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28800000004

第4章 近代城市(1)

早期资本主义商业城早期资本主义商业城,可以英国伦敦的重建为代表。伦敦是欧洲的古老城市,早在公元前,已经有凯特尔人及中西欧部落的后裔活动在这个地方。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扩展到西欧,渡海侵入不列颠,首先在此建第一座伦敦桥,并在其北建造了一个有堡垒保护的定居区。这就是后来的伦敦城。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瓦解,盎格鲁拉克逊人入侵不列颠。7世纪它成为东撒克逊王国的首都。11世纪,诺曼人入侵,统一了英格兰,从此它成为英格兰的首都。

1050年,爱德华神父在伦敦城上游1公里处的桑纳岛上建皇宫与寺院,这就是今天威斯敏特皇宫、教堂及国会所在地。1066年英王威廉一世在东部城墙建伦敦塔的核心白塔。从此它由两个中心发展。

15世纪之后,新大陆的发现,引起欧洲航线改道,经济中心移至北大西洋沿岸。16世纪末,它已经成为当时欧洲的商业与贸易中心。

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伦敦那时已有人口45万人,城市的发展除西边离皇宫所在地还有一段空地外,其它3面都已超过了中世纪的城墙。

还在革命前,因人口发展太快,建筑密集,瘟疫盛行,贵族们已多分散居住在郊区。革命后新贵们也相继迁出城市,在西郊建造了富人居住区考文特花园。

1666年伦敦大火,几乎使所有民居区化为灰烬。此后6天,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提出了重建伦敦规划,这个规划完整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商业城市的新内容。

这个规划还是古典主义的。它采用了当时已在巴黎露头的规则形道路系统,几何形的街坊,有许多广场。其中有3个广场对城市平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圆形的在郊外,有八条辐射大道。另一个三角形的广场是2条岔道的交叉点,上有圣保罗教堂。还有个长圆形的市中心广场,其中心为皇家交易所,周围有商店、邮局、税务局、造币厂及保险公司等。

这个中心广场有笔直的大道通向泰晤士河岸的船埠,从船埠区又有放射式大道直接联系大半个城市:此种市中心、船埠及其交通的布局,反映了资本主义商业城市对外贸易的新特征。

重建伦敦还设立了专门委员会,查理第二颁发敕令,规定重建时放宽街道,用耐火材料造房,并使街道一面的火灾不至蔓延到对面。1667年颁布了《重建伦敦市法令》,规定了3种房屋型制。

重建伦敦起初只恢复了一些资本主义急需的建筑物,如皇家交易所、行会大厦、同业公司及教堂等;至于一般民居,则进程缓慢。后来,市民怕长此以往被排挤出去,才纷纷在原址修建简陋房舍。

此后数十年,比较有计划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西郊。这里新型的居住建筑群、公园、街道与改建工程相结合,自18世纪中叶活跃起来。它们大都是由原来的土地拥有者与建筑投机商,应资产者的需要而兴建的。

它的特点是建筑工作分区进行,在有限的空间内建筑整齐而堂皇的外貌;居住街坊的布局,因为住宅群中常有方形的规则广场,因之被称为Square。

公园建设方面,海德公园、里琴公园、圣詹姆士公园等都是原属大封建主的,有很好绿化基础的大型花园。它们经过整理后成为适宜于游玩或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

街道市容的建设当首推里琴街。它深受巴黎里伐利大街的影响,长约2公里,在道路交叉口有小型广场,沿街为住宅、商店及银行之类的建筑物,并把里琴公园与它南面的高级住宅区联系起来。

与西郊的富人区相对照,伦敦东头的工业区及工人住宅区,则建筑密集、环境恶化、贫民窟蔓延,资产阶级除了想方设法使自己远离此处之外,对其改建则毫无兴趣。

总之,伦敦重建计划实际上没有兑现,因为全市的土地分属几十个贵族所有,改建工作多数落在建筑投机商手中,他们唯利是图,各自为政。后来城市的发展也突破了规划范围,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改建巴黎巴黎自17世纪以来,一直沿着古典主义道路发展着。当时只着眼于一些堂皇的建筑和市容方面的建设,对于一般市民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考虑。

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曾作了一个巴黎的改建计划,重点放在第3等级及手工业工人区的改造,但因政局急转直下,并未付之实行。

