我想起曾经雄据天水的隗嚣来。

西汉末年,天下一片大乱,各地军阀林立,天水人隗嚣也借机在秦陇一带拥重兵达11年之久。相传,隗嚣割据天水时,其母朔宁王太后,对呱呱特别感兴趣,每隔几日必有一食。由是遂为皇宫御食。后来隗嚣兵败,亡命西蜀,御厨却隐居天水,在城中租一铺面,经营起呱呱来。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可以想象,那位御厨当年也是挺不容易的;如果是虚传,但至少也能说明呱呱在天水还是有些历史的吧。

关于荞麦,元代的美食家贾铭在《饮食须知》里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荞麦性甘味寒,脾胃虚寒者食之,大脱元气,落眉发。多食难消,动风气,令人头眩。

尽管如此,但天水人多少年来一直是食而不厌。再说,我以为此话不必当真,因为天水女子最爱吃呱呱,而天水女子的头发也不见脱落,且以美貌而享誉陇上,这岂不矛盾?但我们应该当真的是,呱呱的吃法上,现在还是有些改变。起先,吃呱呱时,摊主用手从呱呱上掰一块,再用手指捏碎,然后放进碗里,现在不是了,改用一种工具。原来的吃法应了天水人“不干不净,吃上没病”的老话,但这几年,工具的渐用是和天水创建全国文明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分不开的。

但我还是喜欢吃用手捏出来的。

(2004—02—08)

猪油盒

一听名字,就让人能想到它像个小盒子——它看起来,还真像个小方盒,在早晨的天水街头,在一只被胡麻油浸得湿漉漉的木盘里,等待着刚从睡梦里醒来的人们。热气微散,颜色金黄,像一个老实人的方块脸庞,一搭眼,顿生亲切。但最初,平头老百姓是吃不上猪油盒的。据说,这是清代宫廷里的一道点心。清朝初期,随着满族人移居天水,猪油盒才慢慢地在天水传开了。那时候,不叫猪油盒,还叫“猪油饽饽”。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北京化的叫法,可能是天水人想“据为己有”吧,就改叫猪油盒了——取其形似,简单,朴素,只是没有天水人的胎记了。不过,好吃的天水人将其几经改良,其声名便远播陇上,且成为天水饮食的一道名吃、一个牌子了。

说到牌子,它和天水呱呱一样 ,都是天水早点里的“响当当”,也就是人见人爱的意思——于我,情况有些不同——我生在天水乡下,记得那时候,早晨要么一碗浆水汤一角大饼,要么就是一碗糊糊一个馒头。至今,也就保持着早晨吃馍馍的习惯。而呱呱,吃得并不多。所以,在呱呱和猪油盒之间,我的胃对于猪油盒,有着一种特别的亲合力,一吃,就上瘾。

可以说,这几年,我的每一天几乎是从吃猪油盒开始的。

我住七里墩,算是郊区,楼下卖早点的少。每天早晨,我就骑上自行车,迎着晨风,在去市区的路上吃早点。一路上,摆了不少的早点摊,都有猪油盒可卖,而且都香。随便找一家,坐下,要两个猪油盒,先吃着,豆浆来了,一喝,一抿嘴,走了。有时候,吃完了也坐一会儿,边抽烟边看师傅做猪油盒,算是一份闲趣吧。而我所知道的猪油盒的“工艺流程”,也就是这样看来的。

我看得最多的是北园子小区的一家。师傅是一位60多岁的老妇人。听她说,已经卖了大半辈子的猪油盒,现在眼闭上都会做。熟能生巧的道理,在饮食上最容易显现。因为是现做现卖,所以面得提前和好。我猜想,她一定是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往面里入油,把面制酥。要不,到早上就来不及了。眼看着新出锅的快卖完了,她就把早已揉得很有韧性的面,拉成长条,用手蘸些胡麻油,抹上,揪成小面团,按扁,再把早就制好的生油酥卷包上,再按,放入猪板油、葱末、精盐等,一捏,收口,一个猪油盒的生坯子,就这么好了。她熟练的手法,像个手工艺人。然后,把鏊预热,往鏊底抹些胡麻油,稍热,将生坯放入,烙一会儿,再放些胡麻油,炸,至金黄色,取出,入炉,烘烤 ,不出十分钟,就熟了。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总想,要是以后没饭吃了,拜她为师,也能开个早点摊,养家糊口。