实际上那时的巴黎除市中心外,大部分地区从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自发形成的。它的街道小而曲折,房屋破旧,用水紧张、污水横流,一些小修小补的市政设施根本不解决问题。

可是工业革命后,大工业却在巴黎边远地区发展起来。这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在大革命前已开始了。大革命时期,因为英国的经济封锁与军火生产的需要,更对它起了促进作用。

面对工业化的发展,虽然当时巴黎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开辟运河,建造市场,铺设沥青路面,还出现了定线的市区公共马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40年代初,巴黎已经有了铁路火车。第一条铁路是1840年开放的从巴黎通向凡尔赛的铁路。它在1845~1849年间,很快建起了5个火车站。

然而总地看来,法国政府并不理解巴黎的处境。它在1841~1845年间,匆忙建造了一道带有凸堡的城墙,企图消极地限制城市的发展。

这样实际上也隔绝了市区与郊区的联系。从而造成只有小街陋巷与狭窄的城门,才能与郊区及铁路接触。这种做法是与当时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

此种闭关自守的政策,至上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期,矛盾更尖锐起来。因为当时欧洲的铁路网已形成,巴黎成为最大的铁路枢纽,现状与工业化之间产生了矛盾,决定大规模改建。

巴黎改建在1852~1870年进行,由当时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负责。其目的除为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混乱状态外,还在于美化首都,排挤日益壮大的无产阶级及调和阶级矛盾。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塞纳河北岸把里伏利大道向东延长至圣安东区,使它与西端的香榭丽舍大道连成为东西主轴;并作一条与它相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一个大的十字交叉。

此大十字路,东段是商业街,西段多建成了豪华的府部,南段为圣米谢尔林荫道,北段为赛巴斯托波尔及斯特拉斯堡林荫道,南北两头都有火车站。

大十字干道穿通市中心,为椭圆形市区的长轴和短轴。它们尽管路面宽达二三十米,但交通仍十分拥挤。为此又修建了内外两个环形道。

其中内环是,在塞纳河南岸作一弧形的圣热曼关厢林荫道,使它与北岸的巴士底广场与和谐广场衔接,连上北岸原有的半弧形林荫道组成环线。

外环是以民族广场与明星广场为东西两极,拆去了1785年原来为税收而建造的城墙,而改建为林荫道。从而形成了巴黎的新的干道网。

此外,城市的其它地方也建造了新街道。它们不顾现状笔直地拆过去,连通了一些广场。其中包括原有的广场与新建的20个广场。

这些广场大都为几条街道的交汇点。其中特别是民族广场与明星广场,分别为巴黎东西部交通中心。它们有多条放射路从中心射出,尤其是后者,这样的路有12条,路面很宽,树木林立,以便作游息之用。

全市各区都修建了大公园。西边的布伦森林公园与东边的梵星斯森林公园,这时期都有所建设,并使它们成为当时流行的所谓英国式园林。

稍为小一点的还有北岸的蒙棱花园、绍蒙高地花园,以及南岸的蒙苏里花园。另外尚有两种新的绿地,一种是塞纳河沿岸的滨河绿地,另一种为花园式大路。

这些绿化设施都互相串连,构成了巴黎新的绿化系统。林荫路把城郊的巨大绿化面引进市中心来,沟通了中心区与大自然之间的联系。

市中心的改建,从罗浮宫、宫前广场、和谐广场,以及向北至马德兰教堂,向西至香榭丽舍大道一带最突出。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所谓帝国式风格统率下,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化及水面所组成的统一体。

罗浮宫是法国传统的政治中心。这时期对它的改建除了使宫殿外形上精巧华丽之外,还通过水池使宫前广场与和谐广场连接起来。这种处理开阔了中世纪城市封闭的眼界,一度掀起了崇尚雄伟的手法。

在作为全城几何中心的城岛上,这时期拆除了不少中世纪的建筑物,用来扩建马路与广场,修造了一批政府机构。其中包括高等法院与警察总署;并把圣母院前的医院从广场南面搬到北面,使广场向河敞开。

在市政建设方面,重建和新建了8座桥,它除了因上述道路网的扩建而在中心区开拓了90公里宽阔的道路之外,还在巴黎外围扩建了70公里道路。

自来水的供应由原来的每天11.2万立方米增至34.3万立方米;自来水管从原来的747公里增至1545公里;还建造了新的下水道系统,总长从原来的146公里增至560公里。