唉,为了养家糊口,我该起身,不是上班挣工资,就是回家写字读书赚稿费。偶尔,回头一望,那一排排刚刚出炉的猪油盒,散着稀稀的热气,和同样冒着热气的呱呱、杏茶一起,让这座城市的早晨,温暖,闲适,且弥漫着明清时代的市井气息。(2004/11/23)

喝一碗酸辣肚丝汤

甘肃天水,共辖两区五县。在五个县里头,我最喜欢张家川,秦安次之。我喜欢秦安的理由有三,一是这里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人——这么说有点像笑话,但的确是这样——不过这里的人是指货郎,我们叫货郎担担,他们肩挑一担小玩意儿,手摇一个拨浪鼓,脚踏大江南北,身窜五湖四海,风餐露宿渴饮饥食的传奇生活和在路上的感觉,实在是太美了(据说,这两年去西藏的最多,也赚回了不少银子。但这不是我关心的);二是我的交心朋友里,有三个是秦安人:诗人雪潇、小说家刘子、散文家薛林荣;三是那里的酸辣肚丝汤,好吃。

应该说,酸辣肚丝汤,是秦安县除了千层火烧外的又一美食;甚至可以说,它比千层火烧更让人眷顾和惦念。

至少我是这样。

天公路的开通,让市区走秦安,一下子由原来的一个半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刚好抽四支烟的功夫,我试过多次,都是四支。因为我常常坐上依维克或者打车去秦安喝酸辣肚丝汤。

酸辣肚丝汤的肚丝,讲究刀功,切得细若发丝,最好。此外,一定要洗得干净。元末明初的贾铭在《饮食须知》里谈到猪肚时说,“洗猪肚用面,洗肠脏用砂糖,能去秽气。”贾铭所说的“面”,并非现在的玉米面,因为元末明初之际,玉米尚未传入中国,大抵用的是豆面吧。但现在,秦安的酸辣肚丝汤里用的猪肚都是用玉米面洗的。小时候,过大年时家里杀了猪,母亲也用新磨的玉米面洗猪肚的。至于水质,秦安的水质是无可挑剔的。秦安水咸,不宜喝茶,但做酸辣肚丝汤,刚好。为什么呢,我也说不上。只听说用秦安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其味与众不同,别出一格。同一个厨师,换成张家川武山的水,做出的酸辣肚丝汤,就不好吃了。所以,在天水市区开了店专营酸辣肚丝汤的秦安人,最后,都关了门。

让一个善食的人为之奔走在路上的感觉,也美。倘若垂手可得,反而会索然无味。

在一个黄昏,邀上两三知己,去秦安的老巷,寻一家小饭馆,要一盆酸辣肚丝汤,且聊,且喝,多好;要是碰上一个大风起兮雪花敲门的冬日黄昏,多美;更美的是,狭小的饭馆里,几个人围着一张方桌,或者长条桌,不谈股市,不谈女人,却谈着张岱或者袁枚。

“老板,汤好了。”

店里伙计一句秦安方言浓烈的喊声,常常让我们一下子从明清回到21世纪初的某一天,一下子从浪漫主义回到现实主义了。一盆酸辣肚丝汤,现实地摆在桌上,先前的斯文儒雅顿失,个个操勺,“滋儿——滋儿——”地喝起来。

汤面上,细细的肚丝、玉兰丝,还有木耳丝,飘着,像泛在湖面上细细的莲叶。

——夜色里酸酸辣辣地抽上四支烟,归来,书桌前一坐,心情愉悦,像干了一件大事似的。(2004/11/24)

同类推荐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哲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哲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魄宇大陆

    魄宇大陆

    魄宇大陆由人类,精灵,矮人,灵兽共存。万年前,魔种降临大陆,带来致命的瘟疫,血腥的战争。大陆生灵涂炭!四族联合,共同对抗魔种。就在这个时刻,光明之子出现了,没人知道他是谁,相传他是精灵女王与人类王子的结晶,但谁也不确定。他强大,光明,令人信服,矮人为他倾全族之力塑造神器羽息。魔种在光明之子和羽息手下败退,魔种王不死不灭,被光明之子封印在了南方极点绝峰。他也因此力竭而死,四族顶级强者谨遵他的意志,终身镇守绝峰封印。人类在大陆建立帝国,精灵在西方隐秘森林隐居,矮人带着羽息进入东部巨型山脉建立部落,灵兽则分布在大陆四处各地。魔种带来的噩梦似乎已经结束了。就这样,万年过去了。大陆一片祥和。突然,大陆的某个地方,有人发现了……在万年前就已经绝迹的魔种。呵呵故事开始了……
  • 她的小娇夫巨甜

    她的小娇夫巨甜

    姜梨重生至十岁,这一世她定要站在娱乐圈顶端!注:男女主双C,很甜很甜!男主出场较晚,篇幅不多,主事业!作者小萌新,不喜勿喷,谢谢!
  • 闲话耒阳

    闲话耒阳

    这里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蔡伦竹海,这里有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高天然喷泉,这里有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周家大院……这里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这里就是——耒阳!“蔡伦故里,千年纸都”,是它作为圣地的美称;“灵泉圣池,人杰地灵”,是它成为福地的条件;“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因为这里流淌着革命的鲜血。
  • 世界民俗艺术(上)

    世界民俗艺术(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乱世迷情乱世缘

    乱世迷情乱世缘

    南海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岛屿,名为无极岛,无极岛上,有一个美丽的城堡,名叫无极城,无极城里,居住着一群穿着怪异武功怪异的人,而主宰他们命运的,便是城主和八大长老。自无极城在无极岛建立以来,便有个十分严厉的规定,那就是不许与外界通婚,违令者斩,就连主导无极城的领头人物,也不例外。突然有一天,无极城里来了一个神秘的人,偷走了无极城的镇城之宝无极宝典,身为第十任城主的水南玉便有了他第一次出岛的经历,中原的花花世界,草草水水并未吸引水南玉的恋爱心,反倒是中原武林第一大家南宫世家的大小姐南宫凝,吸引了水南玉的眼球。于是,战争开始了,二十年后,当一个满腹仇恨的第十一任无极城主水一清出现在中原大地上,中原大地便乱了起来……
  • 偏偏是迷离

    偏偏是迷离

    莫名其妙的失忆,好奇导致穿越到不知名的世界,一段奇异且充满爱恨纠葛的故事就此展开……
  • 华星秋月

    华星秋月

    天下四分,南漠本是四国之首奈何被其他三国联合一起覆灭。战火连天的年代,梦西有着兵家奇才的公主;东陵出了一个战无不胜的皇子;辺北也有一名通晓神机妙算的狐仙。才子辈出,三人各处招揽贤才,也就是所谓的挖墙脚,最终胜者为谁?
  • 那边有只鬼

    那边有只鬼

    这是一个奇幻的故事,他发生在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孤儿身上。他因为一次牢狱之灾,竟然发现自己朋友是个道士。他因为这事,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走上了修道之路。等到学有所成才发现自己当初的莽撞。主角选择了背负命运的诅咒,却又想破解命运的诅咒,他能成功吗?欢迎收藏,以便观看。我创了个群:432894325
  • 妖孽无双:盛宠嚣张妃

    妖孽无双:盛宠嚣张妃

    “凤离安,姑奶奶今天告诉你,你要是不道歉的话就别想从这儿走!”身穿火红色锦绣华服的凤陌柒双手叉腰,挡住凤离安的去路。
  • 惑乱美男心:淘气王妃要爬墙

    惑乱美男心:淘气王妃要爬墙

    倒霉,糊里糊涂的就被人一脚踹到另一个时空,这也就算了;让她一穿过来就嫁人,这也就算了;可嫁的人为什么却是一个傻子;她这是造的什么孽,平时不仅要当他名义上的王妃,还要兼作他的丫环保姆,弄得她一点自由也没有,而且一到晚上,他又会变成另一个模样,这又是什么原因?管他呢,自己过得舒服才是王道,既然人家能混得风生水起,那她莫贝贝也必定能混得一样好,且看她如何玩转古代,在混乱中寻觅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