此外,街道两旁的汽灯照明亦增加3倍;1855年还开办了出租马车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在对外交通方面1852年完成了巴黎东站,这是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共同创作。

在建筑方面,共拆房2.7万座,建房10万座,使居民由原来的120万增至200万;主干道两旁的建筑物高达六七层,它们的高度与马路成比例。

当时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市中心的中央商场。它有一个圆形伞厅,8个正方形的营业大厅。这些建筑物的屋顶都是用玻璃和钢铁造成的。

还有巴黎北火车站、国立图书馆也采用了玻璃和钢铁创造的新形式。此外还有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它的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亦为当时同类建筑中的佼佼者。

这些建筑物虽然采用新材料和新形式,然而从总的看来当时在建筑风格上还是因袭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因为这个改建出之于帝制复辟的年代,所以称之为帝国式。

顾名思义,这种改建也只能多半停留在形式上,它不可能彻底解决当时工业化所提出的问题;不过这种结果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当时欧洲的一些大城市也重蹈了这种复辙。

北美大城市近代新建大城市主要兴起于北美。早在新大陆发现不久,欧洲的殖民者就在这块印第安人的古老土地上进行掠夺。他们贩卖黑人,开荒种植,建立各种工业与城市。

18世纪北美独立战争之后,这里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没有中世纪的根底。这也就是说,它们的城市在建设及扩张过程中,很少碰到旧城改建的问题。

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一个空地上建设起来的城市。它是1791年由美国总统华盛顿提议而兴建的,选址于马里兰州与弗吉尼亚州之间的波托马河畔,经九年设计施工才基本建成。

这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为首都而建的城市。因为城市性质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并且又规划于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所以歌颂革命的胜利,国家的统一,以及对未来兴旺发达的憧憬,无疑是这个首都规划所要求的。

可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它也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首都,不可能把过多的精力花在市容上,那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也同样面临着大城市人口暴涨的问题。

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使它既保留了当时在费城已经采用的,也是在美国普遍流行的方格形道路系统;并且也吸收了早期巴黎建设的经验。

它的具体手法,就是将方格子与放射路相结合,形成纵横干道加对角线的道路系统,全市以国会大厦和白宫为中心,许多放射路由此向四面八方射出。

这些放射路也可以某些局部中心作出发点。它们往往通向圆形或方形的广场,一些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物,或者预定修建的未来大厦的基地。

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方面的需要,因为它有利于远距离的直达交通;可是另一方面也顾此失彼,它们同时也使交叉口过分复杂而又加剧了人流的集中。

纽约是荷兰殖民者在17世纪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最初位于曼哈顿岛南端,建有中世纪式的城堡,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后来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它逐步成为东部的工商业中心。

它的历史虽然较早,但规划却在华盛顿之后,所以不能不受前者所影响。

不过它的方格形布局更为彻底,但抛弃了那种对角线的道路系统。

规划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城市地价日益昂贵的情况下获取更多利润。

所以尽量增加建筑用地,尤其是地价特别昂贵的沿街地段。其方法是缩小街坊,增加道路长度,减少公共绿地。

这样就产生了1811年纽约市总图。它的市区长20公里,南北宽5公里,纵向有12条大街,横向大街多达155条,除了为这些纵横街道所分割的密密麻麻的小方格外,全市没有一个象征公共生活的中心。

那时纽约市中心是一个面积27.6公顷的阅兵场,城市公共用地极少,除22公顷市场外,只有5个小公园。后来的中央公园是1855年在原来阅兵场的基础上扩建的。

虽然街道很多,其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0%;但道路主次不分,路面狭窄,而交叉口又过多。这种情况在以后现代交通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大大阻碍了交通通行的能力。

纽约市人口发展很快。19世纪初它仅有10万人。1811年制订总图时,预计半个世纪中人口将增加4倍,可是事实上城市的发展比预计更快。

19世纪的100年中,它的人口几乎增加了40倍,而1811年总图却能容纳250万人。虽然这种容纳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可是它居然应付了这个世纪末叶前的人口容量。

同类推荐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许我一座漂亮的小屋

    许我一座漂亮的小屋

    出这本书,一方面是想用自己笨拙的文字,为大家呈现一座城中的世外小桃源,分享这个闲适宁静的小世界;另一方面,是想为有计划装修或做旧房改造的朋友提供些许帮助。同时,这本书对于需要进行家庭装修的朋友也有帮助,至少可以通过这些文字了解市场行情,获得创意灵感,等等。本书以日记体呈现,记录了打造这个小空间的全过程;同时包含装修经验心得,以及趣事感悟。比如十、十一月,以及三、四月装修工作多一些,便写得多,一、二月处于半停工状态,写身边的事会多一些,比较随性。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策略两方面全面总结了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分析了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的缘起,进而在历史和文化的维度上对不同文化和时代的建筑与景观的整合形态进行了分析解读,并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解析了景观形象、空间和结构三个层面的形态构架,结合大量建筑实例,从这三个层面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当代整合于景观的建筑设计手法。本书可供建筑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城市管理人员以及大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
  •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地震灾后重建与统筹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正是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大背景下,结合灾后重建的实际和近年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进行了理论阐释,深刻剖析了灾后重建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寻求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剖析了彭州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抓住重建资金筹集、重建模式选择等关键和难点,积极探索、创新、推进灾后重建的新机制、新模式,构建灾后新的城乡建筑形态系统、现代产业系统、基层治理系统的实践,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地震灾。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窥天道途

    窥天道途

    天生阴阳眼,看清妖魔身。行走世间觅仙路,滚滚红尘求道心。俯瞰芸芸众生在红尘中挣扎求生,是袖手旁观修自身,还是力挽狂澜度世人……
  • 圣域九重天

    圣域九重天

    上古时期,各路神邸为争夺九重天之主传承而爆发纪元之战,上古诸神陨落,诸多仙界支离破碎,传承之芯化为种子寻求有缘人,踏上征途接受传承,统御万千仙界。他是族长之子,进入天霄门修炼,为获得天霄飞升诀而勤奋修炼,不凡的资质被圣子嫉妒,阴谋陷害,曹无敌毅然不惧,闯秘境,寻机缘,把妹子,飞升仙界,夺取造化...他是不吐槽会死星人,拥有强到爆表的‘吐槽能量’他是丹道大师,求丹药之人络绎不绝,却鲜有人能成功求得丹药。众人皆知,他从不差钱!很护短,很讲义气!身边从不缺美女,追随者!得罪他的人三条路走,要么自残,要么自尽,要么被镇压奴役一千年!
  • 穿越之傻妃如此多娇

    穿越之傻妃如此多娇

    千年女婴被封印在所谓的“仙灵”玉上!被放出后女婴的身体竟然带着魔力!“爱妃,本王的命就是你救的,那本王是不是该以身相许了!”'哎~下次救人也点长点眼神,谁tm说这个王爷不进女色的,老娘去杀了它!'米仙软望着脖子上的“草莓”想……
  • 快穿之反派圈养计划

    快穿之反派圈养计划

    【1V1双洁】想要成为首富的孟苓在发生地震中,被压死,意外绑定了很穷的系统。一场穿越之旅,就此开始……孟苓:每个反派都好有钱,想养。反派:幸运因为有钱,被你看上。系统:发了,发了,有钱了。【暂停更新】
  •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毁誉之间:迈向权利巅峰的希拉里

    2016年希拉里再度竞选美国总统。对于这位毁誉之间的女人,本书无意将希拉里推上神坛,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多元的希拉里,还原一个政治生命遭遇大选滑铁卢之后,她的痛苦、隐忍、奋进、不满和幸福。
  • 不屑帝王宠:皇妃要升仙

    不屑帝王宠:皇妃要升仙

    星影国际大厦内,一女子悠闲地窝在一楼大厅里正中央的沙发里,双目微垂,睫毛弯弯长长的,如落羽般圣洁,精致的娃娃脸让人觉得她还是没有毕业的初中生……穿越之后的她成为了倾世倾国的绝代美后,也成为了掌握大权的一代女皇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漠校草撞上倒霉女

    冷漠校草撞上倒霉女

    安沐汐,一个单纯可爱的女生,难免有一些笨拙,处处惹到别人。赵宇,是一个冷漠及霸道的男生,处处刁难女主,但是最后被女主的善良所感动。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 大地之上的灵

    大地之上的灵

    一个生活在灾难频发地方的孤儿到新的世界经历苦难,快乐。最终修炼成什么,其间他会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呢。药徒,法术师,魔灵师构成了一个有血有乐的大地。